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贯》(又名《双熊梦》)是
清代戏曲作家朱创作的传奇作品。该剧作为传奇剧中的经典而被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并衍生出大量的改编作品,如
京剧、
秦腔等地方戏;影视、
连环画等传播形态。《十五贯》还先后被翻译成
乌克兰语、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等语种,在多个国家出演。
本剧由小说《
醒世恒言》中的《
错斩崔宁》改编而成,讲述淮安熊氏兄弟蒙受冤案又重获自由的故事。弟弟熊友蕙在家里读书,因鼠祸拾得邻居儿媳侯三姑财物,又误将其丈夫用鼠药毒死,遂与侯三姑一起被控告
通奸杀人,被捕下狱。在外跑商的哥哥熊友兰听闻弟弟被捕,连忙携商人陶复朱送给他的十五贯钱赶回家去。恰好赌棍
娄阿鼠深夜闯入屠户游
呀呀葫芦家,杀死游葫芦盗走十五贯钱。而此前游葫芦继女苏述娟已因继父戏言把她卖了十五贯钱与人而逃走。苏戍娟逃跑路上巧遇熊友兰,二人同行路上被认做杀人抢钱,送官治罪。行刑前夜
苏州市知府况钟梦见有两只熊前来向他乞哀,于是上奏请求复审,远赴
淮安市、无锡踏勘,最终平反冤案,使熊氏兄弟重获自由。此剧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明了、形象生动,角色设置个性鲜明,唱词宾白、科介动作与人物形象配合恰当,结构上采用了双生旦结构,情节紧凑,表达出了作者对市民阶层的利益与权利的关切,揭露批判了主观臆断和循规蹈矩的官僚作风,歌颂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1956 年4月至5月,浙江昆苏剧团以
清代朱㿥的传奇故事《十五贯》为基础改编的新版《十五贯》在北京公开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剧曾被周恩来总理评价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创作过程
明末清初江浙地区经济的发达使戏曲演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戏曲表演的繁荣对于演出剧本的大量需求,导致编写剧本成为官场仕途不得意的文人的一种重要糊口谋生手段,这就要求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剧本供戏班演出,而对现有话本与小说的加工改编无疑是最省时省力的创作途径。《十五贯》即是朱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根据明代小说《
错斩崔宁》改编而来,而《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又是根据宋元话本《错斩崔宁》稍加修改而来。
剧中熊友蕙与侯三姑线索中的鼠盗与误解情节最早源自《
后汉书》:“汝南李敬少时迁赵相。奴于鼠穴中,得系珠及珥相连。以问
主簿,主簿曰:‘前相夫人昔亡珠,不知所在。疑其子妇窃之,因去妇。’敬送珠付前相,惭,乃还去妇。”《后汉书》中的前相夫人的子妇的经历与本剧中熊友蕙与侯三姑因鼠祸蒙受冤屈的情节非常相似:前相夫人的财物被老鼠叼走,怀疑是子妇所为,于是将其休掉,最后子妇的冤屈被主簿洗清;侯三姑被老鼠叼走的财物出现在隔壁熊友蕙手中,公公冯玉吾怀疑是熊友蕙从侯三姑处私下获得,这件事成为二人被捕下狱的导火索,最后二人的冤案被况钟平反。
剧中熊友兰与苏戍娟线索的情节则最早来自《
错斩崔宁》的原型《错斩崔宁》。《错斩崔宁》的主要情节为:商人刘贵受岳父赠金十五贯,对小妾陈二姐戏称是其卖身钱。二姐信以为真,打算独自回家告知父母,但慌乱之中忘记锁门,因而有贼人进入刘家,杀死刘贵并盗走十五贯钱。二姐路遇崔宁, 二人相伴同行。众人因目睹二姐与崔宁同行,指认二人私通,又将崔宁携带的十五贯钱认作赃款。二人因受刑难挨,被迫认罪,双双被处死。后来刘贵妻子王氏遭到土匪静山大王劫掠,静山自述曾杀死刘贵,于是王氏报官,陈二姐和崔宁冤案才得到平反。除崔宁与二姐双双被处死,熊友兰与苏戍娟重获自由这一结局上的区别外,《
错斩崔宁》与《十五贯》中熊友兰与苏戍娟的故事如出一辙,由此可知这条线索最早出自该
话本。
《十五贯》的改编是当代
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早在50年代初新版《十五贯》没有出现之时,民营的浙江国风昆苏剧团已经在杭州西湖边的“大世界”小剧场演出串折本的传统版《十五贯》,即选取其中数出主要和重点的
折子戏串演而成,一个晚上就能演完的《十五贯》。
自1956年初“《十五贯》剧本整理小组”成立后,由著名剧作家陈静执笔、
周传瑛等集体讨论在前人精简的基础上继续对剧本进行改编。改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删去了熊友蕙与侯三姑一条线索,将双线结构变为单线结构,使戏剧结构变得更为紧凑。第二突出了清官况钟的形象,彻底剥去况钟身上的神话外衣,渲染了他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突出了他与
