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林海音小说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短篇自传体小说。1960年,该书由台湾光启出版社首次出版。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市城南为背景,通过小女孩英子的视角,叙述了当时发生的一系列童年趣事。全书主要由五个小故事构成,小女孩英子随父母迁居北平南城,在这里她认识了秀贞母女,交到了大朋友“偷儿”,帮助兰姨娘找到了人生归宿,送别了保姆宋妈,最后经历了爸爸的去世,英子也从一个天真懵懂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大人。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愁,阐述了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痛。此外,小说语言清新淡雅,富有童趣,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富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小说刚出版时并未引起反响。1983年,随着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巨大成功,小说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1999年,《城南旧事》被列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单。2000年,小说被列入“新课标中学生必读丛书”。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值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彼时清政府崩溃不久,北平政权几经更迭,整个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新思潮、新习俗涌入中国社会,但旧社会的制度和陋习并未全面消除,于是一大批先进青年呼吁进行社会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他们的命运也难以把握。《城南旧事》以大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小人物的故事。
个人背景
林海音5岁时随父母迁往北平市城南,她在这里求学、就业、结婚、生子,一直生活到30多岁。北平这座古城承载着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回忆,这里的人文风貌使她久久不能忘怀。1948年,林海音返回台湾后,又想起了她在北平城南度过的童年时光,她决定将心灵的童年留存下来,于是创作了《城南旧事》。
内容情节
《城南旧事》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小故事组成。
英子一家搬到了北京的胡同里,英子妈妈想找个保姆,旁人便介绍了宋妈。宋妈勤劳能干,英子和弟弟妹妹都很依赖她。胡同最前面一家住着一个疯女人,宋妈每次路过都会拉着英子躲开,但英子对疯女人充满了好奇,总是偷偷去找她玩。疯女人叫秀贞,以前跟一个来北平求学的大学生思康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杳无音信。不久,秀贞发现自己怀孕了,她生下的孩子也被父母扔到了齐化门。秀贞深受打击,变成了疯子。
除了秀贞,英子还有另一个好友妞儿,妞儿长得很漂亮,但她爸爸总是打她。有一天妞儿告诉英子,其实她不是父母亲生的,是被从齐化门捡来的。聪明的英子想通了其中的关联,便带着妞儿去跟秀贞相认。母女俩相认当晚,秀贞就收拾行李准备带妞儿走,英子偷来母亲的金镯子送给秀贞当盘缠。目送母女俩人坐上洋车后,英子因生病体力不支晕倒。再醒来已经是十天后了,宋妈说秀珍母女死在了火车下,金镯子又回到了英子妈妈的匣子里,从前的很多事情英子都记不清了,英子一家也搬到了新帘子胡同。
新胡同里有两个喜欢踢球的男孩,他们总让英子去捡球。有一次英子在草堆捡球的时候,发现了漂亮的毯子和衣服。好几天过去了,英子一直惦记着草堆里的东西,于是她找了个机会又去了草堆,却在那里见到了一个人。英子觉得他长相忠厚,于是把他当成了大朋友,一有机会就去找他玩。最近街上人心惶惶,宋妈说有个小偷到处偷东西,并叮嘱英子注意不要被偷。学校的游艺会结束后,英子又去找大朋友玩,但这次却没有见到他,反而在草丛里捡到了一个小铜佛。英子回去的时候,一个戴草帽的男人叫住了她,把小铜佛要了过去。几天之后,胡同里挤挤攘攘,宋妈说小偷被抓住了。小偷正是英子的大朋友,而那个带草帽的男人原来是便衣警察。
街上又击毙了很多学生,乔英子妈妈有些害怕,抱怨英子爸爸不该收留德先叔。德先叔是英子爸爸的同乡,在北京大学读书,半年前躲到了英子家,但他经常神出鬼没不见人影。某天英子和妹妹坐在门口玩,施家来人告诉英子一家如果见到兰姨娘不要理会。兰姨母二十岁嫁到施家做妾,施家对她动辄打骂,她就从施家逃了出来,英子家好心收留了她。有一天,英子发现了爸爸牵住了兰姨娘的手,英子心里很不舒服,对兰姨娘也产生了厌恶。这时,许久不见的德先叔出现了。英子心里有了主意,设法给德先叔和兰姨娘牵线,一来二去,两个人互生感情,最后德先叔带着兰姨娘走了,英子的家庭危机也解决了。
宋妈在乡下有一双儿女,交由丈夫带着。她闲暇的时候经常给英子讲她儿女的故事。英子很不喜欢宋妈的丈夫,他每年都要来英子家两回,不仅把宋妈挣的钱都要走,他的驴还会把爸爸的花弄得乱糟糟。宋妈很思念自己的孩子,但又不舍得英子和弟弟妹妹,便在英子家留了一年又一年。第四年的时候,宋妈心里总是感到不安,于是叫她的丈夫过来问话。原来她的儿子小栓子早就溺水死了,女儿也被丈夫卖了。宋妈痛苦不已,在哈德门找了半个月,也没有打听到女儿的下落。冬天又来了,在妈妈的劝说下,宋妈跟着丈夫回乡下了。
