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大帝
中国神话传说中地狱之神
都大帝,亦称北太帝君、北阴酆都大帝、地府酆都大帝、北阴玄天酆都大帝、北阴天君酆都大帝、酆都山北阴玄天酆都大帝,是道教尊奉的阴间最高神灵,主管冥司,任期为三千年,以公正严明的形象担当着审判亡魂之责,具有济死度生的神格特点。人们认为酆都大帝生活和掌管的地方叫酆都,所有生灵死后魂魄由酆都大帝按照其生前所作所为进行判处。旧时奉祀酆都大帝的庙内,多设有七十五司(一说七十二司),分别承担追逮鬼魂、搜捕鬼魂、关押鬼魂等职能。如果阳间亲属为阴间鬼魂超度赎罪,也由酆都大帝决断赦免,发送鬼魂受炼升天。
酆都大帝的形象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已经出现了北方鬼国的说法,由神茶、郁垒两位神人掌管万鬼。汉代时鬼国转移到了泰山上。魏晋南北朝时,道教逐步形成了酆都鬼狱并塑造了酆都大帝的形象。此时的酆都大帝住在北方的罗酆山,称为真武大帝。宋代以后,民间普遍认为酆都大帝所治的地府位于忠州酆都(今重庆市丰都县),对此清代方象瑛在《使蜀日记》中认为,是由于相传在此得道成仙的阴长生、王方平二人的姓“阴、王”被讹传为“阴间之王”导致的。直至今日,重庆丰都县“丰都鬼城”之称依然广为流传。
在道教济生度死的斋醮[jiào]科仪法事中,酆都大帝是重要神灵,教徒一般在亲属亡故,超度亡魂,或生前修建延生道场时,都要祭告酆都大帝。重庆丰都县作为酆都大帝的道场祖庭,不仅会举办鬼城庙会,还有着鬼门关、奈何桥天子殿等鬼城建筑,其中天子殿是最大的庙宇建筑群,宋明时开始供奉阴天子酆都大帝。除了丰都县,永乐官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白云观藏画《酆都大帝》等宗教画作中皆可见酆都大帝的形象。
名号
酆都大帝,亦称北太帝君、北阴酆都大帝、地府酆都大帝、北阴玄天酆都大帝、北阴天君酆都大帝、酆都山北阴玄天酆都大帝。道教认为酆都即为鬼神之地,经书中又称为酆都山、罗酆山,位于北方癸地,早在道教初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道教的灵宝派、上清派就已着力建构酆都鬼神之地的概念。东晋道经《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说:“真武大帝大魔王之下治,在大北海,天地之北方。罗酆之山,高二千六百里,周旋三万里,内外皆七宝宫室,亦盛都也。天下鬼神之所宗处。”所谓大北海,后世道经释为“北方溟[míng]海之外十万余里”。道教汲取先秦宗教的自然崇拜观念,认为江湖河海皆有神灵,鬼都罗酆自然也有掌管万鬼的统领帝君,是为酆都大帝。
历史演变
战国初始
鬼国信仰起源较早,一开始并未出现酆都大帝的名号,只出现了人死以后进入鬼国,其中有鬼神之主掌管亡魂的构想,这是后世酆都鬼国以及酆都大帝统领万鬼形象的雏形。东汉张衡《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中就已提到:“北方有鬼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茶,一叫郁垒,主阅领万鬼。”据考证,《山海经》的《山经》成书年代最晚为战国,可见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北方有鬼国的说法,而这个鬼国是在“沧海”的一座山上,且有神茶、郁垒二神掌管万鬼。
汉代泰山阶段
到了汉代,鬼国从海上转移到了陆地,并落实到了泰山上。《后汉书·乌桓传》记道:“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泰山)。”此时,泰山神主成为阴间的统治者,主掌生死大权。此时的鬼都居住在泰山之旁的蒿里山。蒿里山的“蒿”即是坟地之一年蓬,即野草。顾名思义,“蒿里山”即是鬼魂山。“蒿里”也被后人引申为墓地、阴间。
魏晋六朝罗酆阶段
魏晋六朝时,传统的中原地区宗教信仰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汲取了许多外来宗教的因素。在冥界观念方面,佛教地狱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有所谓十八层地狱及十殿阎罗治鬼之说,道教汲取了这些思想,逐步形成了酆都地狱,并塑造了酆都大帝的形象,奠定了此后道教地狱思想的基础。大约成书于晋朝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就较完整地说明了这一时期的冥界观念组成及其基本原则:“(神灵)共集考校三官九府、五岳、北酆、泰山二十四狱,罪刑簿目,鬼神天人责役轻重之事。”其中已可见二十四地狱的说法。据传为东晋道士葛洪所撰的《枕中书》中则直接提到了五方鬼帝,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理罗酆山,此时的北方鬼帝不久后就发展为了酆都北阴大帝。