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之间的斗争。第三将主题思想确定为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达到了反对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的思想作风和提倡实事求是的目的。
1956年4月至5月,浙江昆苏剧团以传统版《十五贯》剧本为基础改编的新版《十五贯》在北京公开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5月18日,《
人民日报》刊发
社论予以推荐,一时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空前盛况。
剧情简介
《十五贯》主要描写了淮阴县的熊友兰和熊友蕙两兄弟的故事。因为家中贫困,哥哥熊友兰只能出外随商人陶富朱跑商来维持兄弟二人的生活与学业。
剧情就此分两个线索展开叙事。一条线索是熊友蕙与侯三姑的冤案。弟弟熊友蕙在家攻读学业,却因鼠祸大起而在鼠穴中偶然捡到邻居冯家儿媳侯三姑遗失的金环和钱钞,在熊友蕙拿捡到的财物去冯家店铺买米时被冯玉吾猜疑是儿媳私下赠与。丈夫冯锦郎满腔怒火要回家找侯三姑问罪,却误食熊友蕙用来灭鼠的毒饼身亡,于是熊友蕙与侯三姑被冯家告上县衙,县官过于执不问是非曲直,听信冯家一面之词,将二人问成死罪,投入牢狱。
另一条线索是熊友兰与苏戍娟的冤案。无锡屠户游
呀呀葫芦借得十五贯钱,醉酒后与继女苏戍娟开玩笑,戏称是卖她所得,苏戍娟不愿为奴,于是连夜出走。苏戍娟出走后无赖
娄阿鼠杀死游葫芦并盗走了十五贯钱。哥哥熊友兰经商途中听到弟弟熊友蕙蒙受冤案,于是向陶富朱借得十五贯钱赎人。回乡途中遇到
离家出走的苏戍娟,二人同行路上,被赶来的公差抓到,娄阿鼠在人群中混淆视听,一口咬定“人在赃在”,众人也认为人赃俱获,于是将二人押到官府,恰巧此案也是由过于执审理,结果和侯三姑与熊友蕙一样,二人也被诬下狱。
新任
苏州市知府况钟奉命监刑,却在晚上梦见双熊衔鼠喊冤。况钟受此梦警示,认为两桩案子疑点重重,应当暂缓行刑,于是连夜求见都察院
御史周忱要求复审,最终周忱同意以半月为限查明案情。于是况钟赶往
淮安市,仔细勘察冯、熊两家,结果发现了一个老鼠洞,里面有掺有鼠药的毒饼和冯家丢失的十五贯钱,至此熊友蕙与侯三姑案真相大白。第一个案件告破后况钟又远赴无锡,化装算命先生寻找线索,正巧遇到陶富朱与
娄阿鼠谈话,陶富朱听到自己借给熊友兰的十五贯钱变成了杀人的证据,便想去官府为熊友兰伸冤,娄阿鼠惊慌失措,连忙阻止。况钟发现娄阿鼠形迹可疑,于是主动出击,提出帮娄阿鼠测字,并在测字的过程中巧施妙计,套出案件真相,击破娄阿鼠的心理防线,让娄阿鼠登上自己的船,并派兵将其擒获。最终本剧以熊氏兄弟双双中第的团圆结局结束。
角色介绍
熊友兰
熊友兰的性格成熟稳重,做事做事考虑周全,为人正直。他出门前对弟弟的叮嘱,隔墙是冯家内室,声息相闻不雅,须搬到书房去。当他偶遇苏戍娟向他问路时,剧中心理描写刻画了他的谨慎。他仔细问清原由后,才愿意与她同行。他有极强的自尊心,但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外出赚钱。因为现实社会的种种状况而感到迷茫与恐惧。
熊友蕙
熊友蕙性格天真,勤奋好学。面对生活的窘境时,依然认为只要好好读书就会有出路。面对意外拾得的财物,他坚信这是“家贫苦学,感动鬼神”所致。他深知哥哥为了他能安心读书而舍弃自身学业赚钱供养他,因此更加废寝忘食、潜心读书。但他也有性格怯懦的一面:在第七出《陷辟》中,熊友蕙面对过于执的审判因受刑不起而违心招供。
苏戍娟
苏戍娟具有叛逆与反封建的个性。她原是名门之后,因父亲早逝而随母亲改嫁游家。不料继父不仁,母亲怄气而死。在家道艰难情况下,继父对她非打即骂。面对继父的责难,她没有忍气吞声,而是选择据理力争,反抗继父。最终继父的酒后戏言驱使她
离家出走,途中偶遇熊友兰,继而蒙受冤案。原本高贵的身份养成了她骨沁寒香的性格特征。但现实的逼仄又迫使她一改初衷。
侯三姑
侯三姑是
封建社会典型的三从四德的女性形象,缺乏反抗意识。侯三姑因身份地位卑微,所以没有正式的名字,只能以乳名“三姑”称呼。她从小就被封建社会的
童养媳制度所毒害,成为冯家的童养媳,虽然容貌出众,却嫁给了相貌丑陋又愚蠢呆傻的冯锦郎,即使一直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她也认为这一切都是宿命,只是顺从与忍让。
况钟
况钟是一个明察善断、勤政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在剧中被群众称赞为“从来再无冤狱”。他奉命监斩,本来没有复勘的责任,但因发现二熊案情有重大疑点,于是连夜叩见
巡抚,冒降级的处罚,以官印为质,据理力争,得到复勘案件的机会。为了复勘案件,他亲赴
淮安市,查明熊友蕙与侯三姑案真相,又奔赴无锡,假扮算命先生,巧施妙计抓获真凶
娄阿鼠,为熊友兰与苏戍娟平反冤案。
周忱
巡抚
周忱是个位高权重不恤民苦的官僚。他自己不认真审理案件,对况钟的申诉相当不耐烦,并以“三推六问,朝审已过”为借口拒绝复勘二熊案件,甚至搬出朝廷大典压人。因况钟的坚持,他恼羞成怒,竟用“独抗天条”的大帽子来打压他。最后况钟送上官印为质,他才勉强允许以半月期限复勘案件。
