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洗剑录
古龙著长篇武侠小说
《浣花洗剑录》是古龙早期的长篇武侠小说,也是古龙创作风格开始形成的开篇之作。最初连载于台湾《民族晚报》,后又在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近乎同时正式出版。《浣花洗剑录》于1964年9月在香港以《红尘白刃》之名于《武侠世界》杂志连载出版。于1964年10月在台湾由台湾真善美出版社以“小薄本”的形式出版。
《浣花洗剑录》开篇引入东瀛剑客白衣人,此人武功高强,连杀中原武林名宿二十余人,后惜败于武林魁首紫衣侯之手,订立七年之约。紫衣侯在此战中重伤身亡,中原武林为争夺紫衣侯武学秘籍,自此陷入乱局。主角方宝玉在外公的嘱托下来到东海投奔紫衣侯,得到紫衣侯认可,在他死后,方宝玉继承紫衣侯遗志,立志打败白衣人。机缘下方宝玉得到紫衣侯师兄周方的教导,五年后,武功初成,行侠江湖,不断挫败五色魔宫、万老夫人、王大娘等的阴谋诡计,在泰山比武中得到武林认可。之后又在白水宫一行中领悟武林奥秘。七年之约到,方宝玉以无招胜有招,斩杀白衣人,结束武林劫难。
在小说中,古龙改变了此前武侠小说对“武”道的理解,首次提出了以无招破有招的武学奥义。古龙也首开武侠打斗方式的革新,在真正的打斗中主要突出“一瞬间的克敌制胜”。在《浣花洗剑录》后,古龙小说对武打的描绘不断减少,而对侠客们精神气质和智谋运筹的描写不断增加。
《浣花洗剑录》作为古龙重侠之精神,轻武功比斗的武侠小说风格形成的开篇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袁行霈等文化名人对其不乏正面评价。1979年起,以《浣花洗剑录》为蓝本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陆续出现,21世纪初还出现了以其为蓝本的游戏。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港台地区出现武侠创作热潮,梁羽生开新派武侠小说风气之先,金庸集武侠小说之大成,让武侠小说与纯文学并驾齐驱,大雅大俗集为一体。立足前人的基础,古龙横空出世。古龙在武侠小说中引入人性分析与西方文化,突破金庸模式创造了武侠小说新风格。《浣花洗剑录》正是古龙探索自己风格的开篇之作。在此之前,传统武侠注重对侠客武功的描述,对打斗场面描写细致,给读者带来刺激的感官享受。直至古龙,一种重侠之精神,轻武功比斗的武侠小说风格才得以确立。
个人背景
古龙自1960年出版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到1985年过世,共有25年的武侠小说创作历史,其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试笔阶段、成熟阶段、辉煌阶段、衰退阶段。自1960年《苍穹神剑》到1964年《情人剑》,这期间的16部作品均位于试笔阶段,其中《浣花洗剑录》被认为是古龙试笔阶段最重要的作品,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古龙成熟阶段的开篇之作。在试笔阶段,古龙小说被认为是三流小说,虽然行文有较多缺陷,但常常别出心裁,有巧思而无好的结构,作品总体上缺乏深度,缺乏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没有古龙特色的风流潇洒之气。《浣花洗剑录》正具备试笔阶段的这些特点,但从这部书起,古龙的个人特色开始出现。
出版历史
《浣花洗剑录》由于版本很多,且出版在不同地区,因此有多个异名,如香港版的《红尘白刃》《一剑镇神州》,大陆版的《江海英雄》,其中台湾版的《浣花洗剑录》是最得到公认的名字。此外,越南版名为《星河洗剑录》。
