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斯宾塞
英国哲学家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利奥六世、社会学家,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学术界称为“维多利亚港王国的亚里士多德”,也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
1820年,赫伯特·斯宾塞出生于英国城市德比,早年体弱,没有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而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和叔叔为家庭教师。成年后,斯宾塞的第一份职业是铁路总工程师。铁路完成后他便赋闲在家,直到1848年,他才获得第二份正式工作——担任《经济学人》周刊的编辑。5年后,他的叔叔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遗产。于是他辞去了编辑的工作,从此过上了自由职业的生活,开始专心创作。后来他父亲也为他留下了遗产,加上他的崇拜者所给的资助,斯宾塞几乎从未有过生计上的困扰。1851年,斯宾塞出版了《社会静力学》;1862年-1872年,斯宾塞出版了《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两卷,《伦理学原理》两卷,《心理学原理》。1896年,斯宾塞完成《社会学原理》第三卷,自此,他的整个综合哲学体系构建完成。1902年,赫伯特·斯宾塞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斯宾塞一生生计无忧,在世时就声名显赫、广受尊敬,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他的声望与查尔斯·达尔文比肩。斯宾塞不擅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有几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且终生未娶,直到去世都过着单身和独居的生活。
斯宾塞宣扬不可知论,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力的一元论”,认为宗教和科学是可以调和的,两者表达了同一事实相反的两方面, 其社会学思想包括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等,他的社会进化论中对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讨论,为此后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此外,斯宾塞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也有建树,他是第一位将进化论运用于心理学的思想家,创立了适应心理学,其研究框架对适应心理学的产生和后续影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在教育领域,斯宾塞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影响了各国的教育改革,而且对整个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宾塞的著作有《综合哲学体系》《教育 》《人对国家》《自传》《宗教的性质与实在性》《社会静力学》等。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原版正是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这本书将社会学引入小行星3789人的视野中。
人物生平
出生求学
1820年4月27日,斯宾塞出生于英国的德比城(德比)。他的父亲威廉·乔治·斯宾塞(William George Spencer)不仅是一所中学的老师,还在当地著名的哲学学会中担任秘书,关心政治,爱好科学。斯宾塞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家庭妇女。
斯宾塞幼年时体质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就在家里接受父亲的教育,所以他的知识主要来自他的父亲。
1833年开始在巴斯(Bath)附近的辛顿查特修镇(Hinton Charterhouse)跟随其叔父托马斯·斯宾塞(Thomas Spencer)学习,接受正规教育。托马斯·斯宾塞是一名牧师,同时也是一名进步的社会改良家、宪章运动的支持者。他向年轻的斯宾塞传授了哲学激进主义和与英国国教相背离的新教思想,这对斯宾塞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斯宾塞本人的兴趣还是集中在科学知识上。
工作经历
1837年,斯宾塞被录取为修筑伦敦伯明翰铁路(London and Birmingham Railway)的工程师。工作期间,斯宾塞在技术上还有一些新的发明,他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1841年铁路工程完毕,他卸任回到家乡。
在家乡期间,斯宾塞把发明看成了一条谋生之路,他经常埋首于机械发明。30岁时,斯宾塞意识到思想领域的发明可以使他赚更多的钱。他最终选择了写文章这条道路。此后,他常在激进的报刊上发表文章,有关于工程技术方面的,也有涉及社会问题的。
1842年,斯宾塞开始为《新教徒》(The Nonconformist)撰稿,这些稿件后来结集为《政府的适当范围》(The Proper Sphere of Gouernment);同年秋参与妇女选举权运动(Complete Suffrage Movement),并一度担任该运动在德比区的秘书。
1848年,斯宾塞前往伦敦,获得了第二份工作——《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的编辑。
专心著书
1851年,斯宾塞出版了《社会静力学》(Social 静力学)。
1853年,斯宾塞的叔叔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遗产。于是他辞去了编辑的工作,开始专心创作。后来他的父亲也为他留下了遗产,加上他的崇拜者所给的资助,斯宾塞几乎从未有过生计上的困扰。
1855年,他自费出版了《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心理学)。
1858年初,斯宾塞拟定了一个《综合哲学体系》(A System of Synthetic 哲学)的创作计划,1860年散发的计划书预计它有十卷。
《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一卷于1862年出版。
生物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Biology)两卷于1864—1867年出版。
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心理学)最初于1855年出版了一卷,1870—1872年出版了两卷。
