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
建筑设计世家
“样式雷”是指在清代年间主持皇家建筑建造工作的雷姓世家。他们是来自江西省的建筑世家,其中雷发达是公认的“样式雷”家族的创始人。
清朝初立的时候,雷发达奉召入京,开始了雷氏家族宫廷建筑师的生涯,一直到雷献彩时期清朝灭亡,样式房的工作随之消失,才走向衰落。“样式雷”的作品非常多,主要有:故宫、中南海、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雷氏家族在建筑设计上非常注重细节,每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按照1/100或1/200的比例制作模型小样,以供内廷审定。而且“样式雷”的作品讲究选址,并在建筑设计上保证房屋冬暖夏凉。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样式雷”图档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它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续。而他们的作品如北京紫禁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等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称由来
清代,内务府专门负责皇家建筑样式设计的机构被称为样式房,在建筑之前要做平面布局,也称“样式”。雷家因为建筑技艺高超,七代人都被选为内务府样式房的掌案,后人便尊称雷家为“样式雷”。
历史发展
崭露头角
明末清初,雷发达随亲属前往江宁(今南京)从事木匠工作,清朝初立时,百废待兴,连年的征战以及农民起义致使许多宫殿被毁。于是朝廷向全国各地征集名人能匠,雷发达应皇家招募而入京,从此开启了雷氏家族长达两百多年的宫廷修建生涯。其子雷金玉在修建畅春园之时因技艺高超受到皇帝称赞,誉满京城,从此雷氏家族日益受到重用。雍正帝即皇帝位后,大兴土木,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此时年逾六旬的雷金玉,应召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负责带领样式房的工匠,设计和制作殿台楼阁和园庭的画样、烫样,指导施工。
荣誉顶峰
康乾盛世时期,当时的家族传承人雷家玺与其长兄雷家纬、三弟雷家瑞都在样式房供职。此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库充盈,爱新觉罗·弘历下令修建“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雷氏兄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时期,除雷思起外还有雷廷昌、雷廷芳、雷思跃、雷廷栋,一门五子都进入了样式房,在此期间雷氏家族达到了兴旺的高峰。到了第七代传人,雷廷昌身为样式房的掌案,主持过重修圆明园、西苑三海,以及爱新觉罗·载淳清惠陵、东西两太后定东陵等重要皇家建筑工程。雷廷昌全面负责颐和园建筑设计工作,他的作品设计不仅仅只有建筑设计,还包括装修图案、河湖码头桥梁等各类陈设的设计方案。雷廷昌因主持重建祈年殿等重大工程,立了大功,被赐为二品官。雷氏家族荣耀达到了顶峰。
走向衰落
第八代“样式雷”是“样式雷”衰落的时期。首先由于国势衰微,朝廷无力承担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其次第八代传人雷献彩并无子嗣传授,“样式雷”逐渐衰落。随着清代的灭亡,清廷的工部和样式房也从历史上消逝,专为皇家服务的样式房工作也随之消失。尽管雷家的后代仍然有从事建筑行业的,也曾试图承接皇室以外的项目,比如曾经为一些厂矿进行过设计。但当时西方列强已入侵华夏,他们带来了新的测绘和建筑技术,让样式雷传统的设计方法在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地位。另外雷家后人中开始有人染上赌博、抽大烟的坏习气。于是雷家在接踵而来的乱世里迅速败落,家族迫于生计,开始瓜分和变卖家中图档收藏。
1964年,两位雷氏后人出现在北京市文物局,他们带来了一平板三轮车的样式雷画样准备捐献给文物局。有关领导给他们开了一张收据,随后还寄出了奖状。“文革”开始后,剩下的图纸和烫样被雷氏后人偷偷烧掉,灰被抛洒在护城河里。
家族介绍
家族背景
建筑师们在建筑之前要做平面布局,也称“样式”,这也是“样式雷”的由来。“样式雷”家族原籍江西建昌,祖上本是读书人,后来其中一支改做建筑,并于明代迁入南京。明代以后雷家作为工匠历代传授此业。清朝初年,雷发达应诏入京,开始了雷氏家族长达两百多年的宫廷建筑设计生涯。
籍旗
1615年,努尔哈赤首创八旗,将长期处于分裂状况的东北地区女真人统一起来,纳入八旗组织之中,后清代各代沿用此制度。“样式雷”第二代传人雷金玉投充包衣旗。包衣是籍称,包在满语中为“家”的意思。在其清朝入关以前,各部的俘虏被编入包衣,即为奴婢。其中属“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隶属于内务府,由此可见雷氏家族为上三旗,具体哪一旗并无详细记载。
地位
