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恩,男,是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男主角,由孙淳饰演。
在
广州市出镜的瞿恩,是杨立华和杨立青的精神导师,
杨立仁口中的“理想主义者”,他代表了第一代中国共产党员。在瞿恩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艰难取得成功,而
中国国民党指挥北伐军乘虚而入窃取了胜利果实,杨立仁接受秘密任务筹谋针对共产党人的更大阴谋。“四一二”事变爆发,楚材和杨立仁亲自参与了中山舰事变,瞿恩等人遭到追捕,他与驻守上海的杨立青一齐秘密离开了上海。瞿恩接受党组织新派来的助手
林娥,继续开展地下工作,并和她秘密结成夫妻,由于叛徒出卖,瞿恩和林娥身份暴露,不得不抛下刚出生的幼子,辗转去了
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失败后,瞿恩不幸被国民党逮捕,
范希亮奉命对在黄埔的老师瞿恩行刑。
作为精神气质象征的共产党人瞿恩代表了一种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崇高牺牲,正是无数他们的献身,才换来了中国真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
人物形象
瞿恩身上浓缩了共产党人的诸多优点,年轻时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教育,对
共产主义信仰至死不渝,他的无私精神,他的风度和智慧,在被俘后的从容坚定,显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和
人格魅力。
人物经历
剧中
孙淳扮演的瞿恩在很多观众眼里成了完人,这个角色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黄埔军校的教官: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应该说这样的人生脉络与瞿秋白极为相似。
剧作是将瞿恩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来刻画的。他热情、友善、善解人意,他也有热烈而又理性的追求。通过他,我们感受到一种理想对人格的提升,感受到共产党人不可抗拒的感召力。相比较而言,编导是将
杨立青作为一个成长的共产党人来刻画的。当
杨立仁已投身国民革命时,
杨立青还是一个浑不知事、到处惹是生非的小青年。他在革命斗争的磨砺中,在各种复杂的家庭、情感冲突中渐渐成熟,成为一个思想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成为一个具有多方才能的军事人才,不断赢得他人理解、赞赏和尊敬。他言行果断,智慧超群,让观众感到亲切、真实,充满了亲和力,加深了人们对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认识。在剧中,杨立仁是作为立青的对立面来刻画的,两人在剧中的对手戏在很大程度上隐喻了全剧的主题。同胞兄弟,因为道路的选择而成为敌人,一个在逆境中成长,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一个虽然早熟,也才华过人,虽恪尽职守,孜孜以求,但却一败再败,无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样的起落成败的对比既与个人相关,又是超越了个人的历史的必然。作品总是力求通过个性的刻画挖掘其背后的社会与历史的必然性,保持了性格刻画的思想高度。
他是年轻人崇拜的偶像,是他们走向信仰的指路者,无论在爱情还是信仰上,他永远都保持着理性与成熟,爱得深沉,信得坚定,却从不失个人尊严。太过完美的人固然令人钦佩,却也失去了趣味性,变成一个符号,一种象征,甚至是高大全的代表,虽然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很真实的,但是放在电视剧中,从人物刻画上,自然就比不上有着心理挣扎与彷徨的人性复杂更吸引观众。
人物来源
经典出场
在杨立青选择主义的道路上,瞿恩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为理想而坚守的那份纯粹深深感染着立青,在立青眼里,瞿恩“代表着真理和方向”,他告诉瞿恩,自己要加入共产党的初衷,“就是想成为瞿教官你那样的人”。或许也可以这样说:立青是先选择了瞿恩,再选择瞿恩所代表的
共产主义。瞿恩这样的人物塑造也并不夸张,当年,不少青年学生以及知识分子都是在周恩来等革命者的
人格魅力影响下,选择的共产主义。我们在很多历史资料中,都能找到瞿恩与
杨立青这种关系的真实对应。
剧里,瞿家和杨家两个家庭是完全不同的家庭类型。杨家是一个旧式的官僚家庭,父亲
杨廷鹤从政当过厅长,能接受新的事物,但内心比较保守。长子
杨立仁年轻时热血激进,曾试图刺杀吴佩孚的三省巡阅使,次子杨立青则顽皮狡,但富有正义感。女儿
杨立华善良软弱,重情感,但为事优柔寡断。瞿家没有杨家的世袭的旧式官僚的气息,瞿恩作为瞿家的长子在年轻时为了追求进步、向往理想,居然带着自己裹着小脚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去法国留学,并让自己的妹妹也加入了共产党,是典型的革命家庭和赤色家庭。
瞿家和杨家因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原因发生了错综复杂难以分割的联系,曾经的兄弟和曾经的情侣在历史的浪潮中发生着令人揪心的裂变和错位,家庭的和谐和亲人间的真挚在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演绎出多少令人扼腕的悲剧和故事。生死恩怨,光明黑暗,敌友情仇,交织成一部激烈而精彩的历史活剧和家族悲剧。杨家兄弟的分道扬,国共生死抉择的震荡,人性与兽性,真理与谬误,都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充分表现。
关系设定
精彩台词
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而实现。
由瞿恩及他的黄埔学生们所演绎的“黄埔精神”,是《沧桑》这部戏的亮点。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系师生在战场上的交锋,是最能吸引观众的部分。“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这句借三期六班的同学说出的话,实际上概括了整个黄埔精神里“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结,国共双方在
意识形态上的斗争通过不同人物对各自理想的坚守真实表现出来。
回应
对于热心观众的疑问,孙淳在接受采访时微笑解答,“瞿秋白和蔡和森是我非常敬佩的革命先烈之一,但瞿恩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肯定是经过了多次的艺术加工的,他只是若干革命先烈们的缩影而已。”该片的制片人、
江苏省广电总台石卫平主任则表示,该片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细看之后将会发现更多历史人物的传奇在里面。