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社会学)三卷出版于1876—1896年。
1892年,《伦理学资料》(The Data of Ethics,1879)与另两部分一起构成了《伦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Ethics)第一卷;1893年,该书的第二卷代用以《论正义》(Justice,1891)一书。
人物逝世
1886年,赫伯特·斯宾塞开始久病。三年后,弗兰克·赫伯特·斯宾塞完成《自传》。
1902年,赫伯特·斯宾塞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在第二年的1903年12月8日,赫伯特·斯宾塞在布莱顿(Brighton)与世长辞,葬于高门(Highgate Cemetery),他的终生密友、一度与其论及婚嫁的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即长眠于此。斯宾塞死时,他在自己的国家极不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他反对第二次布尔战争(Boer War,1899—1902),他认为这个战争表现了他非常憎恶的军国主义精神。然而在国外,英国对本国杰出人物之一的去世无动于衷受到很多批评。在意大利,当议院刚一得知斯宾塞的死讯就休会致哀。
著作
《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
《社会静力学》于1850年12月出版,按其原来形式,名为《社会静力学》,或《人类幸福基本条件的说明》,是斯宾塞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他研究社会和政治学说的主要著作之一。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在《社会静力学》一书中,斯宾塞就首次把社会和有机体联系起来,他说:“我们发现,一个社会和一个活的动物之间的类似性不仅被证实到平常提出的人们完全未料想的程度,而且生命的同一定义对两者也都适用。”又指出“国家也有一种生命,并和一个生物一样遵从相同的成长和组织规律。”
综合哲学体系(A System of Synthetic Philosophy)
1858年,斯宾塞为了创立一个能概括人类所有知识在内的实证主义哲学体系,拟定了其“综合哲学”体系的纲要,预计分十卷。在1862年到1896年三十多年时间里。他陆续出版了《第一原理》(1862年),《生物学原理》(1872年),《心理学原理》(1855~1873年),《社会学原理》(1876~1896年),《伦理学原理》(1879~1893年),《个人对国家》(1884年)。
经过十卷本的“综合哲学”,斯宾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在当时的英国有着很大的影响,被学术界称为“维多利亚港王国的亚里士多德”。其中,首卷本《第一原理》详尽地论证了进化的基本原理及其普遍性,此后陆续问世的其他13卷则从各个具体的方面对进化原理进行了具体的阐发。
《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
斯宾塞在《第一原理》中论述了他的不可知论的哲学基本观点。他鼓吹人们的认识只局限于事物的现象。在现象、经验的背后还存在着一种“实在”的基础,他称之为“力的恒久性”。“力的恒久性”是“无始无终的,无条件”的存在。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经验世界中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都是这种力的表现。
斯宾塞自称是“不可知的实证论者”,认为“实在”不是科学认识的对象,它属于宗教的领域。科学和宗教的对象是不同的,两者可以并存不悖,因为两者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事实的相反两面:现象和本质。斯宾塞认为,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
《生物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Biology)
1864年,赫伯特·斯宾塞出版《生物学原理》第一卷。1867年,斯宾塞完成《生物学原理》第二卷。《生物学原理》的增订本出于1898—1899年。
赫伯特·斯宾塞早于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观点,即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10年前就在《生物学原理》中首创“适者生存”的提法。在《生物学原理》开篇,斯宾塞便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生命是为了适应外在关系而对内在关系的不断调整。”生命的完整性取决于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间的一致性程度;如果该一致性完美无瑕,那么,生命便完美无瑕。要实现这种一致性,不仅仅是内在关系被动适应外在关系;生命的独特在于,它能够预测外在关系的改变,从而主动调整内在关系。
《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1854年夏天,赫伯特·斯宾塞开始撰写一部心理学著作,该书的“思想体系和前人的著作几乎毫无相同之处”。次年,斯宾塞的著作问世,名为《心理学原理》,并由斯宾塞自费出版
正是这本著作,赋予了斯宾塞适应心理学奠基人的地位。斯宾塞试图从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感觉运动组织中“推导”出各种心理联想律。不过总体而言,斯宾塞对个体心理的分析其实是一种原子论式的联想主义。他把复杂的智力现象分解为许多基本的元素。斯宾塞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过程。
《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三卷出版于1876—1896年。
在《社会学原理》中,斯宾塞主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证了这种社会分工形成的原因。他认为,社会主要有三种职能:保卫人民、规范社会生活和维持人民的生活。相应地,社会就需要拥有防卫制度、生活规约制度和维持民生的制度。
斯宾塞在《社会学原理》中还对军事型社会和工业型社会有集中的对比论述。主要区别为:一方尚武一方推崇工业——一方以地位的体制为特征,另一方以契约的体制为特征。在斯宾塞看来,当时的西方已是处在复合结构的转变阶段,走出这一历史的阵痛终将会出现工业社会的较高阶段。
《伦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Ethics)
在《伦理学原理》(1893)一书里,斯宾塞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工业改造问题。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他同周围人一样,对道德问题极其严肃。因此,在找寻一个全新而又符合自然的伦理标准,从而替代传统道德准则时,斯宾塞尤为敏感。他认为,新的道德规范必须以生物学为基础。
