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考
日本考
《日本考》是一部中国明代时期的专门著作,由李言恭郝杰共同撰写,成书于万历年间。该书主要记录了日本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但编写时并非二人的亲历记录,而是基于传闻和旧史。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从到过日本的人那里搜集的资料。尽管如此,该书在明代有关日本的专门研究著作中,仍受到相当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编写时正值朝鲜壬辰卫国战争初期,日本加紧侵略朝鲜,明朝对此加以干涉。两位作者都是当时的高级将领,因此书中也涉及到一些与战争相关的内容。
四库提要
言恭字惟寅,岐阳武靖王文忠之裔,以万历二年袭封临淮侯。杰祁宰蔚州镇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方言恭督京营戎政时,杰为右都御史。会倭患方剧,乃共摭所闻为此书。记其山川地理及世次土风,而於字书译语,胪载尤详。后倭陷朝鲜,封贡议起,杰以力争不合,徙南京。而言恭子宗城卒为石星所荐,充正使往封。至釜山广域市而倭情中变,易服逃归,被劾论戍。盖徒恃纸上空言,宜其不能悉知情伪也。
作者简介
李言恭,字惟寅,岐阳武靖王文忠之裔,万历年间袭封临淮侯,曾守备南京,督京营戎政。壬辰卫国战争爆发时,他的儿子李宗城曾为石星所荐充当使节与日军谈判,但两度逃归而下狱论戍。郝杰,字彦辅,蔚州镇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的履历较为丰富,曾任御史、辅巡抚陕西省副使、山西省左布政使、辽东苑马寺卿兼海道兵备、山东省按察使,1589年(万历十七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后来进右副都御史。壬辰战争时,迁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右都御史。因反对和议被徙到南京,后来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二人合撰本书的原因,据《四库全书总目·存目题要》所提及,乃是由于壬辰战爆发时,李言恭正任督京营戎政,郝杰任右都御史,有鉴于日本为患,于是共摭所闻,写成此书。至于本书的取材,现代学者汪向荣认为,基本上是利用当时所听到的一些传闻和旧史里的记载,加以分类排比而成,而非两人的亲历记录,但亦不能说其中没有从到过日本的人那里搜集的第一手材料。
内容介绍
《日本考》全书共分五卷,内容丰富,涵盖了日本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社会风俗、语言文字等多个方面。卷之一包括“倭国事略”、“畿内部”、“驿”、“户”、“课”、“寇术”、“倭户”等多篇有关日本国情况的记述。卷之二则包括“沿革”、“疆域”、“畿内郡岛”、“国王世传”、“朝贡”、“法度”、“婚姻”、“丧事”、“贸易”、“时令”、“出海通番”、“商船所聚”、“三教”、“九流”、“百工器械”、“娼优隶卒”等等有关日本史地、对外关系、社会风俗各方面的记述。卷之三介绍日本字母,包括“字书”、“以路法四十八字样”及“歌谣”三项。卷之四则详细介绍日语的“语音”,包括“天文”、“时令”、“地理”、“人物”、“数目”、“农具”、“武具”、“菜蔬”等等五十六类,完全是有关各方面的日本语词汇。卷之五则包括“文辞”、“诗赋”、“山歌”、“琴法”、“琴谱”、“棋格”、“征行所禁”,收录了用汉语、日本语写成的诗词文章,以及琴棋、出征出行的禁忌等等。据现代学者汪向荣的说法,本书里收录的诗赋,并非日本人所作,而是其他国家的人士(例如琉球王国国人),可能是误收,也可能作者对当时流传的外国人诗赋,没有认真对待,任意收录所致。
学术价值
在近现代,有学者认为《日本考》所记的日本资料,尚未够完善,但已经可补明代人对日本知识的不足,甚至有所独创。学者谢国桢认为,本书收录的日本地区地图“方向莫明”,而记载的日本史事又“未如《明史》之详审”,但“民物、风俗、语言、文字,实可补《明史》之未备”。另一位学者汪向荣亦认为,在明代有关日本研究的书刊中,优于本书的著述是有的,而本书中的民物风俗、语言文字之所述,亦有其所本。但本书有其独创之处,足为当代人所师法。到了现代,在研究明代中日关系时,本书仍有其参考价值。
出版情况
《日本考》早于大约1592年(万历二十年)农历七月至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十月之间付梓刻印。大约在同时,有一本名为《日本风土记》,撰者为侯继高的书籍刻印出版,而其内容、版式和字体与《日本考》完全相同,可以说是“一书二刻”。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图书馆曾用万历刊本影印出版,列入《善本丛书》中。在日本,则有渡边三男的《译注日本考》。其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及济南齐鲁书社1996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出版了本书的影印本。在校注整理版本方面,则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汪向荣、严大中校注本,后来与《唐大和上东征传》合订出版。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四库提要
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学术价值
出版情况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