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又名释迦舍利塔,为中国第一古塔。创建于
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齐云塔另有一奇,当您站在齐云塔南面,大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这也是齐云塔独特造型所致,一种
声学的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凸凹不平,故使
回声不齐所致。
齐云塔
齐云塔,又名释迦舍利塔,为中国第一古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据《释源大
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己巳年二月八日,
刘庄驾临白马寺,会见腾、兰二位
印度高僧。当时
迦叶摩腾问:寺之东南是何馆室?帝曰: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阜,高丈余,人们把它铲平,接而复出。其上时放光明,百姓皆以为奇,故称"圣冢",自
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祈求灵验,然情由未知。摄摩腾道:《全藏》有云:
大日如来灭度百年之后,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于天下,共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有十九处,
皇帝所言"圣冢",即十九处中之一处。由此,帝便下诏,于"圣冢"之上,依二高僧所传印度
佛塔样式,建佛塔九层,高五百余尺,岌若岳峙,号曰:"齐云"。齐云塔初建为
释迦塔,后毁于雷火。现存之齐云塔,三十五米,共十三层,为金
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所重修,故又称"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齐云塔院座北面南,占地面积四十余亩。自一九八九年以来,在市宗教局领导下,
白马寺已故方丈
海法法师积资百万,修建齐云塔,建有禅堂、教室、观堂、僧房等三十余间及山门、碑廊,成为
河南省第一座
比丘尼道场。现有尼众三十余人在此修学佛法。
齐云山
"黄山白岳甲江南"。白岳者,齐云山也。
齐云山位于
休宁县境内,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虽无
黄山的雄伟高峻,但峰峦奇异,别有一番清秀可人的风情。齐云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清
爱新觉罗·弘历巡游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几百处景点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开神秀,灿若红霞的自然美景。景区分为月华街、云崖洞、楼上楼三部分。现已开通客运索道。景区紧邻
皖赣铁路和
屯溪区至
景德镇市公路干线,东距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33公里,交通方便。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
道教名山之一,因与
武当山均供奉
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
小武当山’之称。山上道观参差,宫庙相映,钟鼓鸣,岚烟缥缈。1984年6月恢复了齐云山道教协会,有正常的宗教仪式活动,可供游客参观。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座落在
休宁县城西15公里的
齐云山镇,距黄山景区仅有60公里,“黄山白岳相对峙,风景绮丽甲江南”。齐云山头顶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这四顶桂冠,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田园风光绮丽动人,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古称白岳,虽以“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但最高峰海拔只有585米,山不甚高,却崖壁直削、
谷地幽深、群峰竞秀,愈见其高耸巍峨,深不可测,奇巧多姿的峰峦洞岩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加之齐云山独具的丹霞地貌、崖洞石壁全是如锦似霞的紫红和棕红,在绿色波涛般树林的掩映下,整座齐云山紫衣裳,显得生动而鲜明,灿烂而大气。
齐云山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分为月华街、楼上楼、云岩湖、南山、横江五大景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危崖神奇峰,绝壁布幽洞,岩额泻银瀑,幻景变无穷。”整合起一幅大写意、多色调、斑斓恢弘的山水画卷。在这幅美丽神奇的画卷中,矗立着36座奇峰,散布着72处怪岩,隐藏着诸多幽洞、涧池,其中卓立玲珑的
北京香山公园香炉峰、巧夺天工的天桥岩、幽幻莫测的真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精致小巧的小壶天、壮观大气的太素宫,最是让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清
爱新觉罗·弘历称之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倒是无过之誉。
齐云山除了天开神秀的美艳景色,更拥有丰厚充盈的文化底蕴。早在
唐朝元和年间,
道教即传入
齐云山,历经宋、元两朝,基业初奠。明代嘉靖和
万历年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
正一派张真人祖孙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完善道规,修建道院,香火日盛。齐云山从这个时期开始,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身全国道教名山之列,被称为“江南小武当”。以
朱厚熜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是道士和香客向往朝拜的圣地。
齐云山的开发发轫于
晋朝,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
李白、
朱熹、
朱升、
唐寅、
海瑞、
戚继光、
徐霞客、郁达夫等人慕名登山,以一睹齐云神山秀水为人生一大快事,他们寄情于峰岩之上,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珍贵
文化遗产。目前
齐云山除了
道教的宫、殿、院、坛、阁等108处外,尚有
摩崖石刻和
碑刻537处,主要分布于真仙洞府、石桥岩和紫霄崖一带,年代上起
北宋年间,下接当代书画名家,俨然历代书法大展览,构成了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观系列。其中,紫霄崖下明代江南大才子唐寅所书的《紫霄宫玄帝碑铭》,高二丈四,字迹工整,风格苍劲,气势雄伟,堪称古碑精品。齐云山的崖刻题字尤为一绝,在
红色的崖壁上镌刻着蓝、紫、白各色题字,笔力刚劲,神韵俱佳,“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奇观”、“寿”字等崖刻,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一千四百多块古牌、
摩崖石刻和周围的自然风景巧妙融合,散布在各处景点,既为
齐云山增添无限美感,更让游客赏心悦目,不知不觉中得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洞天福地
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
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
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
唐朝的
栖霞市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
关羽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
清代慈禧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
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
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
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
八仙洞供奉的是
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罗汉洞供奉着
真武大帝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
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
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
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月华街、太素宫
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
徽派建筑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
翊坤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宫,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
爱新觉罗·弘历曾称
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文革中被毁,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此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
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
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
北京香山公园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小壶天
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是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
四大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
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
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齐云山同时又被称为植物的宝库。这里郁郁生长着
榔梅、
紫楠、
榉树、
香果树属等稀有珍贵树木20多种,并拥有各种竹类、名贵药材及奇花异草300多种。在这绿色葱茏的世界里还栖息着
银耳相思鸟、
画眉及
金钱豹、
金丝猴属、
猴面鸟等珍禽异兽30多种,它们见证着齐云山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几百处景点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开神秀,灿若红霞的自然美景。
齐云山平均海拔仅585米,用“插天”来形容其高虽有些夸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
北京香山公园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
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
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
道教始于唐
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齐云山新建有登山索道,游客乘索道登至山顶、沿原路徒步下山,边走边游,只需半天。
参考资料
http://www.9tour
.cn/Scenic/City2/888_Content/
http://www.izy.cn/travel/b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