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延续了宋、明、清三代
徽州传统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其位于
屯溪区的中心地段,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北依华山,南伴
新安江,东起“照壁”,西至
镇海桥,地势北面高,四周低。其全长1273米,核心街道长832米,宽5-8米,包括一条主街、三条横街和十八条小巷,总面积0.213平方公里,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
徽派建筑构成。老街上的建筑为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保持着宋明清以来的
徽州作坊和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老街内主要景点包括
屯溪博物馆、
万粹楼、程氏三宅等。
屯溪老街于1995年3月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009年6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屯溪老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同时,屯溪老街上的程氏三宅、
程大位珠算博物馆及
镇海桥三座古建筑分别于2001年6月、2013年3月、2019年10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命名
屯溪一名的得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源自史书《
三国志》,书中记载三国时期,吴主
孙权为建立霸业,平息战乱,曾委派威武
中郎将贺齐在此地水上屯兵,征讨山越人,山越人战败,逐渐融入
汉族,接受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此地也为
孙吴长期立国提供了物质基础,后人就将贺齐屯兵之地叫做“屯溪”;另一种说法源于此地的地理位置,此地处于
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交汇处,《
尔雅》中释义:“屯,聚也”,《清史稿·地理志》中也说“南港率水与东港合流如屯溪”,诸溪聚会,谓之屯溪。
屯溪老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也经历过几次名称的更换。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明弘治《
休宁县志》中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民国时期,屯溪老街也曾名“中山正街”。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6年更名“人民路”,1985年定名屯溪老街。
历史沿革
初具雏形
屯溪老街源于宋代,其作为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徽州商业街,形成和发展与徽商密不可分。
南宋时期,
宋徽宗迁都
杭州市(即今日的杭州),在
新安江南建立
首都,并沿着新安江征调大量
徽州木材和能工巧匠,许多返乡的工匠模仿
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因此屯溪老街也被称为“宋城”。
逐渐发展
元末明初,一位名为
程维宗的徽商见此地水运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大宗货物,于是在屯溪华山脚下新安江畔建造商栈4所,货栈47间,用来招揽商贾、存放货物,明朝《率东程氏家谱》中记载,
洪武十八年(1385年)率东(今尤溪)人程维宗“于屯溪造店房四所,共屋四十七间,居商贾之货”,成为屯溪老街最早的文字记载。后来又有几家商栈在现屯溪老街西段镇海桥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建房经商,据说最早有八家,由此得名“八家栈”,成为了屯溪老街的发源地。明朝时期,徽商崛起,
屯溪区成为了水路运输枢纽,吸引了大量客商定居经商,屯溪街市也由此不断发展。明弘治四年(1491)《
休宁县志》卷五《镇市》中记载“屯溪街在县东南三里”。嘉靖十五年(1536)建立屯溪石桥,黎阳与屯溪相连,街市由八家栈向东发展。万历三十五年(1607)《休宁县志》载:“屯溪街在东三十里,镇长四里”。至明末屯溪已经成为了
徽州镇长两公里的物资集散中心。
鼎盛阶段
清朝初期,屯溪老街各种商铺鳞次栉比,1621年《休宁赋役官解全书》述屯溪为“一邑总市”,1640年“翼农”药号创办开业。清中叶开始,徽州及毗邻浙、赣边区所产绿毛茶大多在
屯溪区精制后外销,统称“屯绿”。清朝末年,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各业汇聚,成为屯溪老街商业发展的高峰时期。1840年胡采瑞等人在屯溪开设茶号,生产外销绿茶,1851年“同和”秤店开业,1855年“紫云馆”饭店开业,1863年“同德仁”药店开业,1870年“大昌”南北货店开业,“鸿泰”布店开业,1885年
