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中国上海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The Lin-gang Special Area of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临港新片区,位于中国上海市东南角,地处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界处,于2019年8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域面积共873平方千米,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该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简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参照经济特区进行管理。
在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要求被提出,经过考察于次年8月6日,首次确认将临港划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临港新片区,陆续启动了生命蓝湾、大飞机园、东方芯港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建立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成功搭建了“6+2”产业体系,6个核心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此外,还有氢能、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截至2022年8月,临港新片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签约项目1196个,总投资超6500亿元,其中,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项目超300个,涉及总投资约4200亿元。
2020年,临港新片区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和市商务委的"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示范基地"两块铜牌。2022年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历史沿革
政策规划
2019年7月30日,上海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临港新片区的管理体制机制,为新片区顺利运作提供法治保障。同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规划将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及小洋山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共计800多平方千米划为临港新片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期启动南汇新城镇、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千米,主城区为南汇新城,是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的核心区。同年8月7日,原临港企业服务中心启用新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同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该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2019年8月30日,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赋予了新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同年9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鼓励金融机构在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方面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年10月18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促进产业发展的16条政策,以及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共40条支持措施。同年11月8日,上海市司法局发布了《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同年11月20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人才政策。同年11月28日,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业地图》,同时,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进一步助力提升临港新片区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同年12月3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召开土地政策宣介会,首次公布《关于支持临港新片区产业、研发用地提高容积率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临港新片区园区平台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工作的实施意见》。同年12月5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主城区未来发展空间布局。
2020年5月8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工作局共同发布《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全面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2022年3月,临港新片区首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开始实施。
开发建设
从2019年8月20日正式挂牌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城市各处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同年9月和10月,“两港大道快速化先行启动工程”“S3公路新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同年12月,临港新片区国际文化创意园建设正式启动。之后,公布了临港新片区2020年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推进项目有130余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年度投资约500亿元。
2020年1月,经过一年建设的特斯拉超级工程正式完成交付。同年4月,临港新片区公安处和上海市检察机关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成立。同年5月16日,洋山深水港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同年6月1日,“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在临港新片区启动,百余家龙头企业、特色企业、行业机构参加了共建活动。同年9月10日,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正式启幕开园。同年10月,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和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启动。
2021年7月,作为临港新片区设立后的首个上海市重大工程——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主线正式通车。同月,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开馆。2022年2月,临港新片区胜利塘随塘河河道、南奉界河河道整治工程完工,两条“水清岸绿”的河道正式呈现。同年8月,上海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动力之源”揭牌。同年9月,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产业园正式启动。同年12月,上海市首座全新规划、全新建设的“安全优质、创新智慧、高效节能、绿色生态”净水厂——临港水厂正式通水。