从职业角度来看,样子匠在宫廷中都是临时被派当差,由熟悉设计业务的工匠充任。样子匠的身份与普通匠人其实并没有区别,样子匠是凭技艺谋生的手工业者。至于晚清时期雷金玉、雷家玺、雷景修等赠的官职,都是家族通过捐官获得的,所需钱财在雷氏家族的笔记中都有详细的的记载。
多重身份
雷氏家族在主持建筑设计的同时还涉足内檐装修业务,并以承办装修商人的身份从事材料购置、设计和制作等全部工程。他们还开办了自家的营造厂,并参与了光绪十一年至十八年期间西苑大修工程中的工作,属于其中的十六家厂商之一。此外,通过现有的资料分析,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等人还有地主、房产主、普通商人和放贷人等身份。
家族传人
第一代“样式雷”
雷发达(1619-1693)字明所,江西人,父亲和叔父雷振宙及祖父雷玉成均以木工手艺为生。雷发达14岁拜叔父为师学艺,擅长工艺设计,多次在叔父的带领下到南康府帮人做工,参与设计和建造一些聂氏宗祠庙宇。明毅宗崇祯八年(1635年)秋,因避战乱,雷发达在祖父、父亲和叔父的带领下,从建昌迁居金陵(今南京)。康熙二十二年,雷发达应诏入京,参与修建皇宫。雷发达进京后先被安排修建畅春园,随后被临时抽调到紫禁城的修缮现场,他设计修建了故宫的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距今有三百多年了,虽经过多次翻修,却仍然保持原样。
第二代“样式雷”
雷发达生有三个儿子,雷金玉、雷金鸣、雷金升,长子雷金玉继承家业。雷金玉(1659-1729)字良生,为“样式雷”第二代传人。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后来在畅春园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的建筑中,因为他技术超群而受到康熙帝的赏识,赐七品官。自此雷金玉誉满京城,在皇家园林修筑工程中日益受到重用。雍正即位后,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任命雷金玉为样式房掌案,负责带领匠人设计制作宫殿画样、烫样、指导施工。在此过程中恰逢七十大寿,被雍正赏赐乾隆墨宝“古稀”二字,以示嘉奖。雷金玉将此匾额运回故乡,供奉悬挂于原籍祖届大堂,整个家族和故里乡亲都视为无上荣耀。雷金玉逝世,皇帝赏赐盘费金一百余两。雷金玉是雷氏家族中第一个负责清廷内务府样式房工作的人,他的后代一直继承并发扬了这种建筑风格,形成了“样式雷”世家。
第三代“样式雷”
雷声(1729-1792)字藻亭,雷金玉幼子。幼年丧父,无人庇护,其母张氏于兵部哭诉,才使雷声澂成人后得以顺利继承祖业。雷声澂成年后正是生活在修建“三山五园”之时,他当时有所贡献,然而家族却无任何记载。
第四代“样式雷”
雷家玺(1764-1825)字国贤,雷声澂次子,逝世后,同治元年赠奉直大夫。他与长兄雷家纬、三弟雷家瑞同在样式房供职,形成了第四代“样式雷”的强大阵容。雷家玺作为样式房掌案头目参与了宁寿宫花园的修建,是皇宫诸多修建工程中重要的一项。雷家玺根据皇帝的旨意,对花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一处四周宫殿林立的狭窄地带,构思安排了一批精巧的建筑,如古华轩、旭辉亭、养性殿佛堂、萃赏楼、符望阁、竹香馆错落有致,曲折的游廊与逶迤的山石融于园庭,意境清幽谐适。此园深得皇帝喜爱,被后世称为乾隆花园。后来又参与了部分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的工程。此外,又承办宫中年例灯彩、西厂烟火及乾隆八十万寿典景楼台工程。在这一时期“样式雷”开发了设计建造帝王陵寝的工作。如嘉庆皇帝的陵寝昌陵。
第五代“样式雷”
雷景修(1803-1866)字先文,号白璧,雷家玺第三子。少年时随父在样式房学习,然而正当快速成长时父亲突然离世。其父因担心其经验不足,将掌案头目移交同僚承办。此后二十多年后雷景修继承学习了所有“样式雷”建筑技艺,46岁时接任了样式房掌案头目。然因清代国事势微,朝廷无力在承担大规模的修建,所以此间“样式雷”发展空间不大。直到咸丰病故,在遵化市修建清定陵时才得以发挥。雷景修不仅继承了祖传的建筑技艺,还擅长经营,在雷景修时期家产丰厚,达数十万两之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传承手艺,雷景修开始把祖上传下来和自己工作中留下来的设计图样、烫样模型专门收集起来存在家里。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雷景修从样式房里带出图纸和烫样,从祖居老屋迁至西直门内观音寺和阜内筒车胡同居住。而这个做法,被后来的雷家传人代代继承,为后世建筑事业留下了资料。
第六代“样式雷”
雷思起(1826-1876)字永荣,号禹门,雷景修第三子。在此期间雷氏家族达到了兴旺的高峰,除雷思起顺利继承祖业任样式房头目外,还有雷廷昌、雷廷芳、雷思跃、雷廷栋都在样式房。雷思起接续祖父建造陵墓的技艺,承担起设计咸丰在清东陵定陵的任务。后因建设有功封盐场大使,为五品衔。同治十二年,为贺慈禧四十寿辰,重修圆明园,虽因财力问题被迫停工,却留下了丰富的资料。1876年雷思起在设计修建定东陵的过程过劳去世。
第七代“样式雷”
