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
刘绍棠著中篇乡土小说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中篇乡土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于1980年6月首刊于北京大型文学丛刊《十月》第三期。后于1981年被分别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刘绍棠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篇小说选》(1979-1980)、江苏人民出版社《中篇小说选》和上海文艺出版社《1977-1980全国获奖中篇小说选》。
小说描写了1936年抗日风云初期,住在北运河岸边香蒲柳枝屋舍里的小门小户人家的日常生活:百家衣,“拜花堂”游戏,“七月七”乞巧穿针,“暖窝”生子习俗等都将运河两岸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由何满子因过受罚起,引出何氏一家三代、望日莲、周、柳罐斗、吉老称等蒲柳人家智斗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走狗这一高潮,最后到望日莲和周檎圆满完婚止,行文中充满民族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艺术地描绘了运河两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英勇斗争,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如蒲柳般质朴且坚韧的美好品格。
《蒲柳人家》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1年《十月》文学奖。周扬、秦兆阳鲍昌等众多作家和评论家均给予《蒲柳人家》较高评价。该小说片段还被收入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是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小说后半部分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抗日活动在农村激起的反响,也生动描写了抗日青年周檎在党的领导下与众乡亲秘密计划,通过舅舅柳罐斗的水中绝技消灭了河防局的麻雷子,“揭开了北运河农村抗日斗争的序幕,透露了人民中间正在聚集着、运行着的地火。”
个人背景
刘绍棠曾自述创作《蒲柳人家》的两则缘由,其一是为“感恩图报”。刘绍棠在农村生活了三十年以上,期间遭遇了三灾八难,全靠父老乡亲扶危济困,多情重义,自己才得以大难不死。因此他认为“乡亲和乡土哺育我成人,乡亲和乡土救了我的命,乡亲和乡土待我恩重情深”,也立志要以小说创作来报恩乡亲乡土。其二是为“走我的乡土文学之路”。土生土长所形成的土性(经历和教养)决定了刘绍棠是个土命人、土著作家,只能写“土气的作品”。而在刘绍棠心中,“土气的作品”就是乡土文学,乡土文学就是“要坚持现实主义传统,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的民族风格,保持和发扬强烈的中国气派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描写农民的历史和时代的命运”,于是《蒲柳人家》应运而生。
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1936年抗战前夕。京东运河两岸居住着许多勤劳朴实、善良热心的农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何氏一家。一日何大学问去贩马,不但被日寇扶植的蒙疆伪军掠去了马,人还被抓进大牢,几乎送了命。回家后他又被不明原因的妻子扈三娘大娘数落,于是便将气撒在了孙子何满子身上——将其捆在葡萄架下的拴马桩石雕上,由此便呈现出小说开头的画面。急剧变化的形势也给望日莲的命运带来了转机。望日莲是何家隔壁花鞋杜四买来的童养媳,也是一丈青大娘认的干闺女。她与何家西隔壁的周檎交好,二人常常嬉戏打闹,也互相爱慕。
一日,何满子在花鞋杜四的小店外听到河防局的巡长麻雷子正和杜四串通阴谋。二人企图通过周檎找到线索,从而捉拿京东地区共产党领导人周文彬,还预谋以高价将望日莲卖给邻村大地主董太师做小老婆。听到满子带来的消息后,众乡邻们立即聚商,想出了积极有效的应对办法:风月女子云遮月配合柳罐斗,利用其水中绝技将作恶多端的麻雷子淹死,何氏一家、古老称、郑端午等乡亲软硬交施,治服了花鞋杜四夫妇,最后众人齐力帮助周檎与望日莲完婚。
故事的结尾,考上燕京大学的周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选择留在运河岸边,广泛发动群众,筹建民团,建立秘密抗日武装,由此拉开了蒲柳人家向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走狗进行斗争的崭新帷幕。
人物角色
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是何满子的爷爷。其人高马大,浓眉大眼,年轻时参加过义和团,给地主家当过赶车把式,后改行贩马,“他个人命运的浮沉正是那多灾多难的时代的反映。”何大学问虽未读过书,还爱戴高帽儿,但其为人仗义,又见多识广,极富想象力,便被乡亲一半尊敬一半戏谑地送了此名号。由于自己大字不识,儿子何长安也只念了三年私塾,为了让何家出个真正的“大学问”,他便将期望寄托在顽皮的孙子何满子身上,因此也引发不少趣事。
一丈青大娘
一丈青大娘是何大学问的妻子。她长着大高个,青铜肤色,性格刚烈泼辣。一丈青大娘看病、接生、种地、打鱼等样样都是行家,在村里能威震八方却管不住孙子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也极其善良热心、慷慨正义。军阀混战时期,她冒着危险救下被杜四家丢下的童养媳望日莲,与丈夫一起认其为干闺女并担起保护神的角色,后又与乡亲一起协助望日莲与周檎喜结连理。一丈青大娘没法识文断字,也有些封建迷信,但“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都透出了一股庄稼人的凛然正气”,是乡土小说中值得敬慕的典型妇女形象。