皖南茶厘总局自大通移驻屯溪,1889年新安屯溪公济局成立,1901年
徽州六邑茶商联络同业组织茶务总会,会址设在
屯溪区,1910年“同益”南北货店开业,屯溪商界茶、钱两业捐地捐资创办崇正学堂,后清朝徽郡太守刘汝骅疏请更名为徽州农业学堂。屯溪老街从八家栈不断向东延伸。清末,外资商业公司以经销、代理方式进入屯溪。
灾后重建
民国初年,屯溪老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之称。1912年渔埠头大公元浴室开业,1914年开始有百货店兼售西药,1917年兆记照相馆开业,1922年吴谱明、吴云岩在屯溪创办永明电灯公司,1924年屯溪第一家同业公会茶漆业同业公会成立,1929年国药业、百货业同业公会成立。1929年春,屯溪老街遭到朱富润流民武装焚烧,下街,中街损毁严重,部分商户就此休业,数年之后经过重建恢复元气。
抗战时期,为躲避战乱,江浙一带大批商人与难民涌入屯溪,一时商业云集,经济繁荣,屯溪成为
徽州物资集散地,人称“小上海”。1931年聪电话公司开办,广货业、首饰业、菜面馆业、布业、烟业、估衣业同业公会成立,1933年12月中共皖南特委机关设立。形成以老街为中心,河街与后街两侧拱卫,三条横向马路和18条小巷贯通的完整的街道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整修街道,基本完好的保存全长895米的明清风格古街及其附属的小街小巷。如今屯溪老街成为了
黄山市区中集商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步行商业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屯溪老街街道东至新安北路与昱中街道接壤,南至
新安江与
阳湖镇相连,西至老大桥-华山路与昱西街道交界,北至横江桥、北海路与新潭镇毗邻。从地理位上看,屯溪老街北依华山,南伴新安江,东起“照壁”,西至
镇海桥。经纬度上来讲,屯溪老街位于东经118.306500度、北纬29.708150度。
气候
屯溪老街所在的
屯溪区地处中亚
热带,具有湿润性季风气候特征,表现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降水多集中于春末夏初。
水文
屯溪老街位于
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交汇处,水系发达,水运交通便利。新安江为屯溪区境内最大的河流,境内长度17.8千米,区境集水面积153.034平方千米。
横江古名吉阳水、东港、白鹤溪,俗称北河,流域面积963平方千米,其中境内26.19平方千米。率水古名南港、浙水,俗称南河,是新安江和钱塘江正源,流域面积1512平方千米,其中境内为57.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屯溪区位于黄山余脉与
白际山余脉之间,整个地势大致为周高中低状,四周多为海拔200到300米的低山、丘陵,中央为盆谷,盆谷中河众多,除西北面外其余皆为低山环绕,率水、横江分别由西南、西北入境,于镇海桥下游汇合穿城而过。屯溪老街位于屯溪区中心位置,北面依山,南面伴水,东起“照壁”,西至
镇海桥,地势北边高四周低。
老街特点
老街布局
屯溪老街全长1273米,其中核心街道长832米,宽5-8米,包括一条主街、三条横街和十八条小巷,总面积0.213平方公里,整个街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沿主街两侧二百多家店铺毗连,店铺进深大都在20米左右,总营业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上、中、下马路将主街分为四段,自屯溪桥至上马路称八家栈,上马路至中马路之间称上街,中马路至下马路之间称中街,下马路以下称下街,构成三条南北向横街。老街南、北分布着众多小巷,八家栈有渔埠头,上街有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渔池巷、榆林巷、海底巷、还淳巷、李洪巷、永新巷,中街有凤麟巷、梧岗巷、地盘巷、利民巷、梧岗支巷、德仁巷,下街有枫树巷、横街、迎新巷共十八条小巷。
屯溪老街的街道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呈现出弯弯曲曲近似于鱼骨的形状,这是由于前人在建造屯溪老街的时候秉持着
徽州传统建筑“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依形就势,顺势而为”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结合屯溪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最终呈现出屯溪老街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建筑群。
建筑风格
屯溪老街延续了宋、明、清三代徽州传统建筑风格。老街上的店面多为单