其他著作
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
力的一元论
斯宾塞是个不可知论者,他认为人所能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而现象之后有一个不可知的绝对的“实在”。对于现象,人们只能用比较的方法,从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加以认识,但是这个最后的实在却是不可认识的。斯宾塞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力的一元论”。他所谓的力,实际上是将自然界的力,如重力、作用力神秘化的结果,并断言力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不可知的。
宗教和科学
斯宾塞宣扬不可知论,其目的在于调和宗教和科学,他认为宗教和科学虽然看起来互相对立,但实际上只是表达了同一事实相反的两方面,两者的看法是可以调和的。在他看来,宗教以一个最高的真理为基础,认为万物是一种超越知识力量的表现,而科学的进步必然会走向研究愈来愈抽象和愈来愈不理解的力。所以,宗教和科学都是以这种神秘的“力”为对象的,这就是它们可以调和的基础。
斯宾塞貌似公正,其实乃是抬高宗教,贬低哲学。他说:“科学强加于宗教的概念,实质上比它排斥掉的概念更富有宗教意味,科学只有当满足于肤浅的解答时,才会和真正的宗教冲突”
社会学思想
社会有机论
斯宾塞认为社会就像一个生物体,大众构成了不同的器官,维持着社会的运转。他认为社会有机体有六大器官:家庭制度、礼仪制度、政治制度、教会制度、职业制度和工业制度。这些器官又组成了三大系统,分别是生产系统、分配系统和调节系统。擅长生物学的斯宾塞将社会比作有机体,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有着相似性,还因为这种对比赋予了社会和生物一样的进化能力。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不同部分的排列同生物有机体类似。社会也有向外生长蔓延的特点,如小城镇变成大城市。由于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其内部逐渐分化时,社会有机体的功能也会随着分化,如社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组织。每个组织都有不同的功能。由于各社会组织的功能不同,它们会相互依赖。如果社会的任何部分出现了变动,那么社会的其他部分也会相应地出现变动。总之,社会是一个统一的组织系统。
社会进化论
当时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尚未发表,但进化论的思想已在社会中流行,许多人相信生物是由低级进化到高级的,而斯宾塞则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社会学中,认为社会也是由简单进化到复杂的。社会进化的动力是经济的增长,而表现则是结构的分化,也就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在一个简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似度高,人们自给自足。而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职业种类增多,人与人的差异性增大,人们需要彼此依赖才能生存。
斯宾塞受到生物学家拉马克和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的启发,认为人类社会就和大自然一样,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世界。斯宾塞还认为社会发展经历了个体增加和群体叠合的过程,这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扩大和分化,也造成社会结构所承担的功能不断分化。除了社会规模的增长之外,社会进化也经历了复合的过程,即将越来越多的相互关联的群体组合在一起。因此,斯宾塞将社会进化运动看作从单一到复合,到二重复合,再到三重复合的过程。
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沿着社会进化的思想,斯宾塞将社会分为两种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前者是人们在国家的强制力量下被迫合作的社会,个人为国家利益而存在。早期的军事社会的特征是结构性的进攻与防御,虽然斯宾塞批评战争,但他认为在早期阶段,战争具有促进社会团结和创造工业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较大人口规模的功能。
工业社会是人们在分工的基础上自愿协作的社会,国家为个人利益而存在。工业社会建立在友爱、利他主义、精密的专业化、对成就而非天赋特征的认可以及训练有素的个体之间自愿合作的基础之上。这种社会通过自愿的契约关系以及更为重要的强有力的共有道德整合起来,而政府的角色只局限于关注人们不应该做什么。
军事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进化,不同于上述的社会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而是一种社会内部管理方式上的进化,它取决于一个社会和相邻社会的关系,若关系和平则倾向于工业社会,若关系紧张则倾向于军事社会。
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论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ge is of Most Worth)中说,任何知识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不同的知识具有不同的“比较价值”。判断知识的价值的大小,则主要看它“对生活某些部分的关系”,看它能在何种程度上“为完美的生活作准备”。
斯宾塞首先把人类活动归纳为五类,并认为按它们对个人生活的重要程度可依次排列如下:“一,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二、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地保全自己的活动;三、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四,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五,在生活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根据如上,斯宾塞列出了一个相应的“合理的”教育活动次序,即“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作父母的教育,准备作公民的教育,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理想当然是在上述范围中“有完全的准备”,但他也认识到这个理想在现有的文化阶段很难达到,因此重要的是在各种教育之间“维持一个适当的比例”。意思是注意到所有方面:价值最大的给予最大注意,价值小些的就注意少些。
