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
木樨科木樨属常绿乔木或灌木
木樨(学名:木犀属 fragrans Lour.),又名丹桂、刺桂、桂花、四季桂、八月桂、桂、彩桂,为木樨科(Oleaceae)木樨属(Osmanthus)常绿乔木或灌木;其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及中部,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中国、尼泊尔柬埔寨等地区;在中国广泛栽培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如福建省贵州省、湖北、江西省等省区。木樨喜光,不耐寒,不耐烟尘污染,忌积水;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高,适宜生长在pH值5.5-6.5、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
木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苞片宽卵形;花梗无毛;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果椭圆形,紫黑色。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
木樨四季常青、树冠浓密,为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在寺庙、庭院、公园等地广为种植。木樨花还可用来制备桂花糕、桂花汤圆和桂花饮料等50多种食品。木樨木质致密、纹理美丽,为雕刻工艺的良材,可制家用木器和雕刻工艺品;其树皮可用来提取染料、料;树叶作为调料增进食品清香。此外,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木樨花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痰饮咳喘、牙痛、口臭等病症。2018年,木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被评为无危(LC)物种。
栽培历史
中国木樨栽培长达2500年以上。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木樨的文字记载。《山海经·南山经》中提到“招摇之山多桂”;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桂出合浦县,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木樨用于园林栽培。
唐、宋以来,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院栽培观赏,逐渐由帝王宫苑,扩种到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的庄园。宋之问在《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故后人亦称木樨为“天香”。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有白者名八月桂,黄者为金木犀,红者为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对桂花品种进行了分类。明代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还对桂花在园林中的配置、栽种等应用作了详细的叙述。清代陈溟子的《花境》,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桂花作了进一步的系统记述
明清以来,木樨的栽培范围逐渐扩大到民间,从而形成了中国江苏吴县、湖北咸宁、广西桂林、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等现代有名的木樨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木樨获得迅速发展,中国五大著名木樨产区及新辟种植园地,栽培面积日益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截至2002年,中国咸安区,已有木樨树约150万株,栽培面积为2467公顷,其中2001年种植木樨达61万株;截至2021年,中国国内已记载的桂花品种有157种,四季桂品种群有18个品种,丹桂品种群有45个品种,银桂品种群现知57个品种,丹桂品种群记载37个品种。
形态特征
木樨为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
小枝黄褐色,无毛。
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叶两面均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具6-8对侧脉,甚至多达10对,在叶面凹入,叶背凸起;叶柄无毛。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
果实
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
物种分布
木樨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及中部地区,在中国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均有野生桂花树生长,广泛栽培于福建省贵州省等省区。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中国、尼泊尔柬埔寨等地区。该物种分布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地区,生于山地疏林,多栽培于庭院中。
习性
温度
木樨适宜在温暖的亚热带地区生长发育,适宜在年平均气温为14℃-19℃的环境下生长。木樨露地栽培时,年平均气温不宜低于15℃,元月份的平均温度不宜低于2℃,极端最低气温不宜低于-15℃,以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元月份平均温度在3℃-5.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8℃最为适宜。
光照
木樨喜光,为中性偏阳性树种,不耐寒。幼苗期要求有一定荫蔽,始花以后要求有较充足的光照,以保证其生长发育良好;若木樨树长期处于荫蔽状态,则生长不良,不易开花;若光照过强,也不利于木樨的良好生长,特别是在7、8月份的连续炎热高温下,有些木樨树还会发生日灼。因此,木樨宜栽植于阳光不太充足之处和通风透光的地方,一般所需的相对光照强度宜保持在60%-70%。光照强度不仅影响枝条生长和树冠发育,而且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鲜花的产量。
水分
木樨对水分的要求不严格,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为900毫米-1800毫米的环境下,其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忌积水;特别是在开花期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应在80%以上;若空气湿度过低,则会使花期缩短,花色变淡,香气减低,影响木樨花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
