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号
航空母舰(英文:USS Hornet,
舷号:CV-12),是
美国海军隶下的一艘航空母舰,隶属于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4号舰。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了显著作用,给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注入了机动性、持久力和攻击力,促使盟国海军从日本舰队手中夺取了
太平洋的控制权,确保了最终的胜利。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是
美国军队第八艘以大黄蜂为名的军舰,于1942年8月3日在
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1943年8月30日下水,1943年11月29日正式服役,1970年退役,1989年除籍,1998年5月26日捐赠作博物馆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己有5艘
航空母舰,但当时
战列舰仍被视为海上力量的中坚,航空母舰只是一种 海上浮动机场,从上面起降
侦察机和尚未证明其威力的
强击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的战略、战术以及它的作用还依然处于理论性争论之中。当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作废后,各国海军开始无限制扩张,海军强国在建造大舰
巨炮主力舰的同时,开始建造相当数量的航空母舰。随着
欧洲战事的爆发和
日本扩张与美国的矛盾日益激化,美国深感有加强航空母舰建造的必要。1937年,约克城级航母开始服役时,
美国正在设计中的新式
舰载机的尺寸、重量和性能都要求海军建造更大型、更有效和具有更好防护的
航空母舰。
建造沿革
1930年代末,以约克城级为蓝本设计的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方案标准排水量被确定为20000吨。然而,美 国海军对该级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有较大的飞行甲板,储备更多的
航空汽油能达到24万加仑,增加装甲列板厚度,
推进系统的功率增至15万轴马力,增加机库甲板面积,增加舰上的防御武器。
1940年时,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设计方案已经历了6次改进,其标准排水量已增加到27500吨,主要目标是增加
舰载机数量,为此扩大了飞机机库和飞行甲板,增大了
航空燃油的装载量,增加了航速,强化了
防空武器。。
1940年6月,在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大力支持下,
美国国会通过“舰队扩大法案”和“两洋海军法案”,计划于1940财年建造11艘、1941财年建造2艘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1年4月28日,埃塞克斯级航母首舰
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开始建造,之后不久
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正式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时埃塞克斯级却只有5艘开工。珍珠港事件导致了
美国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战略思想的彻底转变,这时美国才感到
航空母舰数量的不足和
舰载机的陈旧过时。
1942年8月3日,埃塞克斯级四号舰CV-12“奇沙治(Kearsarge)”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同年10月,
美国军队在
圣克鲁斯群岛战役损失了约克城级CV-8“大黄蜂”号,美军在稍后将建造中的CV-12更名为大黄蜂号,以作纪念。
服役历程
1943年8月30日,大黄蜂号下水,1943年11月29日正式服役。
1944年,大黄蜂号开始参与
太平洋战争,更避过了日军所有攻击,战后1947年1月15日大黄蜂号退役封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一代舰载喷气式飞机诞生,
航空母舰要搭载喷气机就需要一整套新的操机系统和方法,特别是飞机弹射器,这就从客观上导致了埃塞克斯级航母必须进行广泛的现代化改装。除战争期间受损严重的“富兰克林”号和“邦克山”号外,
美国海军共对22艘埃塞克斯级分批进行了代号“SCB-27A”、“SCB-27C”和“SCB-125”的现代化改装,延长了服役年限并能够搭载起降
喷气式飞机。
1958年,大黄蜂号重编为
反潜航母,
舷号改为CVS-12,继续留在
太平洋执勤。稍后大黄蜂号参与
美国的太 空计划,先后担任阿波罗3号、
阿波罗11号及阿波罗12号的救援船;并在
越南战争期间到
越南外海执勤,但未有参与陆上攻击。
1970年6月26日,大黄蜂号退役封存,1989年除籍,虽然大黄蜂号在1991年获评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但海军仍在1993年将大黄蜂号出售,并在1995年将之拖到拆船厂拆解。在民间组织努力下,海军在同年中止出售合约,于1998年正式将大黄蜂号交予民间组织,用作博物馆舰。同年5月26日大黄蜂号博物馆在
阿拉米达市正式开放。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埃塞克斯级航母吸取了先前各级航母的优点,舰型为约克城级的扩大改进型,舰体长宽比为8 :1。
舰桥等上层 建筑设置在舰的右舷,共设有三部升降机,两部分别在飞行甲板前部和中后部,另在甲板左侧舷有一部可垂直拆迭的升降机,使其可以通过
巴拿马运河。拦阻系统在舰尾设有9条
拦阻索,舰首设有6条,可以在使飞机在舰首降落,能阻拦降落重量达5.4吨的
舰载机。战争期间,随着飞行员、地勤人员和炮手数量的不断增加,埃塞克斯级上的住舱十分拥挤。到1945年,其标准编制员额比设计预定的人数多50%,总计3442人,其中军官382人,士兵3060人。
舰型结构
大黄蜂号航母飞行甲板采用木质结构,其上覆有非常轻的装甲。考虑军舰要在
