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博物院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南阳市博物院位于中国宛城区鼎盛大道369号,是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2000平方米。
南阳市博物院前身为南阳历史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10月1日,馆址位于诸葛亮躬耕之地南阳卧龙岗内;1965年,南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3月26日开工建设,2020年7月8日竣工验收,2021年1月1日对外开放;2021年5月18日,加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博物馆”牌子;2022年12月,南阳市博物馆合并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南阳张衡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院。
南阳市博物院现有各类藏品13473件/套,馆藏重要文物有东汉鎏金熊足铜樽、夏朝玉牙璋、西周公国中爯父等。基本陈列为“文明在宛——南阳市历史基本陈列”。2021年,南阳市博物院被河南省社科联评为“社科普及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建馆初期
1958年春,为使广大群众在生产之余或假期有一个游玩的场所,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以及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中共南阳市委决定对南阳市卧龙岗进行绿化并筹建南阳市卧龙公园和南阳历史博物馆。1959年春正式开始建设。8月,南阳市卧龙公园成立,“馆”“园”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卧龙公园统领博物馆工作。
南阳历史博物馆在筹建过程中已经开始筹办陈列展览。《南阳历史文物展览》设在武侯祠原道房院,从南阳市文化馆移交过来的文物中遴选出450件珍贵文物,按照时代顺序分七个部分陈列,同时陈列的还有张衡张仲景、诸葛亮生平事迹以及革命烈士彭雪枫生前照片。《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展览》设在新建的南阳市汉画馆。该馆位于武侯祠左侧,共有房屋50间(包括33间廊房),将遴选的331块汉画像石按画面内容分类镌于壁间。1959年10月1日,历时三个多月筹备的《南阳历史文物展览》和汉画馆正式对外开放。
1965年,南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馆”。
建设新馆
2014年,南阳市政府确定开工建设“三馆一院” 项目,并列为当年“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2014年2月18日进行项目建设选址工作论证,当年11月立项,2015年3月26日正式开工,2016年1月28日主体结构封顶,2020年7月8日竣工验收,2021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2021年5月18日,加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博物馆”牌子;2022年12月,南阳市博物馆合并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南阳张衡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院。
设计布局
建筑设计
博物院所处的“三馆一院”,四座建筑两两组合,似连非连,呈龙凤造型,寓意祥瑞,淋漓尽致龙凤造型依河盘踞,遥相呼应,构成一幅祥瑞图景。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穿孔金属板、石材幕墙等现代建筑材料,体现灵动优雅的建筑形态。
博物院和图书馆组合为一体,项目建筑设计理念提取了南阳市汉画像中的龙纹作为设计意向,盘龙抱石造型设计理念,具有“汉风”的沉稳和凝练,又不失现代的灵动和飘逸,与光武路北侧的大剧院、群众艺术馆的凤凰造型相呼应,同时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楚风汉韵”人文精神。既蕴含着厚重南阳的楚风汉韵,又兼具现代建筑的韵律与美感,被誉为“城市最美建筑”、南阳文化新地标。
南阳市博物院新馆建筑为五层,建筑高度 33. 6m,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由公共服务大厅、基本陈展区、专题陈展区、临时展览区、藏品库房、文物修复区、青少年研学区、智慧指挥中心、报告厅、餐厅、咖啡休闲区、文创展示区、办公区等组成。
馆内布局
博物院一层为餐厅,二层为临时展览区、报告厅、咖啡茶座、文创展厅咨询服务台等功能区,三层为古代玉器精品厅、基本陈展中的第一单元“史前南阳·文明肇始”展厅(古代生物时代、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第二单元“夏人之墟·商周南土”展厅(夏商周时期)、第三单元“南都帝乡·股肱望郡”展厅(两汉时期),四层为青铜器展厅、基本陈展中的第四单元“民族融合·繁华重现”展厅(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第五单元“南船北马·梅城风华”展厅(明清时期)以及南水北调考古成果展厅,五层为陶狗展厅、近现代史展厅、南水北调考古成果展厅。
展览陈列
基本陈列
文明在宛——南阳历史基本陈列
