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
毛茛目小檗科植物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别名短角淫羊藿,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产于中国,为中国特有种,多分布于北京、河北、宁夏、新疆等地。其多生于海拔650-3500米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沟边或灌丛中。
淫羊霍为中药淫羊藿的原植物之一,其根与根状茎、茎、叶均可入药,性温,味辛、甘,可强筋健骨、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阳遗精、支气管哮喘、虚冷不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痹痛等疾病。
相传,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无意听闻一位羊描述一种草本的功效,于是虚心向羊倌请教,反复验证后,证实了该草本药效,后将此药载入药典,并由此得名“淫羊藿”。作为重要中药,淫羊藿野生资源遭到破坏,于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维管植物卷)收录为近危(NT)物种。
名称考证
淫羊藿的药用名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刚前”。《日华子本草》中记载的则是:“千两金、弃杖草、放杖草、干鸡筋”。“仙灵脾”一名为中国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中所记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则根据叶型、功效和根型命名为:“藿、鸡筋、千两金、仙灵脾、刚前、放杖”。《救荒本草》则继前本草的名称,新增了“三枝九叶草”。在《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等著作中,正名均为“淫羊藿”。
基原考证
淫羊藿的基原在中国唐朝的《新修本草》中记载为:“此草,叶形似赤豆而圆薄,茎细亦坚”。在《救荒本草》中对叶的描述为:“苗高二尺许,茎似小豆茎,极细紧。 叶似杏叶,颇长,近蒂皆有一缺。又似绿豆叶,亦长而光。梢间开花,白色,亦有紫色花”。《本草图经》中对基原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叶青似杏,叶上有刺;茎如粟杆;根为紫色有须;四月开花,白色,亦有紫色,碎小独头子;……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紧细,,经不凋草,根似黄连;苗高一、二尺许……”。结合历代各本草的植物形态描述,对叶的描述均与淫羊藿的叶形大致相同,《中国植物志》将淫羊藿属内的植物进行了详细分类。
形态特征
根、茎
淫羊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根状茎木质化,粗壮,坚硬,密生须根;茎稍带绿色或为淡黄色,直立,有光泽。
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9枚小叶;基生叶1-3枚丛生,具长柄,茎生叶2枚,对生;小叶卵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6厘米,厚纸质或纸质,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顶生小叶近等大,基部裂片圆形,侧生小叶基部裂片稍偏斜,圆形或急尖,上面常具光泽,网脉显著,背面为苍白色,疏生少数柔毛或光滑,基出7脉,叶缘具刺齿。
圆锥花序顶生,较狭,长10~35厘米,序轴和花梗有腺毛,花多数,白色,花柄长1~1.5厘米;外轮萼片较小,长1~2.5毫米,卵状三角形,带暗绿色,内轮萼片花瓣状,白色或浅黄色,膜质,长达1厘米,宽2~4毫米;花瓣短于内轮萼片,瓣片小,距长2~3毫米,呈圆锥状;雄蕊长3~4毫米,伸出,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子房1室,有2~3颗胚珠,花柱伸长,柱头头状。
果实与种子
蒴果近圆柱形,两端狭,腹部稍膨大,先端有喙,长0.8~1.2厘米,淡绿色;种子暗红色,有光泽,狭椭圆形、稍弯,长2.5~4毫米,有肉质假种皮。
物种分布
淫羊藿产于中国,分布于北京、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安徽、河南省、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山西省四川省陕西省、新疆等地。
生长习性
淫羊藿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多生于海拔650~3500米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沟边或灌丛中。对光照较为敏感,要求遮光度80%左右,忌阳光直射;对土壤要求严格,适宜土壤湿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70%~80%,适宜生长在微酸性、中性或稍偏碱性、有机质丰富、含腐殖质、疏松的沙壤土中。花期5~7月,果期6~8月。
繁殖方式
根茎繁殖
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选择无病虫害、根系发达、须根多、浆气足、越冬芽饱满的根茎作为繁殖的材料。将所选的根茎切成适宜长度的小段,每段上需保留一些越冬芽。按照根茎的不同等级分别栽植,栽植时,按适宜行距开沟后再按合适的株距栽植,栽后覆土,盖一层落叶。
种子繁殖