开间,一般两层,少数三层,两层楼呈“P”字形,三层楼建成“B”字形。底层门面则采用排门的构造,卸掉排门,则能完全展示内堂。店堂柜台和牌匾是老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店一般在店堂内三分之一左右面积设一曲尺形或S形木质柜台,高1.2米左右,柜台外除陈列商品,另设顾客休息的桌椅。各店门首均悬挂有店名招牌,多为书法名家书写,牌匾制作考究,木质漆,多为黑地金字。老店在柜台上方、两边墙壁也设招牌。
店铺之间均有马头墙封护相隔,层叠高低错落,屋面盖小青瓦。老街的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外实砌扁砖封顶。楼上,临街装木栏与裙板,并安置有各种花窗,挑檐、挑枋下由俗称“鹅颈轩”的斜木支撑。屯溪老街的建筑平面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部分大店铺的布局前面通街、后面通河,这种入内深、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屯溪老街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居或楼下店楼上居的经营、生活方式。
主要景点
老字号商铺
屯溪老街共有二百多家商铺,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同德仁”“茂槐”“石翼农”“合记春号”“胡开文”“谢馥春”等老店都挂有老字号牌匾,承载着
徽州的文化印记。
“同德仁”药店
“同德仁”药店现今坐落于屯溪老街206号,其由
休宁县程德宗、邵远仁两人合资创办于
同治二年(1863年),是一家
中华老字号百年中药店铺。药店保留了传统
徽派建筑风格,纵深六进,六天井,面积有1700余平方米。药店前面临街,后倚
新安江,前店后坊,店后作坊用于药材收购及制作丹、膏等。该店铺以“橘井流香”的金字立匾与“同德仁”横匾作为招牌,店内中堂挂一山鹿图,向人们叙述着一段关于同德仁百年拳头产品“百补全鹿丸”的故事。
“石翼农”药店
“石翼农”药店位于屯溪老街144号,其创立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素称“中药泰斗”,是新安医学的重要代表。由徽州绩溪石家人在西镇街创“石翼农”号,后转给
休宁县黄姓卸任官员,改称“黄翼农”。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氏将石翼农与屯溪下街分号再转绩给溪县旺川石钟玉、石鸣玉两兄弟,改店名为“石义兴”,三年后更为“石翼农”。民国24年(1935年)店号售租给王松友、王庆如等4人,店名改为“老翼农”。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公私合营改为国药商店老翼农门市部。1970年迁至屯溪老街。1985年恢复老字号“石翼农”。
店内的装饰沿袭着早期药店的传统,正中央立着一头一人高的鹿,一侧为药柜,另一侧设有
八仙桌和椅子,后方设橱窗与展示台。店内汇集
中医诊所、新安养生馆、中医名品、新安医药历史展陈等板块,还分别设有针灸、理疗、推拿室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胡开文”墨店
“胡开文”墨店位于屯溪老街116号,由
胡天注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汪彩章墨店”招牌为“胡开文”,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二字,并加“苍佩室”三字作标识而来,是一家以
徽墨闻名的百年老店。清
宣统二年(1910年)胡开文上等徽墨在
南洋劝业会展出,荣获金奖。1915年,胡开文设计生产的地球墨送往巴拿马
世界博览会展出,再次获得金质奖章和奖状。屯溪“胡开文”主要产品“超顶漆烟墨”先后荣获国家金、银奖。“胡开文”墨店主要经营徽墨,该店徽墨高中低档齐全、品种繁多,有顶漆烟墨、集锦珍品套墨、仿古集锦墨、贡烟墨、茶墨、青墨、檀烟墨、净烟墨、彩色墨等700多个品种,同时销售组装文房四宝,有宋锦盒、
漆盒、蓝布盒等几十个品种,还兼营300多种旅游工艺品。
除此之外,老街上还有“
谢馥春”化妆品企业、“茂槐”
工艺美术品店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各类店铺,其都保存了传统
徽州建筑风格,承载着屯溪老街的悠久记忆。
社区博物馆
屯溪博物馆
屯溪博物馆坐落于屯溪老街168号,位于屯溪老街街道中马路与老街交汇处东,1985年5月成立,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隶属
黄山市屯溪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屯溪博物馆分两层,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为徽州古民居风格,2008年开始实行对外免费开放。馆内藏品1800余件,设立三大专题展,即徽州砖雕艺术展、徽州人物容像展、明清家具展,同时陈列明清家具、古字画、瓷器、玉器、青铜器、文房用具及徽州砖雕等大量文物,主要向游客展示徽州的绘画艺术、砖雕艺术、古代家具艺术,以及从中延伸出的