该展览位于博物院三、四层,以南阳古代文明为主线,990多件馆藏文物为见证,1236块展版、47个场景为辅助,68套新媒体技术设备为补充,通过2800米的展线集中体现了南阳文化的根源性、连续性、融合性和创新性。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史前南阳·文明肇始”,包括“恐龙家园”“人类远祖”“文明曙光”三个板块,介绍南阳曾是恐龙和古猿生息繁衍的乐园,人类在此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南阳盆地、南召猿人、淅川坑南遗址、南阳黄山遗址等依次铺陈,展现了南阳在石器时代,南北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突出地位。
第二单元“夏人之墟·商周南土”,包括“夏商居所”“商代南乡”“南土方国”三个板块,以历史时代、分域、遗存为展出单位,展示馆藏和最新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重器、礼玉精华等文物,展现了南阳先民创制的物质文化成就和南阳在夏商周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单元“南阳郡帝乡·股肱望郡”,包括“龙兴之地”“富冠海内”“文经智纬”三个板块,以最具代表性的瓦房庄冶铁遗址、两汉画像砖石等器物为重点,着力讲述召父杜母、张衡张仲景、诸葛亮等名人故事,展现了南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高度与华丽盛景。
第四单元 “民族融合·繁华重现”,包括“中原冲要”“盛宛佳色”“望郡荣兴”三个板块,以历史事件为轴线,辅以瓷器与南阳邓瓷、邓窑遗址铜镜等展品,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动荡与融合、信仰与市井的转变,呈现出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的南阳故事。
第五单元“南船北马·梅城风华”,包括“封王建府”“梅花古城”“重教兴学”“商埠繁华”四个板块,以城市变迁、商业交流与市民生活等内容,绍续中原、荆楚、关中三支文化交汇的基因,展示了明清时期城市繁荣、商旅繁盛、崇文重教的风貌,体现了南阳特有的文化品质和气度。
专题陈列
渠首遗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考古成果展
此展览位于博物院四楼,是渠首博物馆重要的专题陈列展览之一,分为“运筹南水北调”“发掘研究成果丰硕”“南阳考古大发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文物保护大事记”“地面文物保护”“地下文物抢救发掘”及“科学研究”等篇章,共展出文物近千件。该展览于2021年5月开始筹备,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古玉撷英——南阳古代玉器精品展
早在新石器时期,南阳人已经开始利用独山玉,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直到今天,南阳玉文化仍在不断传承发展,在吸收京津雄浑豪放、苏杭婉约清秀、岭南隽秀精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雕刻工艺手法,形成了“南北荟萃、多样并举”的宛派玉雕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玉雕之乡”。“古玉英——南阳市古代精品玉器展”是南阳市博物院四个专题展览之一,共展出新石器至明清馆藏玉器珍品六百余件(套),包括春秋时期玉拂面、玉牙璋、玉如意乾隆玉碗等。该专题展览打破以往文物展品平放形式,根据玉器的特点,利用支架巧妙地将其站立起来,使玉器文物最为绚丽夺目、最有价值的一面,以立体感的形式,“站起来的姿态”,生动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临时展览
玉兔迎春--文物中的兔文化
此展览展出时间为2023年1月16日——3月18日,分生活萌兔、生肖灵兔、月宫仙兔、民俗瑞兔四部分,是以南阳地区不同朝代的兔子形象文物为主,并辅以文字、图片等,展现了玉兔捣药、蟾蜍玉兔、生肖兔等多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文化的内容。
王子午鼎国宝省亲展
此展于2022年2月12日对外开放,展期三个月。被誉为“鼎中翘楚”的王子午鼎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鼎共有七件,造型与纹饰完全相同,因鼎上铭文刻有“王子午”字样,故称王子午鼎。王子午鼎是楚庄王之子、楚共王的兄弟、曾任楚国令尹(宰相)之职的王子午(又名子庚)的器物,因有确切的人名与地名,王子午鼎成为研究楚文化的重要标准器。出土于南阳的国宝重器王子午鼎,现分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成为镇馆之宝。
此次展出的春秋时代王子午鼎通高61.5厘米,口径59厘米,宽体、束腰、平底、斜立式耳,器身周围攀附着六条浮雕夔龙,兽口咬着鼎的口沿,兽足抓着鼎的腰,浑身动感十足,仿佛即将腾空而飞。王子午鼎系分铸后焊接而成,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构思。长篇铭文表达了对先祖的追思,叙说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须以此为准则。
馆藏精品
东汉鎏金熊足铜樽
东汉鎏金熊足铜樽口径20厘米,盖径19.2厘米,盖高4.5厘米,通高19.5厘米,1933年4月出土于原南阳县石桥镇南门外东汉墓,后被南阳民众教育馆征得,展览于第三单元“南都帝乡·股肱望郡”展厅(两汉时期)。樽体呈圆筒状,直腹、平底、下附三个熊足,呈蹲坐之态,憨态可掬;器身通体鎏金,饰三组旋纹,旋纹间饰两周鎏金花纹带,以自然的白铜为衬地;鎏金图案为繁密而流畅的金色流云纹,珍禽瑞兽出没云气间,形象可辨者有羽人、仙鹿、朱雀应龙、飞雁、展翅独角兽等;两侧饰有对称铺首衔环耳,器内壁涂一层朱漆,以美化器物;盖隆起,顶部有一环状窄凸棱,环内正中有一小孔,盖中部饰等距离的三个小圆孔;器物因部位不同,分别施以鎏金、刻画、焊接等工艺,纹饰流畅,雕刻精细,豪华高贵。
夏代玉牙璋
夏代玉牙璋,通长38厘米,宽10厘米,厚0.6厘米,1972年出土于宛城区溧河乡望城岗。由独山玉磨制而成,器体扁薄,通体灰黑色,由于受沁钙化,表面形成自然纹饰。牙璋刃部琢磨为月牙形内凹双面刃,左右两侧向上斜出成尖锋,一侧锋刃较高。其下器身渐窄,阑两侧饰牙形脊,内(na)呈长方形,端部是倾斜的弧形,内近阑处有一钻孔,单面钻成,是夏代常见的牙璋形式。牙璋是一种礼器,在二里头遗址文化时期,牙璋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物质象征。
