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介民(1897年9月11日~1959年12月11日),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广东文昌县下水村(今属
海南省)人。原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早年参加
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后逃往
马来西亚。1924年回国,入
黄埔军校第二期。同年,郑介民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次年赴
莫斯科,入中山大学。1927年归国后,又入
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毕业后在委员长侍从室从事情报工作。1932年任参谋本部
上校参谋。次年任参谋本部二厅五处处长。
七七事变后,历任军令部二厅副厅长、厅长,军统局副局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军统局局长、“国防部保密局局长”、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防部次长”、副部长等职。1948年9月晋升
中将。1949年到台湾,曾任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国家安全局”局长。1959年12月11日病故于
台北市。
蒋介石追赠其为一级陆军上将,用示“笃念忠勤之至意”。
郑介民著有《军事情报学》《谍报勤务教案草案》《游击战术之研究》等著作。被
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些同行称为“有政治头脑”和“科学训练”的“军事情报专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郑介民,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1897年9月11日生于广东
文昌市下水村(今属
海南省)。其父郑香甫早逝。郑介民有兄弟四人,他身为长子,因家境贫寒,勉强读完旧制小学。十七岁时,进入
广东省琼台师范学院读书,因秘密参加了
孙中山新组织的琼崖民军陈继虞部,任书记,被当地军阀追捕,于是更名介民。之后跟随同乡逃往
马来西亚,曾在橡胶园里做过学徒、记账员。后又开过咖啡小店,经常为
吉隆坡《益群日报》撰文投稿。
考入军校
1924年,郑介民和同乡
黄珍吾一同回
广州市,投考
黄埔军校。结果黄珍吾被录取,他却落榜。之后郑介民到广州市公安局长吴城铁开办的警卫队当学兵,积极补习功课,准备继续报考黄埔。8月,郑介民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编在步兵科。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孙文主义学会”,该会是与共产党员为核心组成的“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相对抗,进行反对国共合作、破坏统一战线的活动。第二期军校毕业后,在1925年10月,与康泽、李宗义等人被军校选送到
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对中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
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感兴趣。经刻苦钻研,撰写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书,该书文字粗糙,却受到
蒋介石的赏识。
追随蒋介石
1927年8月,郑介民从
苏联毕业回国,由贺衷寒安排在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担任政治教官,不久,由潘佑强推荐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担任政治部秘书。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担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郑介民留在蒋介石身边任侍从副官,主要从事情报工作。
1928年冬,蒋介石集团与桂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郑介民受蒋介石委派去武汉,作策反瓦解桂系工作。郑介民利用与
李宗仁的兄弟李宗义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同学的关系,打入桂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从事收集军事情报,在桂系将领中进行分化、离间活动,致使1929年4月
蒋介石在
蒋桂战争中取得顺利,迅速打败李宗仁。李宗仁在湖北的10多万部队立即士崩瓦解,蒋介石的军队毫不费力地夺取武汉。驱除桂系在湖北的势力,郑介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蒋介石的高度赞扬和信任。
蒋桂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对一些归降的将领仍旧不放心,任命郑介民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郑介民被任命为广西省政府委员兼十五师政治部主任(
俞作柏为广西省政府主席),跟随部队去广西,驻扎
南宁市,监督俞作柏和回广西的桂系部队。后又改兼杨腾辉驻
柳州市的五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0月,俞作柏响应
张发奎反蒋通电,在南宁宣布就任讨蒋军队总司令一职,郑介民只身逃往
广州市。又因俞部其中一部分将领已被郑所收买,未待出兵,便已失败。另一部分举行
百色市、九龙起义,加入了
中国工农红军。年底,郑介民从广州经
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到南京,受到了蒋的冷遇。不久,被任命为参谋本部
上校参谋。1931年11月,
蒋介石准备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郑介民请求参加。
屡次立功
1932年3月,复兴社在南京成立,蒋介石自兼社长,郑介民被任命为复兴社干事会干事。复兴社下设特务处。4月1日,蒋介石指定郑介民为特务处副处长,
戴笠任处长。1933年春,郑介民兼任特务处华北区区长和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谋。5月,郑介民奉命执行解决
湖南省军阀
张敬尧,因张敬尧在
天津市为
日寇所收买,此时居住在
北平市六国饭店搜罗旧部,准备为日军进攻北平作内应。郑装扮成南洋华侨资本家,住进
六国饭店,指挥手下特务将其击毙。10月,
十九路军发动
福建事变,郑介民通过个人和同乡关系,派遣特务掌握了 十九路军的大量机密情报,使得福建事变很快失败。
1934年夏,郑介民与
潘佑强、
滕杰等一行七人奉
蒋介石指令,以军事考察团的名义赴
欧洲考察,赴法、意、英、德、奥、
瑞士等国,学习西欧各国特别是法、意两国军事情报工作经验,拜访
贝尼托·墨索里尼和
阿道夫·希特勒,作了较长时间详细的考察。每到一地,还动员留学生参加复兴社在欧洲的组织。1935年春夏间,郑介民一行人回国后,向蒋介石作了口头汇报和写出了大量的文字报告,郑介民还在特务处作了专题报告,当时很受大众欢迎。之后,被蒋介石任命为参谋本部第二厅五处
