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远(1877—1940),天主教传教士,比利时人。出生于
比利时根特一个
天主教家庭。雷鸣远1901年来到中国。1915年在天津创办《
益世报》。1916年反对天津
法国领事在天津扩展租界。1927年至1929年创立两个国籍修会耀汉小兄弟会和德来小妹妹会,全心全力为
中原地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期间,雷鸣远不仅在报纸上宣传全民抗日救国,而且还组织人员上前线抢救伤员,以高昂的爱国热情积极呼吁抗战,不仅透过《益世报》大力宣传全民抗日救国,收复失土,还积极身体力行投入到抗战之中。在
长城事变和
绥远抗战中,雷鸣远亲自率领修士和教友,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雷鸣远为耀汉会立了遗嘱:时已迫矣!数月后,欲若此夜之清静写字,或不可得,安国失守后,仆虽未必死,然亦未必活。可知雷神父早有为国牺牲的决心。此后,雷鸣远率领由六百余人组成的救护队和战地服务团,在
太行山、
中条山一带担负起救护伤兵、救济难民、教育失学儿童等工作。雷鸣远说:对于这,我们的老战士是绝对的乐观,我们一定会夺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丝毫没有问题的。我永远这样相信,假定
中原地区正规军完全被
日本消灭,仅仅靠着中国广大的土地,广大的人民和不死的人心,是仍然会击败日本的。自然这只是假定,日本绝对没有能力消灭中国的正规军,看现在的敌人不但没有进攻的力量,而且我们的正规军一批一批地开入敌人的后方去了。1940年6月24日,雷鸣远在
重庆市病逝。
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公开褒扬。
人物生平
1877年8月19日,雷鸣远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城一个虔诚的天
主教家庭,父亲是佛兰芒人,担任公证人,母亲是有一半法国血统的英国人。他是家中长子,洗名味增爵(Vincent),早年入巴黎修道院学习。
1888年,11岁时阅读1840年在中国武昌殉教的董文学神父
传记后立志前往中国传教。
1895年,在巴黎加入董文学神父所属的遣使会。
1900年,于神学院就读时,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比利时传教士韩默理主教在
内蒙古自治区殉教,更促成雷鸣远决定前往中国传教。
1901年,雷鸣远随
天主教北京总教区的
樊国梁主教乘船来华。
1902年,在北京成为神父,随后被派往
天津市武清县小韩村等地传教。
1903年,雷鸣远主持重建了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损毁的小韩村教堂。雷鸣远到达中国传教后,他努力学习中国文化,读中国书,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
官话,用毛笔写漂亮的行书。
1912年,从北京教区分出
天主教天津教区,传教成绩奇佳的雷鸣远便升任这个新教区的副主教。
1915年10月10日,雷鸣远和中国天
主教徒在天津租界以外的南市荣业大街创办
益世报。雷鸣远批评由外国各个修会代表本国利益控制中国天主教的作法,提出“中国归中国人,中国人归
基督”的口号,积极推动
罗马教廷任命中国籍主教。为实现这个梦想,他受到修会的排挤。
1916年,天津发生
老西开事件,雷鸣远大力支持天津市民反对法国人扩展天津法租界,将圣若瑟主教座堂及附近地区并入该租界的行动,在《益世报》发表大量反对法租界扩张的文章,与支持法租界扩张的
法国籍天津教区
主教杜保禄发生冲突,于1917年被遣使会会长罗得芳降职调往
浙江省宁波教区。
1920年4月,由传信部特使光主教安排,送回
欧洲。
在欧洲期间,雷鸣远从事中国留学生的传教工作。1923年,他在巴黎为他们建立了"AssociatioCatholicaiuventutisSinensis"。
雷鸣远继续努力,向教廷上万言书,后来得以面见
教皇陈情,举荐了6位中国主教的人选(
天主教海门教区朱开敏、蒲圻教区成和德、汾阳教区
陈国砥、宣化教区赵怀义、台州教区胡若山、安国教区孙德)。终于在1926年10月28日,首批六位中国主教在罗马
圣伯多禄大教堂由教宗比约十一世亲自祝圣。在参加祝圣典礼时,雷鸣远喜极而泣达两小时之久,说:“主啊!现在可以放你的仆人平安而去。”