《浣花洗剑录》最初于1964年六月至1965年7月连载于台湾《民族晚报》,但并未完结。正如绝大多数古龙小说都在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出版,《浣花洗剑录》也是如此。在香港的初刊本名为《红尘白刃》,于1964年9月12日至1966年5月28日连载于香港环球/武林出版社《武侠世界》杂志第269-358期。在台湾的初版本即台湾真善美出版社于1964年10月至1966年5月间出版的30册“小薄本”,这一版本在1988年4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以简体字在大陆出版,出版名为《江海英雄》。1980年1月,台湾汉麟出版社以《浣花洗剑》为名出版了修订本《浣花洗剑录》,据考证,真善美本、武侠世界本和汉麟本仅有分章和章目名称不同,还有少量录入校对引发的差异,其余大体一致,基本没有版本差异。
内容情节
武功盖世的东瀛白衣人嗜好武学,只身来到中原地区,与各大武林名宿比武较量,连杀中原二十余位武林高手,中原武林阴云盖顶。在白衣人四日杀四人后,以拳剑闻名的山东省武林盟主“清平剑客”白三空收到战书,决意为了武道赴死,命八弟子胡不愁带外孙方宝玉投奔东海紫衣侯,因为只有紫衣侯有可能打败白衣人。在误遇强盗聚头,从听命于五色魔宫的万老夫人处死里逃生后,方宝玉又落入白水宫水天姬之手,被携带上紫衣侯的五色帆船,和胡不愁会和。二人找到紫衣侯时,恰逢武林众人请求紫衣侯接受白衣人的挑战,重振中原武林威仪。最终紫衣侯以半招的优势打败白衣人,二人约定七年后再战。在此战中,紫衣侯身受重伤,即将死亡时,将武林秘籍传给方宝玉,希望他能应付七年之约。
紫衣侯死后,中原武林群魔猖,五色魔宫、摘星手、伽星法王等武林人士意图抢夺紫衣侯武功秘籍,称霸武林。紫衣侯之女小公主流落五色魔宫之中,心性渐变。方宝玉在争夺武功秘籍中掉落大海,漂流大陆被牛铁娃相救,两人行侠仗义,解决了丐帮王大娘之乱,并遇到了紫衣侯师兄周方。在周方的教导下,方宝玉历经五年勤学苦练,武功初成,开始行侠江湖,并在途中与外公的七个徒弟相遇。
群雄约定泰山比武选出代表应对白衣人,方宝玉赢下几场比试后名声初起,五色魔宫火魔神想收服他为己用,被他拒绝后,火魔神对他多加陷害,令他名声扫地,成为武林众矢之的。面对亲友相疑,武林人士群起而攻的境地,方宝玉顽强无畏,不断粉碎各种的阴谋诡计,但因为紫衣侯之女小公主的诱骗,功力尽失。与此同时,泰山比武中群雄为争夺迎战白衣人的资格引发大乱,失去武功的方宝玉挺身而出,为制止武林自相残杀迎战受小公主指派的反派万老夫人,被其点穴活埋,恰因天降大雨恢复了武功,重返泰山比武大会。大会现场,小公主化身青衣少年,故意暴露身为武林众矢之的的方宝玉让他遭受众人围攻,七大门派掌门赶到为他开脱解开误会,方宝玉得以平反昭雪,得到了各方敬佩。
火魔神在泰山埋下炸药想杀死群雄,方宝玉为救众人答应前往五色魔宫。在此之后,方宝玉和小公主、牛铁娃等前往五色魔宫,一路历经波折,几经生死,机缘下得到白水宫水娘娘传授武功,领悟到无招胜有招的武学奥秘。与此同时,万老夫人被人驱逐出海流亡荒岛,遇到了当年抢夺紫衣侯秘籍时消失的胡不愁等人,胡不愁等人回归中原应战白衣人。七年之期到,白衣人再来中原,武林群雄和其战斗,死伤惨重。方宝玉及时归来与白衣人展开较量,使出自己苦思出的克制白衣人的绝招,斩杀了白衣人,武林劫难到此结束。
人物介绍
方宝玉
方宝玉是小说的男主角。他是山东省武林盟主白三空的外孙,少年老成,自小聪明机智、胸怀坦荡、正直善良。在紫衣侯因伤去世后,方宝玉自觉担负起打败白衣人的职责,立志要练成绝世武功。中原大乱,方宝玉机缘下遇到紫衣侯师兄,潜心修炼,成为了武功高强的少年侠客,在经历种种曲折离奇的阴谋诡计、艰难险阻后,方宝玉最终悟得“以无招破有招”的无上武道,杀死白衣人,结束了中原武林的劫难。
小公主
小公主是紫衣侯的女儿,也是小说的女主角。初见之时,小公主刁蛮任性,却天真纯洁,她不通男女区别,容貌姣好,精通花道,在离别后成为了方宝玉魂牵梦萦的存在。紫衣侯死后,小公主被五色魔宫带走,性情大变,在方宝玉武功初成行走江湖之际,将其骗入五色魔宫,功力尽失。小公主又在泰山比武中化身青衣少年,暗器杀人,促使群雄互相杀戮。比武之后,小公主和方宝玉等前往五色魔宫,途中历经艰险,两人被困,小公主跳入湖中不知去向。方宝玉跳入湖中,机缘下进入白水宫遇到水娘娘,神功大成后向水娘娘吐露自己对小公主的爱意。小公主深受感动,陪同方宝玉挑战白衣人。