少将处长,兼任参谋本部谍报参谋人员训练班主任,协助
戴笠调整加强特务处工作。
1936年5月,
蒋介石通过特务处截获
广东省陈济棠拟联合
广西壮族自治区李宗仁发动反蒋事变的情报,即派郑介民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指挥华南区特务暗杀陈济棠和收买分化陈济棠部属。暗杀虽未得手,促使陈济棠坚决反蒋的决心。6月,陈济棠通电反蒋,自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派大军镇压。郑介民在从中收买了两广空军,先以20万
港元收买了陈部航空队飞行员陈振兴等,又以40万港币收买了航空队长
黄光锐,并策动师长李汉魂、李振良等将校级军官40多人叛陈投蒋,使得陈部归于败阵。由于郑介民策反有功,
戴笠特为郑介民举行庆功宴,
蒋介石为郑颁发一笔巨额奖金。
受任军统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军统局成立,郑介民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兼任军统局主任秘书,主管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后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
中将副厅长,掌理军事情报业务。1938年3月,蒋介石把
陈立夫领导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交于戴笠,郑介民被任命为军统局主任秘书,协助戴笠工作。
1939年9月,郑介民进入
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结合学习心得体会,先后撰写了《军事情报学》《谍报勤务教案草案》《游击战术之研究》等著作。
中国国民党政府对此给予通报表扬,还授予积学
勋章,被誉为文武双全的军事谋略家和军事理论家。1940年4月毕业后,适逢军令部第二厅和
苏联在重庆联合创办“中苏特种技术合作所”,合作侦收和破译日本陆军空军电讯密码工作,郑被任命为该所主任。1941年,参谋部改组为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郑介民升任为军令部第二厅
中将副厅长。在此期间,郑介民与
英国联络,成立了“中央情报合作所”,与美国联络,成立了“中美合作所”,被称赞为军统发展国际情报工作作出新的贡献。太平洋战事爆发后,郑介民兼负责对美、英盟军情报联络工作,被指定为
新加坡盟军军事会议的代表、中美联合参谋会议的代表。因郑介民善于外交,对某些军事行动的预测颇有见地,得到
蒋介石和美、英盟军将领的赏识,美、英、法等国曾先后授予他
勋章。
1943年11月,郑介民被派往
埃及的开罗,为蒋介石同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会议做警卫准备工作。蒋介石和
宋美龄在
印度、
巴基斯坦和埃及停留过程中,郑介民严密防守,精心安排,深得蒋宋赞誉。1945年5月,在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郑介民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破坏和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1月5日,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议,1月10日,国共两党分别发布了停战令。国共两党在
北平市成立军调处执行部,负责调处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监督执行停战令。郑介民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代表是叶剑英、美方代表室罗伯逊,后改为吉伦)。郑介民秉承
蒋介石旨意,挑选100多名特务骨干渗入各地军调小组,在与中共代表联络谈判过程中,一面在
中国国民党报纸上连篇累发表诽谤中共的文章,一面指挥特务跟踪中共人员,煽动“反共”情绪,怂逃亡地主和当地流氓捣毁中共代表办公室,妄图对中共施加压力。当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部署完成后,郑介民即发表谈话,把内战责任推到中共“缺乏诚意”上面。
1946年3月17日,军统局局长
戴笠乘机失事死亡,郑介民受命担任军统局局长。6月,
国民政府成立国防部时,郑介民担任国防部第二厅长,主管军事情报。时值全面内战爆发,郑介民对
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进行整顿,以中共为主要对手,强化军事情报工作,为延续
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效力。在北平,郑介民组织“冀省难民还乡请愿团”到军调部闹事,让特务们混杂其中,捣毁中共办公室门窗,抢劫文件,跟踪陷害和谈人员等等。郑介民先后破坏了北平、
西安市、
兰州市、
上海市、
青岛市、
宁波市、定海、
烟台市等地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电台、军需物资等,残杀了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遭受重创。
人物逝世
1947年12月,郑介民被免去国防部第二厅厅长和保密局长职务,升任国防部常务次长,主管国防物资,以主要精力进行争取美援和部队补给方面的工作,支持蒋介石内战政策。1949年1月,郑介民飞赴北平企图阻挠傅作义和平起义,未能得逞。广州解放前夕,经蒋介石同意赴美国活动,曾秘密列席美国联合参谋长会议,建议继续支援台湾蒋介石集团,未被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采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郑介民逃往台湾。1949年11月,郑介民担任国民党台湾当局“国防部参谋次长”,兼任大陆工作处处长,后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1954年,又担任“国家安全局”局长,晋升二级陆军上将。1959年12月11日,心脏病复发逝世于
台北市,享年六十二岁。
郑介民追随
蒋介石四十年,从事军事情报工作二十多年,曾先后当选为
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在他去世后,蒋介石亲临殡仪馆吊祭两次,并亲临祭奠。12月31日,蒋介石追赠其为一级陆军上将,用示“笃念忠勤之至意”。
人物作品
郑介民著有《军事情报学》《谍报勤务教案草案》《游击战术之研究》,其中《军事情报学》全书共十二章,九十多万字,对情报的理论和实务均有论述,还讲解了情报与战争和安全的关系,从中研究了情报分类法。
人物评价
蒋介石建立国民党情报系统时,钦点了“十三太保”,郑介民列名其中。有人拿郑介民与
戴笠作对比,称“与戴截然不同,郑战略眼光精确长远,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丰”。
家族成员
人物旧居
郑介民在
玄武区有两处私宅,一处位于玄武区桃源新村13号,另一处位于玄武区梅园新村44号。郑介民第一处私宅位于玄武区桃源新村13号的郑介民旧居,坐北向南,木制门窗,楼高二层,一楼建有内廊,二楼建有阳台,青灰瓦面,青砖墙面,上下各有8问房,占地面积187平方米,建筑面积123平方米。
郑介民第二处私宅位于玄武区梅园新村44号的郑介民旧居,是一座人字形顶青砖小楼,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楼高二层(假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