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 学肿瘤医院(Beijing Cancer Hospital)又名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由北京大学和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共同管理的一所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该院现任院长李子禹,占地面积33216.2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296.57平方米,有职工近2600人,开放床位801张,全年门诊量75万人次,年收治病人9.6万人次,手术1.7万例。
医院设有35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研究科室,4个基础平台科室,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北京学者工作室2个。医学教育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进修生、职工的继续教育,是全国
肿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医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各种肿瘤的诊断、综合治疗和转化研究,是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科技部抗肿瘤新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单位。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授予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国家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单位。
2021年,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62位。
历史沿革
医院创建
1969年组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学,这是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发展的基础;1976年,在大红罗厂研究所旧址上修建了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医院发展
1993年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
临床肿瘤学院;1995年9月,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迁址到
海淀区定慧寺,更名为北京肿瘤医院;1997年,北京肿瘤医院被评为
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
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被纳入其中,更名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11年5月13日,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大楼落成,10月28日,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正式启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名称; 2021年5月,北京肿瘤医院与
云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项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启动;2023年2月1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正式投入运营。2023年2月2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开始建设;2023年4月3日上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综合研究型病房正式运行。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包含本院,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别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本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占地面积33216.2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296.57平方米, 设有35个临床科室,其中14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研究科室,4个基础平台科室,开放床位801张。全年门诊量75万人次,年收治病人9.6万人次,手术1.7万例。
专家团队:全院职工近26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2人,副高级职称253人。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自建院以来先后有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人获突出贡献专家,42人获政府特殊津贴。
硬件设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拥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
2021年6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21﹞484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
云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项目,以下简称“
北京大学肿瘤云南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
北京大学肿瘤云南医院位于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规划土地150亩,规划设置床位1000张(一期设置床位600张,二期设置床位400张),依托
云南省肿瘤医院自贸区分院建设,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管。计划通过1-2年的努力,北大肿瘤云南医院将实现肿瘤疾病诊疗技术能力、信息化技术能力和质量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相同,带动提升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肿瘤疾病防治水平,降低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
