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教授
赵群(1978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研究生导师,工京剧青衣,专攻张派青衣兼演昆曲闺门旦类角色。
1995年,赵群毕业于天津市艺术学校,留校进修3年后分配天津京剧院,1999年被调到上海京剧院。2010年,她又被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担任戏曲表演专业教师。在校期间赵群主要承担:《京昆经典剧目》《戏曲角色创作》《戏曲发声》《中国戏曲程式》等专业骨干课程。2019年起赵群兼职受聘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任《中国戏曲.京剧》授课教授。赵群嗓音脆亮甜润,音域宽阔,行腔婉转动听,张弛有度,扮相亮丽端庄,表演细腻大方,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张派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著有《采思行:赵群观演杂谈》《秋声心语-张派艺术传习录》,主编《名师讲堂-京剧旦角流派研究》《张派艺术在当代》等书籍,出版黑胶唱片《姹紫嫣红.赵群》及十几盘京剧张派经典剧目光盘。
从艺三十年,赵群先后在舞台上塑造过70多个不同性格的京昆旦角人物。曾荣获波兰国际戏剧院校艺术节“最高荣誉奖”、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教卫系统巾帼标兵、上海文化新人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赵群出身于一个梨园世家,外祖父曾在文革前的天津市建华京剧团担任领导工作。父亲赵玉明先生祖居天津。赵群幼年时经常随父母去戏院,进后台,在文唱武打氛围的熏陶中,使她在不知不觉中痴迷于京剧。1988年,赵群考入天津市艺术学校,开蒙老师是张芝兰。12岁就被校方发现有嗓音优势,安排到张门弟子李近秋老师那里主攻张派青衣。于1999年4月,由林宏鸣总经理把她作为青年人才引进上海京剧院。2004年,由上海京剧院推荐,赵群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青年研究生班。2007年她获得戏曲表演研究生学历,2010年获得导演MFA艺术硕士学位。
演艺经历
1992年,14岁的赵群已被吸收参加“张君秋艺术生活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开幕、闭幕式上有彩唱和清唱,从此与多位张派名家建立了长期的学习关系。1997年12月,天津市艺术学校为19岁的赵群在中国大戏院举办第一次专场演出,演出《状元媒》。之后20岁的赵群在台湾与邓沐玮合演全本《秦香莲》,引起轰动。1999年4月,赵群刚到上海京剧院,就赶上排演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的剧目《贞观盛事》,主演是尚长荣关栋天孙正阳夏慧华陈少云等,阵容强大,她获得一个排名第八的角色郑月娟。虽是配角,却是引发冲突的焦点人物。作曲家高一鸣先生用张派旋律为她设计了唱腔,使她很快地把握了角色的神韵。在剧院里,赵群不挑不拣,无论新戏老戏,主角配角,有机会绝不放过。后来又演过《曹操与杨修》中的鹿鸣女。还在现代戏《一方净土》《映山红》中担任角色。上海戏剧院的文化氛围、创造氛围和团队精神,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2002年,赵群在台湾与李宝春领导的台北新剧团合作排演了《试妻大劈棺》。李宝春打出“新老戏”的旗号,做到了继承中的创新,对赵群产生深刻的影响。之后除了深化学习张派剧目外,赵群扩大对非张派的京剧传统剧目的学习,由京剧扩及昆曲,向华文漪梁谷音、张泡澎等多位名家学习了七八出昆曲折子戏。所以赵群在剧院和媒体合办的“东方雅韵·梨园星光”专场演出中,既演张派拿手戏,又与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才俊黎安合演了《百花赠剑》。因为赵群有良好的昆曲基础,2002年又与昆曲王子张军合作排演了“京昆两下锅”青春版《桃花扇》。2006年赵群荣获国家一级演员专业技术职务。赵群先后师从薛亚萍蔡英莲王婉华、梁谷音、王芝泉等京昆名家。常演京昆剧目40多出,并在十多出新创剧目中出演女主角,演绎了很多经典的角色。
教学经历
2010年,赵群从上海京剧院调到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从舞台走上讲台,从演员变成教员。2012年她又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现今,赵群在上海京剧学院担任戏曲表演专业主任、校外兼职市青联委员,市青年艺术联合会理事。若干年,赵群已经在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图书馆东方讲堂、上海人大京剧社等单位,做过许多讲习京剧、普及京剧的工作。她是表演系、导演系双料研究生,是充分知性化的京剧专家。到了上海戏剧学院以后,赵群主要担任《经典剧目》和《戏曲创造角色》两门主课,还为研究生开设《戏曲程式》选修课。到学院不久,在全国同行评比中,获得两次优秀教师奖。