心理学思想
斯宾塞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具有源自进化理论的社会意义,斯宾塞曾被称为“进化论的联想主义者”。他的联想观念主要是:联想是主要的中介性经验。
斯宾塞强调情感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相似律联想原则的。斯宾塞对联想形成机制的解释,十分倚重接近律。同时发生的,或者紧接着相继发生的环境事件,会被记录在头脑中,并引起与这些事物相关的观念。斯宾塞又接受了培因对随意行为的解释,他对接近律和进化论的综合被称为“进化联想主义”。
斯宾塞在联想主义之上,加上了拉马克的进化论。他断言,经常使用的联想会作为本能或反射传给下一代。斯宾塞认为,那些前代发现有助于生存的联想会被传给下一代,习得性联想是可以遗传的。斯宾塞的理论是经验论、联想主义和先验论的混合。
人物关系
弟子
康斯坦丝·内登(Constance C.W.Naden,1858--1889)
库斯坦丝·内登,英国诗人。出生两周母亲死亡,由外祖父母养大,她先进入一神论派基督教走读学校学习,后被录取入伯明翰中部学院植物学班。其后进梅森科学学院,成为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忠实学生。后者的科学哲学,强调一切伦理学的物质基础,对内登产生很大影响于其人文主义信仰。
好友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
托马斯·亨利·阿道司·赫胥黎(Thomas HenryHuxley,1825-1895)阿道司·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家,也是具有极高文学禀赋的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早年因家境贫寒而退学,但他凭借自己的勤奋,靠自学考进医学院。1845年,他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学位。毕业后,他曾作为随船外科医生去澳大利亚旅行。也许是因为职业的缘故,赫胥黎酷爱博物学。他是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赫胥黎则利用他卓尔不群的辩论才能驳斥达尔文的反对者,坚定地捍卫达尔文学说。
1848年年底,斯宾塞幸运地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工作,即担任英国名刊《经济学家》的编辑。这份工作不仅给他带来了较高收入,还为其创作活动提供了方便。在《经济学家》任编辑的5年里,他广交上层社会的先进作家和科学界人士,结识了当时的著名生物学家阿道司·赫胥黎。后来,斯宾塞和他成了好朋友。
影响
社会学影响
斯宾塞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秉持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将变得更加进步。斯宾塞认为,社会制度像植物和动物一样逐渐地和积极地适应它们的环境,他认为社会世界是一个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过程,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外部干涉,适应者会生存繁衍,而不适应者终将灭绝。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有过重要影响。德国知识分子之间社会达尔文主义曾广泛流传。利奥六世弗里德里希·尼采由此创造了“超人”这个概念。后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进一步强调种族间的竞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诸多罪行的理论依据。“二战”结束后,社会达尔文主义逐渐成为歧视弱势群体、鼓吹弱肉强食的代名词。
斯宾塞是社会学中最早系统地使用“系统”、“功能”、“结构”、“设制”等概念的学者。他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把社会学的某些方法具体地应用于实际研究,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了许多具体领域。他根据经验的人种志学的材料分析了原始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体制;考察研究原始人的两性关系、家庭形式、妇女和儿童的地位,原始人的祭祀制度,原始社会的国家、代议机关、法院、法、社会类型、宗教机构、社会职业和工业制度,等等。这些内容都成为后来社会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中对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讨论,也为此后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社会进化理论如今虽然位于社会学理论的边缘位置,但还没有完全退场,斯宾塞身为社会学早期创始人之一,有一大批学者都是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学研究的道路。
心理学影响
赫伯特·斯宾塞是第一位将进化论运用于心理学的思想家。他采用拉马克式的进化论来整合联想主义和感觉运动生理学,先人一步创立了适应心理学。他创立的研究框架对适应心理学的产生和后续影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不仅提出了两个进化问题,还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从当时一直到19世纪末,斯宾塞的心理学观点一直都是英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影响
斯宾塞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论述了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制定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斯宾塞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不仅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对科学知识的高度提倡,表现了他对科学知识的绝对重视,同时也回答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为将科学引入学校课程并建立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影响了各国的教育改革,而且对整个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严复翻译了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也就是《天演论》),并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刺激了广大仁人志士投身挽救华族的伟大事业中。但实际上,这一思想并不是出自《天演论》,而是严复所翻译的另一本书——《群学肄言》。这本书将社会学引入中国人的视野中,而此书的原版正是斯宾塞的《严复先生翻译名著丛刊:群学肄言》。
