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风号驱逐舰
日本帝国海军的驱逐舰
“雪风”号驱逐舰是二战时期旧日本海军的一艘舰队驱逐舰,经历太平洋战争全程而未受重大损伤,最终幸存到战后,有“不死鸟”“幸运の驱逐舰”之称。
“雪风”号属于阳炎级驱逐舰8号舰,1938年在佐世保市海军工厂开工,1939年下水,1940年建成服役。“雪风”号标准排水量2033吨,航速35节,装备127毫米舰炮6门,610毫米鱼雷发射管8具,可执行反舰、反潜、防空等多种任务。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一线主力驱逐舰,“雪风”号先后参加了南方作战中途岛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俾斯麦海海战、科隆班加拉岛海战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冲绳特攻等诸多重大战役行动,幸存到战争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雪风”号作为赔偿舰于1947年移交中华民国海军,重新命名为“丹阳”号,服役至1965年,于1970年被拆解。
“雪风”号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屡经激战,每次都能平安返航,从未遭受过严重损伤,人员伤亡也极为轻微,是开战时旧日本海军38艘甲型驱逐舰阳炎级驱逐舰和夕云级)中唯一经历整场战争并幸存到战后的舰。因为这种独特的经历,“雪风”号在中国军迷群体中获得了“祥瑞”之名,意为给伙伴带来厄运、将自己的幸运建立在别人不幸之上的灾星。
建造经纬
建造背景
1930年,英美日三国缔结了《伦敦条约》,其中规定驱逐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188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30毫米,成为随后几年三国驱逐舰设计的梏。在1936年12月31日条约最后有效期限之前,日本就开始暗中设计2000吨级的舰队驱逐舰,这就是朝潮级,因当时条约尚未失效,不免有所顾忌,朝潮型驱逐舰在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日本海军的需要,因此在进入无条约时代后,完全按照作战构想设计一型“理想驱逐舰”的计划立即被提上日程。日本海军要求新型驱逐舰的性能超越特型驱逐舰和朝潮级,在尺度和吨位上与朝潮级相当,提高航速和续航力,分别达到36节和5000海里/18节,但上述要求相互矛盾,难以调和,经过舰政本部与军令部的磋商,航速指标降至35节。新舰的设计工作由吴海军工厂造船部主任牧野茂技术大佐主持,进度很快,1937年夏即告完成,被命名为阳炎级驱逐舰
建造过程
“雪风”号是日本海军“第三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也称丸三计划)中建造的18艘阳炎级驱逐舰之一,于1938年8月2日在佐世保市海军工厂开工,1939年1月24日正式命名为“雪风”号,舰名寓意为飞雪劲风,也夹杂着雪花的寒风。“雪风”号的建造过程十分顺利,期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也没有延误或计划变动导致工期拖延。“雪风”号于1939年3月24日下水,并举行了公开的下水仪式,约有一万名观众出席下水典礼。出席典礼的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中村龟三郎中将创作和歌一首相赠。“雪风”号在下水后按计划完成装工程和试航,于1940年1月20日竣工服役。
设计特点
总体设计
“雪风”号驱逐舰标准排水量2033吨,满载排水量2490吨,长118.5米,宽10.8米,吃水3.8米,长宽比达10.97,属于浅吃水大长宽比船型,干舷较高,非常利于加速和高速航行。舰型采用抗浪性优良的短楼型,艏楼断面呈流畅的弧线过渡,十分实用;舰首为颇具特色的双曲线艏,以提升恶劣海况下的航行能力,舰尾采用圆形,但水下部分进行了特别设计,以减少航行阻力,提升航速。“雪风”号的舰体大量采用电焊工艺,以减轻舰体重量,为了提高了结构强度,在船体水线部分覆盖了10毫米的低碳结构钢(DS钢)。总体而言,“雪风”号舰型设计优良,适航性能出色。