雷廷昌(1845-1907)字辅臣,雷思起长子。雷廷昌时期主要修建皇帝及其后妃的陵寝。如清惠陵、慈禧和慈安太后的定东陵、光绪帝清崇陵等。除此之外他因主持重建了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以及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的点景楼台等,被朝廷封为二品官,使“样式雷 ”家族荣耀达到顶峰。
第八代“样式雷”
雷献彩(1877-?)字霞峰,雷廷昌长子。雷献彩、雷献光、雷献瑞、雷献春、雷献华兄弟参与了圆明园、普陀峪定东陵重建及颐和园、西苑、崇陵、摄政王府、北京正阳门等工程。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为皇家建筑设计的样式房工作也随之消失。在事业受到打击后没多久便郁郁而终,生前无所出,未有继承人。之后的雷家后人大多不再从事建筑行业。
建筑特点
园林
布局上“样式雷”建筑设计注重依山傍水、清雅雅致等元素,将建筑与自然和谐相融,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通过不同形态的房舍、回廊、庭院等元素,打造出充满变化和层次感的古典院落。这种设计风格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组合。如景山,“样式雷”在格局上偏向对称,其五座山峰之间高低错落、且东、中、西三个山峰高度递减,呈现出相对均衡的布局。而且在整座景山公园内部,各个园林建筑和景点之间也常采用对称布局,从而在视觉上营造出平衡美和谐美。
宫殿
样式雷”宫殿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辅以砖、瓦、石料等。每座建筑都由屋顶、柱子、门窗和墙、基座三部分组成,其中立柱、横梁和顺等是主要的建筑构件。这种建筑具有灵活性、抗震性和等级性等特点。1976年受唐山地震冲击,“样式雷”建筑安然无恙足以证明这一点。"样式雷"宫殿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每种样式都代表一定的等级和用途。等级最高的是房殿顶,它具有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也被称为五脊殿或庑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寺庙等特殊场所才会采用。其次是庑殿顶,它具有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形成九个脊,也被称为九脊殿、汉殿或曹殿。这种屋顶常用于规模较大、重要性较高的建筑上。其他等级较低的屋顶样式包括悬山顶、硬山顶和攒尖顶等。这些屋顶都采用曲线设计,既能排除雨水,又能提供遮阴和纳阳的功能。
陵寝
“样式雷”的设计遵循了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布局的特点,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排列、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单体建筑以抬梁式为主,间有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屋顶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特色,屋面微微向上反曲,屋角起翘,屋面样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硬山顶等。布局上采用前朝后寝的结构,按照生前的朝堂和居住模式来建造,体现出中国人事死如生的人生理念。在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特点的同时,“样式雷”仍然具有自己的设计建造特点。以清昌陵为例,独具特色之处有三:其一是隆恩殿的地面。清西陵内帝后陵隆恩殿一般均为金砖地,唯独昌陵隆恩殿为紫花石铺墁。其二是将隆恩殿内东暖阁的佛楼建为上下两层。其三是地宫结构宏大,雕刻精细,特别是券顶外的宝顶封土内有石雕,其结构造型与寝宫殿的脊瓦、勾滴等相同。
主要作品
雷家人作为样式房头目承担了众多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修复工作,其中包括故宫、中南海、圆明园、万春园、畅春园颐和园景山公园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许多的宫殿、园林、坛庙、陵寝等建筑。此外,雷家人还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彩画、瓷砖、珐琅、景泰蓝等,此外还包括京城内众多的衙署、王府、私宅、御道、河堤。中原地区入选的世界遗产名录,“样式雷”占据了大约五分之一的比例,均出自雷家人之手。另外,承德避暑山庄杭州市的行宫等皇家建筑也是他们着手设计建造的。
在战乱时期,雷家人还参与了众多皇家建筑的修复工作。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北京城以及内外各类皇家建筑受到了破坏。当时众多建筑被焚毁或遭受洗劫。在这种情况下,雷廷昌雷献彩等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了皇家建筑的修复。如北京正阳门、箭楼等城楼、大高玄殿、中南海等重要建筑。