地理
位置境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位于中国上海市东南部,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全域面积共873平方千米,其中,主体部分为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地区,面积约819平方千米,小洋山区域为小洋山岛全域,面积约26平方千米,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为东引河以西、S32申嘉湖高速 - 纬十一路 - 围场河以南、G1503上海市绕城高速公路以东、下盐路 - 上飞路以北区域,面积约28平方千米。先行启动区为南汇新城镇、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千米。
气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位于上海市,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气温
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5.5℃,极端最低气温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曾低达零下12.1℃,极端最高气温在民国23年(1934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一)曾高达40.2℃。因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上海的平均气温有逐渐升高趋势。
降雨
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5.4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月至9月,最多为6月,最少为12月。上海市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雨量主要集中在春雨、梅雨、秋雨三个多雨季节。春雨期最长而降水强度最小,梅雨期雨量最多,年际差异较大,易发生大范围旱涝。秋雨期降水强度最大,特大暴雨常发生在这一季节,形成局部性水涝。
日照和风频
该区域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4%。日照时数8月最多,平均237小时。上海夏季盛行偏南风,6~8月的风向频率为53%,冬季盛行偏北风,12~2月的风向频率为54%,春秋两季为南北风向转换季节,春季东到东南风最多,秋季东到东北风最多。平均风速为3.1米/秒。
水文水利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水系密布,江南水乡特征明显。截至2020年,临港新片区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区域830平方千米(不包括洋山和机场南侧区域)河道数量8764条;新片区368平方千米范围(不含洋山区域)河道数量4146条,其中市管河道1条、区管河道23条,镇管河道149条,其余为村沟宅河;现状河湖水面率约9.9%。
临港新片区成立后,开建了一系列的水务项目。2020年6月22日,首批4个水务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76亿元,由上海城投投资建设,包括新建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扩建临港污水厂、新建排海管工程,以及泐马河河道整治工程。2021年1月,两港大道污水主干管工程、马河(团结塘-老里塘)河道整治工程、胜利塘随塘河(南奉界河-泐马河)河道整治工程、南奉界河(人民塘-胜利塘)河道整治工程和东引河河道整治工程集中开工。2022年2月,临港新片区胜利塘随塘河河道、南奉界河河道整治工程完工,两条“水清岸绿”的河道正式呈现。2022年12月,上海市首座全新规划、全新建设的“安全优质、创新智慧、高效节能、绿色生态”净水厂——临港水厂正式通水。
生态环境
2021年3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集中开工了一批生态绿林项目,涵盖公园绿地、市政配套绿化、生态林地等10个项目。2020年至2023年间,临港新片区新增森林面积约500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约1.5个百分点;新增绿地约370公顷,公共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11.54个百分点,达到59.4%;建设绿道约40千米,立体绿化约2.3万平方米。
此外,为了打造海洋生态廊道,进一步增加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功能,提高固滩护岸减灾能力等,临港新片区在2022年7月,开启了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自然灾害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地处上海东南沿海,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内涝、风暴潮等。
台风风暴潮
临港新片区所处的上海市每年都会遭受台风袭击,一般发生时间在5月到11月,以7月到9月最多,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方面。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15日00时30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为1949年至2022年期间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对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新片区具有较大影响。
暴雨内涝
1978年至2010年间,临港新片区所处的上海市有灾情记录的暴雨共有226次,平均每年6.8次,绝大多数出现在7、8月。暴雨主要造成郊县农田积水,农作物受淹;城市道路因为排水能力有限,出现马路严重积水等。2012年6月,临港地区一场持续了近一日的暴雨使马路上积水最深达40厘米,对市民出行和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主要功能区划
综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按功能区划可分为核心承载区和战略协同区。核心承载区主要指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管辖范围,面积为386平方千米。战略协同区主要指新片区范围内的奉贤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区域,面积约为456平方千米。
在核心承载区范围内又划分为前沿产业功能区、创新协同功能区、高端服务功能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前沿产业功能区是以前沿产业功能为主,主要包括前沿产业区、生命科技产业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围网区等重点区域。创新协同功能区,以创新策源和协同发展功能为主,主要包括国际创新协同区、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社区、临港大学城、综合区先行区等重点区域。高端服务功能区,以高端服务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特殊综合保税区、小洋山岛、现代服务业开放区(103和105社区)等重点区域。
主要园区
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