2022年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以下简称“四部门”)公布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其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为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这是内蒙古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在2月14日正式投入运营。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内蒙古、服务中西部、辐射蒙俄的肿瘤防治“高原”。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对门诊楼和住院医技楼进行改建,改建总建筑面积31596平方米,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位于
保定市国际医疗基地,于2023年2月23日开始建设,项目占地205.5亩,总投资38亿元,包括门诊、病房、医技、教学科研和停车等用房,设计床位数1200张,建设周期3年。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项目的依托单位。自2021年双方合作以来,不断探索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模式,推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管理、技术、品牌的“三个平移”,打造保定肿瘤相关学科诊疗技术。
科室设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设有胃肠肿瘤中心、
妇科学肿瘤学、胸部肿瘤科、泌尿肿瘤科、乳腺肿瘤内科、头颈外科、口腔科、肿瘤放疗科等35个临床科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肿瘤科、病理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肿瘤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将肿瘤科分为淋巴肿瘤科、胃肠肿瘤科、胸部肿瘤内科、胸部肿瘤外科、泌尿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乳腺肿瘤内科、
恶性黑素瘤与
肉瘤内科、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等。
淋巴肿瘤科
淋巴瘤内科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特色专业科室,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淋巴瘤诊疗中心,中国唯一以淋巴瘤为唯一专业方向的诊治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淋巴瘤自体造血
干细胞移植中心。诊治涵盖
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分类的全部亚型。目前拥有普通病床36张,移植舱位4张,临床医生12人,护士20人,专业科研人员和技术员各1人,科研护士2人。每年门诊接诊4000人次。
胃肠瘤内科
胃肠瘤内科分为四个病病。一
病区是以
胃癌、
大肠癌和直肠癌诊治为主的外科临床科室;二病区专长于进展期胃肠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
早期胃癌的保留功能手术、低位直肠保肛手术等。主治
病种包括胃癌、结直肠癌、
胃肠道间质瘤和其他少见胃肠道肿瘤;三病区专注于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对结直肠肿瘤的治疗;四病区专业方向是胃癌、结直肠癌等外科治疗。开展传统开腹手术的同时采用更加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胃肠肿瘤标准化手术。
胸部肿瘤内科
胸部肿瘤内科分为内一科和内二科。内一科(原胸部肿瘤内科)是以
肺癌诊治为主、致力于中晚期肺癌规范化、个体化内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相关转化研究。现有病床36张,医护人员30名;内二科主要诊疗肺癌、恶性
胸腺瘤、
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擅长各种类型肺癌的内科及综合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规范的癌症疼痛处理及姑息治疗,同时开展气管镜诊治肺部肿物。全科医护人员30人,医师中具有博士学历者占70%。
胸部肿瘤外科
胸部肿瘤外科分为外一科和外二科。外一科擅长早期肺癌及食管癌微创胸外科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及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胸部肿瘤外二科以胸部肿瘤外科诊治为主的临床科室,目前两个科室共有床位66张,职工39人,其中医生8人,护士31人。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成立于2012年,现有病床16余张,工作人员20余位,其中医生7人,包括正教授和正
主任医师2人,
副主任医师1人,
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主要进行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和各种复杂疾病的诊疗技术。常规开展各类复杂的泌尿肿瘤手术,如巨大
肾癌经腹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盆底巨大
肉瘤,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
膀胱全切及各类尿流改道或新膀胱术。诊治范围涵盖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癌、
阴茎癌、肾盂癌、
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盆腔肉瘤等各种泌尿系肿瘤等各类常见或罕见泌尿外科肿瘤。并利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多学科优势,与肿瘤内科积极合作,为患者提供完整的肿瘤诊断、手术、化放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要是治疗骨骼和肌肉等软组织运动系统肿瘤的专业科室。包括四肢、躯干(胸壁、腹壁、背部、骨盆、脊椎)骨与软组织良性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骨软骨瘤、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骨巨细胞瘤、
骨肉瘤、
软骨肉瘤、
尤文肉瘤等。
脂肪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
横纹肌肉瘤等。还包括皮肤的肿瘤、
恶性黑素瘤、
皮肤癌、腹股沟和腋窝的肿物、骨的各种转移性肿瘤、由于肿瘤引起的
骨折、不明原因的多发骨破坏及手术后复发肿瘤等。
乳腺肿瘤内科
乳腺肿瘤内科是以
乳腺癌综合治疗为重点,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擅长进展期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诊疗。科室现有
主任医师3名,
副主任医师1名,
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临床护士20名,开放床位33张。
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始建于2005年,主要以
恶性黑素瘤为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诊治,
软组织肉瘤的内科治疗等疾病。开设本院、南院共两个