1927年,雷鸣远申请
中国国籍获准,始被法国放行来华。在
河北省中国籍主教孙德桢领导的安国教区更积极地传教,并创立了耀汉小兄弟会(1928年)和德来小姊妹会。
雷鸣远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极力主张抗日。1933年热河长城抗战,他带领教徒前去抢救伤兵;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以后,雷鸣远神父率领教友共六百余人,组织战地服务团、救护队,在
太行山和
中条山一带抢救伤兵,救济难民,教育失学儿童。
1940年,国民党鹿钟麟部与
八路军发生摩擦,3月9日,雷鸣远被八路军俘虏,关押在太行山山区的
山西省辽远县(今
左权县),后被释放。
在到达
重庆市不久,1940年6月24日,雷鸣远逝世于
歌乐山。同年7月18日,
国民政府以1287号褒扬令公开褒扬。11月29日,重庆市召开追悼雷鸣远神父大会。
台北市的
国民革命忠烈祠亦有设雷鸣远的
牌位。
个人作品
语录
1.我能尽百分力气,不出九九分。
2.养成「活泼祈祷」的精神。
3.「什么是圣人?一团精神,就是灵魂对于事奉天主,时常表现活泼生动的态度。」
4.怕受骗,永不能实行爱德。
5.做事该有「任劳任怨」的精神。
6.工作当紧张化(紧张并非指神经紧张,而是指精神振奋。)
7.不会笑的人是愚蠢。以喜乐精神迎接困难,困难已被克服一半。
8.做,就有办法;不做,永远没办法。
9.不受环境支配,要支配环境。
10.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打得通的才是好汉。
11.我愿死在工作岗位上,不愿病没在床铺里。
12.为爱天主做一切事,天国就来到世界上。
13.最美丽的路是充满荆棘的,唯有愈来愈接近
基督,仿效他,我们才会进步。
14.自私是罪恶的总原因,是圣德最根本的阻力。
15.人若不先奉献自己,便不能获得别人。
16.你所愿意的,要去爱且去做。
17.劳苦万岁;可爱十字架万福。
18.福音的精神在于─「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
19.神贫是东西越少越好,越不值钱越可爱。
20.每天做一件好事,天主必定降福。
21.在任何环境中,不要一无所事;要避免任何过度的担忧;要常以永生角度去看一切事情。
22.凡事不要怕碰钉子,不要担心不果成。
23.看看每个角落的人所愿望的是什么,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把握机会宣扬信仰。
24.坦率向前,不顾自己。
25.一切的基础就是默想。
26.做好事不求回报。
27.成全之路就是舍弃自己,具有爱,听从福音。
28.人的尊卑不在于岗位的区别,全在如何尽其任务。
29.打倒虚荣面子,树立高尚人格。
30.打倒发财主义,倡导服务人生。
31.何谓真爱人?时时事事先人后己,使人自我获得真安慰和真益处。
32.大真无伪的神贫,真实无上的爱德,表之以苦干的勇敢。~雷神父遗嘱之一~
33.我不要做一个半吊子圣人。
34.全牺牲就是:
雅威之外,一无所图、一无所企、一无所愿、一无所求。
35.常喜乐是以超然眼光看现世。
36.内心的乐观要以笑容来促成。
37.以喜乐精神迎接困难,困难已被克服了一半。
38.世界太大了,应做的事太多了。为我自己,一分一秒,不愿活下去;为天主,为教会,为国家,百年不算多。
39.工作,时常工作;积极,永远积极。
40.神工至上,灵修第一。
41.我们总不休息,变换工作就是休息。
42.工作就是享受。
43.走在时代的前浪。
44.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45.一个心情常愉快、面部常微笑的人,就像一只蜜蜂,给人制造香甜的蜜汁,使人生活愉快舒畅,到处受人欢迎。
46.一个性情忧郁、愁眉苦脸、发牢骚、爱挑剔、怨天尤人、吹毛求的人,仿佛一只
苍蝇,传播病菌、制造困扰、到处使人厌恶,必欲驱除它而后快。
47.如何成圣?就是「做」。从日常生活开始实行福音。
48.要完全简单。
49.和平是好事,但正义更重要。
50.鞠躬尽,死而不已。
社会活动
宣传抗日
天津市《
益世报》创刊于1915年10月10日。创办人是来华传教的
比利时籍
天主教教士雷鸣远和中国天主教徒刘守荣、杜竹萱。
