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
食虫类:Pavo),为鸡形目雉科鸟类。世界上目前已定名的仅有两种,即
绿孔雀(Pavo muticus)和
蓝孔雀( cristatus)。孔雀是雉科中较大的鸟类。其中,绿孔雀体重通常6~7千克;体长
雄性可达230厘米,
雌性可达100厘米。蓝孔雀体重平均4
千克,体长平均1.5米。孔雀雄鸟有尾屏,上具五色金翠
钱纹。尾屏为身长的2倍。在部分尾上覆羽末梢构成一种眼斑状图案。
雌鸟无尾屏,背部羽毛浓褐色略呈灰绿色,羽色不如雄鸟鲜艳。
绿孔雀分布于缅甸东南部、
泰国西北部、
老挝西北部和南部、
越南中部、
柬埔寨大部及
云南省尚有分布。
蓝孔雀分布于
孟加拉国、
不丹、
印度、
尼泊尔、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孔雀栖居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稀树草原或
灌木丛、竹丛及针叶、
阔叶等树林的开阔地带。对水源的依赖性较强。
杂食性鸟类,以
植物性饲料为主,嗜食
杜梨(即
川梨)、
黄泡等果实。孔雀为晚成熟鸟类,2~3年达成熟。婚配属于“一夫多妻”制。寿命一般为20~30年。
孔雀被誉为"百鸟之王",是一种高贵的吉祥鸟。其羽毛是羽毛中的上品,可作饰羽。此外,孔雀可以作为观赏动物,而
蓝孔雀还可供食用。截止2018年,
绿孔雀成年个体数量约15000~300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物种(EN)。2023年2月,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绿孔雀被列入附录Ⅱ,蓝孔雀被列入附录Ⅲ。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绿孔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分类
孔雀在动物学分类上属
鸟纲、
鸡形目、
雉科、孔雀属。据2022年Catalogue of Life显示,孔雀目前已定名的仅有2种。其中,绿孔雀(Pavo muticus),亦称爪哇孔雀,有3个
亚种,即云南亚种(Pavo muticus imperator)、印度亚种(Pavo muticus spicifer)和
指名亚种(Pavo muticus muticus)。
蓝孔雀(Pavo cristatus),亦称印度孔雀。中国只有绿孔雀。
白孔雀(Pavo cristatus alb)由蓝孔雀突变而来,且不具备亚种形成所需要的特定地理区域或
栖息地以及形态学因素,因此白孔雀不是
蓝孔雀的一个亚种,而是一个品系。
形态特征
孔雀是雉科中较大的鸟类。足短而强健,两翼短圆,嘴坚固,上喙稍向下弯曲。雄鸟腿后部具有锐利的长距。雄鸟尾羽100~150根,延长成尾屏,上具五色金翠
钱纹。尾屏为身长的2倍,羽枝细长如金绿色丝绒,尖端渐渐转为
黄铜色。在部分尾上覆羽末梢构成一种眼斑状图案,各斑中央有紫色的肾状或圆形小斑。
雌鸟无尾屏,背部羽毛浓褐色略呈灰绿色,羽色不如雄鸟鲜艳。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绿孔雀在20世纪早期是东南亚较为常见的雉类,分布范围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地区向东延伸至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全境和马来西亚半岛、爪哇岛。在中国曾常见于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西藏及云南等省份。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分布国的
绿孔雀数量大幅下降。截止2023年,绿孔雀仅在缅甸东南部、泰国西北部、老挝西北部和南部、越南中部、柬埔寨大部及
云南省尚有分布。
截止2016年,
蓝孔雀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栖息环境
孔雀栖居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稀树草原或
灌木丛、竹丛及针叶、
阔叶等树林的开阔地带,尤喜在靠近溪河的地带活动,常到农田采食。孔雀对水源的依赖性较强,一般倾向于选择在水源充足且远离人类的地方栖息,但绿孔雀更偏爱生活在干燥、开阔的
热带落叶林中。
在东南亚,绿孔雀主要栖息在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较大的原生
栖息地,而中国云南的大部分绿孔雀分布区已不是原生生境,栖息地与农田和居民点交错分布。
习性
节律行为
孔雀的活动很有规律,觅食一般在每日早晨、黄昏两时段。清晨,先到河边汲水理羽,然后结队到树林里觅食;中午,在树林的荫凉处休憩,或闭目睡觉,或理羽;下午,再次四处活动,在日落之前,吃饱后在草丛间散步;日落之后,相继飞到树上,躲藏在密枝浓叶中栖息。据云南绿孔雀的观察,其年活动节律为:2~4月活动强度较大,5月份有所减弱,6~7月活动强度又增加,8月份至次年1月活动强度较小。
觅食行为
孔雀为
杂食性鸟类,以
植物性饲料为主,嗜食
杜梨(即川梨)、黄泡等果实,也吃稻谷、芽苗、草子等。另外,还食
白蚁、蚱蜢、
蟋蟀科、
直翅亚目、小蛾、蛙类和蜥蜴等小型动物。
集群行为
孔雀通常成群活动,每个群体1只雄孔雀,3~5只雌孔雀,有时也带雏鸟一起活动。活动时,雄鸟在前,雏鸟居中,
雌鸟在后,走路不时上下点头,并不断伸长脖子东张西望。
绿孔雀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而有所变动,一般在冬天会集成大群,其余季节呈分散的家族群活动。
交流行为
孔雀的叫声是彼此交流的工具。
观察到
爪哇岛绿孔雀(Pavo muticus muticus)的叫声有七种,分别是最常见的“auwo”,受惊时的“kokoko………”,寻找幼鸟或同伴时的“Kroooooooow”,