病区,以及临床转化实验室。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收治患者8000余人次。全科在编医生10名,研究人员2名, 合同医生1名,在编均为博士学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1名。
妇科肿瘤
妇科学肿瘤学是以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为特色,主要诊治妇科各种良、恶性肿瘤,包括
卵巢、子宫体、宫颈、
阴道和
女性外生殖器的良恶性肿瘤等。擅长难治性或复发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开展全
子宫切术、附件切除术、子宫广泛性切除及次广泛切除术、卵巢癌减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及LEEP刀宫颈锥切术。肿瘤妇科现有床位32张,医护人员20人,其中
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3人,承担着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头颈部外科
头颈部外科以手术为主要手段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学科。主要包括
甲状腺癌、
喉癌、
下咽癌、口腔癌、鼻腔及鼻窦癌、颈段
食道癌、涎腺等头颈部肿瘤。目前拥有床位31张,医护人员24名,其中
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
病理科
病理科成立于1976年,是全院建科最早的科室之一,主要承担确定肿瘤性质、明确肿瘤分类、提供预后预测指标、分子病理检测及诊断等工作任务,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擅长于消化道肿瘤、
肺癌、
乳腺癌、
淋巴瘤、
恶性黑素瘤等病理诊断。病理科现有工作人员67名,其中医师29名,技术人员31名,研究系列2名。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可以将中央型
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37.2%提高至69.1%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王维虎教授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吴健雄教授团队历时8年合作开展的前瞻性Ⅱ期研究发现术前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这一新的治疗模式可以将中央型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37.2%提高至69.1%,达到了与
小肝癌根治手术相似的疗效。此项成果2022年10月5日在线发布在外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JAMA Surgery)之上。
研制新型PMNs-813多模态探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杨志、
朱华团队借助于北大医学独特的临床优势,针对前列腺癌精准诊断难题,研制新型PMNs-813多模态探针,该探针具备PET/MRI/PAI多模态增强造影功能,能够提高前列腺癌诊断效果,还可通过核素治疗和黑色素光热治疗模拟协同治疗场景,探索协同治疗的合理化应用以及PET/MRI双重造影用于治疗监测的可行性。
泽布替尼是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用于治疗复治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意味着Zanubrutinib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治疗方法相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Zanubrutinib临床试验是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作为牵头单位,
朱军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美国FDA的认定将有助于加快Zanubrutinib的研发和审评过程,也代表着FDA对这一在研药物的肯定。
医学实践
中国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胃间质瘤手术成功实施
2015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国际医疗部,
季加孚教授通过
列奥纳多·达·芬奇第三代机器人为 一位巨大胃部恶性间质瘤患者成功完成了手术,手术历时1小时。北大肿瘤医院是中国首家装备达芬奇机器人的肿瘤专科医院,它由医生实时操控进行手术,手术的过程中,要求操控机器人的医生具有过硬的临床技术和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它不仅能解放医生长时间的体力消耗,还极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预后效果。
CAR-T细胞疗法临床试验落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CAR-T
细胞疗法是当前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探索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医疗。2017年,医药公司诺华CAR-T疗法在美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CAR-T细胞疗法。2021年元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根据
诺华集团的方法和流程要求,通过专用血液过滤系统从患者体内采集出包括T细胞在内的部分
白细胞。作为制备CAR-T细胞生产原料的T细胞被
冷冻保存后,运送至国外的诺华生产工厂,患者的T细胞在工厂解冻后进行加工,经过
扩增、洗涤和严格质量检查后,这些CAR-T细胞被再次冷冻,运送回国送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准备为患者回输进行治疗。这既能为CAR-T
细胞疗法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又可能为中国的
淋巴瘤患者带来好的结果。
教育科研
教育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医学教育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进修生、职工的继续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全国临床肿瘤医师进修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性学习班,是全国
肿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开设研究生课程17门,本科生课程1门,年度课时数377 学时。现有教授43名、副教授8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5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9名。
科研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肿瘤学
肿瘤学是涉及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一般分为医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和外科肿瘤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肿瘤学开设的主要课程:肿瘤病理学基础及诊断、肿瘤影像诊断学基础、头颈部肿瘤、血液