1900年他被比利时教会派到中国来传教,1910年转来天津。当年西方来中国传教的人,除照例每星期日在教堂中聚集教徒宣传宗教外,总要利用教会的经费进行一些所谓的“慈善”和“教育”工作,雷鸣远也如此,他到天津后就创办了一所诚正小学和一所师范学校,还办了一个宣讲所,向教外人宣传天主教。为了贴合当时的情况,雷在宣传宗教时,也会讲些“救国”的道理。后来,雷鸣远的教徒汇集他的讲演词,出版了一个小册子,名为《救国》。不久,他创办了一个周刊名为《广益录》,后改为《益世主日报》,这个刊物便是天津《
益世报》的前身。
天津《益世报》的开办费据说只有三四万元,是雷鸣远从国外天主教徒中募集到的传教经费的一部分。1931年报馆扩充资本,招集了股份,改组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企业。但股东只限于中国天主教徒,股票转让须经公司同意。雷鸣远任董事长,实际上仍掌握着报馆的最高权力。
天津市《益世报》最初的馆址是在天津南市荣业大街,两年后迁到东门外小洋货街。1924年
直奉战争的时候,迁移至
意大利租界。
当时中国的天
主教会名义上受
梵蒂冈的领导,实际上受某些
帝国主义国家控制,雷鸣远的上级是
法国人,据说雷对法国传教士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极不赞同,曾不断在公开与不公开的场合揭发批评。天津的法国传教士则对雷在天津办学校、开报馆、设立宣讲所等活动侧目而视。1916年法帝国主义阴谋将天津的老西开划归法租界,这种侵略行为激起了天津市民的公愤,雷曾授意
天津市《
益世报》反对法国侵略者强占老西开,结果是雷鸣远被法国传教士赶回比利时去了。
1927年雷再度来中国。他决定到农村去,他说,中国农民的生活很苦,要复兴中国定要先建设新农村。要做好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具备有“
福音主义”的人。雷鸣远想做
亚洲的圣芳济,来复兴中国和亚洲。他来到中国主教管理的
河北省安国县教区开展了传教工作。到安国县后,首先组织了一个“耀汉兄弟会”,会址名为“真福院”。雷鸣远认为这个会的主要精神是三个字“全、真、常”。“全”是“全牺牲”;“真”是“真爱人”;“常”是“常喜乐”。他就以这三个字为纲领,训练他的耀汉兄弟会会员。除安国县外,后来又在
山西省的
汾阳市、
北平市的清河、关外的玫瑰营子相继成立了分会。到抗战前夕,这个兄弟会的会员总数已有200余人。
1927年雷鸣远再度来中国后,就请求入中国籍,口口声声要为中国献身。雷在1928年加入中国籍后,便经常自称是中国人。
罗隆基同雷鸣远认识是1932年罗任
天津市《
益世报》
社论主笔以后。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雷鸣远自知他既已入中国籍,对中国人民一致武力抗日的主张是不能反对的,因此他是主张中国抗战的,并表示赞成天津《益世报》武力抗日的主张。雷鸣远第一次在报馆见到罗隆基的时候就说:“罗先生,你肯到我们报馆中来写社论,我高兴极了。我特别喜欢你那篇《可以战矣》的社论,我要我的兄弟们都读你的社论。我们中国人非把日本鬼子打出去不可。”罗对雷说,他的社论可能会给《益世报》带来麻烦。雷鸣远马上说:“你放心,你放心。请你大胆写文章。你这样代表中国人民说话,就是我们报馆因为你的文章关门了,我们亦不怪你。只要我还是
天津市《益世报》的董事长,我是不会让你离开我们报馆的。”罗隆基就问他那些联共抗日的言论是否违背了《
益世报》的
天主教立场时,雷说:“不,不,你没有违背我的立场,你不要怕,我们教中还有人说我是共产党呢!除了我相信上帝,我是有神论者外,我的确是个共产主义者。我们的
耶稣是要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
长城事变的时候,雷鸣远已年逾60,他居然将“真福院”的一批兄弟组成救护队,自己亲任队长,带队到
华北地区、西北各战区去进行救护工作,当他出发到
遵化市时,有人为他拍电影,请他讲几句话。他说到:“你们不要看我的鼻子、我的脸是外国的,我的心是中国的。我们抗战要抗到底!”后来他为英勇抗日的二十九军创办了“残废军人教养院”,1933年举行开幕礼时,雷鸣远致词说:“我对大家是表同情的,不但我应当服侍你们,凡是中国人都应当服侍你们,因为你们卫国有功。”他还说:“诸位现在虽然残废不能工作了,我劝你们不要失望,要努力其他工作。将来成家立业,生养子女,接继后代。我今年虽已60,若诸位最近成家,生养儿子,再过20年,不依然是爱国的青年吗?若遇我国收复失地,那时我虽已是八旬老翁,我老头子誓死还要同你们的儿子一同参加工作。”据说,就在这个时期,雷鸣远同
戴笠有了密切的联系,他在战区中曾替