过于执
山阳县知县升任
常州府理刑的过于执,是一个集
循吏与贪官于一身、有丰富个性的人物。他“决意要做清官,凡有词讼,一概秉公审理”,想做受百姓欢迎的清官。但是因为他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 主观臆断的性格特征使他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偏听一面之词,过于执着自己的判断,武断地将熊氏兄弟的案子打成铁案。
娄阿鼠
娄阿鼠是个游手好闲、奸诈狡猾的人,嗜好赌博,想靠翻本来改善生活,却总是输得身无分文。他因生活窘迫而干起了偷盗
行当。行窃过程中因被游
呀呀葫芦发现而慌忙杀死了游葫芦,并且杀人后在众邻中故意混淆视听,诬陷是苏戍娟所为。最终被况钟假扮的算命先生施计套出案件真相而束手就擒。
陶富朱
陶富朱是一位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商人,在熊友蕙蒙受冤案后,陶富朱慷慨解囊,掏出十五贯让熊友兰回乡赎人;从娄阿鼠那里得知自己当初资助熊友兰的十五贯害他蒙受冤屈,便不顾娄阿鼠的劝解执意要去官府为熊友兰伸冤。
游葫芦
游葫芦是一个笨拙穷酸的屠户,一直以来过都着奔波劳碌的贫苦生活。然而他又嗜酒成瘾,使得生活更加拮据。他把苏戍娟看做麻烦的拖油瓶,非打即骂,埋怨生活不顺是苏戍娟在家里作怪造成的。他酒后戏言把苏戍娟十五贯钱卖掉直接导致苏戍娟
离家出走,蒙受冤案。最终游葫芦被入室行窃的
娄阿鼠所杀。
冯玉吾
冯玉吾是一个愚昧自私、性格多疑的小商人。因儿子冯锦郎丑陋呆傻,冯玉吾便收养贫苦人家的侯三姑做
童养媳,以弥补儿子先天的不足。侯三姑对于与冯锦郎的婚姻尽管内心不认同,但她仍然遵守封建道德。然而冯玉吾却一直不信任侯三姑, 怀疑她与熊友蕙
通奸。熊友蕙携带拾来的金环去冯家换米时,他看到这双金环便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熊友蕙与侯三姑之间有奸情。
剧本目录
《十五贯》全本
车王府抄本
1925年《昆曲大全》选本
“传字班”版串本戏
1956年浙江国风昆苏剧团改编本
作品鉴赏
叙事结构
朱㿥在《十五贯》中为了使情节发展曲折奇巧而设置了以熊氏兄弟为代表的的两条线索。在双线结构同时发展的同时,着重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在主次线索分明的同时,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和奇巧。作者设置的“双线结构”一方面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摆脱平庸乏味的俗套,通过制造各种矛盾与巧合而使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另一方面还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使剧本能够展现更为复杂的社会内容。本剧曲折有致、井然有序的故事情节,使两条线索得以同时交错展开,更加完美地表现了戏曲“双线结构”所特有的叙事优势。
语言特色
《十五贯》的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明了、形象生动,接近平民百姓的生活本色。幽默诙谐也是《十五贯》语言的另一重要特征。对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来说,观众的认可度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作者在设计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通过适当安排机趣的剧情,可以使全剧的风格富于喜剧色彩,使原本紧张悲凉的气氛得到缓解,进一步加强戏剧娱宾的社会功能。
唱词宾白
《十五贯》中的曲词,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的
瑞安鼓词,都能与他们的身份相吻合,人物宾白也总能契合每个角色的性格、社会地位、处境等方面的特征。纵观《十五贯》全剧,宾白所占的比重明显要多于唱词,这就在无形当中肯定了宾白在戏剧语言中占据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剧中的宾白鲜明地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每个角色都具有风格恰当的宾白与之搭配,这就使《十五贯》更加凸显了本色当行的特点。
科介动作
《十五贯》中有大量且多样的科介动作。作为戏曲创作和演出的一种特殊形式,科介的合理安排及恰当设置,直接关系到戏曲在舞台上演出的成功与否。科介不仅是舞台演出中的一种手段和依托,更是舞台表演的实录和记载。作者通过对舞台上时间与空间的合理调度,使戏剧表演展现出了形体化和视觉化的特征,也使恰当的舞台气氛与流畅的舞台演出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除此之外,作者还充分利用有限的演员资源,通过合理安排每场演出所需人物,使一个艺人在不同的场次中可以扮演多个角色,使表演符合戏剧舞台演出的实际要求。