南朝时,道教的鬼国信仰进一步发展,已经围绕罗酆山形成了一个鬼国系统,促成这一发展的重要人物是齐梁道士陶弘景,他的《真诘》《真灵位业图》二书为道教理论和教义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道家的经典之作,此二书中皆对酆都及酆都大帝进行了系统阐释。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中不仅融合了佛教地狱说,为了迎合世家大族及统治者需要,他还结合了儒家的封建等级思想,就将道教神仙世界构筑起如人间一样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框架,给道界神仙赋予了座次,其中酆都大帝位于第七阶阴间神的中位:“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真·阐幽微第一》中也提到:“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又自注曰:“太阳神造耕稼、尝百药,其圣功不减黄帝颛顼[zhuān xū],无应为鬼帝。又黄帝所伐大庭氏称炎帝,恐当是此,非神农也。”即天下鬼神之主是酆都北阴大帝,他就是古时的炎帝炎庆甲,统管罗酆山,任期为三千年,但此处的炎帝不是与黄帝同时的炎帝神农氏,而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庭氏。《真诰·阐幽微第一》还提到,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宫,依次为纣绝阴紫微大帝、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官、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官、敢司连宛屡天宫。这六天宫是决断鬼魂罪孽的地方,北帝君即酆都大帝位于第一天宫中,统领六天官。道教的酆都大帝住在北方的罗酆山,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唐末五代十国
宋代四川阶段
到了宋代,酆都大帝治的地府由北方罗酆山转移到了忠州酆都(今重庆市丰都县)。宋范成大吴船录》载: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碑牒所传,西汉王方平、后汉阴县长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阴君以炼丹济人,其法犹传。”《夷坚志》中则提到,忠州酆都县有酆都观,有座山叫盘龙山,即为道家所说的北极地狱所在。可见宋朝时,人们将在酆都得道成仙的阴长生、王方平视为阴君,并认为道家所说的酆都鬼域就位于忠州。至于其中原因,清代方象瑛在《使蜀日记》中认为,酆都县城原本是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长久以来却以“鬼国都城”闻名,是由于相传在此得道成仙的阴长生、王方平二人的姓“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导致的。直至今日,重庆丰都县丰都鬼城”之称依然广为流传。
宗教形象
酆都大帝是道教尊奉的阴间最高神灵,主管冥司,统管着十殿阎王、六案功曹、四大判官、十大阴帅、七十五司以及无数鬼卒,任期为三千年,以公正严明的形象担当着审判亡魂之责,具有济死度生的神格特点。相传他居住的酆都山是人间通往地狱的大门。人们认为酆都大帝所生活的地下世界有一系列地狱,全部由神负责,而酆都地狱据说比佛界的十八地狱更为恐怖,阴险。所有生灵死后魂魄都要来到阴间,由丰都县大帝按照其生前所作所为进行判处,十恶不赦、大奸大恶之人以及鬼怪魅等都要关进酆都地狱,永不能转世。旧时奉祀酆都大帝的庙内,多设有七十五司(一说七十二司),分别承担追逮鬼魂、搜捕鬼魂、关押鬼魂等职能。如果阳间亲属为阴间鬼魂超度赎罪,也由酆都大帝决断赦免,发送鬼魂受炼升天。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中宣称酆都大帝主构二百四十司,管辖五万众,考掠罪人。
相关传说