2019年8月,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一期建成并试运行,包括26.1千米开放测试道路、3平方千米封闭测试区及数据中心,并实现了区域内4G、5G网络全覆盖,初步构建了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系统环境,依托临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临港测试示范区能够满足自动驾驶集卡、乘用车、公交车、城市作业车等不同类型车辆的系统定型、传感器标定、无人系统性能等多方位测试需求,同时可为车企提供世界少有的集“港口与机场、产业区与城市生活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为一体的、丰富的测试与示范运营场景。2020年10月,该区第二批无人驾驶汽车开放测试道路正式批复,新增51.4千米,累计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为118.2千米。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202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洋山深水港特殊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25.31平方千米,包括芦潮港镇区域、小洋山区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部区域等三个区域,五个区块。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批验收”的原则,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二期先后于2020年5月和2021年1月完成封关验收,合计封关面积22.36平方千米。2021年上半年,区内实现进出口总额656.86亿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56.7%。其中,出口额265.06亿元,同比增长85.2%,进口额391.8亿元,同比增长41.9%;集装箱吞吐量1115.6万标箱,同比增长20%。其中,水水中转箱量561万标箱,同比增长5.1%,国际中转185.8万标箱,同比增长18.9%。
国际氢能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产业园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有21个氢能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涵盖制氢装备、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功能性平台等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多个领域。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千米,成功入选上海市特色园区,截至2023年6月已聚集30余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生命蓝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于2020年3月31日入选上海重磅打造的26个特色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千米,扩区后将达45平方千米,重点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在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及相关健康外延服务4个一级产业领域、12个二级子产业和33个细分领域,加大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冠军企业的引入力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精准医疗产业发展高地、创新转化的枢纽地和创新服务集聚地,形成全产业链生态环境的闭环。同年9月10日正式开园,开园仪式上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临港分子智造研究院、嘉和生物、润佳医药等24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60亿元。
大飞机园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园”于2020年3月31日入选上海重磅打造的26个特色园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南侧,规划范围24.7平方千米。同年10月23日,正式启动,园区将逐步汇聚航空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高端业态,培育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在启动仪式上,20余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产业园,投资总额预计超过200亿元。入驻项目包括中国建材航空复合材料项目等航空研发与制造类项目,高博航空机载通信系统研制项目等航空工艺装备与内饰类项目,中航租赁航空器融资租赁项目等航空金融类项目。
海洋创新园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于2021年4月7日入选上海市第二批新增的14个特色园区,园区现有土地341亩,持有物业约40.4万平方米;计划新增土地约1000亩,未来自持物业超过100万平方米。该园是上海市唯一以“海洋+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市级特色产业园区,聚焦海洋高端装备、深远海探测、海洋生物科技和航运服务领域,建成海科数智广场、海立方科创总部基地、海立方AI未来谷、装备智造园等特色产业楼宇,2023年还推出“海立方智行科技园”和“海立方生命科技港”两座全新特色产业楼宇,形成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孵化、功能配套“四位一体”产业生态体系。
信息飞鱼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于2021年4月7日入选上海市第二批新增的14个特色园区。"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坐落于国际创新协同区内,东靠顶尖科学家社区,西接S2沪芦高速公路,园区总面积约为54公顷。“信息飞鱼”以“国际数据港”作为发展依托,以跨境数据关口作为出发点,顺应"十四五"规划趋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经济等新兴前沿信息产业,重点推进人工智能芯片、国际云计算平台、跨境工业互联网、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网联汽车、金融科技等产业的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跨境数据应用全面融合,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经济发展高地。
东方芯港
东方芯港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先进制造片区,毗邻洋山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千米,是临港新片区建设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的核心承载区,重点瞄准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关键装备、基础材料、封装测试等领域。园区于2020年3月31日成功入选上海市打造的26个特色园区。2020年10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正式举行启动仪式。在仪式上,中微公司半导体设备产业化项目、艾为消费电子芯片研发中心项目、江波龙存储器研制销售主体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覆盖芯片制造、设备制造、关键材料、芯片设计等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投资额总计达225亿元。
动力之源
2022年8月24日,上海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动力之源”揭牌。动力之源规划面积8平方千米,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装备产业区,是全国首个承载“空天陆海能”五大动力领域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在启动仪式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商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汽集团、中船动力集团、中国重燃五大领域动力领军企业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经济
综述
从2019年8月成立至2022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已成功搭建了“6+2”产业体系,6个核心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此外,还有氢能、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
