李德津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李德津,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家,对外汉语教学开拓者、奠基人。
人物经历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对外汉语教学开拓者、奠基人。李德津教授出生于1932年,194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师从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担任留学生中文专修班教师,1960年调往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2年成立北京语言大学),曾任教研室主任,一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和编写过多套对外汉语教材及汉语语法类著作,发表过多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的论文,多次参加“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巡回讲学”活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家庭
李德津教授的父亲李继侗(1897—1961)是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李继侗先生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博士,曾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主任。
李德津是李继侗最小的女儿,她的大哥李德宁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系图书馆学专家。二哥李德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系著名核辐射防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任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院长。三姐李德清,毕业于燕京大学,系地质情报学专家。
李德津的丈夫金德厚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语学者。李德津与金德厚的证婚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先生,儿子金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系中国著名影视导演。
学术著作
汉语语法教学》李德津、金德厚
《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 [修订本]》李德津、程美珍、金德厚
《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程美珍 
《现代汉语教程》李德津、李更新
《汉语速成 = AN INTENSIVE COURSE OF CHINESE》 
《现代汉语教程(第1册)》《现代汉语教程(第2册)》
《现代汉语教程·读写课本第一册》 《现代汉语教程·读写课本第二册》 
《现代汉语教程·听力课本第一册》《现代汉语教程·听力课本练习册第一册》 
《现代汉语教程·听力课本第二册》《现代汉语教程·听力课本练习册第二册》 
《现代汉语教程说话课本第一册》《现代汉语教程说话课本第二册》 
《现代汉语教程·汉字练习本》《现代汉语教程·听力课本第一册·录音磁带10盘》 
李德津.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2(03).《基础汉语教学和"数"-关于听力训练》
李德津.《现代汉语教程》中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关系.1990. 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李德津.新编系列教材《现代汉语教程》的主要特点.1985.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人物评价
阎纯德回忆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阎纯德回忆北京语言大学的诞生、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1950年12月,清华大学有一个“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班”,当时的教务长周培源教授是班主任。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这个交换生班转到北京大学,更名为“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周培源教授跟到北大,依然担任教务长的周培源教授还是这个专修班的班主任。1961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将北大的“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为“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翌年更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由北大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进行合并的联系人就是唐传寅先生。这次合并,从北大转移过来的计有王环、李培元、李景蕙、张维、金德厚、李德津、许德楠、田万香、程美珍、钟梫、赵淑华、赵桂玲、胡炳忠、唐传寅、黄文彦、马新华、扈素筠、潘文娱、邵佩珍等五十多人;这些元老级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北京语言大学真正的创始人,还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开拓者。
鲁健骥回忆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鲁健骥撰文回忆:
我的第二位引路人是李德津老师。那是1962年,我跟她搭班教桑给巴尔班。这次是我当教学翻译,兼教复练课。李老师的严谨细致认真是出了名的。每天她都要把第二天的教案给我看,使我能做好翻译的准备;有时还要对一些重点难点做些交代,说明为什么这样讲,让我有针对性地准备复练课。我读她的教案,体会她的环节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这些对我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期间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事:一是通过语流教语音的试验,一是一次开公开课。据我所知,通过语流教语音,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英语系先搞起来的。这件事传到我们这边,李德津认为这种办法也适合教汉语语音特别是外国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几个韵母和汉语特有的前后舌尖元音,可能用语流的办法教效果更好。经过批准,李德津就制定了试验方案,并在桑给巴尔班试验。试验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李德津曾经写了一份试验总结,或许她现在还保留着。
