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公元1848年11月12日—公元1911年3月4日),又作李连英,字灵杰,原名李英泰、李进喜,直隶省顺天府
大城县(今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清末权宦,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清朝皇家祖制,被
慈禧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历经
咸丰、
同治、光绪、
宣统四朝,慈禧去世后出宫。
李莲英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净身为太监,次年入宫。先在郑亲王端华的府邸当差,后被调入奏事处。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调到景仁宫当差,伺候
婉贵妃。同治三年(公元1864 年),李莲英正式被调到长春宫侍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为其取名“连英”。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李莲英开始频繁受到奖赏,从最初的八品顶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时,李莲英已被赏加至三品顶戴花,赏月薪二十八两。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四月,李莲英陪同总理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前往巡视北洋海军,在朝廷掀起一阵波澜,监察御史朱一新上奏指责太监李莲英干政。
慈禧斥责朱一新危言耸听,下令将朱一新降为主事。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正月初一,慈禧封李莲英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办理完慈禧太后丧仪,并为慈禧太后守孝一百天之后,获准回家养老。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二月初四,李莲英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葬于京西恩济庄太监芊地。
时人对李莲英褒贬不一。清朝官员
安维峻、
朱一新、
陶模、
王先谦均指责李莲英干涉政治;对于一般宫内其他太监嫔妃来说,李莲英保护过很多人,宫内对其评价正面较多;后世关于李莲英的传说故事流传较多,但正史可查劣迹不多。由于后世对
慈禧的评价普遍负面,李莲英也时常被描述为阿谀逢迎、仗势欺人的负面形象。
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
大明
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 年),李家祖先从山东青州府
齐河县(今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搬迁至直隶河间府
大城县(今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李莲英出生,此时其名为李英泰。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前后,李莲英一家人搬迁到北京,在西直门外堂子胡同开设“永德堂李皮作坊”,居住在今
海淀区青龙桥地区
颐和园北面的
大有庄。
净身入宫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经过同为河间府人的御前总管太监沈兰玉安排,李莲英找到在北京从事阉割手术的“小刀刘”,完成“去势”手术。手术成功后,李莲英回家疗养。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沈兰玉将李莲英安排进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爱新觉罗·端华的府邸,此时李莲英从本名李英泰改叫李进喜。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趁着一年四次的各个王府向紫禁城敬献“见习”期满、培训合格的小太监的机会,沈兰玉正式将李莲英带入皇宫。同时安排李莲英拜
刘多生为师,认安得海为师哥,负责具体教授李莲英学艺。李莲英入宫后,先在奏事处当差,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调到东路东六宫的
景仁宫当差,伺候
婉贵妃。同年夏天,英法联军攻占
天津市,并向北京进发。咸丰皇帝以“秋狝木兰”为名,从
圆明园逃亡热河(今
河北省承德市),李莲英也在逃亡的队伍中。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十六清晨,
咸丰病逝于
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殿后,李莲英随两宫太后返回北京。
侍奉慈禧
同治三年(公元1864 年)四月二十,李莲英正式被调到
长春宫慈禧太后御前当差,慈禧太后为其起名“连英”,后世人讹传为“莲英”。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七月,李莲英被授予八品顶戴。同年八月初七,外出为
爱新觉罗·载淳大婚置办
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的
安德海被
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为名在
