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
中国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境内山
小孤山,又称小孤矶、小姑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65千米的长江中的独立山峰,高约110米,周长近500米。南与江西省彭泽县的彭郎矶隔江相望,东与望江县华阳镇相邻,西与庐山相隔85千米。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小孤山原是江中石屿,开始形成于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它孤峰独峙,三面环水,直插江心,气势险峻。小孤山岩体构造形迹主要为构造裂隙面,部分裂隙经风化、卸荷等作用次生化。小孤山历史悠久,相传大禹治水时,曾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盛唐时期小孤山的名字正式见于诗人的笔端。小孤山地势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8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其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一天门、龙角石、龙耳洞等十多处景点。
小孤山地势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有“海门第一关”,“长江天柱”,“江上蓬莱”之美称。2000年5月,小孤山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2010年,小孤山传说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命名
小孤山位于中国安徽宿松县境,前有青峰垂峦澎浪矶,后有平畴野娥眉州,兀立长江激流中,似“一石飞来,直插江天,孤峰突兀,击浪吐雪”。山以特立不倚而得名,其特点就是一个“孤”字。前人见山形如螺蛳发髻,所以旧称髻山;又因与鄱阳湖口的大孤山对峙,而别称“小孤山”。民间传说中,把澎浪称作“彭郎”,把小孤称为“小姑”,因此亦有“小姑山”一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小孤山风景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坐落在中国安徽省宿松县复兴镇长江中的独立山峰,距离县城65千米,南与江西省彭泽县的彭郎矶隔江相望,东与望江县华阳镇相邻,西与庐山相隔85千米。
地质
小孤山是江中石屿,形成于二迭纪,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组成。小孤山岩体构造形迹主要为构造裂隙面,部分裂隙经风化、卸荷等作用次生化。其组成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块状大理石、含燧石团块灰岩。小孤山岩体建造属碳酸盐岩建造,新鲜岩石坚硬;浅表层因风化作用,岩石强度明显降低;风化裂隙使岩石呈小碎块状,常发生岩块坠落现象。
地形地貌
小孤山孤峰独峙,三面环水,直插江心,气势险峻。高约110米,周长近500米,劈江耸立,水流湍急,旧说海潮到此不得上,形成深大旋涡,称为“海眼”“海门区”。地势险要,为江防重地,有“楚寨吴关”之称。山势略如合掌,侧出水中,长约160米,宽仅60米,东侧陡峭如削,西坡平缓而葱茏。
历史沿革
小孤山原是江中石屿,开始形成于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其历史悠久,相传大禹治水时,曾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盛唐时期小孤山的名字正式见于诗人的笔端。小孤山地势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军事简史
赵构建炎元年(1127年),宋军南渡,在小孤山筑烽火台和炮台,唐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大练水师于长江中下游,在小孤山立铁柱,高三丈,镌文“海门区第一关”。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划宿松县王畿内地,置巡检司于小孤山。此外,元代红巾军余阙,明代朱元璋陈友谅,在此对垒交锋,以争成败。
