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
中国古代典故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典故,指的是在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的背景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志同道合,想同心协力同谋大事,在桃园义结金兰的故事。最早记录刘、关、张三人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书中叙述三人关系像兄弟一样亲密,但并未出现结义的情节。元代中期的讲史说话《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根据民间传说,将桃园结义的故事进行了完整的叙述。后世话本、小说等文学作品对桃园三结义进行了细节上的改动,最终于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第一章定型,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这个典故展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义气和忠诚的价值观,也彰显了人们追求正义和公平的信念。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影响,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和其他领域。
典故内容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位好友刘备关羽张飞因为共同的志向和情谊,在桃园结为兄弟。
刘宏即位之后,社会分裂动乱更加严重,张角裹黄巾起义,进攻幽州。幽州守军将士不足以抵挡张角的进攻,于是知府刘焉放榜招募义兵作战。
时年二十八岁的刘备当时居住在涿县楼桑村,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的后裔。在刘备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跟母亲相依为命,在市井卖鞋织席为生。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游历学习,结交了郑玄、公孙瓒等人。
刘备看到刘焉发的榜文,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声叹息被同时在看榜文的同乡人张飞听到了。张飞身高八尺,豹头环眼,声若巨雷,他不明白刘备为何叹气,所以出声询问原因,刘备向他表明自己想破贼安民的志向,另外也说明自己囊中羞涩,有心无力。并且告诉张飞自己的身世,以及想要兴复汉室的志愿。于是张飞邀请刘备到酒馆饮酒,共同商量应征的事宜。
他们进入酒馆之后遇到了同样来酒馆休息饮酒的关羽,刘备观察关羽样貌不凡、威风凛凛,就邀请关羽一同饮酒。交谈间了解到关羽是因为杀了当地仗势欺人的豪强逃难江湖,看到榜文之后应募入伍的。刘备也告诉了关羽自己的志向,便相约去张飞家里共议大事。见到张飞之后,张飞提议次日在自己家后园的桃园结义为兄弟,获得了刘备和关羽的齐声呼应。
次日,他们在桃园中准备了白马乌牛等祭礼,三人焚香磕头,共同约誓,誓言如下:“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他们按照年龄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之后,设酒摆宴,聚集乡里的勇士三百余人,在桃园中痛饮。
典故流变
《三国志》
最早出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故事的是东汉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以及“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三国志-刘传》中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从此三则史料中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关系密切,像亲兄弟、父子一样,但是也证明三人不曾结义。
《重建庙记》
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记载:“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张飞)与昭烈(刘备)为友,约为兄弟”。至此可以说明,此时民间已有刘、关、张三人结义的故事雏形。
《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
到了元代中期,《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以下简称《平话》)叙述了完整的结义故事。关羽因杀了残害百姓的县令逃至涿县,张飞见到从家门前路过的关羽,感觉此人状貌非俗,便上前搭话,张飞听闻关羽的事迹之后认为他有大丈夫之志,二人来到酒肆把酒畅谈。正好遇到贩履于市的刘备到酒肆歇脚,二人见刘备状貌非俗,有说不尽的福气,于是相邀一同饮酒。席间张飞提议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邀请刘备、关羽二人到自己家中后园桃园的小亭上叙谈。在这里他们杀白马乌牛祭天地,结拜为兄弟,按照年龄刘备为兄,关羽为次,张飞最小为弟,发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在《平话》中,三人结义的地点已经确定为桃园,但是他们相识只是因为看对方“状貌非俗”,并没有牵扯到大义大志,故事情节略显单薄。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元代还有一部无名氏的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讲述关羽杀蒲州州尹之后逃到范阳,搬动了张飞用来压刀的千斤巨石,张飞得知后拜关羽为兄长,之后他们遇到了刘备,刘备大醉而卧,赤练蛇出入七窍,关、张二人深以为奇,于是拜刘备为兄长,并在城外桃园祭告天地,结为生死之交。此杂剧将三人相遇相识的过程进行了补充,使得故事更加丰满了。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前人的作品,在《三国演义》第一章《祭天地桃园结义》中正式将这个故事定型了下来,此后的桃园结义故事,都是以这部作品为蓝本展开的。在《祭天地桃园结义》中,首先叙述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东汉末年,中涓弄权,黄巾军起义,导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心怀天下,立志报国,“同扶刘室之华夷,共辅汉朝之基业”,因志同道合而义结金兰。并且将结义过程进行了更加细节化的处理,仪式正式而庄重,焚香烧纸、共叙誓词,同拜刘备老母,充满壮志豪情。
典故影响
本土影响
文化影响
这一典故塑造了中华文化中的“义”的概念。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立下誓言共同抗击外敌,展现了忠诚、信义、团结等传统价值观。这种“义”的观念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符号。
这一经典也影响了中国的江湖文化。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模仿桃园三结义的例子,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表达忠诚和团结的信念。这种影响在《水浒传》中体现地尤为明显。
文学影响
《桃园三结义》被广泛引用于文学创作,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元素。不少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或参考了这个故事,例如施耐庵的《水浒传》:天地会的入门诗就有“桃园结义三炷香,有情有义是宋江”的句子;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鹿鼎记》中都有对于桃园结义故事的引用。
《桃园三结义》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学者们对其文化价值、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挖掘和发掘故事中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社会影响
中国人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途径,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承给后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则典故是中国传统历史故事,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人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桃园三结义的因素,并且其中一些已经获得了专利。比如桃园三结义的工艺品、景观雕塑套件、沙发、酒瓶、年画等。
故事中的桃园和三英战吕布等场景,成为了文化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感受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氛围。
世界影响
《桃园三结义》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也使得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韩国在1980年制作了一部以《高羽荣三国志》的动画,其中第一篇就是《桃园结义》;另外日本作家横山光辉在2021年发表了一部以《三国志愛蔵版》为名的漫画,第一章《桃園の誓い》讲述的也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小说《甘加丁之路》中的“桃园结义三兄弟”也是直接来源于《三国演义》第一章中桃园三结义的情节。
衍生作品
除了文学创作,人们还通过绘画、雕塑、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形式来表现《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些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中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使得故事的影响力得以传承。
参考资料
涿州市人民政府---涿州名胜.涿州市人民政府.2023-04-27
(日)横山光辉.三国志01.豆瓣读书.2023-04-27
桃園三結義 (1968).豆瓣电影.2023-04-27
徐正平,徐宏达.桃园结义.豆瓣读书.2023-04-27
桃园三结义.豆瓣.2023-04-27
桃园三结义.酷我音乐.2023-04-27
三国演义绘本:桃园三结义.豆瓣读书.2023-04-27
桃园三结义.qq音乐.2023-04-27
目录
概述
典故内容
典故流变
《三国志》
《重建庙记》
《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
典故影响
本土影响
文化影响
文学影响
社会影响
世界影响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