徽州风土人情及纲常伦理。
2011年8月,国家文物局公布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为全国首批
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之一,其中
屯溪博物馆兼任信息展示中心的职责,推出相关专题陈列,再现老街社区的历史文化及居民生产生活发展轨迹。
万粹楼
万粹楼位于屯溪老街中段,由
万仁辉先生于1999年建成并开放,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提名“万粹楼”,是中国首家古建筑形式的
私人博物馆。该楼由万仁辉先生从民间购入古代宅院拆下的石雕、木雕、门扇、漏窗等明清建筑构件结合现代技术建设而成,虽然建成历史不久,但其灰青瓦当、白马头墙、飞檐翅角、红柱漏窗的建筑特点与老街的
徽州古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万粹楼大堂名为“九百砚堂”,为费孝通先生所书,展示了关山月、张仃等人为九百砚堂题的匾额。中堂布置
太师壁,所用楹联大都和砚有关,陈列家具的全为江南传统的红木大件。二楼为三个连续的展厅,其既可贯通,亦可独立。三楼是为楼主家庭起居设计的,两厢到顶的厅门板由大块具有干百年树龄的银杏板做成。四楼是屋顶花园,具有徽式园林特点,其还采用了大量精细木雕,忠实于明清
徽派建筑的古建规制。
万粹楼内藏品丰富,包括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900方珍贵砚台及其他大批文物。
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
屯溪区老街西端69号,占地156平方米,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楼房。1934年春,中共歙县中心县委在屯溪老街一名为“合记春号”的中药店内建立县委机关兼联络站。1987年,对旧址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2012年6月旧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实施展陈提升。2021年4月旧址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原“合记春号”室内分为四进,第一进为中药营业店堂,第二进为居室,第三、四进为中药泡制作坊和仓库,是
皖南典型的前店后坊式中药铺。1987年维修之后,将旧址第一进辟为展览馆,展出百余件历史照片及文献资料,清楚地介绍了皖南特委的建立、发展以及开展对敌斗争的情况。第二进仍保持老店号内室住屋的原貌。第三进是休息室,第四进是会议室。一直维持到今天。
戴震纪念馆
震纪念馆位于屯溪隆阜中街90号,屯溪老街街道与滨江西路交汇处附近东,成立于1959年,1982年改名为“戴震纪念馆”,是为纪念戴震先生而建的一所博物馆。其原名“摇碧楼”,为一所清代民居建筑,是
戴震当年读书治学处。戴震1724年出生,字东原,休宁隆阜(今属屯溪)人,是
清代进步思想家、著名学者、“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音韵、文字、训等方面均有成就,有《
戴氏遗书》传世。
1924年,适逢戴震诞生200周年纪念日,戴氏后裔献出此屋,建为“隆阜私立戴氏东原图书馆”。1983年重新修,建为戴震纪念馆,馆内分瞻仰堂、藏书室、阅览室、休息室四个部分。戴震纪念馆藏书1万余册,其中古籍9000余册,戴震著作163册,以及戴震著作手稿、墨迹和
爱新觉罗·弘历谕旨等。如今
戴震博物馆分为戴震生平展、戴震研究成果展、戴震学术成就展、历代名人评赞戴震展、戴震书房复原等,全方面介绍戴震先生的生平和伟绩。
古代宅院
程氏三宅
程氏三宅是位于屯溪老街东侧柏树街东里巷程氏6号、7号、28号的三座明代民居,由明代
成化年间礼部右侍郎
程敏政所建,因为三座建筑都建于明朝,且主人都姓“程”,所以命名为“程氏三宅”。
三宅均属于封闭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一脊两堂,屋面盖
凤蝶总科瓦,四周墙体封护,东西马头墙起伏呈三级封护至顶脊,前后屋檐墙砌凹形,梁面上饰有图案粉画,具有独特的明代建筑风格,是以天井采光、通风、排水为一体的独立建筑。每座宅院平面图均为“H”形三合院,进深16.1米,
开间13.6米,上下层每层五开间,两侧带厢房,中为院落。其中6号宅为五开间,占地面积477平方米,7号、28号为三开间,占地面积分别为254平方米和187平方米。
程氏三宅中的木雕具有代表性,其中最为精致的是如意形状的鹅颈轩,工匠们采取镂雕的手法雕刻了六个面,浑圆饱满的如意球镶于飞来椅背面凹进去的部分,有如古人拱手抱拳,迎来送往的姿态。不同形状的木雕具有不同的寓意,门口的四个“如意球”寓意为“四四如意” “四季平安”; “瓶插莲叶”状的木雕寓意为“平安是福”;“鹊立枝头”寓意为“喜上眉梢”; “鹿回头”引申为“浪子回头金不换”还有“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等形状各异的木雕。
