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罕见的孤本,存于
大连图书馆。原序后的图章是“素政堂”、“天花藏”,证明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全书45回,有人物像三十七幅,每幅均有赞词。写
南宋初年洞庭湖杨幺起义之事。作者有感于“
徽钦二帝,无治世之才,任用奸,以致
金朝自北而南……”所以,把杨幺起义和
宋江起义联系起来,写成一部《水浒传》的续书——《后水浒传》。
简介
明末清初长篇小说,题“青莲室主人辑”。小说写
宋江、
卢俊义等梁山好汉被朝廷害死后,昏君奸臣依旧倒行逆施,荒淫误国。
宋徽宗听信
童贯等人联金攻辽之计,引起金兵大举向中原进攻,破
开封市、掳徽、钦二帝,百姓流离失所。宋江转世的
杨幺、卢俊义转世的王摩,和其他梁山好汉转世的
马隆、何能等38人,在贪官污吏的逼迫下,于
洞庭湖聚众起义、除恶扬善的事迹。
明清章回小说《后水浒传》是我国名气最大、流传最广、成就最高的25部古典名著续书之一,原著者青莲室主人。故事描写水浒英雄含冤就义后纷纷转世,变身为杨幺、
王摩等诸多好汉,他们劫富济贫,惩恶扬善,相继汇合于洞庭湖,形成了一支令官府闻之丧胆的浩浩水军。故事演绎得曲折动人,畅快淋漓,
文学大师鲁迅、国学大师
胡适都曾对其作过很深的研究和专门的评论,可见此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根据明清小说研究专家、
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章培恒教授的分析,《水浒传》的续书主要有三种,一部是
清代陈忱的《
水浒后传》,一部是清代后期
俞万春的《
荡寇志》,而这部《后水浒传》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跌宕,足以动人。但由于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为梁山水泊英雄的被害鸣不平,是一部总结梁山英雄招安受害的反思之作,因此在当时看来“思想太过大胆”,所以相对影响较小。
创作背景
历史上的
杨幺,本名杨太,是
南宋初年活动于
洞庭湖一带的农民军领袖。一开始他参加了
钟相的
起义军,钟相牺牲后,他被推为军中头领,称“大圣天王”。杨幺实行“春夏耕种,秋冬攻战”的策略,多次打败官军的围剿,并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绍兴五年(1135年),杨幺战败牺牲。
《后水浒传》虽然描绘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并不局限于历史事实,而是根据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创作而成。
小说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从书名和内容上看,《后水浒传》都可以看成是《水浒传》的续书,是在《水浒传》以后写成的类似《水浒传》那样的书。
小说目录
第三回 小阳春骑虎识英雄 游六艺领众闹村市
第四回 逞武艺杨幺服众 交钱粮花茂遭殃
第五回 焦面鬼劫掳自家人 小阳春荐贤同入伙
第八回 图富贵卖奸瞒婿 甘作妾表里仇夫
第九回 鬼算计冷笑似无情 小太岁杀人如切菜
第十回 杨幺为村人府堂刺配 元酒结识江上杀人
第十一回 小太岁焦山同入伙 杨义勇园内结新仇
第十二回 小阳春甘认罪不攀人 常好汉自伏辜出好友
第十四回 殷尚赤争风月打盐商 董敬泉苦银钱买节级
第十五回 孙节级狱底放冤人 屠金刚阵前招女婿
第十六回 好夫妻拚命捻酸 热心肠两头和事
第十八回 无知婢暗偷情碎宝杯 坏心奴巧逃生首家主
第二十回
竹叶青属调麻药作生涯 郑天佑合群雄劫秦饷
第二十一回 众愚民升天成白骨 两好汉双箭射红灯
第二十二回 弄风沙潜踪灭迹 秦虞侯画影图形
第二十三回 杨幺赦还乡同形被缚 马爱好汉拚命救人