教研与交流
赵群依托上海戏剧学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曾随学院去过欧亚十多个国家推介京剧,用中国京剧青衣的本领来吸引和征服外国观众。她在国外演出的由孙惠柱改编、郭宇导演的《朱丽小姐》,吸引众多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之后,经过赵群的沟通,有一位美国教授还把张派《西厢记》成套唱腔用在波士顿戏剧学院的教学中。赵群表示,她特别愿意继续在京剧文化传播这方面进行探索开拓,与外国观众进行更深度的文化交流。
赵群也致力于探索、研发充分女性化的京剧旦角之美。以赵群为主持人的“张派艺术传习研究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举办过多期“旦角流派研究一名师讲堂”系列讲座,保留了许多名师的口述史料和艺术经验。工作室作为一个平台,邀请名家尤其是女性名家来思考、探索、交流如何结合女性条件,扬长避短,创造出更多更符合现代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女性形象,使旦角艺术获得新的发展。
主要作品
演出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书籍作品
著有《采撷思行.赵群观演杂谈》《秋声心语-张派艺术传习录》《京剧表演入门教程》;主编《名师讲堂-京剧旦角流派研究》《张派艺术在当代》等书籍。其中《采撷思行:赵群观演杂谈》是赵群老师的戏曲论文集。文集分粉墨思感、中西之间、演教践行、师友相得四个专题,兼及演出、观摩、教学、研究等多方面内容,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和艺术见解,和较高的艺术理论价值。
影音光盘
赵群先后出版《姹紫嫣红.京剧》《梨园之星.赵群演唱专辑》《状元媒》《西厢记》《望江亭》等二十余部影音光盘。
导演作品
小剧场京剧《朱丽小姐》是赵群导演的处女作,其中对京剧的改良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渐进式改良。排演《朱丽小姐》也是如此,题材求新求异,表现手段则扎实传统。
发表文章
以上内容来源:
主要讲座
以上内容来源:
艺术特点
赵群的艺术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扮相亮丽端庄,声音和气息的训练得体,音色清朗明亮,有光彩;二是基本功比较扎实,注重吐字、归韵的技法,尖团分明,行腔中字音不漂不浮,大都真切、圆润。这两点虽然都属于基本功范畴,但对于学习张派来说,至关重要。三是悟性强,表演细腻能根据词意将演唱和身段、表情、眼神结合起来唱得活,唱得有戏。如柴郡主吕蒙正的演唱中就有细腻的神情变化,她不仅是一般地向状元述说事情真相,而是着意刻画郡主为争取美满姻缘表现出的勇敢和果断的精神。在饰演吕蒙正的马派名家张学津衬托下,这段戏,越发显得饱满、充实。
社会活动
以上内容来源:
荣誉奖项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1992年,赵群在参加天津市政协举办的“张派同乐会”时,被张君秋先生夸赞:“这孩子唱得不错,难得没毛病,是个好苗子。”当即指定她参加翌年在北京举办的“张君秋先生舞台生活60周年纪念演出活动”。
1993年赵群拜师薛亚平老师。经薛亚平指导后,进步很快,曾随天津京剧院日本、中国台湾演出,被誉为“小薛亚平”。
赵群是表演系、导演系双料研究生,是充分知性化的京剧专家。郭宇先生对于她从舞台走上讲台的评价是:“既有积累,又有能力,更有自信,年轻而又资深,成了她一块招牌。”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先生曾对赵群出版的《采撷思行.赵群观演杂谈》评价道:“赵群作为知名京剧演员能够在从艺期间总结艺术心得,归纳演出经验十分难得,这也为她从教打下了良好基础。此书最吸引我的部分是附录,详实记录了她的艺术成长之路,通过附录反观文章,更能见证赵群敏锐的艺术感知和勤奋努力。”其中书名“采撷思行”也是由潘文国先生予以提出。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赵群出身于梨园世家,外祖父曾在文革前的天津市建华京剧团担任领导工作。父亲赵玉明先生是京剧武花脸演员,母亲陈艳芳是京剧鼓师,到赵群已是第四代京剧人了。赵群的丈夫是著名京剧演员傅希如,两人多次合作出席演出,育有一子傅文轩
师徒关系
1988年考人天津市艺术学校京剧科学习,先后随李芝兰、李近秋、田玉珠等老师学艺,后也曾得蔡英莲指点。1993年在京津两地举行“纪念张君秋舞台生活60周年演出时、被薛亚平看中,收为门徒。薛亚平向她倾囊相授了曲目《秦香莲》和《状元媒》。之后,赵群为了扩大对非张派的京剧传统剧目的学习,向华文漪梁谷音王芝泉等多位名家拜师学习了七八出昆曲折子戏。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演艺经历
教学经历
教研与交流
主要作品
演出作品
书籍作品
影音光盘
导演作品
发表文章
主要讲座
艺术特点
社会活动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师徒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