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段(公元前754年-?),姬姓,名段,
春秋初期郑国政治人物,郑武公与武姜的幼子,
郑庄公寤(wù)生同父同母的弟弟。
公元前743年,段被郑庄公封在京邑(今河南荥阳王寨村东南),因此也被称为京城大叔、大叔、大叔段、太叔。段在母亲的武姜支持下,不断扩大势力以图篡位,于公元前722年准备袭击郑国都城,被郑庄公先发制人而击败,先后逃到地(今
鄢陵县西北)、共国故地(今河南辉县),因此也被称为共叔段。
“郑伯克段于鄢”是
东周初期郑国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是周王朝
宗法制崩坏的表现之一,被《左传》视为忤逆宗法人伦的恶劣事件。
人物生平
郑武公之妻为申国女子
武姜。武姜于公元前757年难产生下太子
郑庄公,又于公元前754年顺产生下段。武姜因此而讨厌寤生、喜欢段。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二十七年),郑武公病危,武姜要求废长立幼,郑武公未同意。这一年,郑武公去世,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大夫祭仲就任宰相。
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元年),武姜要求庄公把制邑(今河南荥阳)封给段,庄公认为制邑地势险要不能分封,但其他都邑可以任由弟弟挑选。于是武姜为段选择了富庶的大都邑京邑。祭仲认为京邑过于宏伟庞大,不宜封给意图作乱的段,而庄公料定段会自取灭亡,不愿打草惊蛇。
段受封京邑后,命令郑国西部、北部的边境城邑既听庄公的命令,又听自己的命令。之后,段又把这些边邑占为己有,使得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延(今河南延津)。郑国大夫子封(公子吕)劝谏庄公尽早除掉段,但庄公不以为意,认为正义和人心在自己这边。
公元前722年(
郑庄公二十二年,鲁隐公元年),段修理城郭、储备军粮、招兵买马,准备袭击郑国
首都,
武姜则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庄公获悉段起兵的消息,立刻命令子封率领战车两百乘攻打京邑,京邑军民不战而降。段逃到鄢地,庄公又派兵追击。五月
辛丑(二十三日),段逃到共国所在地。
郑厉公继位后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公父定叔的父亲名叫
公孙滑,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
《左传》《史记》没有提及段流亡共国之后的事迹,而《梁传》《公羊传》强调段被庄公追杀而死。
重要争议
在《左传》《
史记》中,太叔段是不折不扣的谋逆作乱的乱臣贼子,形象呆滞,面目可憎,背负着永远也无法解脱的恶名。但《
诗经》却着力记载了他的良好形象,被认为是仪容美丽、风度翩翩、品德高尚的人。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左传》认为,
郑庄公没有尽教诲之责、故意让弟弟酿成大祸,而段的恶劣行为使
史官难以称其为国君之弟。
《穀梁传》认为,寤生追击同母弟弟、将其杀死,做得过分了,不合“亲亲之道”。同样,段和哥哥兵戎相见,是违背了做弟弟的准则。
《
公羊传》反复谴责段的谋权篡位,但也批判寤生明明可以不给予弟弟封地,却非要坐视恶果、杀掉母亲喜爱的弟弟。
苏轼认为:共叔段是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当他开始强占城邑时,郑庄公即便是圣人,也不可能和他重归于好了。
学者钟发远通过综合《春秋》的用词规律、《左传》的
郑庄公事迹,认为
孔子本意及《春秋》对郑庄公的贬责要轻于对共叔段。
学者樊智宁反对大多数对
郑庄公的道德谴责,“对郑庄公在动机、手段和结果等方面的指控皆难以自圆其说。”而共叔段从“不弟”到作乱的发展,印证了《
论语》思想:不能履行“孝悌”,自然不能在政治上安分守己。
史料研究
学者韩益民研究了郑伯克段涉及的各个城邑的地理位置,发现共叔段的逃亡路线“将近300里,一片坦途,中间均为郑地,此时共叔段有如丧家之犬,
庄公欲捉他甚易,却任由他逃往共地,可能的解释是庄公并不想杀他”,因而反驳了对
郑庄公“手段阴险”的指控。此外,共叔段控制的国土面积已将近整个郑国的一半,郑庄公派出的战车多达两百乘也反映了共叔段势力的极度膨胀。
学者张德恒认为,《
史记》过于武断地认定共叔段发起了叛乱。根据《左传》的原始史料,共叔段和
武姜并未发起实际的反叛举动,甚至占据边邑也并不能说是非法越制的行为。“庄公欲灭段,故事先制造
政治舆论,给叔段造成道义上的压力,继而以重兵压之,假戏真做以麻痹京人及其他一切郑人。”“可以说太史公司马迁将《左传》的将然之意全部发挥成‘已然之事’, 于是造成大叔段千古沉冤。”
学者蒋晓光认为,段之所以能同庄公对峙长达22年之久,所倚仗的是其母族武姜家族申国在
西周末年、
春秋初年的强大国力和威慑力。申国君主曾长期与周王室通婚,并不惜攻杀周幽王而保卫其政治利益,使
郑庄公即位伊始不敢与
武姜对抗。共叔段之所以失败、郑庄公之所以扭转局势,一方面是因为庄公本人有较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是庄公逐步积累了政治、军事上的力量,赢得了民心,因而能在消灭共叔段势力之后,立刻主导了中原的争霸。
学者白国红总结了共叔段失败的两方面原因:(1)个人能力低下,劳而无功。段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并未取得一个稳固的后方。在逃奔共国、离开母亲的支持后,也并没能像其他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失败者那样重新崛起。(2)郑国有着很强的贵族民主制传统,卿大夫与国君相互依存,卿大夫集团的支持是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现有史料中,
郑庄公受到诸多卿大夫的拥护,而段则单纯依靠母族的力量。
历史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
祭仲认为不宜把京邑封给意图作乱的段,庄公不应该因为母亲的缘故一味迁就弟弟,不如早点斩草除根。而庄公答复道:“(共叔段)不义的事情做多了,等于说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处心积虑
《
穀梁传》认为,郑庄公为了能杀死弟弟共叔段而不择手段,做得太过分了,将这种阴险的做法概括为“处心积虑”。
研究书目
《春秋左传·隐公(元年~十一年)》
《史记·卫康叔世家》
《史记·郑世家》
文艺形象
诗歌
《诗经·郑风》第三首诗为《叔于田》,第四首诗为《
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侧重写“叔”个人,表现其人出类拔萃;《大叔于田》侧重写
郑国上层人物的集体围猎。这组诗是否与共叔段有关,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学者杨帆归纳了几种主流解读:(1)讽刺
郑庄公纵容共叔段的失职。(2)共叔段勇武非常,受到郑人拥护。(3)讽刺共叔段深陷危局之中却浑然不知。(4)无关对政治斗争的褒贬,单纯描写田猎场面。学者张德恒认为这组诗表现了共叔段骄横恣肆、越礼行使庄公职权的情形。
小说
冯梦龙小说《
东周列国志》的第四回《秦文公郊天应梦,郑庄公掘地见母》中,虚构了“共叔”这一称呼的来由:
郑武公在世时,“只以小小共城,为段之食邑”。共叔段兵败,逃往自己最初的封地共城,看到
郑庄公大军压境,感慨:“母亲误导了我啊!我有什么面目和兄长相见呢?”随即自刎。
影视
沈好放导演、1996年开播的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共叔段由高冬平饰演,登场于第二集。剧中,共叔段谋反失败、逃到共地后,带着对武姜的恨意在郑庄公面前自刎身亡。
参考资料
百家姓-段.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