程大位故居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前园村渠东5号(今大位路),始建于明代
正德年间( 1506~1521),建筑面积540平方米,是程大位先生的宅院。
程大位,明末著名数学家,因著书《
算法统宗》,被推崇为中国“珠算鼻祖”。明末清初,他的书广泛传遍东南亚、
欧洲和美洲,为世界珠算发展奠定了基础。
程大位故居由“维新堂”主体建筑、“祭祖楼”偏房和“宾园”庭院三大部分组成。宅第主楼维新堂
坐北朝南,为三
开间一脊两堂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西侧祀祖楼倚主楼而建,为三开间二层楼房,入口处就势建有宾园,园内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外表马头墙,小青瓦,是典型的明代徽州古民居建筑。重新修过的故居,
底层设瞻仰堂,内置
程大位塑像,左右厢壁悬挂程氏“师生问难”“遨游吴楚”“丈量步车”“覃思于率水之上”等10幅生平丹青,另有生前书房、卧室;二楼辟作陈列室,置有程大位画像、生平简介,还有周恩来题词照片、赵朴初为陈云拨珠演算题照诗及当代数学家苏步青、江泽涵、王元、龚升等人题词、匾额。1989年5月,程大位故居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活动
民俗活动
屯溪老街的民俗活动包括
曲艺舞蹈、民间故事、
民俗音乐民谣、仪式展演等。曲艺舞蹈又包括狮子舞、隆阜抬阁、旱船、蚌壳舞等;民间故事包含各种名人轶事和文化传说;以徽州民谚、徽州民谣为代表的民歌、民谣构成了屯溪老街街区型的文化传递形式。
节事活动
节事活动则包括节庆活动和主题活动,是重要时间点或重要节日举办的“非遗”
旅游活动。其中节庆活动包括节日庆典,祭祀节庆和纪念节庆活动,如“跑马祭汪公”,以特殊的庆典和纪念形式营造一种激情,欢乐和仪式性的旅游氛围。同时屯溪老街还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化主题活动,如特色美食节、传统技艺比赛、民俗踩街活动。每年
春节正月,老街都会举行民俗踩街活动,包括南溪南舞狮、阳湖旱船蚌壳舞、黎阳仗鼓等传统民俗节目,参加表演的基本上是当地村民和社区居民,作为一种群众性活动,自娱性强、参与性广,演绎出了生活气息。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54-1955年,
屯溪区人民政府拨款两万余元,整修老街石板路面。1980年开始,工厂、仓库、机关陆续撤出屯溪老街,房屋按
徽派建筑风格改建。1983-1984年,沿老街江岸修建防洪驳岸693米。1983-1985年,屯溪市人民政府第二次大规模分段整修老街路面,累计修复老街路面628米,总面积3814平方米,总投资13.8万元。1986年,屯溪市政府拨款、社会集资15.8万元,在老街东首拆除“裤裆街”,建成小广场,新建仿古四柱三间彩绘牌坊“老街”门楼和青石影壁各一座,下马路建仿古彩绘“川媚山辉”门楼一座。1994年改造老街西入口,拆除临江危房,新建“三江聚”过街楼。
2002年春,拆除老街东入口、下马路仿古牌坊,在东首新建青石二柱三楼歇山顶
徽派建筑牌坊一座,扩建小广场。2004年,黄山市人民政府投资全面整修中马路。2005年,投资200万元,全面整修上马路。同年,
屯溪区人民政府对老街小巷进行全面整修。2010年,实施屯溪老街一、二、三马路特色街打造工程。
2011年,屯溪老街实施全面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按照“文化展示、商贸流通、休闲娱乐、旅游接待、特色小吃”五大功能定位,重点抓正街整治、小巷开发,全面提升屯溪老街的文化、旅游品位,丰富老街经营业态,努力将屯溪老街打造成一流的历史文化街区,使其由原来单纯的商业购物街转向集旅游、商贸、文化、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街区。
2016年,组建黄山市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老街区域的开发、运营,同时成立屯溪老街管委会,负责老街区域综合事务管理。同年,黄山市实施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推进危旧房改造、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物业管理改善;恢复和再现除
徽派建筑外的其他历史文化元素;促进业态转型升级,打造城市核心商业圈。
2017年,屯溪老街市政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开工。2020年7月31日,屯溪滨江文化旅游街区开发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屯溪老街南侧滨江西路举行。该项目位于屯溪滨江路与老街一、三马路交界处,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项目将延续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肌理,充分结合滨水临江特色空间,创新复建鱼埠头、阳湖渡及盐埠头,再现河街、码头的人文风情,打造情景化、沉浸式、新旧共融的文旅滨水休闲街区,构建城市的公共“阳台”。