咸丰七年,清廷兵部侍郎彭玉麟、提督杨载福率水军攻占小孤山,安庆市太平军来援,屯马当和华阳,复占小孤山。同年八月,太平军攻克县境西北的磨盘山、张北山,杀团练程廷辅。咸丰八年,太平军在老鸦滩与清军遭遇,杀练总刘焱、吴斌。咸丰九年,彭玉麟、杨载福率水师沿江东下,夺小孤山。太平军扼守望江县太湖,成对峙局面,故小孤山又有“安庆市门户”“楚塞吴关”之说。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湖区抗日民主革命政权,在小孤山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抗敌十人团”,开展打击日伪斗争。
启秀寺修筑史
小孤山上的启秀寺依山构筑,始建于唐朝李隆基年间(约750年前后),禅宗名僧马祖道一曾将寺命名为“启秀”。北宋时期重建,改名“慧济寺”,后遭毁坏。南宋绍兴初,魏国公张俊对小孤山寺庙加以修,扩建为六重。宝庆二年(1226)江洲守臣厉文翁又在山巅上建“牧羊亭”并筑有石级可登。元代又对小孤山寺庙略加修葺。廷佑年间(元年:1314年——末年:1320年),虞集登此山,见路毁亭荒,即鼓励安庆府判李维肃新修此亭。天历年间,又在庙南山门侧立一铁柱,长约三丈有余,系有铁索,让舟人攀援渡险。
明代是小孤山寺庙鼎盛时期,洪武二年(1369)遣良工派官员,对寺庙进行维修和致祭。弘治时期(1488年——1505年),邑令陈恪,施溥均对庙宇重新修葺。嘉靖九年(1532年)安庆知府叶梦熊予以维修。
清代对此山庙宇,不断加以修葺。顺治九年(1652年)邑令孟宣兴建小孤山山门和关帝阁。庙内住持宝慧,经过多年募资,把重楼余庑修制一新。康熙初,知县王民皋,重建“护国寺”于故址东北处,与山上寺庙相互辉映。乾隆年间,山上寺庙日渐毁,总督高某奏请核准,庙于巳酉(1765年)重建,门首镌有御书“灵昭江屿”,亭由邑国子孙王传璋重修。咸丰年间,庙因年久失修又遭兵,狼籍不堪。丁巳七年(1857年),彭玉麟视师江表地区,与彭友胜等,重修小孤山庙。并扩建了外舍,献制了铁香炉,匾对和石刻。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七社集资,增修山寺北处的“护国寺”。后三年又将湮没的御诗碑复制重建。移置小孤山绝顶梳妆亭后。1949年后,政府对山上庙宇和文物石迹实行保护,1964年安庆行署派工程队前来,将山上的庙宇亭阁修葺一新,并添置了不少文物。1996年以后,住持匡成老和尚带领监院释行义,四处募集资金,新建藏经楼和僧舍,并对山上危楼进行大量维修。1998年释行义接任住持,他带领僧众建造平台,维修山路,并在山门前增放一对三米多高的巨狮。2004年,他又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筹集资金,银行贷款修新复旧的新建大雄宝殿、圣母殿、娘娘殿。
游览简史
古人游历小孤山的记载,至少已有1500余年。北魏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已有描述,还记有老人传说“昔禹治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岁月已久,莫能辨也。”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此游览并留有诗文作品。南朝也有游小孤山的诗作,唐宋以来历代名人如顾况、白居易、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解缙王守仁等都曾登临畅游,留下大量诗文和佚事。
景区布局
小孤山景区景点迎山而上有:一天门、龙角石、龙耳洞、关圣殿、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御诗碑、梳妆亭、观涛亭、启秀寺、藏经楼、圣母殿、大雄宝殿等十多处景点。
重要景点
一天门
一天门是由清代宿松前邑宰孟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所建造。这里有一个天然石洞,依山而建,在洞旁有一座山门。一天门是登山的唯一门户。门头上方写有“启秀寺”三字,字的上端镌有乾隆篆书"灵昭江屿",洞门深处,悬崖高耸,空中像飘着几块破碎的岩石,有七十九层石阶,蜿蜒的小路通向高处,台阶上面是出口处的阳台,在山门的中间,可以看见云和天空,所以被称为一天门。
龙角石
龙角石在西南山麓,靠近一天门。它是一块高7米的巨石,上尖下粗,似龙角状,传说为啸天龙的头角。角旁镌有“龙角石”三字。头角露出来,像是要刺破青天的视觉,该巨石高峻突兀,像是悬挂在山上,又像是倒立在山上。角下端与山崖相联,接一天门上的阳台。龙角石旁石壁上有“海门第一关”五个大字。这一带峭壁嵯峨,磨崖石刻较多,大部份湮没难辨,统称为“海门天柱石刻”,该石刻已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据《一统志》记载,元代曾在此立一铁柱于石上,长三丈有余,成为登山游客系舟之处。