淋巴瘤、胸部肿瘤、肿瘤临床研究的实践、肿瘤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统计方法、放疗靶区勾画与射野设置、肿瘤学总论、
肿瘤生物学、消化系统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肿瘤、肿瘤心理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放射肿瘤学临床、放射肿瘤学基础、当代临床放疗物理学、放疗物理实验和科研基础、临床肿瘤免疫学、与肿瘤战斗的故事等,课程共计377学时。医院长期致力于
胃癌、
乳腺癌、
肺癌、结
大肠癌、
肝癌、食管癌、
淋巴肉瘤、
恶性黑素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
骨肿瘤、软组织与
腹膜后肿瘤等各种肿瘤的诊断、综合治疗和转化研究,其中胃癌防治体系方面的研究两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科研平台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中心)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中心)为独立一级科室,于1999年被批准正式挂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1年7月通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并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认定专业为:肿瘤。2015年3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质复核,同年建立I期分析实验室和I期临床试验病房。2017年9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核资质并获得受理通知书,同年自主研发的临床试验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GCP中心优选8家SMO公司,完善对SMO/CRC的管理;同年建成临床试验化验结果在线评估系统、智能质控分析平台、购买IWRS支持IIT研究、筹建CTMS等;北京肿瘤协会临床研究专委会创始单位之一。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登记数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2016年-2018年承接的牵头项目数和Ⅰ期项目数以及2018年一年承接总项目数、在研项目数、牵头项目数均全国第一位。2021年度CCHRPP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发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GCP中心以346.05的综合分荣登肿瘤医院榜榜首、总榜第三名,并以98.35的综合分位列牵头榜第三位。
Ⅰ期分析实验室
Ⅰ期分析实验室隶属于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立于2014年11月15日,目前专用床位12张。以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同时专注受试者的治疗、护理、不良事件观察、药代药动数据的收集等。专业涉及
淋巴瘤、消化道肿瘤、
肾癌/
恶性黑素瘤、
肺癌、
乳腺癌等,其中参与国际I期临床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10余名,参与国内I期临床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 20余名。
Ⅰ期临床试验病房
Ⅰ期临床试验病房主要收治入组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平台科室。主要负责入组I期
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的治疗、护理、不良事件观察、药代动力学数据采集及初步处理等,隶属于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于2007年年底批准立项, 2010年通过专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并向中国及国际开放,2011年北京市科委认定为恶性肿瘤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7100多平方米,主要用于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研究和人才引进。
实验室依据前期工作基础及肿瘤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常见恶性肿瘤为重点研究对象,把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及高危人群的干预研究、肿瘤预警与早期诊断的研究、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及诊治新方法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实验室立项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在新
分子靶标鉴定、
胃癌高发现场人群干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优势学科,使不同研究方向之间有机衔接,有应用前景的理论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效果良好。先后在《
美国医学会杂志》《Nature》《Lancet Oncology(letter)》《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Nature Medicine》《Cancer Cell》《J Clin Oncol》《
英国医学期刊》《JNCI》《Genome Biol》《GUT》《Nat Comm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了千余篇论文,获得了多个发明专利/新药证书并进行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国家、省部及社会力量科研成果奖30余项,形成了数个新的肿瘤预防或治疗规范。
研究专利
1. 靶向TRBC1 CAR-T细胞的制备方法与应用-2020年.陆哲明等。
2. 一种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
静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20年.
李萍萍。
3. 同时表达靶向CD19和CD20的CAR与PD1-CD28嵌合受体慢病毒载体-2020年.陆哲明等。
4. 用于
胃癌治疗的CDK4/6抑制剂联合HER2抑制剂的组合-2020年.沈琳等。
5. 蒲公英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2020年.韩淑燕等,
6. 热敏材料在制备热消融中保护脏器周围结构注射液的应用-2020年.
杨薇等。
7. 病理图片的识别方法及装置-2020年.孙宇等。
8. 一个识别肿瘤起始
细胞的抗体和抗原及其应用【韩国】-2017年.
张志谦等。
9. 一种放射性
核素标记的特异性前哨淋巴结显像剂及其制备方法-2017年.杨志等。
10. 体外估测肿瘤发生、转移或生存时间长短的方法及所用人工核苷酸【日本】-2017年.