动力系统
“雪风”号配备3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2座舰本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输出功率520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35节,但在机舱布置上存在缺陷,左右主机的推进轴被置于同一舱室内,一旦受损可能会丧失全部动力,战争中有几艘阳炎级驱逐舰的沉没就与此有关。在阳炎级之前的数级驱逐舰续航力均在4000海里/18节以下,日本海军对此非常不满,要求阳炎级达到5000海里/18节。阳炎级采取多种方法将燃油载量增至622吨,续航力达到6000海里/18节,超过设计指标。
武器系统
“雪风”号时期
“雪风”号安装6门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舰炮,配置于三座双联装炮塔内,炮口初速910~915米/秒,最大射程为18400米,单炮射速为4.4发/分。“雪风”号在鱼雷方面配备2座九二式二型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九三式氧气鱼雷,航速可达50节,最大射程40000米,装药量490千克,由于采用液态氧作为助燃剂,尾迹不明显,非常隐蔽。“雪风”号还装有鱼雷再装填装置,携带8枚备用鱼雷,可进行二次装填,发起连续攻击。
“雪风”号完工时的防空武器是2座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最大仰角80°,使用15发弯曲弹匣供弹,初速900米/秒,单炮射速220发/分,有效射程在2000米以内。在战争期间,“雪风”号持续加装防空武器,战争结束时已配备5座三联装25毫米炮和14座单装25毫米炮,共计29门。“雪风”号的反潜武备包括1座九四式深水炸弹投射机、6个深弹投放台和2条深弹滑轨,可携带18~36枚深水炸弹,使用九三式探信仪和九三式水听机探测水下目标。
“丹阳”号时期
1951年10月,“丹阳”号在台湾左营利用日军遗留武器重新武装,安装1座八九式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2座九八式10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和8门25毫米机关炮,鱼雷武备因为台湾岛内没有相应装备库存而未能恢复。1956年,“丹阳”号再次进行武器改装,全面更换美制武器,安装3门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2门76毫米舰炮,4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10门单装40毫米高射炮以及雷达设备。
舰员配置与历任舰长
舰员编制
“雪风”号的舰员定额为225名,通常配备军官9~12名,下士官70~75人,水兵140~150人,总数在240人左右,在战争后期由于增加了大量高射炮手,实际人员更多。
雪风舰长
1. 田口正一 中校:1939年12月5日 -
2. 胁田喜一郎 中佐:1940年11月15日 -
3. 飞田健二郎 中佐:1941年7月25日 -
4. 菅间良吉 中佐:1942年6月23日 -
5. 寺内正道 少校:1943年12月10日 -
6. 古要桂次 中佐:1945年5月10日 -
7. 桥本以行 中佐:1945年11月20日 -(未实际到任)
8. 佐藤精七 少佐:1945年11月27日 -
9. 高田敏夫 少佐:1946年10月26日 -
10. 东日出夫 中佐:1947年4月 - 8月
丹阳舰长
1. 褚廉方 上校:1949年1月1日 -
2. 俞柏生 上校:1952年10月16日 -
3. 邱仲明 上校:1954年2月1日
4. 王庭 上校:1957年4月23日 -
5. 王椿庭 上校:1957年9月30日 -
6. 郑本基 上校:1959年3月1日 -
7. 雷泰元 上校:1961年12月16日 -
8. 彭运生 上校:1963年2月16日 -
9. 赖成杰 上校:1965年12月16日 -