龙耳洞
从一天门内半腰右折而上,出小阁楼后门,可以看见陡峭的山崖。崖上有上下两穴,曲折幽深。两穴相连,状若龙耳的外壳内巢,故名龙耳洞。洞内墙壁上长满青苔,并有清泉滴下,洞内温度较低,洞下面可以通到江水,并能听到江水跌宕起伏的声音。因为深不可测,已置一佛像封挡洞口。
弥陀阁
弥陀阁是凌空而建,半倚险峻的崖壁。弥陀阁内壁雕一弥陀,因此得名。弥陀足垢面,笑容可掬,在它下面,有一个大约十丈深的庭院,与龙耳洞相连。庭院四周,有滑溜溜的石头和浓密的青苔。在大殿后门楣上有“琼崖滴翠”石刻。
先月楼
先月楼是观山赏月的地方,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感,故取名先月楼。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雅士在此写下了很多咏月的诗句,壁上留有清代朱书《春江赋》以及彭友胜槛联“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等,先月楼有数丈高,有着飞阁重檐,依山临江而建。同正殿正好叠为三层,每层都有各自的廊门,游客漫步其中,往窗外看去,并不知道阁下有阁,楼上有楼。
半边塔
半边塔又称为送子塔。塔身结构主体是一个天然石壁,一半嵌在石头里,一半露出三到五层,上面是圆顶,下面是门窗,所以称为半边塔。在塔的右侧有一个神,里面有一只不死鸟,它被认为是海神的象征。在塔的前两侧岩石上刻有卢仝、释定法、傅若金刘基等吟诵小孤山的诗句。在塔的下方,波涛翻滚,与对面澎浪矶相与呼应。
界潮祠
从天妃殿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界潮祠”三字,两旁刻有清代石圣历所撰书的楹联:“潮回海眼涛声壮,柱砥江心浩气孤。”联下注道:“海潮止小孤为界,舆志皆云,故立界潮祠以襄山川灵气。”界潮祠以上山路狭窄,只容一人通行,还需手扶铁索小心行走,方可到达小孤山顶的梳妆亭
御诗碑
御诗碑位于小孤山峰顶,在梳妆亭背后,卧羊石南边。原为明嘉靖帝朱厚熜所建,存放在护国寺内,民国十五年搬到这个地方。碑十分厚重,大约有七尺高,正面刻有一章御诗,反面刻有重建御碑记。碑的上方嵌着两条龙环抱圣旨,碑的下面镇压着一只石龟,伸展着头和脖子。碑的后面是龙口,山壑凶险。“寒光溜碧空,峻势凌江壤,松挂紫髻,石垂玄虎掌”这首御诗形象的描述了御诗碑的情景。
梳妆亭
梳妆亭位于小孤山峰顶,建于宋宝庆二年,相传在南北朝时,有一隐士在这里靠牧羊为生,所以称为牧羊亭。后来经过多次修复,并在明代时改名为梳妆亭。流传此处是小姑梳妆打扮的地方,亭前题联“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梳妆亭旁有一棵终年长青的“长生树”,廖理南著作中记载当年乾隆阜帝倚树休憩并题诗“翠竹栏杆白玉梯,梳妆亭上一攀。放开眼界浑无际,水向东流月向西”,描写了小孤山山下一望无际的场面。
启秀寺
启秀寺位于小孤山半山腰,唐朝时期建造,重建于北宋时期,元朝、清代、中华民国时期都有对其修缮和扩建,启秀寺面朝江面,依山而建,显得气势磅礴。北宋时期海运的蓬勃发展,来往船只频繁,由于小孤山水流急湍,经常会发生水难,传说小姑娘娘因时常救助海难,被当地人视为船只航行的保护神,并且称小姑为“通灵神女”。因此有很多香客前去启秀寺祭奠小姑娘娘,并祈求庇佑。
观涛亭
观涛亭建于1988年,由于亭子建在小孤山悬崖上,又叫半边亭。“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小孤山下石棱北转处,与对面的彭浪矶对峙形成狭窄的江面,江流回旋形成漩涡,径入江底,传说可以通海,“海眼”由此而来。观涛亭便是观赏海眼的绝佳之处。
时令景观
每年3月,小孤山的脚下到处都是盛开的油菜花,是一片片金色的海洋。由绿油油的小麦点缀出的“神奇小孤山魅力复兴镇”文字和小孤山造型、长江造型、江豚属造型、帆船造型图案,在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中格外醒目。
其他看点
海眼
在小孤山脚下石棱向北转,可以看见悬崖直立在河的中心,面对着澎浪矶,水面狭窄。河流在这里流动,回旋澎湃,形成了一个大漩涡,直流入河底,仿佛下面有一扇门,可以通向大海,故称之为海眼。
开发与保护
开发
小孤山于1984年8月成立管理处,之后先是整修了游览山道364级和新修游览山道411米,其中石级967级,之后又修筑了王排至小孤山公路890米,停车场280平方米,然后还新建了接待室、商店、旅社等建筑。以及新建观涛亭40平方米,双层亭廊170平方米等。