思想内涵
《十五贯》揭示了市民与封建
统治阶级的矛盾以及市民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矛盾,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生活与思想。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真实的反映了小市民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讴歌了清官况钟为民请命的无畏精神,批判了以
周忱和过于执为代表的封建官僚的主观主义和
官僚主义。同时《十五贯》自始至终还贯穿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这些封建迷信色彩表现在况钟的梦境、测字等故事情节的设置与剧中人物言谈举止上。这些封建迷信思想使传奇《十五贯》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吸引着古代市井平民的关注。
演出图册
作品影响
1956年4月,《十五贯》在北京上演。4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演出后对此剧大为赞赏。第二天,他派人到剧团传达了三条指示:第一,祝贺《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都非常成功;第二,要推广,凡适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据各剧种的特点演出;第三,对剧团要奖励。周恩来也于4月19日观看了《十五贯》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他鼓励演职员们说:“你们
浙江省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邀请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举办
昆曲《十五贯》座谈会。周恩来亲自出席座谈会并发表了约1小时的长篇讲话。周恩来在讲话中将昆曲誉为江南兰花,并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4月10日到5月27日,《十五贯》在北京累计公演47场,观众达7万人次。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田汉执笔的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将
昆曲和《十五贯》推到了当时社会舆论的极点。《十五贯》的改编为传统戏曲找到了服务现实的方式和途径,为传统戏曲开拓了在当代生活中生存的空间和存在的形式。
长期以来,全国
曲艺工作者们纷纷将《十五贯》改编、移植进各种曲艺形式中,如
京剧、
秦腔、晋剧、
潮剧、
豫剧、芗剧、闽剧、
淮剧、
评剧、曲剧、瓯剧、楚剧、
粤剧、
越剧、
川剧、赣剧、
婺剧、蒲剧、雷剧、传统古装花灯剧、中篇评弹、乱弹、朔州大秧歌、阳大平调、山东梆子、采茶戏、
皮影戏等。除此之外,《十五贯》还走出国门,先后被翻译成
乌克兰语、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等语种,在多个国家的舞台上出演。
相关文化
戏曲
朱素臣创作的传奇《十五贯》除昆曲版本外,还陆续被改编为其他戏曲形式,如:京剧、秦腔、晋剧、潮剧、豫剧、芗剧、闽剧、淮剧、评剧、曲剧、瓯剧、楚剧、粤剧、越剧、川剧、赣剧、婺剧、蒲剧、雷剧、传统古装花灯剧、中篇评弹、乱弹、朔州大秧歌、濮阳大平调、山东梆子、采茶戏、皮影戏等。
电影
电视剧
连环画
作品评价
高奕《新传奇品》:少女簪花,修容自爱。
董康《曲海总目提要》:情节甚紧凑,唱演最动人。
周恩来:《十五贯》这个戏对人民,特别是对我们党政机关的
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教育意义很大,对于干部也有教育意义,特别是对高级首长,我也是个官吧,对我就很有教育意义,我也有官僚主义,不过有几分就不知道了,要由大家来评。对人民也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敢于出来击鼓,所以这戏很值得推广,这戏还有国际意义,这次各国大使来看了,他们说对他们也有教育意义,
苏联的政治专家看后,问我们要剧本去。我们也可将《十五贯》出国去演,可先去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将来也可去
亚洲国家。
任桂林《推荐“十五贯”》:那种精湛的表演艺术,有趣的情节,紧凑的结构,性格化的语言,成功地以激动人心的戏剧效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