中国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搜集情报。
在抗战期间,雷鸣远极力主张《益世报》在后方设法恢复出版。为了解决复刊的经济问题,他设法同南京主教于斌合作。1938年12月8日天津《益世报》在云南
昆明市重新复刊,雷鸣远仍然是名义上的董事长。《益世报》复刊后,雷曾亲自到昆明视察报馆,并鼓励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抗战到底的宣传政策。《益世报》复刊不到两年,便因经济困难而停刊。
国际服务团
雷鸣远国际服务团于1937年在
比利时创立,团员们以雷鸣远神父的精神为生活理想: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全真常」三字诀是雷神父的最高
人生哲学,也和我国传统安贫乐道,自强不息,利已利人的精神相同。更是他创办修会团体的会训。更是他创办修会团体的会训。
团员服务于全球五大洲,由于
社会变迁快速,各国文化生活习俗差异非常大,为加强团员们在各国生活与服务的需要,本团主旨为:雷神父的精神、信仰追求自由及国际观。
一、团员把「信仰」和希望寄托在死而复活的
基督身上,他召唤所有的人过一个友爱、正义和有尊严的生活。信仰主要是以祈祷,天主圣言及感恩祭(弥撒)来滋养。
二、团员为追求人类「自由」而奉献。团体的动力是来自于个人和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其目的是为人类及大自然预备一个适合的生活环境。这种体认使团员们选择了自已的生活与活动方式,而这一切是与他们的誓言相互呼应的。基督邀请人来实现互助的生活,因此团员们透过职业或各种社会工作,与基督相遇。
三、团员以「国际观」来作为生活的力量。他们具有四海一家的精神,努力促使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间之相商的相互了解,尊重与帮助。在真理及友爱中寻获天主。
四、团员们目前分布于南、北美、
远东、
中东、近东、非洲、欧洲地区,从事教育、医护、社会、传教等工作。同时对自然万物表现出关怀及怜悯,并在能力范围内及工作岗位上,试着去了解它们。「我们必须时常保有一颗年轻而又渴望知识的心」。
五、团员的个人圣化及其传教使命都必须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别人眼里要成为一位活生生的基督,并积极尝试引领人们到天主那里,那是团员们使生活及圣化中的整个计划。
人物评价
雷鸣远神父在中国传播基督福音,归纳为五种原则,从中可看出其为人及爱中国至极的精神:
本地化
为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雷神父尽量全力中国化。他努力认中国文字,不用罗马拼音;读中国书,吸收中国文化;写信、写日记或其他文件时,尽量用毛笔,故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字;他也学会一口流利的中文,后来还是一位演讲高手。
雷神父入境随俗,跟中国人一样留发辫;学习中国人吸长烟袋;吃饭时使用竹筷;雷神父在乡村传教时睡在土坑上,用火盆取暖;他常是终年身着蓝布长衫,布鞋一双;他骑着脚踏车长途跋涉、奔走于乡村城镇间;他以打国术强身;雷神父创立耀汉德来男女两会的时候,将所有经文,尽量用中国音乐谱出,使大家合声吟唱;他极喜好中国的建筑物,对那些画栋雕梁,更倍加赞赏;当时一般传教士降福教友都用拉丁文,而雷神父则用中文降福中国教友;当时
雅威堂挂法国旗是很普遍,为表示
天主教爱国,雷神父在其圣堂住所,撤去法国旗,而改挂中国的龙旗。
圣化
所谓的“圣化”,是指注重祈祷生活,属于天主的人。雷神父以天主的忠仆自居。他屡次提醒生活繁忙的人,尤其应该瞻仰基督圣体,虔诚祈祷。他会想办法安排祈祷的时间。他说:“我从不因此减少我每日应行之神工。而且每晚十时,我必婉辞所有的访客及慕道朋友,然后跪在圣体台前,向
耶稣倾诉一天的辛劳与得意。这是我一天内最感愉快的时刻。”雷神父也说:“祈祷乃是最高的杠杆,神父们的圣德是被召作为撒天主的种子的。”雷鸣远神父原来的性格是火烈急躁的,却因其高深的灵修基础而压服自己。雷神父是天主的人,一位好司铎,他注重神修,但并不独善其身,而能走向他人。他最有名的神修九字诀就是“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
处境化