第二十四回
白云山四英雄小结义 龙尾岭两押差私害人
第二十五回 黑疯子气愤愤怪人轻 许蕙娘铁铮铮守节义
第二十六回 杨义士拚命救佳人 前知神设谋合大伙
第二十七回 不约同大闹开封府 义气合齐上白云山
第二十八回 小阳春思父母还乡 黑疯子赶朋友作伴
第三十回 路见不平打德明 坐护乡村遇常况
第三十二回 杨幺为父母受刑 马霳救朋友陷狱
第三十三回 何能义激柳壤村 文用智赚岳阳府
第三十四回 柳壤村应风水奔杨幺 众弟兄验天时同聚义
第三十五回 贺太尉魂销九曲岭 黑疯子身脱武昌监
第三十七回 袭广陵喜归勇士 下教场快杀前仇
第三十八回 夏不求因名偿实罪 小阳春感梦见前身
第四十一回 杨幺入宫谏天子 高宗因义释杨幺
第四十三回 英雄误入烟花寨 俏妇从权认丈夫
内容简介
小说叙述燕青重游梁山时,遇到
罗真人,告知昔日梁山好汉都已转生入世。金兵入寇,农民养奎刚孪生子“妖儿”“魔儿”失散后分别由杨得星和辽将王突收养。“妖儿”改名
杨幺,因冲撞贺太尉被充军,杨幺在途中结识了许多草莽豪杰。“魔儿”已改名
王摩,武艺超群,曾与众英雄劫抢
秦桧的赃银。杨幺遇赦,为救许蕙娘夜闹
东京汴梁,袁武等英雄大闹
开封府,解救杨幺。杨幺探望父母并欲替父母服刑,众草莽英雄抢救杨幺脱险,各路豪杰齐至洞庭湖君山聚义,杨幺、王摩被举为大头领。此后,杨幺四处征战,诛杀恶官,声势日盛。杨幺等曾入
杭州市苦谏
赵构,但因误杀入秦桧府第,秦桧哭请高宗发兵围剿
洞庭湖。杨幺等人在山寨得天书,方知杨幺前生是
宋江,王摩前生是
卢俊义。
岳飞率军大胜
杨幺,杨幺等遁入轩辕井,化为黑气,不再复出。
人物介绍
杨幺
杨幺是一个超过了宋江的首领人物。杨幺虽是宋江转世,却比宋江神勇、刚强勇敢、敢做敢为。他比“面黑身矮”的黑三郎,外貌却是不凡:“身材八尺,膀阔三停。丰姿光彩,和蔼处现出许多机变;声音洪亮,谈笑来百种惊人。”(第三回)是一个天生服众的领袖人物。他生于河东寄远乡,被湖南岳阳府柳壤村杨得星领养。自幼得
玄女梦授神力,与十八般武艺,能征能战;与
宋江的“懦弱没主见”截然相反,他是“见人不平便肯相肋,见人患难便肯相扶”,不像宋江那样,单凭仗义疏财去结识兄弟,而是具有侠义心肠,广受百姓喜爱,称他是“楚地小阳春”,又称“全义勇杨幺”。他曾醉骑猛虎三百里到
长沙市,结识了好汉花茂、吕通及天雄山游六艺、滕云。在家乡,带头反抗贺太师抢占柳壤村风水地,被刺配
大同市。一路上,在谢公墩,棒打王豹;常况杀人,他冒名顶晁;蛾眉岭结识殷尚赤、屠俏;
朱仙镇登擂台,教训乐汤。遇赦回乡,义救许蕙娘,黑夜闹东京;与劫法场的众英雄,
白云山同聚义。他又在探亲之时,替父母“待罪”,被众人所救,与王摩、马霞等众豪杰,以八百里洞湖为根据地,聚义君山,做了寨主。
许蕙娘
许蕙娘作为孙本的美丽娇妻,既温柔贤惠又不失严厉明智。她关心丈夫的衣食起居,竭尽所能满足丈夫的需求,当她看到丈夫吃了几杯酒不停地看手中酒杯时,敏感的察觉到丈夫的心思,让使女织锦到房中橱内去取孙本心爱的寿字玛瑙杯。当许蕙娘得知织锦打碎了丈夫心爱的酒杯时,她严厉地训斥了使女,但批评的语言很有分寸,她知道在团圆之日大发雷霆不吉利,所以消了消气,准备找个合适机会再处理织锦的失误。许蕙娘简单得体的处事方式,展现了她顾大局、识大体的一面。
与水浒传的联系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托生天任曜星金头凤王摩;
天勇星大刀关胜,托生牛金牛宿毛头狮劳捷;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托生天禽曜星小孙本;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托生星日马宿筋半云郑天佑;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托生天芮曜星鬼算计常况;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托生天冲曜星小太岁邰元;