明初赵弼创作的小说集《效颦集》中的故事《酆都报应录》讲述了渝州人李文胜见证酆都大帝判案的故事。向来重视玄元之教的李文胜在母亲病后向酆都大帝诵经祝祷,祈求母亲早日康复。母亲病愈后,李文胜前往酆都山玉真观诵经还原。上元夜时,北阴酆都大帝降临凡间,面如满月,身长丈余,穿戴着云冠霞帔[pèi],佩戴着玉佩琼珰[dāng],带领一众神吏鬼卒前来审判刘彻戾[lì]太子、刘启御史大夫晁错等案,严惩江充袁盎等奸臣,面对袁盎的辩解,酆都大帝立即指出事情的实质,揭露袁盎的诡计,善恶赏罚分明。
道场祖庭
重庆丰都县平都山自宋代以后被传为冥府阴王酆都大帝世居之地,也是丰都鬼城所在,故平都山成为酆都大帝道场祖庭。平都山经过千年营造,已然成了一个人间“鬼国”,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包罗万象。其庙宇景观有五十余座,包括鬼门关、血河池、奈何桥、十王殿、望乡台、天子殿等。
鬼门关
鬼门关是传说中划分阴阳的分界线,传说人死后进入鬼国必经这座森严的关口。丰都的鬼门关是一座黑漆漆的山门,横匾上写着“鬼门关”三个大字,此门与周围的参天古树和乌鸦共同营造出“鬼气逼人”之感。
奈何桥与血河池
“奈何”系梵语音译,意为“地狱”。丰都县的奈何桥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桥长7.2米,高3.95米,桥面宽2.5米;桥下一方形池,长12米,宽2.15米,名曰“血河池”。传说奈何桥是连接阴间与阳间、审视罪恶与善良、宣制生存与死亡的“试金桥”,人死后亡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则被鬼卒打入血河池受罪。许多人为了死后能好过些,便到桥前焚纸钱、烧香、施舍财物。
十王殿
十王殿是传说中酆都大帝掌管的十位阎王爷居住之处,“十王”有: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和转轮王。他们分工协作,掌管人间生死祸福和善恶报应之事。
望乡台
望乡台在天子殿右侧岩崖绝壁处,高20.3米,楼顶重檐四翘角,象征阳阴两重世界和东南西北四方。传说望乡台是人死后亡魂遥望家乡,与在世亲人作最后诀别的地方。登上望乡台,可看透阳间阴间两重世界,目及千里万里,四面八方。
丰都庙会
丰都县作为酆都大帝的道场和“人间鬼国”所在,寺庙林立,庙会众多,其中尤以农历三月初三阎罗天子和天子娘娘卢瑛结婚纪念日的庙会最为热闹,各地香客蜂拥而至,各种民间游乐活动数不胜数,八方商家云集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庙会一度中断。1988年,丰都县恢复并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庙会。在保留原有庙会特色的基础上,增加经贸洽谈、物资交流等内容。举办之初,确定每年一届,开幕时间为农历三月初三。1999 年开始为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庙会均由开幕式、街头游乐、广场晚会、会期活动、闭幕式五部分组成。街头游乐队伍有城隍出巡队、天子娶亲队、唢呐锣鼓队、彩旗腰鼓队、体育代表队等;会期活动主要有商贸洽谈、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2014年“丰都庙会”被国务院批准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典籍
真灵位业图
《真灵位业图》全称《真灵位业图》,南梁道士梁陶弘景撰,共一卷。书中按七阶排列道教诸神仙,每阶设有中、左、右各位,其中位次序为:元始天尊、玉宸道君、金阙帝君、太上老君、九宫尚书、定录真君、酆都大帝,并对酆都大帝的姓名、神职、治所、任期进行了记载:“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真诰
真诰》属于道教上清派早期的重要典籍之一,是南朝陶弘景搜集当时保存于各处的晋朝杨羲许谧、许等道教上清派创始人的手书真迹及抄本,并参考此前顾欢所编《真迹》重新整理编撰而成的,脱稿时间为南齐萧宝卷萧宝卷永元元年(499)。《真诰·阐幽微第一》中不仅提到了酆都大帝的姓名、神职等信息,还提及罗酆山有决断鬼魂罪孽的六天宫,逐渐构建起一个系统的道教鬼都世界。
元始上真众仙记