济南市正法。李莲英等一众所有在宫中拥有官职的太监一起受到罚俸处分。一个月之后,受罚的太监陆续被解除处分,而李莲英又因“滑懒不当差”被革去八品顶戴及钱粮。直到十二月,李莲英才被解除处分,并恢复了八品顶戴及钱粮。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李莲英开始进入发迹期。因李莲英聪明过人,秉性乖巧,善于看主子的脸色行事,再加上办事谨慎,升职很快。这一年的九月二十一日,李莲英被赏戴六品顶戴花翎,食月薪银八两五钱。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三月十日,李莲英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按清宫旧制,太监进宫服役满三十年没有大过失者,可被选补首领太监,而李莲英此时进宫服役仅十七年。同年九月十五日,李莲英被赏戴四品顶戴花翎。十一月十二日,又被加赏
紫貂马褂。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三十一岁的李莲英被任命为
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赏食月薪二十两。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十一月,李莲英因做错了差务被摘去顶戴,并罚月银六个月。一个月后,
慈禧开恩,赏还了李莲英的四品顶戴,但是月银照旧扣罚。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十四日,李莲英再度被赏加三品顶戴花翎,赏月薪二十八两。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七月,李莲英自己本人传旨,因犯有失查过错而自罚月银一年。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十二月,又因失查本处首领误班而被罚月银六个月。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的正月起,敬事房按月收到了李莲英上交的整六个月罚银,共计二百零四两。
政治漩涡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四月,北洋大臣
李鸿章以
北洋水师已经编练成军为由,奏请
慈禧钦派大臣校阅。慈禧太后决定派遣总理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前往巡视北洋海军。由于醇亲王奕譞是
光绪帝的生父,身份尊贵,所以需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奕譞为了减少慈禧太后对自己的猜忌,在召见的时候,他主动要求派遣
储秀宫总管太监李莲英随行,这一请求立刻得到慈禧太后的允许。于是李莲英陪同总理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于四月十三日抵达
天津市,会同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军舰出海,先后巡视大沽、旅顺口、威海卫、
烟台市等处。五月初一,奕譞回京复命并奏报巡阅情况。
按照清朝的制度,由亲王主持的同等规模的阅兵大典,并没有派太监随行的先例,于是本次阅军行动在朝廷掀起一阵波澜。
监察御史朱一新于八月二十四日借
山东省、
山西省、
河北省等省发生水灾,需要遇灾修省为由,上奏指责李莲英随行参加阅军大典的行为。反复强调太监是只善于逢迎,没有道义的人,他们表面上兜售一些小忠小信,在暗地里作威作福,希望不要重蹈
唐朝太监监军的覆辙。奏折呈上后,
慈禧极为不满,于二天颁布懿旨为李莲英解释,并斥责朱一新危言耸听,要求拿出确切的证据。由于朱一新也只是听说,拿不出李莲英干预政事的证据,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将朱一新降为
主事。
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江苏学政王先谦又以太监李莲英大肆招摇奏请惩戒,但同样没有提出实证,慈禧太后也没有回复。
二品总管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
寒衣节,李莲英被赏食三十八两月薪。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六月十七,李莲英奉旨再加添银十两,共食月薪银四十八两。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正月初一,
慈禧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李莲英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成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再受非议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李鸿章操练的北洋海军在
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陕西省道
御史恩溥、
福建省道御史
安维峻、吏科给事中
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参奏李鸿章及北洋将领贻误军机、丧权辱国,同时指责太监李莲英由于受贿而出面包庇北洋海军的这批将帅。同年十一月,安维峻上奏指出李莲英干涉慈禧太后的政策决断,并要求严厉处置李鸿章。
慈禧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谕,指责安维峻无中生有,挑拨离间,将其革职发往军台。李莲英并没有在这场风波中受到波及。
晚年出宫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李莲英随慈禧太后、
光绪帝逃往
西安市,李莲英在酒醋居胡同的房子被