白衣人
白衣人的父亲天纵奇才,兼通百技,但因为不精而无法通达武道,为追求武道远走东瀛。白衣人自小被教导专注于武学一道,毫不关心身外之事。白衣人漂洋过海,击败中原武林,其根源正是对武道的追求。白三空迎战白衣人时曾说:“阁下为了研究武学大道,不惜杀人,在下为了武学大道,不惜战死。”白衣人回道:“你是我东来所遇第一个真正武人,理合行礼。”在见到紫衣侯时,白衣人感慨天下终有一人能成为自己的对手。在战死之际,他感慨高手寂寞,得以死于对手手中是一种幸事,其对武学的赤诚令人心折。白衣人来中原是小说的线索,以其第一次来中原引发中原乱局,以其第二次来中原结束武林劫难,贯穿全文。
万老夫人
万老夫人奸诈狡猾但慈眉善目,是古龙小说中典型的反派人物。她没有朋友,儿子万子良是正义之士,与她为敌,因此她总是寂寞的,不开心的,古龙通过对她被逼出海濒临死亡时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她人性中自然真切的一面。在小说中,万老夫人有三次重要出场,可以说贯穿全文,第一次是在方宝玉前往东海寻找紫衣侯的路上将他掳走,第二次是在泰山大会上诈败于方宝玉,在得知他失去武功后将他点穴活埋,第三次是在她被驱逐出海后遇到了当年争夺紫衣侯武学秘籍时失踪的胡不愁三人,引入三人回归中原的篇章。
牛铁娃
牛铁娃十分高大,长相浓眉大眼,狮鼻虎口,虽有几分傻气,却很讨人欢喜。他在海边救下了掉落大海的方宝玉,二人结拜为兄弟,一同大战海盗,破除了王大娘丐帮之乱,在之后得周方传授了三招绝技。泰山大会后,牛铁娃陪同方宝玉、小公主前往五色魔宫,几经波折后失散。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无招破有招的武学奥义
《浣花洗剑录》受到日本吉川英治宫本武藏》系列小说的影响,汇通了其剑道不仅是武,更是对人生的参悟的思想和金庸的‘无声胜有声’的剑道理论,阐发为无招破有招的武学奥义。《浣花洗剑录》借紫衣侯之口,阐释了无上剑道之理,指出不拘于固定的招式的招式才是最得武学至理的招式,极具禅意和哲理气息,境界不流于俗。
一招致胜的观念
古龙非常欣赏日本作家柴田炼三郎,吸收了这位作家创作日本武士传说时注重气氛和心理描写,真正的打斗只在一瞬间完成的手法,并首次运用于《浣花洗剑录》中。在小说中,对于铺垫了整本书的决战白衣人,具体的描写仅仅只是方宝玉跌倒于白衣人脚前,一剑刺破白衣人脚尖,白衣人就在狂笑中倒地了。原来,方宝玉以跌倒破解了白衣人杀人眉心的绝招,一招破敌。
艺术特色
哲理化倾向
古龙对武道的描写呈现出哲理化趋势,蕴含禅意,每每描绘总有种写招式更写人生的内蕴。他将武道剑术和大自然相结合,对武道的描写同样也是对自然人生感悟的抒发。例如,《浣花洗剑录》中方宝玉从流水中感悟武学至理:武功应该如流水一般生生不息,武道的精华与万物变化之理相通。
小说情节悬疑化
古龙重视小说情节,情节设置别出心裁,暗含悬念,有较强的悬疑色彩。《浣花洗剑录》全篇充满阴谋、骗局,方宝玉总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不断经历种种阴谋诡计,故事情节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在小说中,白水宫主一开始是作为反派出现的,但其在最后却引导方宝玉习得武学至道,竟是因为她是方宝玉的继母,之前所为是方宝玉的父亲希望儿子得到历练而故意设计的,令读者难以捉摸。
作品影响
1963年《大旗英雄传》和1964年《浣花洗剑录》让古龙与“三剑客”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台湾武侠“四大天王”。也正是从1963年起,古龙名声大噪,东南亚侨报纷纷转载其小说,其中越南《远东日报》以《星河洗剑录》之名连载《浣花洗剑录》。《浣花洗剑录》是古龙武侠小说创作中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标志着古龙开始找寻自己的创作路子,自立门户,逐渐脱离三剑客的风格影响。