故宫
故宫的建筑物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乾清门为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也是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参与设计修建的部分。
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规格最高、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它的内部构件包括6行楠木柱,每行12根。这些楠木柱高达14.4米,直径为1.06米,都是由整块巨木雕刻而成的。太和殿的空间宽度为11间,进深为5间。在太和殿的建筑结构上,上层檐斗拱出跳四层,下层檐斗拱出跳三层。这种结构形式被认为是古代等级最高的斗拱设计。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区,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焚,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重建并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名为顾和园。全园面积293公顷,约5200亩,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样式雷”利用原有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开沟挖渠,使水系绕山而走,变瓮山为万寿山,并将江南的圆润秀美与北方的朴实简洁都融入到了圆明园的三十景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西湖风景为蓝本,吸取了江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周围景点建筑物上百座、大小院落二十多处, 共有亭、台、楼、阁、廊、梅等不同形式的建筑三千多间,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园内的主要建筑有: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在总体布局上,颐和园主要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南面昆明湖两部分构成。园内亭台楼阁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颐和园是中国现存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
清西陵建筑群
昌陵位于清西陵的主陵清泰陵以西1公里处,修建于1796-1803年,整座陵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667平方米。昌陵是爱新觉罗·颙琰的陵墓,由 “样式雷”第四代传人雷家玺主持设计建造。布局上沿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建有圣德神功碑楼、五孔石拱桥、龙风门、三孔石拱桥、三路三孔石拱桥、神道碑亭、隆恩门、隆恩殿及后寝部分的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 隆恩殿是陵寝祭祀的主要场所,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矗立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绕过隆恩殿,进入座门即为后寝部分,明楼之后便是埋葬嘉庆皇帝的地宫宝顶,整座陵寝建筑的中心。雷家玺在设计时将隆恩殿的地面一般为金砖墁地修改为紫花石铺墁。
昌西陵
清慕陵、慕东陵、昌西陵是由第五代传人雷景修主持设计建造的。昌西陵位于清昌陵西1.5公里处,是嘉庆皇帝孝和睿皇后的陵寝,建于1851-1853年,整座陵寝坐北偏西,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陵寝从南至北建有三路三孔石拱桥、神厨库 、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路三孔石桥、三座门、石五供、宝顶等建筑。雷景修设计了三座门以北的围墙呈圆弧形,形成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现象,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隆恩殿内的天花板采用丹凤展翅独自翱翔的图案,与一般皇后陵所使用的莲花和水浪纹饰不同。