法国侵略者烧毁。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李莲英随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返回北京,慈禧太后从内务府宫房里拨出黄化门和棉花胡同共三个院子一百多间房子赏给李莲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初冬,李莲英的母亲病故于北京西直门内棉花胡同宅邸。李莲英向
慈禧汇报后,慈禧太后给李莲英放丧假40天,回乡料理丧事。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病死于西苑的
仪鸾殿,李莲英奉
隆裕太后的懿旨处理慈禧太后的丧事。在办理完慈禧太后丧仪,并为慈禧太后守孝一百天之后,李莲英回家养老的请求得到批准,李莲英得以带原薪六十两钱粮回家为民。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二月初四,李莲英去世。经李氏后人报丧,隆裕太后下令赏银千两,并将其赏埋在京西恩济庄太监芊地。
轶事传闻
慈禧赐福
慈禧太后爱看
京剧,常常赏赐那些唱念坐打俱佳的艺人一些东西。一日,慈禧看完演员
杨小楼的戏之后心情大好,将杨小楼召至跟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赐给你,带回去吧!"杨小楼察觉到慈禧太后今天心情不错,就壮着胆子和慈禧太后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慈禧太后询问杨小楼想要什么东西之后,杨小楼说想要一个老佛爷洪福齐天的福字。慈禧太后很高兴,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之后就写下一个“福”字。此时杨小楼却发现福字的'示'字旁,写成了'衣'字旁。担心拿回去遭人议论,犯下欺君之罪,又担心不拿回去,
慈禧发怒要了自己命。此时李莲英出面解围,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于是慈禧也顺水推舟的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连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敲诈钱财
江宁织造是负责为皇宫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的机构,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就要向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李莲英便在这个环节敲诈钱财。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的环节勒索白银120两,李莲英特别不好对付。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八国联军打入北京,
慈禧率百官出逃。到达
山西省后,慈禧太后大摆排场,一切费用由地方承担,李莲英趁机勒索钱财。小太监可以用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李莲英要一百两左右,凡是慈禧太后所用之物,李莲英都要有一份。
陪伴慈禧
慈禧晚年的奴婢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李莲英一直没换,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时曾证明晚年的慈禧与李莲英感情非常深厚,能化解慈禧烦恼的人只有李莲英。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们之间都会互派太监问候。慈禧经常叫李莲英一同遛弯,甚至召唤李莲英到她的寝宫,二人探讨黄老长生之术直至深夜。
放鱼得宠
慈禧在
颐和园过寿时,李莲英设计了一个放生鱼鸟的节目。当慈禧下令打开鸟笼鱼篓时,鸟儿飞出,鱼儿游出。但不一会,鸟就飞回到慈禧身边,鱼也在池塘游了一圈就返回岸边。李莲英说这是因为慈禧太后洪福齐天,所以鱼和鸟都舍不得离开。慈禧知道这其中必有隐情,但鉴于李莲英的话非常中听,仍然下令重赏李莲英。其实这些鱼和鸟都是李莲英提前准备好的,这些鸟自出生就没有飞翔,翅膀力气弱,所以飞了几下就只能返回休息。鱼提前饿几天,直到放生那天就会围绕岸边有鱼食的地方环绕。
忠心事主
慈禧率文武百官出逃返京,经过
保定市时,正值冬季。慈禧铺盖华美,排场奢侈,李莲英的住所也很不错,但
光绪帝住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到光绪皇帝处探望,发现皇帝身边没有小太监当差,才知道皇帝竟然没有铺盖。于是向皇帝请罪后,将自己的铺盖拿来给光绪皇帝使用。光绪皇帝回忆时曾说,如果没有李安达,他活不到回到北京。
人物评价
时人对李莲英褒贬不一。清朝官员曾指责李莲英干涉朝政,
安维峻上言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岂复可容。”
御史朱一新上疏说道:“李莲英随醇亲王巡阅海口,易蹈唐代覆辙”。
总督陶模认为,宦官的事情虽小但后患无穷,这样的坏政策应该改正。
王先谦评价说:“总管太监李莲英,秉性奸回,肆无忌惮。”平日里大肆招摇,名声震惊中外,骇人听闻。但对于一般宫内其他太监嫔妃来说,李莲英总是尽量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保护了许多人免于处分,所以宫内左右都对他有正面评价。
后世关于李莲英的传说故事流传较多,但正史可查劣迹不多。由于后世对
慈禧的评价普遍负面,李莲英也时常被描述为阿谀逢迎、仗势欺人的负面形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唐益年先生评价:李莲英生性圆滑、善解人意,很好地把握了太监不干政的底线,在长达四十余年的伴君生涯中,充分地扮演了一个忠顺而善解人意的奴才的角色,成为慈禧太后晚年时期一个非常可心的“伙伴”。