1999年,安庆市旅游局、港务局合资兴建了小孤山旅游专线码头,由上海至三峡,南京至重庆,芜湖至九江等客轮和旅游轮均在此停靠。陆路方面,位于三省交界七县相连的宿松县,城内公路纵横交错,南至九江、南昌、西至湖北武汉,北至合肥。105、318及京广铁路贯穿宿松,安九沿江公路临山而过更是便利。
宿松县为了小孤山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发展。2017年申报了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同时在长江大堤内建设了僧人生活区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完善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导览系统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
2021年开始,复兴镇升级改建小孤山景区广场4000余平方米、扩宽改造景区主道路604米、整修周边居民房屋11间7000余平方米、整治河道及景区周边沿线环境1700米、迁移和拆除电力电信杆线25处、规范景区标识标牌100余个、新建生态停车场位(一期)130个、拆除山下老旧摊棚(亭)21个;同时提升山上梳妆亭、一天门、半边塔等景点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体设计上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氛围充分融合,契合本地气质风貌,同时立足厚重的文化资源,保持了周边环境卫生与景区深度融合的空间感,一改往日风景区“脏、乱、差”形象。
保护
小孤山景区于2021年对景区的“六乱”问题开始整治,小孤山风景区管委会与套口村,对景区内危旧房屋进行了拆除,对出店经营、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等等“六乱”问题进行整治,使得整个景区环境焕然一新。
2023年,小孤山风景区管委会针对春节期间实施了安全保卫应急等措施,包括禁止携带火种及高香进入景区;禁止在景区燃放烟花,鞭炮需在指定地点(山脚炮池),由景区工作人员代放;禁止游客驾车进入景区主干道;以及为确保用电用气安全,山上禁售斋饭。
相关文化
佛教文化
启秀寺的佛教活动,种类繁杂,各个历史时期也不尽相同。山上僧人,除了过着黄卷青灯、晨神暮鼓的清贫生活外,一直保持着祖师传留下的规训,每日拜佛诵经,烧香祈祷,静坐入禅。坚持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作早课,下午五点作晚课。一日三餐过堂用斋,晚上击鼓熄灯的生活方式。之后因文革期间,启秀寺的庙宇及佛像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佛教活动一度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落实了宗教政策,对宗教活动实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之后每年如法如律地举行了一些佛教活动。
启秀寺的僧人,每逢初一、十五均举行烧香拜佛之仪式,此外,每年的观音会、圣母会,信众都要上山烧香祈祷。还有佛诞辰和腊八节会庙里也会举行法会。如腊月初八,庙里要煮大量的腊八粥以供众。每年清明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几天,庙里也要举行规模较大的法会,为历代往生的祖师。高僧大德,战争阵亡英雄及佛教信众的家人超度亡魂。
诗词文化
小孤山因奇特山景被诗人们所青睐,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朱元璋、朱厚焙等人都为其留下过诗词。
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
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湖客船
小姑未嫁与兰支,何限流传乐府诗。
初学水仙骑赤鲤,意寻山鬼从文狸。
缤纷云影空棠,绰约烟鬟独桂旗。
弄玉有祠终或往,飞琼无梦故难知。
龙舆凤驾出京都,百万雄兵驻小孤。
千林红叶片时扫,万里江山一夜枯。
荡荡乾坤归圣主,明明日月照皇图。
梅花预报春消息,瑞气纷纷何处无。
妈祖文化
小孤山妈祖文化发源于南宋,发展于明清两代。妈祖娘娘林默十分精通医术,教导人们如何预防流行病,把帮助别人当成快乐的事,并且终生不嫁。相传林默在海上帮助别人的时候遇难,仙体随波逐流,在小孤山下有“海眼”,江流在这形成旋涡,旋入江底,就好像通往大海的大门。林默的仙体随着海门而出,人们把她称为“龙女”、“神女”,将其供奉于小孤山庙中,又尊其为“台湾的妈祖庙”,认为她的神灵一直在大海和江湖上奔波,帮助穷人、庇护渔舟商船和小孤山周边百姓的平安,这便是宿松“妈祖文化”的起源。