荣誉成就
斯宾塞先后得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布达佩斯大学、波伦亚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授予的博士头衔,并被许多著名科学院委任为院士。由于成绩卓著,斯宾塞在英国被誉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斯宾塞被公认为时代精神的哲学代言人,他的影响不仅进入了欧洲的各个思想领域,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里的现实主义运动。
争议
斯宾塞的《综合哲学》的问世,震动了欧美思想界,被誉为“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但一些人认为斯宾塞理论在政治上具有反动性和危害性,就猛烈地抨击他。梁启超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质疑斯宾塞的综合哲学不能确切指明对人类将来之进化有什么用途,以什么为归宿。王国维深受日本新的德国哲学潮流影响,他在1907年认为斯宾塞是二流之作者,他只是搜集科学结果和古人之说,把他们综合修正而已。
评价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回忆与研究》一书中评论斯宾塞:“可以肯定,从来也没有谁能象他那样,集伟大与渺小于一体。”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E.Barker)认为,斯宾塞的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个智者能够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
美国文学史家威勒德·索普在其著作《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指出:赫伯特·斯宾塞的各种著作从19世纪60年代首次出版以来,到1903年底,在美国的销售量达到368755册,其《综合哲学》是除《圣经》外对美国影响最大的著作。
美国史学家格莱夫斯(F.P.Graves)指出: “对于重视科学教育这一时代精神,首先给予具体化并加以维护的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名言
适者生存。 ——《生物学原理》
只有可以叫作描述的社会学的那种历史,才是唯一有实际价值的历史。 ——《教育论
道德没有地域和民族血统的界限。 ——《社会静力学》
各种情感,无论程度如何,都会妨碍人们均衡地思考。 ——《社会学研究》
教育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个人,一个富于活动的、均衡的生命现象。如果教育完全忽视人的动物的本性,无疑地会使教育走向迷途,走向一个虚饰的歧路。 ——《斯宾塞快乐教子经典
轶事典故
逃学回家
赫伯特·斯宾塞直到四十岁都没有上过学。幼年的赫伯特懒散怠惰,父亲对他溺爱非常。在十三岁时他被送到辛顿,跟着以严厉著称的叔父。但他很快就逃离了叔父家,历尽艰难回到了在德比的家——第一天行程48英里,第二天47英里,第三天20英里,途中仅吃一点面包和喝一点啤酒。几个星期以后,他又回到了杰弗里·辛顿,并且在那里呆了三年。这就是他接受的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系统教育。后来,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在辛顿学到了什么:既没学历史、自然科学,也没学平常的文学。他曾特别自豪地说过:“不管在童年还是在青年时期,我一次英文课也没上过,直至现在,我对规范的句法仍然一点都不知道。”
热爱发明
赫伯特·斯宾塞喜欢搞一些发明创造,虽然全都没有成功。他在《自传》里回顾这些发明时,总是满怀喜悦,如同一个父亲喜爱自己顽皮的儿子一样。他在《自传》里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别出心裁的盐窖、细颈提壶、蜡烛熄灭器、病人轮椅等等发明。他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好出新点子,发明了一些新式饮食法。他一度只吃素食,但在得知另一个素食者患了贫血症、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衰弱时,便放弃了这一做法。
不慕荣誉
除了“雅典娜胜利神庙俱乐部”(Athenaeum Club)成员之名外,斯宾塞一贯拒绝任何荣誉。当他被邀请担任伦敦大学学院精神哲学与逻辑学教授时,他拒绝了,他还拒绝了皇家学会成员的身份。他似乎认为,当他真正需要得到这些荣誉时,它们没有被提供给他,而当它们被提供给他时,他已经不再需要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出生求学
工作经历
专心著书
人物逝世
著作
《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
综合哲学体系(A System of Synthetic Philosophy)
《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
《生物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Biology)
《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伦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Ethics)
其他著作
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
力的一元论
宗教和科学
社会学思想
社会有机论
社会进化论
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教育思想
心理学思想
人物关系
弟子
康斯坦丝·内登(Constance C.W.Naden,1858--1889)
好友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
影响
社会学影响
心理学影响
教育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荣誉成就
争议
评价
名言
轶事典故
逃学回家
热爱发明
不慕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