西周中爯父簋
该簋为西周晚期青铜器,通高24厘米,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原南阳市北郊砖瓦厂。共计两件,形制相同,其中一件完整的被调拨到河南博物院,另一件残缺较甚,但铭文基本完整,现藏于南阳市博物馆。圆形,敛口,鼓腹,兽首形双耳下垂小珥喇叭状圈足,下有三个兽面形小足,盖隆起,顶部有圆形握手盖和器身均饰瓦纹、窃曲纹,握手内饰蟠龙纹,圈足饰垂鳞纹,器内底和盖内铸有内容相同的铭文,共计44字,铭文为:中爯父大宰南申厥辞,作其皇祖考姬燮、监伯尊簋,用享用孝,用易眉寿, 屯右康和,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中爯父簋的发现,确切地证明了西周晚年的申国在南阳,从而为解决学者们争论已久的申国地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西汉“大泉五十”铜母范
该钱范为青铜铸造,平面为倭角正方形,长、宽均为8.9厘米,厚1.2厘米,是卧龙区环城乡群众捐赠,据述为汉宛城遗址内出土。钱范周边有框,范内边沿处有子母榫,中间有平顶圆柱,上有钱模四枚,正背各二,左右对称扣合(面背同范),钱文为阳文正书“大泉五十”。钱范背面正中模糊可辨有阳文“大利当千”四字吉语。该范盒是用来翻制泥质子范的母范。“大泉五十”钱币铸行于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第一次币制变革时期,是新朝货币中流通时间长、铸量的货币,铸行时间有13年。一枚“大泉五十”兑换五十枚“五铢”钱,100枚兑换黄金一斤。一枚“大泉五十”的重量只及汉五铢钱的两个半重,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这就意味着,新朝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
西汉蟠螭纹铜镜
该铜镜直径23厘米,国家一级文物,1974年7月出土于原南阳县汉冢乡,镜为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钮座外同向环绕三条小龙。其外有凹面形环带纹一周。纹饰由地纹和主纹组成,地纹为细密的云雷纹。主纹以宽平突起的粗线条,勾画出四组相互蟠曲缠绕的蟠纹。螭首、螭尾皆靠近镜缘。螭头左向,张口露齿,口吐长舌,头上有多枝歧角;身躯作环状卷曲,勾连交错,粗细变化,方向不一。一肢向后伸出作折叠菱形,其中有两组菱纹呈凤首状,一组为花草形尾。主纹空隙间涂朱砂作装饰。宽凹面素卷缘。
蟠螭纹镜,又称变形龙纹镜,是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较为流行的铜镜种类之一。
汉标准铜量
汉代量器,国家一级文物。1974年征集于邓州市穰东镇。该组量器一大两小,形制相同,均为上大下小的圆形,侈口,斜壁内收,平底,圈足。在器壁外侧腹部有一旋宽带纹,在旋纹上有一凸起的铺首衔环,铺首两侧各有细凸线围成的正方形格。铺首衔环的环与铜滚子链联结(现已脱落),三条链子在另一端连结在一铜钩上。
关于量器古代文献上多有记载,但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极不多见。该量器一大两小,应为成套量器。量器器身两个铺首衔环之上系有链条,此应为汉代市面上官方设置的标准量器,俗称“公平秤”。该套量器对于研究汉代度量衡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春秋养伯铜鼎
春秋养伯铜鼎,口径22厘米、腹深10.5厘米 、通高24厘米,1964年4月桐柏月河出土。直耳,方沿外折,鼓腹,圜底,三蹄足。腹饰两周窃曲纹、一周凸弦纹。底部有三角形范线。器内壁铸有1行3字铭文:养伯。
养国,是周代嬴姓小国,春秋时期为楚所灭。养国地望,文献无确切记载。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桐柏县月河镇,多次发现有铭记的养国青铜器,后又发现一座春秋晚期养国国君墓葬。因此养国应在今桐柏及其附近地区。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南阳市博物院目前已主持制定了南阳文博系统地方标准四项,包括“文博文创产品管理规范”“文博研学服务规范”“文博场馆讲解服务规范”“文物建筑类博物馆安全管理规范”等。南阳市博物院根据其基本陈列《文明在宛----南阳历史基本陈列》内容,编写了同名书籍,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荣获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荣誉奖”。2022年12月,编著的《文明在宛——南阳出土国宝文物集粹》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南阳市首部系统、全面、翔实,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南阳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的书籍。几十年来博物院工作人员共发表学术文章上千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
文物保护
南阳市博物院建馆初期,在文保部下设技术部,负责文物修复工作,八十年代专门成立了技术部。技术部共有文物复制工作室、文物专用修复室、标本制作室、文物熏蒸室和纸质文物修复室,是目前豫西南建立最早、场地面积最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文物修复中心。2015年,博物院取得河南省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资质”乙级证书,业务范围为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字画等。