民间传说
降伏两嘉归仙班
传说在宋代,在一个小岛上,有两个叫嘉应和嘉佑的水怪,它们会掀翻过往的船只并把活人抓去生吃,无恶不作。后来仙姑林默受到玉皇大帝的命令来为民除害,最终将两个水怪震慑,改邪归正。后来嘉应、嘉佑被收为妈祖的部下—列入水阙仙班,启秀寺的一天门里就供奉着这二位神像。
小姑与彭郎
古代民间传说,在得阳江上的桃花巷内,有一名叫小姑的女子,长得美丽聪明,她与本村一个勤劳朴实的青年彭郎热恋。当地渔霸张三爷用金钱收买了小姑的后母,抢走了小姑,小姑坚贞不屈,与彭郎一起投江而死。感动了天地,长江大怒,掀起万丈巨浪,把渔霸张三爷卷入大江,而彭郎和小姑却化为山石,屹立长江两岸朝夕相望。所以民间又把小孤山叫做小姑山,其对面的山石称为“彭郎矶”。
重要事件
198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小孤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5月,小孤山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2007年,小孤山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2010年,小孤山传说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参考资料
山水宜城 皖风皖韵!全国自媒体安庆采风行即将启动!.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账号.2023-08-20
宿松县A级旅游景区基本信息情况表.宿松县人民政府.2023-08-21
..2023-08-20
小孤山.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6-05
小孤山今昔.宿松新闻网.2023-08-20
长江绝岛——小孤山.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1
复兴镇:小孤山环境整治见成效.宿松新闻网.2023-06-21
..2023-09-07
..2023-09-07
安徽宿松启秀寺.安徽寺庙.2023-09-07
..2023-08-20
景点之一天门.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2023-08-21
..2023-08-21
景点之弥陀阁.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景点之先月楼.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景点之半边塔.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2023-08-21
景点之御诗碑.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景点之梳妆亭.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景点之海眼.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2023-08-23
..2023-08-24
启秀寺佛教活动.小孤山.2023-08-21
小孤山.中国航空旅游网.2023-08-31
学习强国:安徽宿松小孤山今昔.宿松新闻网.2023-06-21
..2023-08-21
小孤山:中国海拔最高妈祖庙品牌.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降伏两嘉归仙班.小孤山景区官网.2023-06-06
..2023-08-20
目录
概述
命名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地质
地形地貌
历史沿革
军事简史
启秀寺修筑史
游览简史
景区布局
重要景点
一天门
龙角石
龙耳洞
弥陀阁
先月楼
半边塔
界潮祠
御诗碑
梳妆亭
启秀寺
观涛亭
时令景观
其他看点
海眼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相关文化
佛教文化
诗词文化
妈祖文化
民间传说
降伏两嘉归仙班
小姑与彭郎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