服役经历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雪风”号服役后舰籍归属吴镇守府,编入第2舰队第2水雷战队第16驱逐队,参加了1940年10月11日举行的纪元2600年特别观舰式。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第16驱逐队的编制为“雪风”“时津风”“初风”“天津风”号,“雪风”号为驱逐队旗舰。1941年11月26日,第16驱逐队从吴港启航,前往帕劳群岛待命。12月2日,第16驱逐队抵达帕劳,按照作战编制第16、24驱逐队与“长良”号轻巡洋舰共同编成第四急袭队,准备参与南方作战
第16驱逐队
太平洋战争初期
“雪风”号的初次作战行动是1941年12月12日支援日本陆军在菲律宾南部的黎牙实比市登陆。12月24日,“雪风”号在吕宋岛拉蒙湾遭到美国军队P-40战斗机扫射,右舷油舱舱壁被击穿,鱼雷发射管也被击中,所幸并未发生殉爆,有6人轻伤。12月27日,“雪风”号在达沃接受工作舰(维修舰)“明石”号修理,之后重返一线。
1942年1月9日,第16驱逐队奉命参加荷属东印度作战,先后在肯达里安汶、帝汶等地支援登陆作战。2月27日,“雪风”号参加了泗水海战,这是它服役生涯中经历的第一场海上战斗,此战日军获胜,海战后“雪风”号救起了沉没的荷兰轻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约40名幸存者。3月3日,“雪风”号协同友舰攻击了美国军队潜艇“河鲈”号,迫其自沉。
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中,“雪风”号护卫登陆船队前往中途岛,并未直接参与日美航母交锋,在6月4日与来袭美机展开防空战斗。6月5日,在南云机动部队残部撤退之际,“雪风”等8艘驱逐舰被解除护航任务,与主力舰队会合。当天深夜,“雪风”等舰发现燃烧的赤城号航空母舰,但已无法挽救,只能目送其沉没。
瓜岛战役
1942年8月,瓜岛战役爆发,“雪风”号于9月间开赴南太平洋参战,先后参加了圣克鲁斯群岛战役(美方称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和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瓜岛以北海战)第一次夜战。在南太平洋海战中,“雪风”号随第16驱逐队加入第3舰队,为航空母舰护航。在10月26日海战当天,“雪风”号先后护卫“翔鹤”瑞鹤号航空母舰航母,抵御美国军队舰载机的空袭。
在11月12日至13日夜间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第一次夜战中,“雪风”号护卫“比睿”雾岛号战列舰炮击亨德森机场,与美军舰队狭路相逢,爆发了一场混战。“雪风”号先后与多艘美舰交火,战后判定与友舰共同击沉美军防空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但自身也被击中,舰体浸水,事后判定“雪风”号可能遭到友舰误击,此战中“雪风”号首次出现战死人员。日军旗舰“比睿”号遭到重创,舵机失灵,无法航行,“雪风”号奉命救助。天亮后,美国军队飞机击沉了瘫痪的“比睿”号,并对“雪风”号进行了持续空袭,该舰舰体多有破损,但仍能航行,在防空战斗中仅重伤1人,轻伤4人,最终安然返航。在此次海战中,“雪风”号消耗127毫米炮弹374发、25毫米炮弹1150发,营救了超过300名“比睿”号官兵。
1943年2月,“雪风”号参加了瓜岛撤退作战,日本海军组织22艘驱逐舰,分三批将岛上1万余名日军残部撤回。在作战期间,日军有1艘驱逐舰沉没、5艘驱逐舰受损,而三次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雪风”号毫发无损。
俾斯麦海海战
1943年2月底,“雪风”与其他7艘驱逐舰护送8艘运输船运载陆军部队前往新几内亚岛,在3月2日至3日途经丹皮尔海峡时遭到盟军的猛烈空袭,盟军轰炸机采取平桅轰炸和弹跳轰炸战术,击沉的8艘运输船和4艘驱逐舰,超过3000名陆军官兵葬身鱼腹,2500吨军需物资沉入海底,“雪风”号再次幸免于难,在交战中全力抵御盟军空袭,同时积极救助落水人员。
1943年6月初,返回本土的“雪风”号接受改装,包括加装25毫米机关炮和新型电子装备“逆探”,即雷达波探测器,能够感知美国军队雷达的无线电信号,获得预警。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