英子终于从小学毕业了,并且和爸爸期望的一样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取毕业证书。但是爸爸得了重病,没有办法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英子想了很多很多和爸爸有关的事。毕业典礼结束,英子匆匆赶回家,却看到了满院零落的花儿,家里的厨子老高让英子赶紧去医院。这时,英子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她也已经长大了。
人物角色
英子
本书主人公。英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以充满童真的眼光观察世界。她心地善良,聪明大胆,不仅帮助秀贞和女儿相认,还将母亲的金镯子送给秀珍母女做盘缠,帮助她们逃离。她的内心对善良有自己的定义,因此在她眼中,“偷儿”也是一个好人。她成绩优异,懂事孝顺,机灵能干,在母亲为兰姨娘和父亲的事情担忧时,她设法解决了这场家庭危机。她坚强乐观,在爸爸去世时,她表现镇静,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终于“长大”了。
秀贞
《惠安馆》中的疯女人。秀贞痴情善良,不顾传统礼教与大学生思康相恋,后思康不知去向,她生下的孩子也被父母扔掉,在双重打击下,她变成了疯子。她犊情深,每天站在胡同口寻找自己的女儿。后来在英子的帮助下,秀贞与女儿相认。当晚,母女俩出发去寻找思康,却不幸惨死在火车轮下。
偷儿
《我们去看海》中的主人公,英子迁居新帘子胡同后认识的大朋友。在英子的眼中,“偷儿”外表敦厚,看着像老实人。“偷儿”身上也有善良的一面,他是为了养活母亲、供弟弟上学才偷东西。英子得知以后,不由得对他产生了同情,两人还相约一同看海。后来英子意外把他偷得的赃物交给警察,“偷儿”也因此被捕。
兰姨娘
兰姨娘出身穷苦,三岁被卖进烟花巷,二十岁嫁给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头做妾。她在主家不堪羞辱,于是大胆出逃,后被英子一家收留。兰姨娘长相美丽,心灵手巧,穿衣打扮都很得体。虽然受尽磨难,但她大方开朗,热爱生活,会陪英子玩耍,陪英子妈妈聊天。后来英子的爸爸喜欢上了兰姨娘,英子为了不让妈妈伤心,设法撮合来家做客的德先叔与兰姨娘,两人在相处中互生好感,后相约一同离开。
宋妈
英子家的保姆。宋妈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乡下妇女,因不愿忍受丈夫家暴,便离家出走到外务工来养活自己和一双儿女。她勤劳能干,忠心耿耿,与英子一家相处的非常融洽。她善良无私,将主家的孩子照顾的井井有条。但同时她身上又有很多旧时代农村妇女的陋习,如生活不讲究,八卦迷信等。宋妈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她将自己的工钱全都交给丈夫,即使得知丈夫将女儿送人,儿子溺水而死,她还是选择了跟丈夫离开。
爸爸
英子的父亲。他外表严厉,但内心对儿女一片慈爱。他思想开明,不会重男轻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意引导,鼓励孩子勇敢尝试,英子就是在他欣赏的目光下长大的。他重感情,听闻弟弟的死讯,急的吐血。他热情好客,勇敢正直,经常帮助爱国学生,是一位爱国积极分子。他善良仁义,不仅收留落难的兰姨母,还在宋妈离开时慷慨赠与钱财。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是整个家庭的支柱。他最后因病去世。
主题思想
乡愁
林海音北平市长大,在这里,她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北平才是她的故乡。北平城南的风土人情深深刻在了她的记忆里,烙在了她的成长轨迹中。林海音通过描写北平城南的市井风貌,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成长的伤痛
小说开始,英子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对所有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在成长过程中,乔英子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随着英子的长大,这些人都离她而去,秀贞在逃跑过程中惨死,偷儿被警察抓捕,兰姨娘跟着德先叔离开,宋妈被丈夫带走。英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别之痛,内心也渐渐成长起来,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直到小学毕业,爸爸因病去世,她终于完成了蜕变,肩负起了自己作为长女的责任。长大意味着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再也回不到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这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痛。此外,作者通过对这些离别的描写,为全文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色彩,抒发了内心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批判社会现实
《城南旧事》中的时代背景,正是五四运动时期,这时中国社会旧思想与新思潮碰撞,社会一片混乱。小说中宋妈、秀贞是旧时代女性的缩影,她们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造就了不幸的后果。四处躲藏的德先叔、一批批奔赴刑场的大学生,正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写照。中国政权更迭、内忧外患,底层百姓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小说通过对这样一个时代的描写,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中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抨击。
艺术特色