邓大君等。
主办刊物
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CJCR)主要是及时报道我国在肿瘤防治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内容涉及肿瘤病因学与浒病学,实验
肿瘤学、肿瘤细胞
分子生物学,肿瘤病理学以及肿瘤影像诊断、肿瘤外科治疗、
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等各分支学科,旨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癌症研究与癌症治疗水平。SCI影响因子:4.026,中信所核心影响因子:1.932。
声誉与排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国62位。专科排名中,
肿瘤学排名第四。
院内专家
朱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
学士。1994-1997年在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哈达萨医学中心骨髓移植科工作及攻读博士学位。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血液科从事血液病临床诊治和骨髓移植工作。1998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淋巴瘤科,专业从事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
李子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胃肠肿瘤中心一
病区学术带头人。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
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北京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肿瘤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季加孚
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大外科主任,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自然重大集成项目等3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Science、Cell、JAMA和PNA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国内首部
胃癌英文专著及首个SCI肿瘤学期刊(现为高质量科技期刊T1级),培养研究生及博士后120余人。
苏向前
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前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前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胃肠肿瘤外科临床及研究工作,在中国肿瘤专科医院率先应用腹腔镜微创开展胃肠肿瘤根治手术,组建了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个胃肠肿瘤微创外科。牵头并参与中国及国际相关临床试验(CLASSIC研究、RESOLVE研究等)。在基础研究方面围绕着胃肠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Nomogram肿瘤预测模型,胃肠肿瘤
分子标志物的鉴定与临床意义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郭军
恶性黑素瘤与肉瘤内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黑色素瘤、
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皮肤、泌尿生殖肿瘤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对于个体化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靶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要成果发表于J ClinOncol,Blood,Annals of Oncol, Nat Commun, ClinCan Res等重要SCI期刊,累计影响因子500余分,累计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其中4篇文章被引入
美国NCCN黑色素瘤、肾癌和头颈部肿瘤诊治指南(全国个人排名并列4),多次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
三等奖等。
邢宝才
胆胰外一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
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等,从事肿瘤外科临床近30年,在肝胆
胰腺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实践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联合腹腔干切除的
胰脏癌切除手术,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手术。在结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上,积极倡导综合治疗的理念,积极开展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化疗与转化性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liver first”手术,PVE联合二期切除的手术和复发后再切除的手术。目前承担着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人类
蛋白质草图项目的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多个科研课题。作为博士生导师,已经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发表文章50余篇。
步召德
胃肠肿瘤中心二病区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肿瘤学博士。现任CJCR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
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胃肠肿瘤的外科及相关研究工作,特长是胃肠道肿瘤的根治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早期胃癌功能保留手术、低位直肠保肛等术式。主攻胃肠肿瘤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如胃癌免疫微环境图谱、胃癌淋巴结转移免疫微环境特点刻画、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测模型构建、胃癌的免疫治疗研究等。近5年作为通讯/并列通讯作者指导发表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参与/承担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扬帆计划临床技术创新项目等。作为共同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了《普通外科疾病诊治思路》《肿瘤组织标本库常用技术手册》《Bethesda临床肿瘤学手册》等专著或译著。
沈琳
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
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是中国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发起人及主导者。同时根据临床问题,致力于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多次主持并参加国际及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70余项,多项研究结果成为中国制定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规范的循证医学依据。
武爱文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主要诊疗进行
胃癌、结
大肠癌、
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主要从事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近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论著30余篇, 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译著8部,承担
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课题、院内科研基金各一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
欧阳涛
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兼乳腺
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先后为中心引入病灶穿刺活检、微创活检(Mammotome)与自体组织
乳房成型技术。目前 医疗工作侧重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保留乳房治疗、乳腺成型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主张医疗行为严谨规范,充分体现患者利益。参加编译《
乳腺癌保乳治疗学》《乳腺癌》《肿瘤学》第二版、《临床肿瘤学》等著作,发表论文10余篇。
林冬梅
病理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点从事胸部肿瘤包括肺肿瘤、食管癌、
胸腺瘤、间皮瘤等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研究;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级项目五项;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973”重点研究项目、“863”重大研究项目等课题共七项;发表及参与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得北京市、卫生部多项科技进步奖,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名,
博士后1名。
资质认证
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授予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参考资料
妇科肿瘤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3-06-09
【病理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3-05-11
【季加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3-05-10
【苏向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3-05-10
【武爱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