2021年3月,博物院在展览提档升级的同时,专家开始对馆藏文物新石器时代夏朝、汉代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等五十余件(套)进行修复;2021年4月,按照陈列展览文物保护规定,博物院组织专家为陈列展览文物“洗脸”,对基本陈列及专题陈列五千件(套)文物中,内部常年散落的粉尘,外部出土之后的泥锈,以及个别的有害锈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大规模清洗和保护;2022年1月,按照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南阳市张衡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批复”文件要求,南阳张衡博物馆在南阳市博物院修复中心,开始对该馆五十余幅古字画进行修复。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南阳市博物院根据南阳历史文化资源和馆藏文物优势,结合学生特点,开发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为一体,以“穿越历史 触摸汉文化”为主题的十个一研学精品课程:听一次讲解、学一次汉礼、制一幅拓片、行一次投壶射礼、诵一篇经典、奏一曲编钟古乐、感受一次活字印刷术、认识一下榫卯、体验一次考古、开一次主题班会。该课程被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为2021年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还先后举办《话汉服——汉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应用》《南阳历史纲要》《辉煌的历程——南阳市博物馆61年发展概述》等讲座,在科普教育过程中弘扬南阳厚重优秀的历史文化。
文创设计
南阳市博物院早在新馆对外开放之初,就成立了文创部,以四圣、玉文化、汉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题进行创新,重点突出南阳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属于南阳自己的文创产品。其主要文创产品包括食品类、艾草类、餐茶器类、文房四宝类、书籍类、玉器类、装饰类、服装类等。南阳市博物院和南阳本地企业联合开发“舌尖上的博物馆”,开发出了文创雪糕及“文明在宛”“四圣月饼”等文创食品系列产品。还开发推出了《文明在宛——南阳历史基本陈列》书籍、博山炉仿制品独山玉香筒、“南阳四圣”火烙画筷子等十件“南阳礼物”文创产品。
2021年5月18日,南阳市博物院承办了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业委员会年会和南阳市首届“金科杯”文创产品暨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2013年5月,南阳市博物院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2021年,南阳市博物院被河南省社科联评为“社科普及示范基地”。
2022年3月,“文明在宛——南阳历史基本陈列”入围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初评。
参考资料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6-19
夏代玉牙璋.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7
领导信息.南阳市博物馆网站.2023-02-24
首页.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7
本馆概述.南阳市博物馆网站.2023-02-24
南阳市博物馆(简介).河南一百度.2023-06-17
基本陈列.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9
2014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南阳市人民政府.2023-06-19
..2023-06-19
“玉兔迎春”展览对外开放.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7
西汉“大泉五十”铜母范.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8
西汉蟠螭纹铜镜.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9
汉标准铜量.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9
春秋养伯铜鼎.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9
宛博精心打造豫西南文物修复中心.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7
宛博“荣获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7
市博推出“南阳礼物”.南阳市博物院.2023-06-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馆初期
建设新馆
设计布局
建筑设计
馆内布局
展览陈列
基本陈列
文明在宛——南阳历史基本陈列
专题陈列
渠首遗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考古成果展
古玉撷英——南阳古代玉器精品展
临时展览
玉兔迎春--文物中的兔文化
王子午鼎国宝省亲展
馆藏精品
东汉鎏金熊足铜樽
夏代玉牙璋
西周中爯父簋
西汉“大泉五十”铜母范
西汉蟠螭纹铜镜
汉标准铜量
春秋养伯铜鼎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文物保护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文创设计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