截至2022年8月,临港新片区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高速增长,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其中,2019年规上工业总产值885亿元,新片区成立后,工业规模体量增长迅猛,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541亿元,2021年突破2600亿大关。另外,临港新片区三年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2200亿元,其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61.8亿元。签约项目1196个,总投资超6500亿元,其中,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项目超300个,涉及总投资约4200亿元。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日均新设企业约90家。
核心产业
截至2022年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有6个核心产业,分别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承载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的前沿产业。截至2022年8月,临港新片区打造的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承载地的东方芯港产业园已落地企业和项目160余家,总投资累计超过2000亿元。集聚有积塔、新昇、中微公司、格科、闻泰、中芯东方、韦尔股份江波龙寒武纪等集成电路产业行业龙头或重点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制造、材料、装备、封测等各个领域,初步构建起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
人工智能
截至2022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打造的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地“滴水湖AI创新港”共有超过40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入驻,合计投资额超过300亿元。签约入驻项目覆盖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机器人、算力算法、数字孪生等多个热门领域,涉及多家细分赛道内领军企业,包括图形引擎头部企业Unity中国、粒界科技等,自动驾驶知名企业商汤绝影、云骥智行等,汽车电子领军企业特斯拉、延电科技、宁波华翔翼锐等,以及AI芯片头部企业沐曦、韦尔股份、芯砺、芯启源、鸿钧微等。
生物医药
截至2022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产业园已集聚生物医药方面相关企业和机构近100家,涉及总投资额约400亿元。之后,该区还将在精准医药、医疗器械、委托服务、前沿技术上着重发展,建成产学研医服务为一体的精准医疗引领区。园区主要企业有康希诺美敦力、迪赛诺等生物医药头部企业,集研发、生产、测试、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涵盖创新生物药、重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高端医疗器械、cro/cdmo服务等多个领域。
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产业领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经完成了整机、发动机、辅材结构件以及各个系统等全产业链的布局。承载这一产业发展的“大飞机产业园”,在2020年10月的启动仪式上,有20余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投资总额预计超过200亿元。入驻项目包括中国建材航空复合材料项目等航空研发与制造类项目,高博航空机载通信系统研制项目等航空工艺装备与内饰类项目,中航租赁航空器融资租赁项目等航空金融类项目。
智能汽车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为未来车的引领地,目前已经集聚了特斯拉上汽集团、康明斯、地平线、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宁德时代、锦源晟、延锋汽车、广微万象、东山精密麦格纳、李斯特等智能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龙头公司落户,涵盖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多个领域。2022年,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634亿元,为新片区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的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装备产业区的动力之源产业园,是全国首个承载“空天陆海能”五大动力领域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临港新片区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商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汽集团、中船动力、中国重燃等五大领域动力领军企业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些龙头企业也分别与相应领域企业签署培育合作协议,精准引育一批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强化动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在2022年8月的启动仪式上,已汇聚了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中船三井、外高桥海工以及大型运输机发动机总装试车基地等国之重器,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初具规模,未来将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进一步发展。
新兴产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两大新兴产业为氢能和新材料。
氢能
在氢能产业领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目前已集聚康明斯发动机、治臻、上氢、唐峰等优质氢能企业,覆盖了整车、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链集聚态势。2022年底,临港新片区内首座油氢合建站和首座氢气加氢站均已投入运营,氢能企业的产值规模已达20亿元。
新材料
新材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聚焦发展的八大前沿产业之一,已聚集了致力于打造电致变色智能调控玻璃大规模生产及综合解决方案的半人马集团、具有自研自产耐高温氧化铝纤维新材料能力的上海榕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新材料领域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相关企业入驻。
重要企业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占地86万平方米,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同时也是特斯拉首个海外工厂。于2019年1月落户临港新片区,奠定了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之路。2021年,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规模突破1400亿元,成为临港首个千亿级产业群,约占上海市4/5;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约占上海市4/5。2023年4月,特斯拉与临港新片区再次签约,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户临港,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
美敦力公司