叙事视角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回忆了英子的成长经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能够更好地控制叙事节奏,使故事情节更加自然合理。小说以英子为叙述者,描述了英子的所见所闻,使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通过英子这一儿童视角来观察成人世界,更能挖掘出人性中美好真实的一面。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冷酷和理性,乔英子的世界是本真宽容的,《我们去看海》中的主人公在世俗眼中是一个小偷,但在英子眼中,他是一个孝顺母亲、疼爱弟弟的“大朋友”。通过儿童视角叙事,可以营造语气和场景之间的反差效果,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重新展现出来,从而提升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此外,林海音在小说中还采用了女性叙事视角,对女性命运给予了高度关注。《城南旧事》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失去女儿变成疯子的秀贞,对丈夫逆来顺受的宋妈,命运坎坷的兰姨娘,这些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处于被压迫地位,遭到了无情摧残。作者透过女性视角来观察旧时代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境遇,谴责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和无奈,透露出对妇女命运的思考。
语言风格
童趣语言
《城南旧事》中语言表达十分清新淡雅、富有童趣。孩子的语言是天真可爱的,乔英子讨厌宋妈的丈夫,所以称他为“蠢驴”,又将妞儿的辫子比作“黄狗的尾巴”,这些语言描写十分切合孩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将英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
趣味方言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英子一家是台湾人,所以刚到北京,他们平时对话经常会冒出客家方言,如“惊么该”(怕什么),“北仔鬼”(外省人)。随着在北京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接触到的北京方言也越来越多,除了大量的京味口语词(别介、碎催),儿化音也非常明显。这些方言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英子一家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小说的趣味和可读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作品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丁帆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册)中评价道:“《城南旧事》所展现出的老北平安详宁静同时又趣味盎然的风俗画卷,为小说增添了诗性色彩,这正体现出乡愁文学的动人魂魄之处。”
画家关维兴认为:“《城南旧事》之所以能够感动许多读者,关键在于写实的表达,以及其中恰到火候的真诚与温度。”
导演吴贻弓评价:“小说《城南旧事》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人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作品影响
本土影响
1960年,《城南旧事》刚出版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1983年,吴贻弓导演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城南旧事》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巨大成功。此后,《城南旧事》不断再版,并被评选为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1999年,小说被列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单,并荣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2000年,小说被列入“新课标中学生必读丛书”。
《城南旧事》是一部抒发离愁别绪的乡愁文学作品,林海音在小说中一反宏大的叙事结构,以个人情怀出发,对北平城南的旧事进行了追寻。《城南旧事》在台湾乡土小说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台湾乡土小说的分水岭,被公认为“乡愁文学”的力作。
画家关维兴曾为《城南旧事》作水彩插图80余幅,并在世界范围内发行。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国际影响
20世纪90年代,殷张兰熙齐邦媛翻译的《城南旧事》英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到了读者的喜爱。此外,小说还被翻译成日语德语,受到了海外读者的好评。其中,德文版《城南旧事》获得瑞士青少年文学最高荣誉““蓝眼睛蛇奖”。
参考资料
《城南旧事》.豆瓣.2023-05-27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个人背景
内容情节
人物角色
英子
秀贞
偷儿
兰姨娘
宋妈
爸爸
主题思想
乡愁
成长的伤痛
批判社会现实
艺术特色
叙事视角
语言风格
童趣语言
趣味方言
作品评价
作品影响
本土影响
国际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