慕陵位于清泰陵西南6公里处,建于1831-1836年。整座陵寝坐北偏西,占地面积30407平方米,内葬爱新觉罗·旻宁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陵寝由南往北依次建有五孔石拱桥、龙凤门、神道碑亭、神厨库、三路三孔石拱桥、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石牌坊、石五供、宝顶等。雷景修设计建造的慕陵金丝楠木三大殿,三座建筑木构架金丝楠木,木构表面不施油饰彩画,用烫蜡技法显现楠木本色,天花板上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云龙、游龙和蟠龙,三殿共雕龙1318条,堪称清代帝王陵寝建筑中独具风格的艺术品。修建时爱新觉罗·旻宁下旨节简,减去了不少重要建筑,且隆恩殿有所不同,重檐变为单檐,平面略近方形,中央明间与东西两侧之间各施隔扇,外绕走廊。
慕东陵
慕东陵原为妃园寝,后因咸丰皇帝追封为皇太后的孝静成皇后的葬入而升格为皇后陵,位于清慕陵东北1公里处,建于1832-1836年。整座陵寝坐北偏东,占地面积21734平方米,内葬道光皇帝的17位嫔妃,为后妃合葬的陵寝。陵寝最南端为神厨库,往北依次为三路三孔石平桥、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宝顶等。雷景修在设计建造中进行了巧妙的安排,为了突出孝静皇后的地位,后寝部分用围墙分为两层院落,围墙内为孝静皇后的宝顶,围墙与陵墙之间埋葬着爱新觉罗·旻宁的16位妃嫔,形成以孝静皇后为中心,众妃嫔环抱的独特布局。
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帝王陵寝,由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设计建造,建于1909-1915年,位于泰陵东南4.5公里处,整座陵寝坐北偏西,占地面积36001平方米,内葬光绪帝隆裕太后。陵寝最南端为三路五孔石拱桥,往北依次为望柱、讯房、六柱五门牌坊、神道碑亭、神厨库、三路三孔石拱桥、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 、隆恩殿 、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等。修建时雷廷昌采用了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如明楼与三座门之间挖砌了玉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玉带河相通,形成了良好的排水系统,各殿四周散水又宽又陡,便于排水。其隆恩殿殿内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为清代帝陵所独有。
建筑著作
“样式雷”家族在长期的营造工作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学著述。如:《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段营造录》《精选择善而从》《精选择善而从》等,都是由几代的传人所著,内容最主要是讲清代“官式”建筑的的做法和规范,包括楼宇施工、安装等方面知识,叙述家族的建筑业迹。
成就影响
荣誉成就
影响价值
“样式雷”图样
“样式雷”对中国传统建筑史上的贡献之一,表现在他对建筑设计过程的创新和改进。通过精确的图样绘制和模型制作,提高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精确度和可预测性。虽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平面总图的概念,隋朝开始出现模型设计,并逐渐形成技术,但到了清代“样式雷”时,建筑图纸和模型才有了更大改进。这些雷家图档包含了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多种内容,对清代建筑史以及相关的图学史、建筑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施工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许多学者甚至跨学科研究样式雷图档,以进一步探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
“烫样”工艺
“烫样”是通过用木条或纸板等材料按比例制作出所有建筑布局。通过“烫样”可以精细地制作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庭院山石,甚至砖瓦、门窗等细节。在建筑设计中,“烫样”使得建筑布局清晰明了,方便施工,同时方便皇帝查看,是雷氏家族的独创。如:地安门烫样屋顶上的标签清楚的记载着它的长、宽、高,后代若要恢复地安门原貌,依地安门烫样建造即可。
建筑
“样式雷”家族在清的200多年间先后主持修建了中南海、北海、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颜和园、万春园、畅春园、天坛等皇家建筑,可称之为“永修八代样式雷,中国半部古建史”。其中北京紫禁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与清西陵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样式雷”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家族之最,为中华民族建筑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承与发展