枕中书》一名《枕中书》,简称《众仙记》,共一卷,据传为葛洪撰。书中多言神仙道术之事,亦载起太昊氏,迄至两汉的帝王传说,多与陶弘景《真灵位世图》相合。《众仙记》中出现了五方鬼帝说:东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罗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冢山;中央鬼帝治抱犊山;而北方鬼帝为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民间信仰
奉祀
道教的祭祀仪式习称为斋醮,有关斋醮的一系列法事内容称为科仪。斋醮科仪是弘扬大道的仪式活动,在道教济生度死的斋醮科仪法事中常会表现酆都文化元素,道教徒在亲属亡故,超度亡魂时就会奉祀酆都大帝。清代以来,多有生前为自己预修黄道场的,因此也有人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场时,关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长寿。道教的大型科书,宋林灵真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冥官醮左右班六十神位中,左班供奉神灵就包括北阴玄天酆都大帝。
道教举建黄箓大斋,有鄷都申状要上诣地府北阴都大帝,牒文要分别送达酆都三十六地狱主者、酆都三元二十四地狱主者、酆都九幽无间诸大地狱主者。明代道经《道法会元》卷四十五《申酆都上三境伏魔心章》说:右章泄自太虚,流降三界。谨谨端肃,上告地府北阴酆都玄天大帝圣前。恭望圣慈,允今所请,特赐圣旨,行下北阴酆都,九垒十地,诸道诸狱,合属冥曹考校去处。
通行路引
从前许多人为了替自己留一条后路,为自己的身后事打算,特意前往重庆丰都买路引,希望死后能够早日超生。丰都县的路引也因此畅销,甚至连东南亚国家的人都千里迢迢前来购买。路引是传说中鬼魂进入地狱的通行证,长三尺、宽二尺,以粗纸印成。上面印有:“酆都天子发给路引”“普天之下必备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转世升天”。上方印有阎罗王的图像,下方盖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县府”三个大印。人死之后,要到阴间去报到需要通过鬼门关,鬼门关两旁有十六鬼王和把门小鬼看守,盘查过往亡魂。在世为善的亡魂携“路引”便能顺利通过;而在世作恶的亡魂则会苛刻盘查,验明身份后押往十殿受审,再打入地狱受刑。
后世纪念
天子殿是重庆市丰都县平都山最大的庙宇建筑群,坐落在高山的顶峰,由山门、下殿、中殿、正殿四部分组成。大殿结构雄伟,工艺精湛;殿高9.5米,占地2400平方米。天子殿创建于晋朝( 265-317),最初是为了纪念汉代的阴长生、王方平二位道仙而修建的。隋唐时加以扩建,名仙都观,宋时改称景德观,明代称阎罗殿,宋明时开始供奉阴天子酆都大帝。清代又改称天子殿。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艺术形象
天子殿塑像
重庆丰都天子殿正殿中央高大的石座上原来供奉着一尊明代的酆都大帝神像,像高六米,金身铁铸,可惜这尊神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运动中被熔化了。现在的天子像为泥塑彩绘,像高二丈,头戴金冠,蟒袍玉带,龙眉凤目,庄重威严。
永乐宫《朝元图》
山西省永乐官三清殿的壁画《朝元图》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宗教壁画巅峰之作,展现了近 300 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其中酆都大帝作为衡量人的功过、司职世人富贵贫贱和来生报应的地府主宰,被绘于三清殿东壁南侧,后土娘娘左边,头戴十二冕,帝王装束。
白云观《酆都大帝》
北京白云观所藏清代画作《酆都大帝》为重彩绢本,纵146厘米,横106厘米,对酆都大帝的形象进行了展示。
除此以外,运城市博物馆藏有一堂明代黄箓画中酆都大帝与原始天尊、灵宝天尊等皆作为主神被单独绘制,该馆所藏另一幅八组神祇[qí]的明代宗教画中也出现了酆都大帝。2021年11月2日,陕西西安中国水陆画研究会蔡元平展示了一堂云南石屏县私人所藏清中叶十王图,除十殿阎王外另有两幅是酆都殿和东岳殿,分别画有酆都大帝、东岳大帝。
目录
概述
名号
历史演变
战国初始
汉代泰山阶段
魏晋六朝罗酆阶段
宋代四川阶段
宗教形象
相关传说
道场祖庭
鬼门关
奈何桥与血河池
十王殿
望乡台
丰都庙会
相关典籍
真灵位业图
真诰
元始上真众仙记
民间信仰
奉祀
通行路引
后世纪念
艺术形象
天子殿塑像
永乐宫《朝元图》
白云观《酆都大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