童贯托生董索;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从作品的结构看,以
宋江等梁山好汉转生为杨幺的
洞庭湖英雄,是全书立意的基础,利用消极的轮回转生说,为一个积极的主题服务——英雄的斗争精神不息,是作者的一大创造。在铺叙情节和刻画人物时,不仅突显处处与水浒精神相呼应,同时也是思想认识的深化。书中讴歌了洞庭湖上反抗
南宋统治阶级的波烂壮阔的斗争,同时也避免写出反抗者惨遭杀戮的失败命运,让
杨幺等英雄通过轩辕井升天而去,预示着斗争将永远继续下去,不会熄灭。
作者明显是借南宋初年的历史,影射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一方面表达对现实中满清统治的不满,如书中对
金朝是绝对反抗和仇视的;一方面对水浒英雄因招安而遭到迫害表示愤懑,故书中不提或反对招安;同时表达了追求明君贤相的政治理想,体现了明末清初群众的复杂心理。杨幺等英雄回归升天,以完劫数的结局,是市民心态的反映。
艺术特色
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后水浒传》亦不乏成功处。如第三回写杨幺醉酒归家,路遇猛虎一节,虽有模仿《
水浒传》故事中
武松痕迹,却另辟溪径,独有特点。如写
杨幺醉酒路上,先是把虎误做人:“忽听见旁边一高一低的喘声,误以为是醉倒路边的人,想近前叫醒他,一起做个伴儿走;当走近一步,又误认为是谁家丢失的黄牛,还想:“若被人牵去,也值百十贯文,又没了耕种替力,何不牵到前面,叫人认去也好。”醉中尤能替他人着想,颇为人性。他的两次误认,都是从现实中的经验得来的。他在生活中看见过牛,熟悉人,却没见过虎,因此那种情景是真实的,也反映了他的醉态和心理活动。直到老虎扑到身上来,方知是只猛虎,两相博斗,力量悬殊,生死一瞬,十分惊险。至于“用两手死按住了虎项,腾身骑跨,跳上虎背”的情节,想像奇特,出人意外。他像一个老练的骑手,骑虎三百里,到了
长沙县,竟将老虎累死,打虎可谓别具一格。此外,其它如邰元杀妻的故事、“孙节级狱底放冤人”的故事等,亦写得委婉曲折,生动传神。
小说亦善于用诗词表现人物、风光、场景。如用诗词写
李逵式的人物马霳的外貌,与性格、品质,十分到位:头大面圆,一块额颅横突出;身长力大,两双怪眼直睁圆。鼻孔撩天,气出有如烟管;洪声震地,行动实类奔牛。一张阔嘴,上下齿牙皆独骨;两个硬拳,左右手腕是一棍。性烈拔山扛鼎,交情誓死同生。一昧言憨性直,不知者尽道疯颠;满腔义重情真,知我者俱称侠汉。喜结弟兄并酒肉,舍此无他好;仇恨奸佞与贪夫,以外皆平等。上关气数降星辰,下报前冤生恶煞。
作品评价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
胡益民:《后水浒传》以“续书”的形式反映了
宋江起义后又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全过程。全书的结构是完整的。但比之《
水浒后传》,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较小。作为“续书”,情节上照应前书是必要的。但它基本上按谱填词,缺乏创造,受前书束缚太大。如殷尚锡痛打董敬泉、
开封府劫好汉杨幺的情节与《
水浒传》中
鲁智深拳打
郑屠、大闹
江州的情节大同小异,是不高明的模仿。以天上
星官下凡来映照起义英雄汇聚的方法,显然也来自《水浒传》,但两书的处理水平大有轩。在《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神话开头,仅是作为一种结构技巧,并没有削弱作品的写实描写;《后水浒传》对这一点则渲染过多,带着较浓重的
迷信色彩。
版本信息
现仅存
清代刊本,藏
大连图书馆。1985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1995年
巴蜀书社“明代小说辑刊”排印清初刊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