2021年举行屯溪老街红色旅游线路发布会,将红色旅游线路将休闲旅游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串联老街内六路饭店旧址——国民党士兵哗变处(现位于现屯溪老街广场处)——抗战时期的屯溪街---工合组织旧址(位于现还淳巷19号)——中共皖南特委旧址---黄山旅社旧址等特色红色旅游景点。2022年下半年,屯溪老街启动“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最小干预达到最佳的效果。一方面规范店面布局,对商户出店经营开展整治,明确商铺柜台外沿不得超出第一个台阶,同时实施局部立面改造工程,免费为商户更换可折叠铝合金雨棚和水涧,让历史街区整齐起来;另一方面,调整经营业态,聘请专业团队对老街业态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制定屯溪老街店面布局提升方案。同时,提升整体亮化设施,沿街841米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让老街既添“颜值”,又增“气质”。
保护
1979年国家城建局明确要求保护屯溪老街。同年
清华大学编制的屯溪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保护老街的概念。1981年屯溪老街被列为屯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屯溪市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保护老街的具体措施。1984年6月,屯溪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强保护屯溪老街的布告》(共六条),明确将屯溪桥至青春巷列为保护区,规定老街店面必须恢复经营,建筑物必须保留原样,并禁止各种机动车辆、畜力车及大牲畜进入,制定安全防火、清洁卫生措施。1985年6月,屯溪市人民政府成立屯溪老街保护建设领导组,负责老街的保护、管理工作。同年
清华大学和屯溪市政府首次编制屯溪老街保护规划。自1987年起,明令严禁在老街销售、燃放和储存烟花爆竹。
1993年
屯溪区政府发布《老街防火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同年8月成立隶属于
黄山市建设委员会的屯溪老街保护管理处。1995年3月,建设部将屯溪老街列为“历史文化区”的保护规划、管理综合试点。明确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指导思想和原则,对老街的规划管理、建筑管理和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等均作具体规定。1996年,屯溪老街保护整治研究工作启动。1997年,老街街道办事处成立。1998年,黄山市完成屯溪老街等3个历史街区(村落)保护扩大设计方案;7月初,通过省建设厅主持的专家审定会并报国家建设部批准开始实施。
2003年成立
黄山市老街管理委员会。修编《屯溪老街整治更新保护规划》,修订《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
屯溪区政府成立“屯溪老街管理处”,与“屯溪老街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2004年,
黄山市规划局修订完成《屯溪老街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发实施。2016年,成立屯溪老街管委会,负责老街区域综合事务管理。
近年来,屯溪老街全面实施智慧消防提升行动,持续深化老街“物联网+消防安全”,对屯溪老街核心保护区292栋建筑进行数据更新调整,对前期未覆盖的84栋建筑进行数据采集及
建模,规范古建物联网信息整合和应用。同时,更换和补充现有物联设备,采购4700套智能烟雾物联
传感器,采购物联网报警按钮、远程监测控电模块、轨式电源适配器及配套设备各470套,让历史街区的保护智能起来。
相关文化
徽商文化
屯溪街市商业经营方式上,既继承了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等传统商业道德,又根据实际社会的发展,结合地方特点,积累了深购远销、产销挂钩、薄利多销、以优取胜、货真价实、注重信誉、资金运用灵活的经营特色。
屯溪老街上的商人自古便以“诚信”立足,以此作为一种活的文化招牌。1677年屯溪老街商人程子谦出资重修屯溪石桥,不料二十年后一场大雨将石桥冲垮,程子谦认为“桥之不固,是吾过也”,决定提高标准再建石桥,这一建就耗费了程子谦、程岳父子两代人几年时间和大量钱财,最终石桥再次建好,一直持续了几百年,程氏父子一诺千金的仁义和诚信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程氏生意日渐兴隆。明清时期,为避免鱼龙混杂,老街上的商家约定,无论经营什么买卖,都要在出售的货品上盖上自家的印鉴,以印为信,以信溯源,包退包换。直到今天,
