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北京特大暴雨是指2012年7月21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
北京市气象局于2012年7月20日曾两次发布专题预报,指出21日傍晚到夜间有暴雨,部分地区可能为大暴雨。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其中,最大降雨点
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城区最大降雨出现在
石景山区模式口,为328.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
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这场特大暴雨肆虐京城整整20小时。北京市受灾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
截至2012年8月6日,北京已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根据北京市政府举行的灾情通报会的数据显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事件原因
冷暖交汇
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
华北地区一带剧烈交汇。因此,这一带产生了强降雨。这次降雨过程强度之强比较罕见。此次天气系统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冷暖空气的交汇点恰好处于北京上空。并且持续几天的闷热给京城积蓄了充沛的水汽,北京以南的水汽又源源不断地输入,将空气湿度送至饱和,为降雨营造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北京西部、北部环山的特殊地形,则使被堵截的
气流更加“勤奋”地做抬升运动。这种情形下,一遇到冷空气活动,对流云团就即刻得到强烈发展。此外,北京的东面存在一个高压天气系统,它的阻碍导致北京降雨系统的东移,因此降雨持续了较长时间。
热岛效应
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
下垫面,地面热力比原先大。这导致城区气温难以回落,水汽无法流失。在此次降雨过程中,正是由于地面热力大,产生对流运动,使得云系不断地新生和发展,加大了降雨强度。
七下八上
七月下旬八月上旬这段时间,
华北地区进入降雨集中期,容易出现雨量集中、强度较大的降雨过程。
事件过程
北京市气象局于2012年7月20日曾两次发布专题预报,指出21日傍晚到夜间有暴雨,部分地区可能为大暴雨。
2012年7月21日9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中午前后北京开始出现降雨。北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达到暴雨(40-80毫米)其中
房山区、
门头沟区、
海淀区、
石景山区、
丰台区、
密云区、
怀柔区、
平谷区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超过 100 毫米。14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14时2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15时30分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二次黄色预警。14时左右降雨已演变成瓢泼大雨,游客行人打着伞也被雨水淋湿,纷纷到附近的商店躲雨。北京各地开始出现积水情况。18时30分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 2005 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22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 21日22时继续发布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暴雨橙色预警,未来3小时京市城区东部及
顺义区、
通州区、
大兴区、
平谷区、
密云区等地仍将出现 40-70 毫米的
降水。
部门应急联动也迅速启动。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根据预报、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及时反应,快速联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和处置暴雨带来的各种影响。
市气象台向市委、市政府、市防汛办及交管局等
有关部门发布重要天气报告5期,发布全市部分气象观测站雨量表及全市雨量分布图18次,并与市地研所联合发布了
地质灾害三级预警。针对灾情最重的
房山区,区气象局采取每小时电话汇报一次、每3小时更新一次的方式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情况。此外,部门应急联动也迅速启动。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根据预报、预警信号级别及时反应,快速联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和处置暴雨带来的各种影响。
北京市于2012年7月22日下午举行7.21强降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此次强降雨的特点和北京市抗击强降雨的有益做法。24日上午11时50分,经过2天的紧急抢险,
G4双方向通车。出京方向最外侧车道因护坡需加固而暂时封闭。
2012年7月26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率国务院应急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和气象局等12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救灾工作组,赶到北京市
房山区周口店镇和城关镇洪涝灾区,实地查看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研究进一步加大救灾工作支持力度的措施。
灾后统计
7月 21日的特大暴雨给北京市园林绿化成果造成了巨大损失。 园林绿化部门对受灾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全市果树积水面积15.4万亩,冲毁6.58万亩,其中房山区最为严重,共冲毁果树5.7万亩;花卉受灾面积2300多亩,其中房山区受灾面积2000亩,有80栋温室被冲塌,损失1000多万盆(株)花卉;平原造林积水面积近2万亩,倒伏树木2.3万株;城区树木倒伏240棵,冲毁草坪3500平方米。
官方报道,此次暴雨共造成79人遇难,全市受灾人口160.2万人,因灾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7·21”特大自然灾害中,
房山区是重灾区。根据气象观测站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22日3时许,全市最大降雨地为房山
河北镇。其平均降水量高达460毫米。暴雨对房山区人民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大面积交通中断、部分地区通讯、供电、供水中断。
事件影响
路段受阻航班延误
受强降雨影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1日全天共取消航班571架次,延误航班701架次,最高峰时有近8万人滞留机场。暴雨还导致
G4出京方向17.5公里处的南岗洼铁路桥下严重积水,积水最严重时,被淹路段长约900米,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6米,桥下积水20余万立方米犹如水库,81辆汽车被困水下。
地铁工地路面塌陷
2012年7月21日下午5时左右,地铁6号线金台路工地发生路面塌陷。晚9时30分,路面抢修已基本完成。
多景区因暴雨受损
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发生后,北京市部分景区景点受损严重,造成房屋漏雨、院墙倒塌、道路冲毁、照明设施倒塌等情况。
灾后反思
郭金龙表示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要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在应急、规划、交通、市政、建设等多部门建立完善联动响应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二是要加强管线、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更高的标准制订更新维护计划并逐步实施。三是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决策支持作用。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打造三维的“数字城市”“
智慧城市”,并推进数据在各部门的共享;开展普查,获取翔实的管线、立交桥等
公用事业专题数据;以客观的数据分析来辅助应急救灾决策、灾情预警和灾后重建。
善后工作
保险理赔
2012年7月30日24时,在京保险公司共接到因“7·21”强降雨造成损失的各类报案4.7万件,估损金额约10亿元。其中,
机动车辆保险接报案4.2万件,估损金额约3.9亿元;企业、家庭、工程等
财产保险接报案2331件,估损金额约5.1亿元;投保种植业保险农户受灾面积约28.3万亩,养殖业损失约24.3万头(只),种养两业估损金额约9142.6万元,已向农户预先赔付保险金2000余万元;
人身保险预计赔付保险金额457.6万元,已赔付220.3万元。
安置房
北京启动“7·21”特大自然灾害安置房建设,要求在10天内完成受灾群众临时住所的搭建,确保8月5日前入住。北京市住建委房屋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透露,目前已选定59个安置点,安置
周转房建设总量为6783间,总建筑面积126894平方米。
悼念活动
2012年7月27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政协主席王安顺来到灾情严重的
房山区十渡镇,看望受灾民众,部署救灾善后和防汛工作,并与当地民众一起,向“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者默哀1分钟。北京市委副书记吉林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