何满子
何满子是何家的宠儿。由于何家三代单传,且都是晚年得子,惟独何满子是何大学问儿媳的头胎,自然在家中备受宠爱。何满子聪颖且淘气,为了逃避跟老秀才读书,常和洋学生周檎、姑母望日莲一同戏耍。何满子虽顽劣幼稚,但年幼的他浑身充满了正义感,不仅喜爱打抱不平,还经常帮望日莲、周檎二人保守秘密。小说中,何满子为乡亲带来了敌人的关键情报,成功地在抗日救国道路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望日莲
望日莲原名可怜儿,是何家隔壁花鞋杜四及其妻豆叶黄给儿子买来的童养媳,平日受尽了这对夫妻的欺侮。军阀混战中,杜家只顾逃命,扈三娘大娘把被丢下的可怜儿从弹坑中救出,还与丈夫一起认她为干闺女,并将其改名为贵莲。贵莲与何家西隔壁的周檎相识,二人十分要好,也互相爱慕,“望日莲”这一外号也是周檎叫起并传开的。望日莲生世可怜却不畏艰辛,勇于与周檎一同抗日,是小说中描绘的杰出女性形象之一。
周檎
周檎是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的优秀学生,清秀聪慧,剑眉笑眼,文静深沉。其父为中国共产党员,早年因领导京东农民暴动被反动派杀害。周檎考完大学回来后便也一直致力于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动员了何氏一家、望日莲、铁匠吉老称、童年伙伴郑整儿、荷妞、舅舅柳罐斗等众多群众参加抗日。小说的高潮部分,周檎联合众乡亲智斗麻雷子、杜四等汉奸走狗,成功娶到心仪对象望日莲,最后在党的安排下毅然放弃考上的燕京大学,选择回到运河岸边开学堂,建立秘密抗日武装,继续投身救国运动。
柳罐斗
柳罐斗是周檎的舅舅,高大魁梧,深沉大度。柳罐斗年轻时曾在董太师家扛长工,与其女相爱并致其怀孕,因此与董太师结下了梁子。后柳罐斗投奔河南北伐军,与其中的一个连副拜了把兄弟,以此震慑了董太师。回到家乡后,柳罐斗洁身自好,为照顾家人一直未娶。直到在一年的赛船会上,柳罐斗才结识了良缘——唱京东大鼓的女艺人云遮月。在与众乡亲智斗汉奸走狗时,柳罐斗、云遮月二人携手击败了麻雷子,成为这场斗争的中坚力量。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刘绍棠所写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总主题,即讴歌劳动人民的美德和恩情。“我主张文学的任务、作用和功能是美育。美在生活中,美在劳动人民身上。因而,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人民。即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便不会为概念所梏,而对概念进行图解。”
《蒲柳人家》通过描绘一幅幅优美的京郊运河两岸风景画,成功塑造了乡土人物群像,细腻再现了运河两岸人民群众间的人情美,讴歌了他们如蒲柳般质朴而坚韧的美好性格。作品还在抗日战争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艺术地再现了运河人民“对于命运的挣扎”的伟大斗争过程,把两岸人民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串联在一起,揭示了根植于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美。于是读者看到的不再是一户两户的蒲柳人家在竭力反抗,而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个被压迫者在顽强抵抗。这样的描写使得作品充满沧桑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民族性。
艺术特色
浓厚的乡土气息
《蒲柳人家》表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前夕的历史背景下京郊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优美的风景画”是小说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重要方面。蒲柳人家的“屋舍图",生动滑稽的“怒打纤夫图”,惊心动魄的“水战巡长图”等等,共同构成了一轴长城脚下、运河岸边漫长的乡土画卷。作者用传统手法勾勒了一幅幅恬美秀丽的乡村图画,形象地再现了运河人民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其具体的生活情状,让读者不仅感性地领略了运河两岸的乡土风光,且深为此处人民朴实坚韧的精神所感染。
质朴动人的风俗图是刘绍棠小说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另一特点。《蒲柳人家》中展现出的乡村生活场景和民俗风情,点染着自然风光图画中的诗意,洋溢着厚实的乡土气息。不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为孙子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亦或是姑娘们“七月七”乞巧穿针的祝愿,“暖窝”生子的戏谑习俗等,大量的乡土风俗描写既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又展现出京东农民的人情世态。
人物的民间心理和性格,构成了刘绍棠小说乡土气息的第三个方面。小说人物平凡普通又各具特色,如嫉恶如仇的“一丈青”大娘,见多识广的“何大学问”,温柔勇敢的“望日莲”,有怨必报的“吉老秤”,还有为抚养亲人而终身不娶的撑船人“柳罐斗”等。从名字的通俗、乡土味,再到性格的善良、质朴、豪放、侠义,都显现出受燕赵文化遗风影响的民间文化心态,表现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危及相扶、困厄相济的美好品格,闪射出一种耀眼的,足以澡雪精神的光彩。
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乡土小说创作中,刘绍棠一直注重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说形式。故事多取材于京东运河滩上的生活和斗争,既讲究通俗化,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传奇性,又强调以田园牧歌的风俗画来呈现诗化的意境。