开公开课是那年新教师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进了二三十名新教师,都是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因为人数多,对他们就不能一对一地培训了,只能采取集体培训的办法。教学办公室安排李德津开公开课,还是我上复练课。李老师是久经沙场,可我是新手,非常紧张,心里没底。我们一接受任务就开始备课,李老师除了审阅我的教案之外,还不断给我打气,使我逐渐地消除了紧张情绪。
公开课是在西教室楼二层大阅览室上的。那是外国留学生办公室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所以领导非常重视,所有领导和新老教师都来听,黑压压一片人,座无虚席。我这个人从小就怕见人,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阵势?头一节是复习课,我一上去汗珠子就掉下来了,估计已经是面红耳赤了。李德津坐在我对面,微笑着,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我这才慢慢定下神来开始上课。
课上得还算顺利,李德津可能也为我松了口气。事后总结时,她还是给我指出什么地方可以再改进。
刘珣回忆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珣:第一代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拓者们从无到有,初步拟定了学制一年左右的汉语预备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初步建立了一套教学制度、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还编写了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主编)。这一切都成为新建立的北语进一步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宝贵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11年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工作的教师原班人马,许多都陆续转到了北语,成为新学院的骨干教学力量。比如,作为最早(1950年)就参与筹建清华专修班的钟梫,后来一直是北语来华留学生汉语部(简称  “来华部”)的教学主管之一。清华专修班的王还、张维、赵淑华等,以及最早入职北大专修班的李德津、金德厚、李景蕙、李培元等,此后也一直是来华部的教学领导或骨干。他们对我们这些20世纪60年代新来校参加工作的出国储备师资以及其他应届毕业生,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使年青一代很快地成长起来,逐渐成为这条战线上的第二代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语言大学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同一批创业者从清华大学走到北京大学,再走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而最后定位在北语,是清华、北大、北外十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延续;也正因为主要从业者还是这批人,北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实际上也就并非开始于60年代,它的前期可上溯到50年代初清华、北大的这两个专修班以及60年代初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李振杰回忆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振杰:我1965年从北外结业后就转到语言学院来。新来的教师开学先进行两周的集中岗前培训。首先是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给你一段文章,让你马上写出汉语拼音。我们大学都学过汉语拼音方案,看起来容易,但真让你写出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会出现很多错误。还给你一段文章让你朗读,也不容易,北方人问题不大,但各人不免带有自己的方音,不够标准,南方人更不用说了。有老教师逐个帮助新教师纠正语音语调。等要上课了,课前逐字逐句把语音、语调反复练习,担心课堂上出错。教学方法、方式,老教师也帮助我们新教师熟悉,主要通过模拟课堂教学。一位老教师在台上模拟讲课,其他新老教师坐在台下作为上课的学生,跟真实课堂教学一样;台下的老教师模仿不同国家学生常见的语音、语调错误,台上的老师则给以纠正,让新教师学到怎样去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或其他方面的语言错误。当时的老教师有李德津、程美珍、刘秉和、李景蕙、田万湘等。培训一段之后就正式开学上课了。我被分到第三教研室,即二年级教研室,也就六、七个教师,金德厚是教研室主任,施光亨是支部书记。
李润新回忆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最让人难忘的是,留学生各系许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艺高超的老教师,如李德津教授、程美珍教授、李景慧教授、田世奇教授、马欣华副教授、狄昌运副教授、刘淑娥副教授、王碧霞副教授、李珠副教授等一大批老教师,他们对语文系毕业实习生的精心培育,倾囊相援,给学生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益。
吴小如回忆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记燕大京剧社历届活动始末,最末一次演出是在1951 年年底,那次演出,真正为我鼓劲打气的是张伯驹先生和林焘兄两位。上演之俞,由名丑于芝珊先生(他当时应燕大京剧社之聘,常来城外“说”戏)给“说”了“说”地方、盖口和有关注意事项,有些地方想临时“钻锅”已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台上见”了。《大 · 探 · 二》的前场,有杜荣女士(林焘兄的夫人) 的之《宇宙锋》连演“修本”、“铜殿”两折。由当时中文系在校同学李德津同志(现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是原清华大学李继侗老教授的女公子,她能演戏是受母亲的影响)扮哑奴,周绍昌同志(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职)扮前部赵高,俞敏教授(现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扮后部赵高。胡亥已忘由何人扮演。林焘先生当时因大病初愈,不能吃力,仅扮为二世掌灯引路的小黄门,上场的时间可能还没有化妆的工夫长。现在回头一想,都是很有趣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
李德津.豆瓣网.2023-01-08
与大青山万古长青.兴化日报.2023-01-08
李德津教授著作.豆瓣读书.2023-02-28
李德津教授论文文献.国家图书馆.2023-02-28
北语生日辨.北京语言大学.2023-01-27
“摇篮”之歌.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网.2023-02-28
吴小如:我演过三次戏.微信公众号-杨宝森艺术网.2023-02-2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学术家庭
学术著作
人物评价
阎纯德回忆
鲁健骥回忆
刘珣回忆
李振杰回忆
李润新回忆
吴小如回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