1943年7月,“雪风”号再度开赴所罗门前线。7月12日,日军第8舰队出动“神通号轻巡洋舰”号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执行为科隆班加拉岛运送援兵和物资的任务,其中“雪风”号等4艘驱逐舰跟随“神通”号担负警戒任务,防备美军来袭。当日深夜,“雪风”号在科隆班加拉岛近海通过逆探发现美军舰队动向,为舰队提供了关键预警。美军舰队由3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组成,兵力占优。战斗爆发后,“神通”号遭美国军队集火射击,重创瘫痪。日军驱逐舰趁机实施舰炮鱼雷攻击,重创新西兰轻巡洋舰“利安德”号,随后暂时调头退却,重新装填鱼雷,之后由“雪风”号领头杀回战场,再次对美军发起鱼雷攻击,重创美军“檀香山”“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击沉“格温”号驱逐舰,日军驱逐舰全身而退,运输行动也顺利完成。
1944年2月,第16驱逐队中除“雪风”号外其余各舰或沉或伤,只能解散,“雪风”号转入第10战队第17驱逐队。
第17驱逐队
马里亚纳海战
1944年,美国军队登陆塞班岛,马里亚纳海战爆发。“雪风”号战前因意外触礁受损,航速降至25节,未能跟随主力参战,奉命护卫油轮。6月19日,日军舰队在交战中落败,损失了“大凤号航空母舰翔鹤号航母,仓皇撤退。6月20日,美军发起追击,击沉“飞鹰”号航母,“雪风”号也遭到空袭,寺内舰长指挥军舰灵活机动,规避攻击,同时全力开火反击,还打开探照灯照射美军飞机,以强光干扰其瞄准,击落3架美机,再度平安返航。
莱特湾海战
1944年10月,美国军队登陆菲律宾莱特岛,莱特湾海战爆发。“雪风”号编入日军主要突击力量第一游击部队。第一游击部队于10月25日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在萨马岛海域与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编队遭遇。日军舰队全力展开攻击,“雪风”冲在最前面,向美舰猛烈开火,同时抵御来袭的美机。战后日军战报称“雪风”击沉美军航母1艘,使1艘航母起火,击破驱逐舰2艘,发射主炮炮弹462发、25毫米炮弹10000发、鱼雷4枚。由于队形散乱,又遭到约翰斯顿号驱逐舰美国军队驱逐舰的反击和美机的频繁空袭,日军舰队反转撤退。“雪风”号在撤退时从“约翰斯顿”号沉没处驶过,寺内舰长阻止部下射杀美军幸存者,并向舍身战斗的对手致以军礼。
莱特湾海战后,“雪风”等舰护卫“大和”“长门”“金刚”号战列舰从文莱向本土返航,在11月21日途经台湾海峡时遭遇美军潜艇“海狮”号伏击,“金刚”号中雷沉没。“雪风”保护“大和”“长门”紧急规避。11月25日,“雪风”“滨风”和矶风号驱逐舰横须贺接到护送“信浓”号航母前往吴港的任务。11月29日凌晨3时,信浓号航空母舰美国军队“射水鱼”号潜艇的4枚鱼雷击中,于当日11时沉没,“雪风”等舰搭救幸存者后于11月30日返回吴港。
坊之岬海战
1945年4月,美军登陆冲绳岛,日本海军决定出动大和号战列舰前往冲绳海域展开“水上特攻”。4月6日,“大和”号在矢矧号轻巡洋舰以及“雪风”号等8艘驱逐舰护航下由丰后水道南下。4月7日中午,日军舰队在九州坊之以南海域遭到美军400余架舰载机的轮番空袭,“大和”““矢”和4艘驱逐舰沉没,“雪风”号再度幸存,击落美机1架,有3人战死,15人负伤。在美机退去后,“雪风”号救起“大和”号幸存者105人,“矢矧”号幸存者156人,矶风号驱逐舰幸存者326人。4月8日,“雪风”与其他3艘驱逐舰返回佐世保市
最后一战
截至1945年4月,除了“雪风”号之外的所有阳炎级驱逐舰已经全部损失。1945年5月,“雪风”号为躲避美国军队空袭前往日本海沿岸舞鹤附近的宫津湾驻泊。7月30日,美军舰载机群空袭宫津湾,“雪风”号进行规避,全力开火,一枚火箭弹击中舰上粮库,却是哑弹,舰上有1人战死、20人受伤。空袭后,“雪风”号转移到伊根鱼港精心伪装隐藏,直至8月15日战争结束。
复员运输舰
1945年12月,“雪风”号被指定为第二复员省(原海军省)的特别运输舰,准备执行海外日本侨民和军人的遣返归国运输任务。1946年2月,解除武装的“雪风”号前往中国汕头执行首次复员运输任务。从1946年2月到12月,“雪风”号先后前往汕头市葫芦岛市拉包尔西贡区、曼谷、莫尔兹比和冲绳县执行了15次运输任务,运送归国人员1.3万余人。
“丹阳”号驱逐舰