太平洋水域活动,提高了续航 力。埃塞克斯级的防护较约克城级有了改进,水下、水平防护和对空火力都有所加强。舰体分隔更多的水密舱室,这种结构使该级舰中的某些舰只在战争中虽屡遭重创,但没有一艘被击沉。埃塞克斯级水线装甲带厚63毫米-101毫米,
炮塔装甲厚127毫米,炮塔底座装甲厚28毫米,飞行甲板装甲38毫米,机库甲板装甲厚76毫米,主甲板装甲厚为38毫米。
舰载武器
大黄蜂号航母的机库贮有近百架各型飞机,还可在飞行甲板上停放飞机,这样当时全舰共可搭载飞机100多 架。最初时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航空大队由以下中队组成:2个战斗机中队36架、1个侦察
轰炸机中队18架;1个
俯冲轰炸机中队18架、1个
鱼雷轰炸机中队18架、1架担任联络任务的俯冲轰炸机,共计91架飞机;另有9架备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
鱼雷机各3架。随着雷达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
侦察机的需要日益减少,到1944年侦察轰炸机中队和俯冲轰炸机中队合并,共计24架俯冲轰炸机,原先12架侦察轰炸机的空额则由战斗机替补,总数仍为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航空大队包括:1个战斗机中队约36-37架F6F、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约36-37架SB2C、1个
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TBF和1个鱼雷机中队15架,总计103架飞机。
防御武器
大黄蜂号航母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舰和防空的需要,各
航空母舰上均装有数量众多、口径各异的火炮,舰上装有12门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用以对付远距离目标。此外,还装有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
高射炮,其数量在整个战争期间变动较大,各舰不一。第一批埃塞克斯级航母建成时,每舰装有8门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门,并装有46门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战争后期,埃塞克斯级上的40毫米高炮增至68门,20毫米高炮增至55门。主要
火控系统只有2部MK37指挥仪,这表明仅有部分武器部分武器可用雷达控制。
改装升级
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大型化,使得它有改装的余地,每一次改装,都提升了它的作战能力。1947年6月4日,美 国海军作战部长批准了代号为“SCB-27A”的方案。第一艘进行此项改装的航母为“奥里斯坎尼”号,随后又有包括大黄蜂号在内的8艘进行了该项改装。SCB-27A方案改装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航母的操机能力,即具有操作总重量为1.8吨的
舰载机。为此,将原先的H4-1式
弹射器拆除,代之以H-8式;加固飞行
甲母质,拆除一些127毫米炮,以减少舰上部重量、增大甲板空间和飞机着舰区的安全度;增大升降机的尺寸和载机能力,安装供喷气机使用的
特种设备,如喷焰偏转器、喷气燃油混合器等。
1952年6月,美国航空局建议在“安提坦”号上安装
英国研制的
斜角飞行甲板,并于同年12月中旬在纽约海军船厂完成了这一改装,这一新方案称为“SCB-125”。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加装斜角飞行甲板和采用封闭式舰首;改进MK-7拦阻装置,加大舰首中线的升降机,增设空调和隔音装置以及改进甲板上的照明设备等。埃塞克斯级航母在原先进行SCB-27A方案改装、后又进行SCB-125方案改装的9艘舰中,包括大黄蜂号仍然保留了液压
弹射器,因此不宜担任攻击
航空母舰,于1960年代初经再次改装成为
反潜航空母舰。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1943年11月,大黄蜂号连续16个月活跃在
太平洋战争的前线;数次接近
日本本岛40
海里的范围内;遭受59 次攻击(包括神风特攻)而毫发无损。它的飞行员在著名的“
马里亚纳群岛猎杀火鸡日”里创造了单日击落62架敌机的记录,6名飞行员成为“当日王牌”(ACE OF THE DAY);1410架敌机的总击落数仅仅在
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之下。
1945年,大黄蜂号发起了进攻
东京的第一个攻击波。
1945年6月,
美国军队在
冲绳县海域作战的时候遭遇
强台风,大黄蜂号和CV-20“本宁顿”号的飞行甲板前端被完全破坏,此后CV-12换装封闭式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黄蜂号参加了
朝鲜战争。1951年5月12日,大黄蜂号在纽约海军船厂进行了SCB-27A 改装,1953年10月1日完工并重新服役。在此期间的1952年10月1日重新改装为攻击
航空母舰(CVA-12)。
1953年,在
美国大西洋舰队重新服役。1954年,大黄蜂号返回
美国太平洋舰队,又在稍后进行SCB-125现代化改建,增设
斜角飞行甲板。
1956年1月,大黄蜂号在Bremerton海军船厂进行了SCB-125方案改装。
1959年6月27日重新设计为
反潜航空母舰。1964年6月到1965年2月间进行了FRAM II延寿改装。
1969年,大黄蜂号参加了
阿波罗11号和12号的救援行动。
总体评价
埃塞克斯级
航空母舰是
美国海军历来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航空母舰。
美国的战史学家大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在
太平洋战争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则起了显著作用。给
美国海军航空兵注入了机动性、持久力和攻击力,使盟国海军从
日本海军手中夺取了
太平洋的
制海权,确保了盟军部队直逼日本本土,最终击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