传承
于正勋是“样式雷烫样”工艺的传承人,2008年于正勋继承的“样式雷烫样”工艺成为了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被任命为东城区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段齐臣是江西省“样式雷”古建筑技艺的传承人物。曾带领团队将“样式雷”作品带到了北京冬奥会上。而雷氏后人如雷章宝、雷印华等大多不在从事建筑行业。雷剑义虽然从事相关事业,却无关技艺传承,他热心家族事业和姓氏族谱文化,是江西《雷氏大成宗谱》的主修人之一,参与了《全国雷氏统谱》的编修工作。研究“样式雷”文化十余年,相关论文多次发表。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连年征战不断,在乱世中,雷家后人没有自保的活计,迅速衰落下去。迫于生计家族后人开始陆续出售一些“样式雷”图档。有的流传于市井旧书摊,有的流传到国外,一直关注着图档的朱启铃先生立即向当时的文化基金会提出建议,希望文化基金会能够及时拨款把“样式雷” 的画样 、烫样以及所有图档都收购回来。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使绝大部分的“样式雷”图档、烫样被收购并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此外,首都图书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北京大学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等也有少量收藏,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图档数量约1500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样式雷图档超过4000件。还有部分流散到国外的主要在日本的东京大学
200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综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组。2002年“样式雷”图档的出版被列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工作的重点资助对象。
对于建筑图档这样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2010年圆明园景区用数字复原了设计图档,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筑图档的电子版可以被存储和备份,以防止损坏,还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为后续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提供更加便利和灵活的条件。
发展
2021年段齐臣和团队打造的“样式雷——紫禁城太和殿木结构模型”在深圳文博会上正式亮相。
2021年“样式雷纪念馆”在南昌中山博物馆开馆,以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为主题,旨在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段齐臣团队精心打造的“样式雷”——祈年殿木结构模型于12月从鹰潭余江启运,送达北京安装完毕后,在北京冬奥会新闻中心正式亮相。这座宫殿直径3.6米,高1.5米,由金丝楠木、柏木制作,大到分层组合,小到鎏金宝顶、栏杆望柱、隔扇门窗、三重屋檐,每一处细节都纤毫毕现。该模型是按照1∶25的比例复原制作,整件作品部件超过2万个,由12人的团队历时两个多月制作完成。
重要事件
雷氏祖茔
雷氏祖位于香山东南方的巨山村,占地195亩,形状略呈东北和西南方向,宛如一只船。坟内种植了3000多株树木。福田寺流来的泉水从坟地两侧流过,寓意着不忘祖宗的恩德,船行的方向对准了故乡江西。阳宅有两排平房。整个墓基四周种植了数百株松柏和杨柳。在宝顶的旁边,高耸着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曾祖父雷金玉和父亲雷家玺立的两通汉白玉石碑,还有景修之子雷思起及其孙雷廷昌立的景修墓碑和诰封碑。雷氏祖茔在民国年间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坟树被砍光,墓碑被推倒,宝顶被铲平。连阳宅的平房也片瓦无存,只剩下一棵一百余年的白果松古树,子然独立于墓地上建造的工厂围墙之外,还有两块残碑被掩埋在地下。2004年雷氏后人扫墓时发现建构在一棵古白皮松前的三座坟已被夷为平地,在相隔白皮松不到50米的距离,还有十几名工人和一辆推土机正挖着,原本属于坟地的一隅被挖出了一个大坑。
雷氏雕像