美敦力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医疗科技、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1989年进入中国以来,美敦力持续拓展在华业务,建立完备医疗技术产业链的同时不断加强本地研发、本地创新和本地人才培养。2021年,美敦力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将在“生命蓝湾”园区建设心血管高端医疗科技研发和生产本土化基地,作为临港新片区首家医疗科技外资五百强企业,美敦力公司将助力“生命蓝湾”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精准医疗引领区。
康明斯氢能中国总部
康明斯创立于1919年,其产品囊括柴油及天然气发动机、混合动力和电动动力平台以及相关技术。作为最早在华开展业务的全球化企业之一,康明斯已在中国发展超过45年。2021年9月,康明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了康明斯氢能中国总部及氢能中国区研发中心总部,涵盖电解水制氢装备电堆制造中心、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核心零部件制造中心和高压储氢瓶及系统业务和康明斯新能源供应链中心,项目计划实现产值100亿元。康明斯氢能中国总部项目是新片区首个集研发、制造、贸易、供应链为一体的世界500强总部项目,对新片区“持续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极”,对上海市“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对中国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推进前沿产业集聚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从2019年到2022年,新片区已经初步构建了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出台了各类政策共260个,首创型的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型36个。其中“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等10个制度创新项目,被授予“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奖”,这10个项目覆盖“五自由一便利”、法治、税制、“放管服”改革等多个领域。此外,临港新片区对标国内最优政策,对照6+2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在金融、产业、人才、住房、规划、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初步建立了国内最精准高效,竞争力最强的政策体系。
政治
人口
2019年成立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实有人口为65万左右,中心城区32万人,其中有8万人是在校大学生。至2022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三年以来常住人口增长约15万,从业人员突破25万人,人才总量已经突破9万人,累计人才引进、居转户、留学人员落户8400余人,居住证积分核定1.97万人次,集聚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专家210余人、海外人才1500余人。
社会事业
科技
从2019年8月揭牌至2022年8月,三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签约项目1196个,总投资超6500亿元。其中,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项目超300个,涉及总投资约4200亿元。在300多个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中,百亿级特大项目6个,包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格科微电子、闻泰等;超十亿级项目105个,占比超过31%,十亿级以上项目投资额占比超80%。前沿科技产业已成为临港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成为临港发展的源动力。2022年,临港新片区内上海车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杰瑞兆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一体化车路协同出行模式,使无人驾驶小巴得以在创晶科技中心园区穿梭摆渡。
教育
截至2022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基本形成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系,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和幼儿园48所。其中,幼儿园15所、中小学27所、中职校1所、普通高校5所,为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另有中央美术学院中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2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明珠、建平、冰厂田、耀华、世外等优质教育资源。该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市一级幼儿园占比71%,冰厂田、东方等优质教育集团办园覆盖率达20%。共有中小幼在编教师2500余人,引进特级教师(正高级)3名,培养正高级教师1名,流动特级校长2名、特级教师1名。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是一所以能源电力位主干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由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公示,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共13个二级学院和38个本科专业。学校共有两个校区,临港校区地址位于浦东新区沪城环路1851号,占地面积约960亩,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57.5万平方米,于2018年9月正式启用。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共建,学校主体于2008年搬迁至临港新片区,位于海港大道1550号,新校区占地2000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81026平方米。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截至2023年6月,设有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亚洲邮轮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多个二级办学部门,有1300名专任教师。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学校主体于2008年8月搬迁至临港新片区,位于沪城环路999号,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公示,学校设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科学学院、食品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等共14个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职工1500余人。
医疗
截至2021年3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有1家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所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是6.56张,大部分是护理床位,治疗性的床位每千常住人口只有1.81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93人和2.51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于2009年9月26日在临港新片区开工建设,2012年10月26日开业(试运行)。东院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核定床位600张,设42个专业业务科室 (其中临床科室 33个、医技科室9个),医院编制人数800人,设计日均门诊量3000人次,2019年12月底实际职工人数879人,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1年2月,市六医院东院正式整建制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启徐汇区、临港两院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人才政策