木樨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严格,但适宜生长在pH值5.5-6.5、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在粘重土上也可正常生长,但不耐旱,不耐贫瘠,在干旱贫瘠的土墩上生长缓慢,叶片变黄,甚至出现周期性的枯顶现象。木樨花期为9-10月上旬,果期为翌年3月。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检验,剔除空壳籽和变质籽,然后用小刀切开饱满种子,对其进行消毒催芽处理;采用条播法播种;播种后需覆盖一定厚度的细土。
压条
用刀刻伤或进行环状剥皮木樨母树的枝条,埋压到母株附近的土中,也可用其他湿润材料来包裹被刻伤或环剥的空中枝条,促使枝条的被压或被包裹的部位生根,以后再与母树割离,从而成为一株新苗木。
嫁接
木樨砧木需要对接穗有较强的亲和力,常用的砧木种类有女贞(长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 et Zucc.)、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和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 et Paxt.)等;选择生长健康、茁壮、无病虫害发生且为20-30年生的母树上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时,左手将砧木向切口反方向轻拉,右手将剪制好的接穗插入,使接穗切面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或绝缘胶布进行包扎。
扦插
木樨的插繁殖通常选品种优良、植株健壮的20-30年生的木樨母树,剪取其树冠中上部、朝阳的当年生半成熟枝条作为插条,再用生长刺激素处理插条,按照一定的行间距将插条插入一定深度的砂质壤土的苗床中,插后用手将土压实并浇足透水。
养护管理
当种子萌发出土后,揭草一般在阴天或傍晚分次进行,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杂草生长等;揭草后应及时搭棚遮荫。松土不宜太深,以避免伤根,可结合除草一起进行;木樨幼苗较耐荫,生长速度较慢,通常不需要间苗,只需适当移密补稀;夏秋季节时,需注意抗旱保苗,通常是在早晨或傍晚灌溉,采用速灌、速排方法,而且水应浇透、浇匀;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渍,避免苗木受涝。在木樨生长旺盛的时期,应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人粪尿或氮素化肥;入秋后,停止追肥;追肥时,不要使肥液沾附幼苗,以免伤苗。
病虫害防治
木樨上发生的主要病害为叶枯病、煤污病、藻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开沟排水,适当修剪;还可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等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主要为叶蜂、黑皎粉虱黑刺粉虱及白粉虱等,可在管理上合理修剪,随时剪除局部发生的有虫枝叶,以免蔓延,受害严重的衰老树应结合整枝进行强度修剪,勤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等农业措施来防治害虫,还可采用乙甲胺磷、亚胺硫磷乐果敌敌畏等化学药剂来防治虫害。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截至2002年,在中国各地仍保存不少古木樨树,据刘玉莲(1998)摘引中国15个省(自治区)、市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国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木樨树有2000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木樨树约有100株;2001年9月在中国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周洛村的一个峡谷中,发现成片生长的野生木樨群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木樨商品基地建设和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中国朔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现有木樨约150万株(栽培面积为2467公顷),其中2001年植桂达61万株;栽植范围由原来的7个乡镇,扩展到20余个,有8000多户种植农户;产花树10万余株,年产鲜花40万千克左右;计划发展木樨栽培总面积达4000公顷。
保护等级
2018年,木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被评为无危(LC)物种。
用途
园林观赏
木樨四季常青、树冠浓密、树干挺拔、树姿美观、花香浓郁,为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在寺庙、庭院、公园、广场、街道、路旁和风景名胜之地广为种植;日香桂(O.Ri Xiang Gui')、月桂(Laurus nobilis L)、四季桂(O.fragrans cv.'Sijigui')及丹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Makino)等盆栽,可用以点缀阳台或作室内陈设
食用营养
木樨的花粉主要由香料、色素、糖分和营养素组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a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同时还含有桂花、胡萝卜素等,在世界上被称为“全营养食品”。此外,木樨花还可用来制备桂花糕、桂花晶、桂花糖、桂花月饼、桂花豆奶、桂花汤圆和桂花饮料等50多种食品。
经济用途
木樨木质致密、纹理美丽,为雕刻工艺的良材,可作为家用木器和雕刻工艺品的材料;其树皮可用来提取染料、鞣料;树叶作为调料,增进食品清香。木樨在香料、酿酒等轻工业中,为一种重要的调料,还可作为糕点、糖果等的配料。随着中国香料工业的发展,木樨又成为提炼香精和制造香皂、香水等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生态用途
木樨具有净化空气能力的能力,其叶片可吸收氯、硫及一部分的汞蒸气,而不受害,对氯气、二氧化硫和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抗性也比较强;木樨枝叶茂密,叶片厚实,在公路、铁路沿线、机场及工厂附近成林或成列种植,都能发挥良好的隔音消噪功能;还具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街道及工矿区等环境的绿化。此外,其枯枝落叶易分解腐烂且形成死地被物,能吸收和调节地表径流,减缓径流速度,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木樨花性温,味辛;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痰饮咳喘、牙痛、口臭等病症。
品种分类
中国古代分类