“福音处境化”意即人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应兼顾该环境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处境。传福音者应针对这个处境作福传。雷神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合乎时代”。
雷神父创建四个团体:“辅助传教会”、“耀汉小兄弟会”、“德来小妹妹会”、“国际鸣远小组服务团”,均为适应当时的福传处境而设。
爱德化
雷神父“真爱人”的精神,影响很多人。雷神父认为:“真爱人就是时时事事,先人后己,使人自我获得真安慰和真益处。人们喜欢接近雷神父的原因,是他“真诚爱人”的精神。
积极化
雷神父积极富有活力的精神:
1.努力不懈─雷鸣远终其一生,都以“努力无涯”的方式来“战胜一切”。
2.换工作就是休息
雷神父要求他的会士们:全神贯注,不稍松懈,总不放假,总不休息,换工作就是放假,就是休息。
3.苦干实干精神─他在遗嘱要求会士们:真干、强干、实干、苦干的精神。“苦干”是他的二字碑,雷神父知道,作任何事情都有困难,能突破困难,才可称为是真正成功的人。
4.不放过任何机会─雷神父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支配环境,显示他不放过任何机会的“积极性”。
5.雷神父是一个最会找机会,而不肯等待机会的人。他常说:“我们应该找工作,不可叫工作找我们。”他在返欧期间目的是为中国工作,于是他到处作演讲,寻找关系、写信、在各地宣传、找钱、演讲,拜会各公教报馆的社长,发表了很多专栏。为帮助中国教会,他排除了许多视中国为无文化的成见,并使许多人都甘心为中国祈祷、服务和工作。
6.一团精神─雷神父虽然身材瘦小,衣着简朴,貌不惊人,但其精神充沛,待人热诚,工作热心。他常说:我们的使命,是一个“精神”的使命。雷神父在他一生中的每一行动,都表现出“热爱
雅威,关怀他人”的“一团精神”的态度与热忱。
7.走在时代的前浪─雷神父一生的事业、作风大都带有“创作性”。如国籍教区成立运动、文化传教、用脚踏车率领修士到前线救护伤兵、派修士到监狱布道,及他个人入中国籍等,都表现他“走在时代前浪”惊人创举的精神。神修生活上的用语,如“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打倒我”,“一团精神”,“死而不已”等都是当时在中国教会内的新名词。
8.鞠躬尽瘁,死而不已─雷神父在
天津市十年飞黄腾达的传教事业时,由于
老西开事件而被三度充军到语言不通的南方,但是雷神父的使命乃是“为天主工作”!他又开始积极学习宁波话,开始积极工作,到处演讲,解决纠纷,并很快吸引许多人
皈依信主。雷神父也在此时积极写信到罗马,为中国教会有本地
主教而陈情。这是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1936年,天津《
益世报》为庆祝雷神父花甲大寿,曾出版一本纪念专册。记者请他发表六十感言,他说:
“世界太大了,应做的事太多了。为我自己,一分一秒,不愿活下去;为人为事,九十九年不为多。我今年才六十岁,我还要再活六十年。工作,时常工作;积极,永远积极!”
雷神父另一有名的格言是“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他一生中实现了许多计划,不能不归功于他的这股热忱。他的精神永远像青年一般的充沛。雷神父具体实现了“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的精神,使他在任何逆境中都能拥有工作不懈、死而不已的活力。
雷神父将近四十年在中国,于1940年6月24日逝世,故总统蒋公特明令褒扬,颁赐
挽联如下:“鸣远司铎灵鉴:博爱之谓仁救世精神无媿
基督,威武不能屈毕生事业尽瘁中华。”而他的精神仍延续在散布全球各地的鸣远弟子身上,使雷神父的遗爱绵延不断。因着雷神父在抗战期间毁家难,组织救护队救护伤兵,而获入
台湾忠烈祠的殊荣,且为唯一外藉人士分别在
天津市及
国民革命忠烈祠都有
牌位,以供人瞻仰、致敬和追思。
雷神父的一生表现出真正传教士“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的精神。他是一位先知性的人物,似乎是长空下的一阵长啸,又如圣耀翰洗者在旷野中的呼声,他为真理正义奋斗,提出福音原则,为中国打开一条出路,为当时的中国撒下了美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