刘绍棠认为,“检验一个作家是否真正熟悉生活和人物,首先看语言。”《蒲柳人家》以京东一带语言表述京东运河岸边农家事,小说的叙述语言深得古典小说的神韵,古语、成语、京腔穿插使用,既通俗典雅,又谈谐风趣,颐具乡土韵味和经过改造后的民间说书风格。刘绍棠笔下的绝大多数人物都是以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为原型,因此他对小说人物、生活有着绝对的熟悉,于是对于人物语言也力求民间口语化,以短句为主,风趣明快,既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又透露出饱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品评价
《蒲柳人家》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周扬说:“……看了他的《蒲柳人家》,我承认过去对他估计低了……刘绍棠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作家了,他的语言功力是过得硬的……”
秦兆阳在给刘绍棠的信中曾言:“拜读了你的《蒲柳人家》,非常高兴。我真正了解你,可以说是从这篇作品开始的。我认为这才是中国气派的正确的路子。”
鲍昌在《重新溢放出的泥土芳香》一文中对《蒲柳人家》如此点评:“它的特点,不在于情节的曲折,而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凡真正的艺术小说,应以人物性格为核心……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也具有这个特征。”
张同吾先生的评论文章《生活的真实和诗画的情韵》对《蒲柳人家》一文进行了高度赞扬,认为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细节不仅反映了生活的面貌,也表现了生活的本质。
唐达成认为《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一部力作,“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人神清目爽。”他赞扬道:“作品的独特的艺术角度,富于诗意的抒情笔法,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以及语言的性格化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都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优秀中篇小说。”
也有作家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孙树勋指出,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然结构稍松,总体无力”,其原因在于人物未与社会结构、社会风尚结合起来写。在肯定了刘绍棠过硬的语言功底的基础上,孙犁也指出其在语言运行上的泛滥之处:“词句排比过长,有失于含蓄……读书似亦甚杂,吸收未加精选。即如卿卿我我的文风,有时也在他的文章中,约略可见。”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1981年,《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十月》文学奖。同年,《蒲柳人家》被分别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刘绍棠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篇小说选》(1979-1980)、江苏人民出版社《中篇小说选》和上海文艺出版社《1977-1980全国获奖中篇小说选》。2016年以来,《蒲柳人家》(节选)被收入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
国际影响
除了得到国内评论家、作家的肯定外,小说在海外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曝光。1982年,《蒲柳人家》及附文《关于\u003c蒲柳人家\u003e》刊登英文版《中国文学》月刊第五期;1983年,《蒲柳人家》刊登法文版《中国文学》第三期;1987年,《蒲柳人家》收入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德文版中篇小说集。此外,《蒲柳人家》还被收入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西文版中国当代中篇小说选集《蝴蝶》《中国文学》杂志社出版的法文版中篇小说集。
衍生作品
根据刘绍棠同名小说改编的现代评剧《蒲柳人家》由中国评剧院创作,历经4年打磨,易其稿而成。该剧于2022年10月18至20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亮相。改编后的评剧版《蒲柳人家》较好地嫁接了文学、戏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创造了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大运河人民的日常生活画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个人背景
内容情节
人物角色
何大学问
一丈青大娘
何满子
望日莲
周檎
柳罐斗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浓厚的乡土气息
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品评价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国际影响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