屯溪区商人依旧把“诚信”二字作为立业之本,“信誉大过天”的商业规则薪火相传。
相关人物
屯溪老街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徽州商业街,在这里也出了不少有名的徽商。
程维宗是屯溪老街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商人,被后人称为“屯溪第一商贾”,其对屯溪老街的建成有着重大贡献。程维宗,1332年生于率东的一个商人家庭,其原本想做官,因乡试落榜,且时至战乱时期,在父亲的指点下改官从商。程维宗颇有经济头脑,从事长途贩运的买卖,后来生意做大,需要堆放大宗货物的仓库,便看中了
屯溪区一带,在此建房经商,于是屯溪老街的雏形便形成了。
胡雪岩为徽州府
绩溪县湖里人氏,主要经营药物相关的买卖,以“戒欺”制售良心药著称,是晚清著名红顶商人、徽商杰出代表。胡雪岩起初在
杭州市城内开了一家雪记药厂,又于
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店。其在经营药店的过程中,引用“真不二价”的准则,保证所卖的药品全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为了得到真正的鹿茸,胡雪岩自己养鹿,并游街示众,当场宰杀。同时,胡雪岩还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将“戒欺”理念贯穿在胡庆余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屯溪老街上一位始终践行“诚信”的仁商。
美食特产
屯溪老街具有丰富的美食特产,如毛豆腐、
臭鳜鱼、高汤小馄饨、
五城茶干等。毛豆腐,是一种表面长有一寸左右长的白色茸毛的豆腐发酵制品,同时也是徽州地区特色传统
名菜。制作好的毛豆腐,上面的绒毛像是蚕丝一般。油炸是其中一种做法,在油锅里呈现两面金黄色时即可捞出。吃的时候,拌上佐料,外焦里嫩,口感很特别。
五城茶干,是古徽州传统特产,始创于
南宋末年,工艺成熟于元代,隆盛于
清代。传说清乾隆皇帝游历江南时,品尝到五城茶干,赞不绝口,特在茶干上印下无字印,誉为有口皆碑。
高汤小混沌也是
黄山市当地有名的小吃。在旧时,
馄饨大多挑担叫卖,遇到客人时,当场包起馄饨,担子一边是馄饨馅,一边是煤火,现包的馄饨等个几分钟就能出锅。馄饨个头不大,皮薄如纸,隐约可以看到里面包裹的馅料,馄饨的精华集中在汤里。
臭鳜鱼是安徽省
徽州地区汉族传统
名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流行于徽州一府六县各地。臭鳜鱼具有似臭非臭的独特气味,但吃起来味道鲜美。
重大事件
重要事件
1938年1月陈毅率领
新四军李志高等到屯溪住六路饭店。
1940年10月、12月日军飞机先后3次轰炸屯溪西镇街等处,炸毁房屋数十幢。
1949年4月国民党
刘汝明部队撤离
屯溪区时纵火焚烧河街。
1965年6月
越南国家主席
胡志明由董必武陪同从黄山到屯溪。
1988年6月,41国驻华外交官参观团到屯溪老街参观游览。
199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屯溪老街。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到屯溪老街视察。7月
山洪爆发,屯溪老街全面进水。
199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再次来屯溪老街视察。
200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屯溪老街视察。
所获荣誉
1981年老街列为屯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安徽省政府公布屯溪老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1995年3月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2001年6月屯溪老街上的“程氏三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屯溪老街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13年3月屯溪老街上的“程大位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 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的称号。
2019年10月屯溪老街上的“屯溪镇海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屯溪老街.黄山市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23-08-01
老街办.黄山市屯溪区人民政府.2023-08-01
屯溪老街年轮.黄山市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