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农(1915年12月12日—1988年1月15日),出生于北京,祖籍
桃源县仙人乡,汽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
汽车工业创始人、奠基人之一。
孟少农1940年本科毕业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3年硕士毕业于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1946年到1948年担任
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授。1953年到1965年担任
中国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1965年,孟少农调到机械工业部汽车局,负责总师室工作。1971年5月,孟少农被安排到陕西汽车厂任生产指挥组副组长。1978年到1988年期间,先后担任第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二汽党委常委、东风汽车工业
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1980年11月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孟少农毕生致力于
汽车工业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
中国一汽、
陕汽控股制造厂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出版了《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1卷》《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卷》《汽车设计方法论》等著作。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科技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两次获评
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1985年获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15年12月12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政府职员家庭,祖籍
桃源县仙人乡,原名孟庆基,字少农。1921年入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1927年进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8年底由于
国民政府裁撤
北洋政府人员,孟少农的父亲失业带领全家回到湖南省桃源县。1930年考入长沙岳云中学,青少年时期的孟少农,勤奋好学,仅读了两年初中即于1932年考入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长高”普12班。
20世纪30年代
中原地区由于近百年来遭受
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掠夺,加上多年军阀混战,以及
中国国民党挑起内战和
日寇发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呼吁,这对孟少农抉择其人生之路有很大影响,孟少农本来爱好文学,后弃文学工,高中毕业后便考入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当时
国民政府的一个部队有一批坦克和汽车需技术人才。
清华大学决定由机械系一名教授带领30多名学生,编成技术学员队,到金井交通重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孟少农对汽车很感兴趣,后辎重学校要成立研究室,指定把孟少农留下,不久孟少农回到设在
昆明市的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完成学业。
1940年孟少农以出色的成绩被录取为留学生。1941年前往
美国的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并在三个学期后获得硕士学位。1943年至1946年5月期间,他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锤上兰森机器公司、司蒂贝克汽车公司以及林登城中国发动机厂担任技术员和工程师。在这段时间里,他专注于学习和考察与汽车和
发动机相关的产品、工艺、工具、机械加工以及汽车工厂设计等理论知识。
工作经历
1946年,孟少农拒绝了福特等几家汽车公司提供的优厚条件,返回中国,他选择乘坐中美通航第一班
轮船回国。孟少农回到中国后,选择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担任教职。他先后担任了机械系副教授和教授的职务。1947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前往
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到1949年担任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程师。1949年到1950年担任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技术室主任。
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了
中国一汽开发小轿车的设想。1950年到1952年担任中央重工业部
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1952年到1953年担任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驻苏联
莫斯科代表。1953年7月15日,
中国一汽在
长春市开始兴建。当时,孟少农被任命为一汽的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他投入了大量精力,不分昼夜地致力于工作,从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到领导
产品设计、工艺、冶金以及生产准备等各个技术环节,以确保尽快制造出中国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1956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批12台“解放”载重汽车下线,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梦想得以实现。1957年患病住在
吉林省立医院,仍在病房里绘出设想的草图。后促使
中国一汽于1958年5月上旬试制出中国第一辆
东风牌小轿车,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开到了
中南海,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第一次坐上中国自己制造的小轿车。
20世纪60年代初,孟少农组织研制120系列V8柴油机并亲自参与和指导该机设计。1964年试制出样品,一次试验成功,鉴定合格,成为一汽第一个
G4FG发动机产品储备。1965年调到机械工业部汽车局,负责总师室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戴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后被下放到江西干校劳动。1971年5月至1977年12月,担任
陕汽控股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主管技术工作。更改设计后的“
SX2150”五吨越野牵引车第四轮样车,解决了可靠件和动力性问题,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1974年12月通过定型鉴定,1975年正式投产。1975年到1976年领导完成了新的15吨6×4型民用