木樨是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的古老树种。它的分类工作在宋、明、清三代均有人进行过研究。宋代陈景忻《全芳备祖》一书中,是根据花色来进行分类的,仅命名了丹桂一个品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根据花色为白、黄、红三色而分为八月桂金木犀和丹桂三个品种;清代陈子的《花镜》等书中,除了上述以外,进一步出现了四季桂和月月桂两个品种。由此可见,中原地区古人主要是根据花色和花期这两项指标来对木樨进行品种分类的。
中国现代分类
中国苏州地区的分类是从生产角度出发,先把木樨分为生产花(以采花为主)和观赏花(供园林栽培为主)两大类,再以花部性状为主要分类因子,把木樨分为金桂、晚银桂、白吉和月桂等九个品种。中国杭州地区的分类则从观赏角度出发,对桂花品种的树形、冠形、花部和叶部性状进行观察和检定,分为金桂、早银桂、晚银桂、硬叶丹桂,软叶丹桂、籽桂和四季桂等七个品种。武汉市地区的分类是先按习惯将其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及四季桂共四个组,再以花部和叶部的性状、产地进一步分类。如金桂类有柳叶金桂、小叶苏桂、大叶苏桂等;银桂类有苏白桂和早白;丹桂有大叶丹桂、小叶丹桂等;四季桂有大叶四季桂和小叶四季桂等;共计分出三十九个品种。中国四川成都地区的分类则强调桂花的植株类型,把生产上常见的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月桂和柴桂等五个品种。
相关品种
木樨依花色及开花习性这一传统分类方法,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个组。银桂类的特点为花乳黄至柠檬黄色,花开后渐转银白色,秋季开花;其代表品种有早黄(O.fragrans cv.'Zaohuang')、早银桂(O.fragrans cv.'Zao yingui')、晚银桂(O.fragrans cv.'Wan yingui' )、白吉(O.fragrans cv.'Baijie')、柳叶银桂(O.fragrans cv.'Liuye sugui')等。金桂类的特点为花乳黄色至金黄色,秋季开花;其代表品种有金桂(O.fragrans cv.'Jingui')、大叶金桂(O.fragrans cv.'Daye Jingui')等。丹桂类的主要特点为花橙黄色或橙红色,秋季开花;其代表品种有硬叶丹桂(O.fragrans cv. 'Yingye dangui')等。四季桂类的主要特点为花乳黄色至柠檬黄色,秋、冬、春三季有花;其代表品种有四季桂(O.fragrans cv.'Sijigui')、月月桂(O.fragrans cv.'Yueyuegui')等。
延伸文化
象征意义
木樨又称桂,“桂”与“贵”同音,桂花寄托着平安、吉祥、富贵等美好祝愿,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把木樨作为胜利、崇高、友好、吉祥和贞洁的象征,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燕、韩两国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赠送桂花;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古人即用木樨的枝条编织成帽子,称为桂冠,将它戴在头上,以示自己的品性清雅高洁;从隋唐到清代的科举制度,称应试及第为“蟾宫折桂”,即意为从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单身男女常以相赠木樨花,表示爱慕之情,甚至含有“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寓意;在花卉之乡的中国福建永福,青年男女成婚时,必折肉桂插于新娘头上,以示吉祥和纯洁。
神话故事
木樨历来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喜爱桂花,许多诗人来描绘和颂扬它,甚至将其加以神化,民间就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
相关诗词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赞美木樨花的诗词,如《吕氏春秋》中:“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山海经·西山经》中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楚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唐朝诗人李白《咏桂》中:“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宋代韩子苍写道:“月中有客曾分钟,世上无花敢斗香。”等。
其他
中国现已有苏州市杭州市桂林市咸宁市老河口市合肥市南阳市等七个城市把木樨花定为市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它定为省花,湖北省咸宁市、广西桂林市,江西省宜春市广东省梅州市等将木樨树定为市树或县树;1987年5月,木樨花被评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1992年,中国花卉协会成立了木樨花分会;1995年,中国邮电部发行《桂花》邮票一套,将丹桂银桂桂花大花丹桂四季桂齐集方寸。2000年6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将湖北咸安区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2007年1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南平市的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
参考资料
木樨.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5
Osmanthus fragrans.IUCN.2023-06-25
..2023-07-04
女贞.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5
小叶女贞.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5
水蜡树.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5
小蜡.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5
流苏树.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5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目录
概述
栽培历史
形态特征
果实
物种分布
习性
温度
光照
水分
土壤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
压条
嫁接
扦插
养护管理
病虫害防治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保护等级
用途
园林观赏
食用营养
经济用途
生态用途
医学药用
品种分类
中国古代分类
中国现代分类
相关品种
延伸文化
象征意义
神话故事
相关诗词
其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