在5月下旬,当种子外露呈褐色时及时采摘,随采随播。播种的种子通常需无病菌霉变、饱满完整。播种方法有条播和撒播。条播:在床面上按适宜行距横向开沟后按合适的播种量播种,播后覆土压实,并用杂草或落叶覆盖。撒播:在床面上按适宜播种量均匀撒种,播种后覆厚细腐殖土压实,浇透水,在上面用落叶覆盖。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坡度25°以下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湿润的微酸性沙壤土,半阴半阳坡或阴坡,也可以在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下栽培。整地后,顺坡做成适宜的条床,横条沟栽苗,待播种。
移栽
播种苗栽植10月上旬将一年生小苗整株挖出带土移栽,当天随起苗随栽,移栽需选择下雨前或阴天湿度高时进行。栽前将苗按不同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按适合株行距行距栽植,栽植时使须根舒展,栽后覆土踩实,用树叶覆盖。
田间管理
淫羊藿栽植后次年春季,可检查苗木成活情况,缺苗则补栽,确保苗齐、苗全。每年需要三次除草,分别为出苗后、6月上旬、采果后,松土深度需适宜。栽后续合理灌溉,雨季要注意排水,需防止积水。施肥的肥料以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为主,移栽后第一年进行根外追肥,第二年在秋季进行叶面喷肥和侧根追肥。林下栽培1~2年生幼苗需保证适宜的林分郁闭度,3年生以上幼苗林分郁闭度也需适宜,在平地园区栽植的可搭建遮阴棚,根据生长年限适当调节光照强度,保持透光率40%~50%。
病虫害防治
淫羊藿的主要病害有红叶病和白粉病,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白粉病可通过喷洒粉锈宁或者多菌灵等药剂稀释液进行防治;红叶病则可通过调节光照强度、遮阴等方法进行防治。虫害可采取毒饵诱杀、人工捕捉等方法进行防治。
采收
采收时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镰刀割取地上茎叶,切忌将刀深入土中,防止损伤根系,切勿连根拔起,影响来年生长。将采收好的淫羊藿剔除杂质、粗梗及异物,捆成小捆,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晾干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淫样霍为中药淫羊藿的原植物之一,其根与根状茎、茎、叶均可入药,其性温,味甘、辛,归肝、肾经,可祛风除湿、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主治慢性气管炎、阳痿遗精、支气管哮喘、虚冷不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尿频失禁、肾虚喘咳、腰膝酸软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等。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淫羊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多糖苷、双糖、单糖苷的形式存在,淫羊藿多糖苷黄渗透性差,吸收利用率低,而淫羊藿在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淫羊藿中单糖苷、黄酮苷元和酚酸类成分在总体上相对含量升高,二级糖苷和黄酮多级糖苷的相对含量则降低,发酵后的淫羊藿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功效。此外,淫羊藿的叶绿素荧光特征表明,淫羊藿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潜力,因而选育光合速率高、产量高的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前景。
物种对比
粗毛淫羊藿
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 Franch.),与淫羊藿的区别在于:粗毛淫羊藿根状茎有时横走。叶片薄革质,披针形或狭卵形,一回三出复叶。花无总梗;花色变异大,淡青色、黄色、紫红色或白色;外萼片外面1对卵状长圆形,内面1对阔倒卵形,内萼片卵状椭圆形;花瓣长于内轮萼片,呈角状距,基部无瓣片。蒴果宿存花柱长缘状。
朝鲜淫羊藿
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别名三枝九叶草、羊藿叶,与淫羊藿的区别在于:朝鲜淫羊藿根状茎横走;小叶9枚;小叶纸质,卵形;总状花序,被疏柔毛或无毛;花颜色多样,紫蓝色、白色、栗色、淡黄色;外萼片长圆形,带红色,内萼片狭卵形;花瓣长于内萼片,呈钻状距,瓣片花瓣状。果狭纺锤形。
参考资料
淫羊藿.植物智.2023-02-21
淫羊藿.SP2000.2023-02-21
..2023-02-21
..2023-02-21
淫羊藿.江西植物志.2023-02-21
..2023-02-21
..2023-02-21
..2023-02-21
..2023-02-21
粗毛淫羊藿.植物智.2023-02-21
朝鲜淫羊藿.植物智.2023-02-21
目录
概述
名称考证
基原考证
形态特征
根、茎
果实与种子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根茎繁殖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移栽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相关研究
物种对比
粗毛淫羊藿
朝鲜淫羊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