2019年至2022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年以来,累计实现人才引进、落户1.98万人,其中2021年引进、落户人才1.3万人,达到2020年全年的3倍。2022年3月,临港新片区举办了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创新大会,启动发起了全国首个片区性人才企业年金——“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人才企业年金”的发布,将引才留才的时间跨度有效拉长,将人才保障的功能有效延展,对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起到关键作用。同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临港新片区的非上海市户籍人才购房条件从3年个税或社保缩短为缴纳个税或社保满1年及以上,通过优化该片区人才购房政策以吸引人才。
文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有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临港演艺中心、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等文化地标,其中,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是全球首个数字化沉浸式图书馆,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永久会址,该馆汇聚了新能源、智能传播、数字科技、AR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有chatGPT等各种与临港新片区发展建设相关的前沿科技阅览资料。此外,该区的首批影视文化项目东方明珠数字影视制作基地,于2021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并计划于2024年投入运营。2023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成功举办了多项文体赛事及活动,包括《永劫无间》全球电竞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城市高校棒球精英赛、斯巴达勇士儿童赛、悦动滴水湖十千米竞速赛、北岛露营记等。
体育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建、建成的体育场馆设施包括风帆俱乐部、自行车俱乐部、极限运动场地、足球基地、耀雪·冰雪世界,以及滴水湖城市公园内21片足、篮、排、网等体育运动场地等。其中,冰雪世界定位创新型高端滑雪度假城市综合体,包含室内滑雪场、嬉水中心、溜冰场、多功能厅、度假酒店、精品酒店、商业零售等多种业态,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60亿元,是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上海临港新片区足球训练基地定位世界一流体育科研中心、亚洲一流综合型训练基地,同时也将对周边社区居民开放,提供包括比赛、训练、体育娱乐、培训等多功能在内的多元化活动空间,总用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
环保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紧密围绕国家、上海市“双碳”战略目标,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标杆。2022年8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指出到2025年,该区要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区域,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新建屋顶太阳能光伏及绿化覆盖率达到100%,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下降10%。2022年10月,临港新片区的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上海市首个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总体目标以通过临港滨海总长17千米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解决该区域存在的滩涂湿地萎缩、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生态安全等主要生态问题。2023年6月5日,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又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建设“无废城市”。
交通
综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是集“海、陆、空、铁、水”五种交通于一体的区域。
海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主要海运枢纽为洋山深水港。洋山深水港为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集装箱枢纽,自2005年12月开港以来,已先后开通欧洲地中海、中南美、北美、 非洲、黑海、东南亚、日韩等远洋、近洋航线10余条,每月超过400班,其中以欧美远洋航线为主。2022年,洋山深水港的吞吐量超过2300万标准箱。此外,区域内还有上海市南港滚装船码头,该码头是东南部地区唯一的多用途、综合性公共港区,2022年累计进出口汽车达22.7万辆,已经成为上海最为重要的汽车进出口口岸之一。
公路
截至2022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主要道路有已建设完成的S2沪芦高速、两港大道、申港大道、临港大道、海港大道等对外衔接通道,还有正在建设中的S3公路、G228公路等。
S2沪芦高速全称上海至芦潮港高速公路,是上海中心城区连接临港新片区,通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大容量快速通道,全长42.3千米。两港大道西起S3沪奉高速,沿两港大道往东,后向北转至大治河,全长约39千米。申港大道西起随塘河西侧,东至沪城环路交叉口,全长约1.6千米,车辆可通过申港大道及其辅道进出主城区,提升了主城区对外的交通出行效率。临港大道西起G1501,东至两港大道,道路全长9.7千米,是连接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与分城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铁路
截至2022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沪苏通铁路二期正在建设中。沪通铁路二期北起沪通铁路太仓市站,南接四团站,途经苏州市所辖的太仓市及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全长约111.8千米,设太仓、徐行镇、上海宝山、外高桥、上海东、四团等6座车站。该铁路的全线开通将填补上海东部地区干线铁路的空白,承担上海、苏南苏北地区城际旅客交流,兼顾中长途旅客和服务上海港及东部地区货物运输功能,进一步提升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浦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的铁路服务能力。
临港新片区内主要铁路交通枢纽为四团枢纽站,规划中未来将有“三铁三轨”(三铁:沪苏通铁路二期、沪乍杭铁路、沪舟甬铁路,三轨:南枫线、曹奉线、27号线)在四团汇集。
航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北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主城区到浦东机场的距离为30多千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4F级民用机场,中国三大复合门户枢纽之一,长三角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成员、华东机场群成员、华东区域第一大枢纽机场、门户机场。2022年,上海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417.84万人次,在国内254个机场中排名第8。