1947年7月3日,“雪风”号作为战时赔偿舰于上海市移交中华民国海军,1948年5月1日命名为“丹阳”号,舰名取自丹阳市,此后以无武装状态长期闲置,直到1949年5月为免被解放军俘获转移到基隆市。1952年,“丹阳”号完成整修,出任国民党海军旗舰。在1953年到1956年间,“丹阳”号广泛参与了武装拦截商船和对大陆沿海的封锁、袭扰、渗透活动,还在1953月8月,与“太昭”“太湖”号护卫舰组成首支“敦睦舰队”出访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丹阳”号退居二线,因机械设备陈旧、状况不佳于1965年12月16日退役,转为预备舰系泊在高雄市,充当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的训练舰。
退役与返还
在得知“丹阳”号退役后,日本国内以旧海军军人和政客为中心发起一场“雪风返还运动”,希望将“丹阳”号归还日本永久保存,但始终被台湾方面所拒绝。1969年,“丹阳”号因台风灾害受损,后在1970年被解体。1971年12月8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30周年之际,台湾方面将“丹阳(雪风)”号的舵轮和锚送返日本,如今保存在江田岛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内,这里也是旧日本海军兵学校旧址。此外,“丹阳(雪风)”号一个螺旋桨叶片和舰钟被保存在台湾左营的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内。
祥瑞传说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中有两大幸运舰,即“吴の雪风、佐世保市の时雨”,而与“雪风”齐名的“时雨”号最终也战损沉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的一线主力驱逐舰中,除“雪风”外经历整场战争并幸存到战后的还有吹雪级的“响”和“潮”号,但它们都曾严重受损,伤亡很大。相比之下,“雪风”号除了机关枪扫射外,几乎从未被炸弹、鱼雷水雷等致命武器直接命中,唯一一次被火箭弹击中还是哑弹,全舰阵亡人数仅7人,受伤人数不到50人。
20世纪90年代,“雪风”的传奇经历在中国军迷圈中得到不同角度的解读和加工。在中国网友眼中,“雪风”号超乎寻常的幸运让它无奈地屡屡为友舰送终,目睹阵容强盛的联合舰队在战争中萎缩、凋零。于是,“雪风”被演绎成给伙伴带来厄运、将自己的幸运建立在别人不幸之上的灾星,冠以“祥瑞”之名,以示反讽。“雪风”的祥瑞之说实在牵强附会,即使日本人对“雪风”也是赞叹多于厌恶,虽然也被指责是“专门妨害其他人的家伙”,但更多的情况下被爱称为“奇迹の幸运舰”。
参考资料
..2023-08-10
..2023-08-10
..2023-05-25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5-25
..2023-08-10
..2023-08-10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5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5-25
..2023-08-10
..2023-08-10
..2023-05-25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8-10
..2023-05-25
..2023-05-25
..2023-08-10
..2023-08-10
..2023-05-25
大日本帝国海軍 連合艦隊 :駆逐艦『雪風』.大日本帝国海軍 連合艦隊 WORLD WAR 2:太平洋戦争 海戦の記録.2023-08-10
目录
概述
建造经纬
建造背景
建造过程
设计特点
总体设计
动力系统
武器系统
“雪风”号时期
“丹阳”号时期
舰员配置与历任舰长
舰员编制
雪风舰长
丹阳舰长
服役经历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第16驱逐队
太平洋战争初期
中途岛海战
瓜岛战役
俾斯麦海海战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
第17驱逐队
马里亚纳海战
莱特湾海战
坊之岬海战
最后一战
复员运输舰
“丹阳”号驱逐舰
退役与返还
祥瑞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