蔡世英评价:他(李莲英)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经验和教训,度过了重重难关,采取迎合顺应的手段,获得慈禧太后的极大欢心和宠幸,竟开
清代太监殊遇之先河,把他推向有清以来太监之巅峰。
纪连海评价:李连英一生小心谨慎,虽然他是
慈禧心腹但却从不干涉朝政,李连英是时代的产物,他的一生也是很不容易的。
家族成员
人物争议
入宫原因之谜
李莲英净身入宫的原因众说纷纭。一是父亲只知道如何挣钱养家,把钱财看得非常重,对孩子感情比较淡薄,只有妈妈对儿子感情特别重,所以李莲英主动请求净身。二是李莲英小时候曾在膝盖上长了一个人面疮,求医问卜不见效果。偶遇一名算命先生,称其要想免灾,只能“不入空门入皇门”,即不出家和尚,就要入宫当太监。李莲英的父亲
迷信命运安排,权衡利弊,选择了当太监这条路。三是李莲英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看到同乡中有当太监并且生活得到改善的,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入宫当太监。
入宫年龄之谜
清宫内务府档案中李莲英履历记载李莲英
咸丰七年(公元公元1857年)十月十一日由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门上送进宫中,年13岁。而《李氏家谱》和李莲英墓志铭都记载为九岁入宫。历史学者蔡世英认为李莲英入宫时应为九岁,但考虑到年龄太小,就在档案上加了四岁。历史学者
纪连海也认同这种说法。
死亡原因之谜
关于李莲英的死亡原因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李莲英一生结怨太多,被人所杀,而被杀地点又有三种说法。一说晚年出宫后在南花园养老时被仇人报复杀害。一说到
山东省游历时,行至直隶与山东交界处被土匪所杀。一说到
清东陵拜
慈禧陵寝时被杀。
李莲英同宗族后人李淑云女士说,李莲英死于吸食福寿膏后的烟后痢。因李莲英在宫中染上吸食福寿膏恶习,出宫后吸食剧增,最终去世。历史学者唐益年先生认为宫内规矩严格,任何人不允许吸食福寿膏,加之慈禧太后管理严厉,李莲英不会放纵自己。
历史学者
颜仪民先生在《揭开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迷》一文中讲述了
江朝宗和
张兰德在北京宴请李莲英之后,李莲英在回家途中被杀的故事,从而认为江朝宗和小德张对于李莲英的死知道内情。而蔡世英在考证后认为当时江朝宗在
汉中市总兵任上,并不在北京,所以故事不可信。
墓葬信息
李莲英墓位于北京阜成门外
海淀区恩济庄,该墓地占地约二十余亩,四周植有百余株
松树,规模较大。墓宝顶原坐落于小土岗上,以鸡蛋清、江米粥和砂土做成三合土夯筑而成,并且宝顶边缘用铁皮起来。
宝顶的南边空地上,由南往北依次排列有汉白玉石桥、石碑、五供、供案和宝顶。石坊东侧有一座四角攒尖方亭。石桥宽 3 米,桥身长 2.3 米,桥下是排水渠,以防墓穴被淹。石碑石五供两套,雕刻精美石牌坊为四柱三楼,下带石座,面宽 9.5 米,南北宽5 米,石牌坊上端横眉写着:“钦赐大总管李公之墓”,左右两侧的题字是“闻苑风情”和“仙台缥缈”。牌坊北面立有
汉白玉墓碑两通,一为墓地记碑,一为墓志碑。墓碑高 3.5 米,宽 1米,碑额篆书“永垂不朽”;碑阳正书共 18 行,每行 17 至 70 字不等。墓
宝顶下方,距地面 3 米深处是一间宽大的幕室,约有 12 平方米,墓穴结构为“二门五棺”。幕室前方有马道,通过两道汉白玉雕成的石门才能到达墓室。第一道石门外砌金刚墙,两道石门间的距离为 3米。第二道石门的门坎下有两级台阶,上方有造型美观的门楼。石门两旁的石壁四角雕刻着蝙蝠的图案,中间刻着一对互相盘绕的蝙蝠。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秉性惟真承眷厚,居身克仅得心安”。幕室北侧正中是一张青白石刻棺床,四周雕刻着铜钱形状的花纹。棺床上停放着李莲英的
楠木灵柩,棹外案红漆,上帖金画。
墓地文革期间被毁,发掘时馆内发现有头颅和一段小腿骨,未发现身躯。因保存不当,如今
颅骨也下落不明。墓地现仅存墓冢、墓室和墓墙的一部分。墓南有祠堂,四合院布局,正殿面阔五间,并有东西配庑。
相关文物
李莲英墓中出土一
翠扳指,高2.5厘米,直径3厘米,颜色翠绿,透明度极佳,现收藏在
首都博物馆。
文艺形象
文学形象
在描写清朝末年社会变化的小说中,李莲英经常作为
慈禧的宠臣出现。李莲英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一方面很可怜,出身贫苦,需要处处看老佛爷脸色,唯恐出现差错。另一方面又狠毒,经常为慈禧太后出坏主意,甚至亲手将
珍妃推下深井杀死。文学作品中常有李莲英利用自己受到慈禧太后宠爱,而为慈禧太后出谋划策,从而干涉朝政的情节。剧作家
杨村彬创作的话剧《清宫外史》、作家高阳创作的小说《慈禧全传》、作家康红武创作的小说《崩溃的帝国》中,均有李莲英登场。
在《清宫外史》中,李莲英靠一手优秀的梳头技术博得慈禧宠爱,由于他侍奉慈禧的时间最久,得到了许多进言的机会。在全剧中,李莲英通过暗中向慈禧进言,监视
光绪帝,充当慈禧与王公大臣来往的纽带,他亲自推
珍妃落入深井,即是清宫内部的重要角色,也是
裕德龄眼中清宫内幕的操纵者。在《慈禧全传》中,慈禧太后因为年纪逐渐增加,头发脱落渐多,打人骂人也变多。慈禧太后面前的沈总管不堪辱骂,找李莲英诉苦。此时尚未入宫的李莲英认为这是好机会,于是以自己三十岁上下的身躯冒着风险前去净身,并且到八大胡同学习梳头技巧。终于在入宫后靠一手梳头绝技成为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走上发达之路。在《崩溃的帝国》中,李莲英出场时就已经成为慈禧的红人,通过与慈禧太后的关系,间接对时局产生了影响。
影视形象
李莲英相关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