2017年4月1日,“样式雷”标准像专家论证暨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市召开。百年“中国样式雷”源于江西省,“中国样式雷”标准像第一次闪亮南昌,该像以“样式雷”鼻祖雷发达为原型,采集第十代后裔雷章宝外貌,汇集了雷氏七代掌案的艺术集成,将“样式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推向新高度。
纪念币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能工巧匠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共包括2枚纪念币,其中1枚为金币,1枚为银币。这两枚纪念币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纪念币的正面图案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标有国名和年号。纪念币的另一面金币采用了鲁班的形象,另一枚15克的圆形银币采用了样式雷的作品——北京正阳门箭楼立样及其大木立样组合设计,并刻有“中国能工巧匠·样式雷”中文字样和面额。
相关文化
2015年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原创话剧《样式雷》以清朝末年慈禧下令重修圆明园为故事线索,重塑了中国古代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的传奇。在演出中,大剧院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王继世担任“样式雷”家族第六代传人“雷思起”一角。由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演员赵岭饰演“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思起之子“雷廷昌”一角。由戏剧演员队演员杨淇饰演的“慈禧太后”。这部戏讲述的是“样式雷”家族二百多年的业绩,同时讲述的也是一段历史的教训,它用悲剧性的结局来祭奠一个王朝的衰败。
2018年根据小说改编,以“样式雷”家族为蓝本的《清宫巨匠样式雷》 电视剧本已经改编好, 并获得拍摄许可证。电视剧筹拍工作得到多方支持。小说《清宫巨匠样式雷》被江西省文联列为“江西省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它以清代由盛到衰的社会变迁为背景,以真 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反映了雷氏工匠世家高超的建筑造诣。 重点塑造了样式雷开创者雷发达和杰出代表雷金玉等七代人的典型共性和鲜明个性。力求成为一部激励人们弘扬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作品。
202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打造了一档关于“样式雷”的记录片,共5集,讲述了“样式雷”家族两百余年风雨沉浮的故事,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轶事典故
关于雷发达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据说按照传统观念,上梁不仅代表了建筑工程的完成,更彰显了天意的顺逆,上至皇家宫殿下至平民百姓的陋室民居无不如此。太和殿作为紫禁城三大殿之首,是皇帝的金銮宝殿,上梁成败代表着天意和民心,因此意义非同寻常,康熙帝特意择定吉日,亲自主持典礼。由于修缮太和殿时缺少大的木头,仓促之间主管官员只从别殿中拆取了一根大的金丝楠木用作太和殿大梁用料。可就在大梁举起往下落时,偏偏因为卯榫不合致使大梁被悬在空中难以到位。工部官员个个惶恐不安,康熙也大为不悦。雷发达见状,自告奋勇要上去补救,按规矩至少七品官才有资格去补,但工部官员对他的技术有信心,于是为他换上了七品官的衣服。雷发达上去后掏出斧头开始修补,不久金梁稳稳落下,承接之处丝丝入扣。上梁大礼完成后,皇帝当场封了他七品官。正是雷发达这三板斧,开启了“样式雷”家族传奇。也有说当时上梁的是其子雷金玉
参考资料
走近“样式雷”.南昌新闻网.2023-06-19
故宫被列入《世界遗产清单》.故宫博物院.2023-06-30
公园简介.颐和园.2023-06-10
公园简介.天坛公园.2023-06-10
清西陵.北京旅游.2023-06-30
雷印华.天眼查.2023-06-20
“样式雷”纪念馆来了.人民网.2023-06-10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2023-06-19
《样式雷》 第1集 匠家.央视网.2023-06-20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发展
崭露头角
荣誉顶峰
走向衰落
家族介绍
家族背景
家族传人
建筑特点
园林
宫殿
陵寝
主要作品
故宫
颐和园
清西陵建筑群
建筑著作
成就影响
荣誉成就
影响价值
“样式雷”图样
“烫样”工艺
建筑
传承与发展
传承
发展
重要事件
雷氏祖茔
雷氏雕像
纪念币
相关文化
轶事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