公共交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公共交通的骨干为中运量公交网,临港中运量交通规划共6线成网,全网线路总长约105千米。截至2023年8月,已开通运营三条线,分别为临港中运量1号线、临港中运量2号线和临港中运量3号线。临港中运量1号线于202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该线路是国内首条采用磁感导向的数字轨道,线路范围为滴水湖站-鸿音广场站,总长度21.7千米;临港中运量2号线于2022年10月28日试运营,该线路是国内首条应用氢能源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线路范围为水华路站-滴水湖站,线路全长8.7千米;临港中运量3号线于2023年7月进入初期运营阶段,该线路是应用氢能源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线路范围为草萱路站-飞渡路站,线路全长10.2千米。此外,在“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常规公交线路总数将达到91条,其中27条对外干线、21条区间线和43条区内线,总里程达到965千米,主城区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截至2022年8月,临港新片区已建设完成中运量运营里程41千米,主城区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60%。机场联络线、南汇支线轨道交通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实现临港新片区主要节点15分钟到达浦东枢纽交通圈、60分钟到达虹桥枢纽。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5月临港新片区有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星空之境海绵公园、春花秋色公园、上海海昌海洋馆、南汇新城镇公园等多个景点。2023年“国际劳动节”假期,临港新片区共迎来游客总计900657人次。其中,景区游客总计220184人次,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最高峰入园46349人次。另外,主城区公共区域游客数达到680473人次,瞬时最高客流达到约8.8万人次。
重要景点
上海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即上海科技馆分馆)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场馆涵盖“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及“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以及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闻会客厅、望舒天文台、羲和太阳塔与星空探索营,全景展现宇宙浩瀚图景。2022年11月25日获得第29届Thea“杰出成就奖”,是全球13个获得Thea“杰出成就奖”的项目之一,也是国内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博物馆/科技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馆内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等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文现象馆、4d影院和儿童活动中心。2020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分为人鱼海湾、极地小镇、冰雪王国、海底奇域、海洋部落五大主题区,拥有《虎鲸科普秀》《海豚恋曲》《海象嘻游记》等十六大明星剧目,设有南极企鹅馆、海兽探秘馆、冰山北极馆、海底世界馆、火山鲨鱼馆、珊瑚水母馆六大动物展示场馆,内有北极熊帝企鹅等三万余只珍稀海洋动物,还有火山漂流、海豚过山车、时空缆车、深海奇航、天幕影院、超感4d影院六大游乐设施设备。同时配套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度假酒店,拥有企鹅、人鱼等五大海洋主题客房。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建成全球首个奥特曼主题馆。
星空之境海绵公园
星空之境海绵公园是国内首个以星空为主题特色的景观海绵双示范城市公园,从功能到造型均围绕“天文”元素来打造,有休闲观星区、湿地科普区、律动星球区、天文体验区四个不同功能区域,公园以海绵技术为内核,以星空之境为主题,以艺术建筑为特色,以户外科普休闲为主线,与上海天文馆星空主题紧密呼应,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消费体验于一体。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03
..2023-08-0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04
气候.上海市统计局.2023-08-14
上海渔业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8
上海农业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8
..2023-08-15
..2023-08-15
区域介绍.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02
大飞机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02
海洋创新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02
信息飞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02
康明斯氢能中国总部项目落地临港.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08-16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01
学校简介.上海电力大学.2023-08-14
校区分布.上海电力大学.2023-08-14
学校简介.上海海事大学.2023-08-14
学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2023-08-14
我校临港新校区搬迁工作正式启动.上海海洋大学.2023-08-14
学校首页.上海海洋大学.2023-08-14
院系部门.上海海洋大学.2023-08-1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2021年度预算.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08-1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2021年度预算.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08-18
国际采购配送与分拨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3-08-15
两港大道中段通车.人民资讯.2023-08-14
临港大道昨日全线通车.浦东时报数字报.2023-08-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政策规划
开发建设
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气温
降雨
日照和风频
水文水利
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台风风暴潮
暴雨内涝
主要功能区划
综述
主要园区
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国际氢能谷
生命蓝湾
大飞机园
海洋创新园
信息飞鱼
东方芯港
动力之源
经济
综述
核心产业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民用航空
智能汽车
高端装备制造
新兴产业
氢能
新材料
重要企业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美敦力公司
康明斯氢能中国总部
制度创新
政治
人口
社会事业
科技
教育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医疗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
人才政策
文化
体育
环保
交通
综述
海运
公路
铁路
航空
公共交通
风景名胜
综述
重要景点
上海天文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星空之境海绵公园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