雌性发现可疑情况时的“ek,Tek,Tek…..Kroooooooow”或“Tek,Tek,Tek…..Krooooow kokoko”,交配时的“eewooooo”或“eewwaooo”,成年
雄性繁殖季节时的“ngeeeeeeyooo”,雄性交配时的“Sheeiiks”。
蓝孔雀被记录到的叫声有八种,其中雄性特有的叫声“Keow”“Ka”“hoot-call”主要出现在繁殖期,而叫声“Eow”“Eon1”“Eon2”“A”全年都有发生,叫声“Alarm calls”主要发生在非繁殖季节遇到危险时。
运动行为
孔雀善于奔走,行走姿态如鸡,一步一点头;不善飞行,一般只能飞行10余米高。蓝孔雀不爱游泳,通常用灰尘浴清理污渍。
防御行为
孔雀在逃避危险时,习于大步疾驰,窜逃于密丛中,使敌难以追寻;遇紧急情况也可作短暂飞行;受惊动后,往往若干天不出现于同一处所。
生长繁殖
孔雀是晚成熟鸟类,一般要2~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婚配属于“一夫多妻”制。在中国,野生孔雀每年2月中旬开始繁殖,3~5月份是繁殖最活跃的时期。
求偶交配
在繁殖期间,常见数只雄孔雀围绕在雌孔雀周围,把艳丽夺目的尾羽展开呈扇状(即开屏),并不断抖动尾羽与尾屏摩擦发出"沙、沙"声,向雌孔雀发出声如"格噢、格噢”的“求爱”信号。雌孔雀若有意,就会在雄孔雀前将两翅下垂,整个身体呈趴卧姿势。雄孔雀则从后跃上雌孔雀背部,用啄咬雌孔雀头颈,双脚交替踩踏雌孔雀背部,双翅张开,并不断抖动翅膀,以保持身体平衡,身体后部有较大幅度的颤动,令雌孔雀尾羽竖起。之后进行交配动作。在发情期内,每只雄孔雀可进行多次交配。
营巢
孔雀营巢于郁密的
灌木丛或高草丛间。巢异常简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窝,并垫以
禾本科杂草、枯枝、落叶、残羽等。
产卵孵化
雌孔雀产卵时间一般为下午。产卵前2小时雌孔雀很不安静,沿栏舍边来回走动。一般每隔一天产1枚,年产蛋30枚左右。卵为椭圆形,壳厚而坚实,颜色为淡褐色、黄色或乳白色。
哺育生长
第一年的雏孔雀羽色与雌孔雀略同,雄幼孔雀的颈部色彩则较为鲜艳。第二年的幼孔雀羽色与同性别的成年孔雀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脸上裸露部呈蓝色和黄色。第三年才有成年孔雀的
羽衣,此时
雄性孔雀的尾屏完全长成。孔雀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人工养殖
养殖概况
截止2019年,
蓝孔雀属非保护动物,可以驯养食用;
绿孔雀是
中原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可买卖及捕杀和私自饲养。
蓝孔雀人工驯养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中国于1987年引入蓝孔雀进行商业化繁殖和推广。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遗传基因的突变,形成了几个变异品种,
白孔雀就是其中之一,以全身羽毛皆为白色为主要特征。此外,还有羽毛全部黑化形态的黑孔雀和黑肩孔雀等。
截止1996年,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动物园及养殖场中均有饲养绿孔雀。2012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圈养野生动物普查显示,中国动物园和饲养机构饲养的绿孔雀几乎为杂交孔雀。
养殖技术
不论是绿孔雀或蓝孔雀,其饲养技术基本相同。中国自
战国时起便有饲养孔雀(主要是绿孔雀)的活动,在两千多年的饲养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知识和技术经验,孔雀饲养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场地选择方面:应该选择山区,周围无化工厂和类似养殖企业,无噪声,同时不受周围环境污染,且远离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域等敏感区域。
日常管理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夏天,要注意通风,降温,保证舍内温度适宜;早上和晚上提供光照,供孔雀采食,饮用水和饲料必须充足。
季节性管理:根据四季孔雀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的搭配饲料的配比及饲喂量,如春季注意补充
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多喂青绿饲料,秋季减少或停止
油料饲料,冬季增加谷粒和油料种子量。
疾病防治
在孔雀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高度重视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发的主要疾病。对于孔雀常见疾病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制定饲养管理规范,每天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饲料优质全价,做到定期免疫,定期驱虫,关键环节做好消毒工作。在治疗过程中,若是由细菌引发的疾病,在用药前应先进行药敏试验,然后再针对性地选择敏感药物。截止2022年,有关孔雀感染肠道寄生虫的研究内容多为流调和病例诊治,关于孔雀肠道寄生虫病的致病机制和疫苗研制的相关报道较少,防治方面也只是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9年,绿孔雀在IUCN红色目录中从易危(VU)上升到濒危(EN)。截止2018年,绿孔雀成年个体数量约15000~30000只。在印度和孟加拉可能灭绝,在马来西亚半岛已被证实灭绝。2018年,中国野生种群数约485~547只,在