《浣花洗剑录》首开武侠打斗方式的革新,不再详细描写武斗场面,注重环境和心理描写,真正的打斗仅在一瞬间,即所谓“高手过招,一招致胜”。自此之后,古龙武侠不仅仅是刀光剑影的比武场面,更是刻意求新的审美平台。古龙在书中创造了“迎风一刀斩”的招数,流传广泛,几乎与“小李飞刀”齐名。《浣花洗剑录》后,古龙小说对武打的描绘不断减少,而对人物精神气质和智谋运筹的描写不断增加。其作品《大沙漠》中楚留香打败石观音没有详细描写,《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对李寻欢的武功也仅描述为“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浣花洗剑录》还改变了中国武侠小说中“武”的概念,比武不再是单纯的肉体搏击,更是侠客精神、意志和思想境界的较量。传统武侠小说的主角们有高强的武功和仗义举动,但自古龙起,侠客们的内心世界和侠义精神才得到广泛的挖掘。
作品评价
台湾《联合报》主笔武侠评论家叶洪生认为:“作为一个改革传统的急先锋,古龙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宫本武芷》所彰显的‘以剑道参悟人生真谛',战前气氛一刀而决,会通了金庸《神雕侠侣》的‘无声胜有声’之剑说,而发‘无招破有招’,于是写《浣花洗剑录》便与众不同,境界自高。”“《浣花洗剑录》的独特艺术成就预示着一种武侠新风格的萌芽, 为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袁行霈认为:古龙作品中的《浣花洗剑录》很好地展现了武侠小说的精华,其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笔力纯熟。小说的主题主要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也道出了人性中善恶两面的复杂性。
衍生作品
《浣花洗剑录》作为古龙探索形成个人风格的开篇之作,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将其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1979年亚洲电视出品萧笙导演张国荣主演的香港武侠剧《浣花洗剑录》和2008年谭友业陈咏歌导演,谢霆锋乔振宇等主演的电视剧《浣花洗剑录》。此外,还有1982年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的楚原导演的电影《浣花洗剑》,2015年陈咏歌导演,谢霆锋、乔振宇等主演的电影《情剑》。
1979年电视剧《浣花洗剑录》还有同名主题曲,最初由香港歌手李龙基演唱,收录于1979年发行的专辑《浣花洗剑录》中,同年由张国荣翻唱,收录于专辑《情人箭》中。
2001年7月,北京智冠电子推出武侠角色扮演单机游戏《浣花洗剑录》,将小说情节分为22个章节,玩家在不同章节扮演不同角色,通过处理突发事件和战斗积累“情节点数”通关游戏,玩家可以在游玩游戏的同时欣赏古龙小说的武侠世界。
参考资料
浣花洗剑录.豆瓣音乐.2023-05-19
浣花洗剑录.qq音乐.2023-05-19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个人背景
出版历史
内容情节
人物介绍
方宝玉
小公主
白衣人
万老夫人
牛铁娃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无招破有招的武学奥义
一招致胜的观念
艺术特色
哲理化倾向
小说情节悬疑化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