卡车160型汽车的大部分设计工作。1977年底,孟少农调任二汽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正值二汽建设处于最艰难的时刻。五吨民用车质量问题很多,不能投产;军用车也存在大量质量问题,处于进退维谷境地。孟少农经过调查后说:“五吨车产品设计基础是好的,不必推倒重来,也不用再试制一轮,可以改进部分设计,提高质量,直接投产。”研究分出轻重缓急,决定总厂抓64项重大质量问题,其余数千项质量问题分解到专业厂、车间、班组解决,动员全厂集中力量会战,组织
产品设计改进攻关会战指挥部,把产品、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力量集中起来,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经过半年多苦战,攻克了EQ140、EQ240两种汽车86项重大难关,于1978年第四季度投产。1978年到1988年期间,先后担任第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二汽党委常委、东风汽车工业
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1980年11月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逝世
孟少农因为长期的劳累和多年的患痛风病,导致他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为了接受治疗,他在1987年年底被转入
中日友好医院。1988年1月15日孟少农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主要成果
科研综述
孟少农毕生致力于
汽车工业建设,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成功领导了
中国一汽、
陕汽控股制造厂和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批
红旗高级轿车。参与了120系列V8柴油机的研制工作,还主持了对陕汽“延安250”
越野车的
发动机改进工作。
小轿车的开发
孟少农在20世纪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
中国一汽开发小轿车的设想。1958年5月上旬,一汽试制出中国第一辆
东风牌小轿车,并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开到了
中南海,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第一次坐上我国自己制造的小轿车。1958年中央给
中国一汽下达了自制高级轿车的任务。试制中质量问题较多,如液压挺杆、高压油泵、液压变矩器达不到技术要求,还有车门下沉等等。孟少农组织若干个攻关队,进行周期性轮番研讨和攻关。只经过一年多时间,就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批
红旗高级轿车,并参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的检阅和接待外宾。
柴油机的开发
孟少农参与了120系列V8柴油机的研制工作,并亲自参与和指导了该
发动机的设计。在1964年,成功试制出样品,并通过一次试验鉴定合格,成为
中国一汽首个汽车发动机产品储备。后主持了对
陕汽控股“
SX2150”
越野车的发动机改进工作。他将该发动机的冲程从140毫米增加到150毫米,这带来了一系列具体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此外,在孟少农的领导下开发并成功研制出EQ6110型柴油机和EQ6105型汽油机。这两款发动机具有两大优点:寿命长和易于制造。它们非常适合
中原地区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孟少农在汽车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孟少农的研究成果先后获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科技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
人才培养
孟少农在
清华大学执教期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汽车专业班。亲自教授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课。曾创办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级汽车人才。同时积极倡议与地方合作,创办起中国唯一的一所汽车、拖拉机学院(后改为
吉林工业大学),并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前往任教。在
陕汽控股建厂期间创办了陕汽职工天学并担任校长;在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他主持创建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并担任院长。在学院办学思想、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等方面,他都亲自过问,还亲自写讲义授课并写有著作,1987年12月中旬,他在进
中日友好医院治病前一星期,还抱病到学院授课。1985年已体弱多病还亲自编写讲义,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生讲授了无人讲过的新课《汽车设计方法论》。
影响与后世纪念
孟少农半身铜像
孟少农半身铜像有二,一座安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另一座安放在武汉工学院。
孟少农励学基金
孟少农励学基金由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于2009年决定成立,基金“留本发息”,用于奖励、资助汽车工程系在校学生。
“孟少农-东风汽车”励学基金
“孟少农-东风汽车”励学基金于2009年10月17日由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捐资设立,是
清华大学“孟少农励学基金”的组成部分。
《孟少农纪念文集》
《孟少农纪念文集》作者是陈家彬,2005年10月由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东风零部件•孟少农奖学金
东风零部件•孟少农奖学金由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旨在弘扬孟少农精神,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优良学风,培养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记者柏生表示:“孟总,他是中国
汽车工业的开拓者!他是一位推动汽车工业飞跑的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表示:“孟总不仅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一位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的技术领导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厂长、总工程师,还是我们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敬爱的老校长,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好校长和热爱教育事业、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甘肃大众科普网表示:“孟少农,他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他的一生,践行了“做一个实践者”的誓言,秉承着“拓荒牛”的奉献精神。不仅书写了自己的不朽人生,也写下了新中国
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崛起到走向辉煌的历史。”
十堰晚报表示:“孟少农用‘做一个实践者’的豪迈誓言,甘当‘拓荒牛’的奉献精神,不仅书写了自己的不朽人生,也写下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崛起到走向辉煌的厚重一页。”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详情.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