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市分布较为集中。
在分布地,蓝孔雀很常见,全球范围内种群数量未量化。据估计,在2009年,日本和中国台湾
蓝孔雀繁殖对数均为100-10000。
致危因素
孔雀的主要致危因素是人类的直接干扰和栖息地的丧失。如农业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如马来半岛,偷猎是导致绿孔雀灭绝的首要因素。
保护措施
在绿孔雀分布区域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泰国怀卡肯野生动物保护区、
印度尼西亚和国家公园、越南渔洞国家公园、
柬埔寨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老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双柏恐龙河自然保护区。中国和老挝开展了广泛的公共宣传活动,并与世界雉鸡协会合作发起了圈养繁殖计划,将
绿孔雀重新引入马来西亚半岛。
在印度,
蓝孔雀被列入1972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附表一,禁止宰杀孔雀、出口尾羽或用其制成的物品等。2013年,印度中央政府禁止在工艺品和珠宝中使用孔雀羽毛。印度政府在卡纳塔克邦建立两个孔雀保护区。
印度北方邦地区莫斯街区的涂迪村居民自发保护蓝孔雀,为其提供水和谷物,并指导年轻一代照顾孔雀和它们的雏鸟。
保护级别
2016年,
蓝孔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物种(LC)。
2018年,
绿孔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物种(EN)。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绿孔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2月,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绿孔雀被列入附录Ⅱ,
蓝孔雀被列入附录Ⅲ。
主要价值
象征
孔雀历来被誉为"百鸟之王",是一种高贵的吉祥鸟。在希腊神话中,孔雀象征赫拉女神。在中国和
日本,孔雀被视为优美和才华的体现。在印度,孔雀是神圣的吉祥物,是神话中"
不死鸟"的化身,象征着阴阳结合具有和谐的女性容貌。古代印度除有"天竺"之称外,还有"孔雀王国"的美誉。
装饰
孔雀羽毛是羽毛中的上品,可供作饰羽用的有三种,商品名称为孔雀翎、孔雀绒、孔雀眼。在中国古代就有将孔雀的羽编成羽扇和
羽衣,高帝王的车的顶罩也有用孔雀羽编织成。在早期的一些
欧洲和美洲国家,人们经常把孔雀刻画在地下墓窟的墙壁上,镶嵌在早期教学的拼花图案中,在他们的服饰上也使用很多孔雀羽毛。
食用价值
蓝孔雀是高档保健野味珍品,而且富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人体所需的多种
氨基酸等,肉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观赏价值
孔雀作为观赏动物,不仅一般的动物园里面有,而且还有专门的孔雀园。另外,蓝孔雀也可作为庭院观赏鸟饲养。
白孔雀数量稀少,但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种间关系
孔雀的天敌有
非洲灵猫(Civettictis civetta)、虎(Panthera tigris)、豹(Panthera pardus)、
豺(Cuon alpines)、亚洲胡狼(Canis aureus)、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
白面狸(Viverridae spp.)等。
在怀卡康保护区,
绿孔雀经常和
爪哇野牛混群,经常利用其开辟的空地确。在中国,绿孔雀常与
黑颈长尾雉、
白鹇、
白腹锦鸡、
红原鸡、
中华鹧鸪等分布在同一区域。
有关文化
孔雀之乡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孔雀的故乡,素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美称。早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就有“滇多出孔雀"。檀萃《滇海虞衡志》中有"孔雀出滇,雀尾一屏值不高,人家多列之,凡今以翎为冠饰,比之于古
貂蝉,三眼为尊。”
文学
中国
东汉时期,《汉乐府》歌辞中有一篇《孔雀东南飞》,那是东汉时期
建安末年(公元219年)的一首描述夫妻间悲壮爱情故事的民歌,“孔雀东南飞,五里一俳徊……"。
在
傣族,有着关于“孔雀公主”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孔雀公主”兰吾罗娜与傣族王子召树屯充满神话色彩的爱情故事。
影视剧
196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把孔雀公主的故事摄制成大型木偶影片《孔雀公主》。
北京电影制片厂在1982年也把“孔雀公主”的故事搬上银幕,由著名演员
李秀明主演孔雀公主。2020年1月14日,中国首部以绿孔雀为主题的话剧《心尖上的绿孔雀》在北京演出。
舞蹈
孔雀舞是傣族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无论是泼水节的时候,还是夏收、秋收,或者在"赶摆"的日子里,傣族都会跳孔雀舞。在傣语中,孔雀舞又叫“嘎咯诺”,原意为“跳孔雀",属傣族模拟性舞蹈之一,即模拟孔雀的姿态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