有了剧中主人公与历史中人看似相识的故事,确实增加了《人间正道》的可看性。但面对大家的对号入座,导演
张黎却表示,“《人间正道》并非记录历史,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巧妙加工。”
人物原型
瞿恩在剧里出现的前半部,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黄埔时期的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到“
中山舰事件”后走向分裂、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运动、
南昌起义一直到苏区反围剿失败转而
长征,瞿恩的角色几乎串联起中共早期的发展历程。
当
杨立青第一次与瞿恩见面时,他也间接了解到了瞿家的故事:瞿恩带着裹小脚的母亲与妹妹一起去法国留学,在那里深受革命思潮影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这个情节设置与历史上中共早期著名的革命者蔡和森非常相似。
蔡和森出生于湖南
湘乡市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在长沙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校读书的蔡和森,便以才学出众而著称。1918年,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当时便有人评价说:“林彬(蔡和森)是思想家,润之是实践家。”
瞿恩这个完美的共产党人,同样集合了历史上多个人物原型。除了这两位,从“恩”字来说,瞿恩的事迹又和周恩来有吻合之处,他在黄埔任教的事件,他在黄埔的地位,
南昌起义,特别是特高科的领导工作,都和周总理有相似之处。当然,在电视剧中同样提及了以“伍豪”化名的周总理本人,这与101的原型相混合同样,是编剧的真真假假的匠心之处。
尽管这部戏已经结束了一年多,但现在的
孙淳仍然张口就能背下瞿恩“原版”的遗书:“我最亲爱的儿子,你从未谋面的生身父亲在给你写信,此时窗外月白风清、万籁俱寂,只有哨兵传来的脚步声,我知道这将是我在这世界上给你留下的最后的文字,虽然沉重,但并不多余……我想告诉你,我亲爱的儿子,你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又为什么变成今天这样一个人。”虽然在正式播出时,瞿恩的遗书只用字幕形式保留了最后一句。但这一部分还是让人想起瞿秋白。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
长汀被捕后身份暴露,在漫长的劝降过程无果后,
蒋介石发来密电,要求“就地枪决”。
“现在网上总在考证瞿恩的原型是谁,我觉得这没有意义,‘瞿恩’是那个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化身,集大成者。”孙淳说。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那场戏中,穿西装戴眼镜在硝烟中指挥战斗的瞿恩显得悲壮而无力,“从这一幕中看到了早期的革命热情澎湃,却也是幼稚至极。我们的执政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周恩来
相似关键词:黄埔政治部主任,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中央特科。
在
黄埔军校的影响力上,瞿恩与周恩来更为相似,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随后的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也有周总理的影子。特别是中央特科在上海的行动,更是与周恩来有相似之处。
瞿秋白
相似关键词:姓氏,最高领导人,
长征留守,被俘牺牲。
瞿秋白与瞿恩年龄相仿,都带着一副眼镜,颇显斯文。他们都在大学教过书,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长征中因为受到排挤而留守,瞿秋白当时肺病严重,又有高度近视,留守意味着绝路,和瞿恩重伤的处境相似,最终被俘牺牲,也有
中国国民党将领的仰慕者尽量给他提供最佳物质保证,但最终还是亲手枪毙了自己敬崇的“先生”,可以说,瞿秋白与瞿恩两者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不过,瞿秋白并不是黄埔教官,而是
上海大学的
社会学主任,他讲课生动活泼,总是能吸引大批学生,影响巨大。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叫杨之华,与《人间正道》中瞿恩的恋人
杨立华仅有一字之差。
蔡和森
相似关键词:留学,母亲妹妹,遣送回国。
《人间正道》中,从一开始就借
杨立青的口,说出了瞿恩最有特色的一段历史
——与母亲妹妹一起赴法留学。这段完全取材自蔡和森的事迹。1919年,蔡和森带着母亲与妹妹赴法留学,传为佳话。在法国期间,因不公平待遇,蔡和森与其他100余名同学举行了
里昂大学抗争运动,最终被遣送回国。
人物评价
网友评价
瞿恩是个完美主义者,而的表演也非常完美,他和一样是硬汉派,但他不是以狠取胜,而是内敛地表现出强烈的男人味。
瞿恩,气质儒雅的学者、博古通今的教官、理想坚定的共产党人,从容、淡定,这个人物身上捏合了周恩来和瞿秋白两个人的个别经历。
孙淳评价
“瞿恩是一个智者,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可以预测将来的前瞻性人物。”孙淳为自己饰演的瞿恩的下了这样的定义,虽然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演员了,但是在采访中孙淳还是很坦率的说:“演瞿恩太难了,这部片子是我花时间最多的,因为有的时候精神上的东西只能意会,不能感觉,我拍片子的时候有关这个人物总是有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
瞿恩为理想舍弃爱情,为信仰牺牲生命的革命展示近乎完美。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拥有非常纯粹的革命理想,不是讲物质和金钱的人,最后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献身。
瞿恩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他为了信仰而活着,像一个布道者。当一个人为了他所信仰的东西决意付出一切时,肉体本身就是一个皮囊。从某种意义上的瞿恩,“像上帝那么纯净。”
瞿恩代表的是信仰的坚定者,从布道走向殉道,唤起了人们对久已遗失的一种纯粹精神的向往。
瞿恩是一个智者,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可以预测将来的前瞻性人物。
其他评价
该剧同时突出了分属于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阵营的黄埔教官出身的瞿恩和旧军人出身的
董建昌,瞿恩是革命先驱的代表,拥有坚不可摧的
共产主义信仰;而董建昌在国民党内是一个另类,最后选择向共产党投诚,“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得更为完整。——中国艺术头条 评
我认为瞿恩这个人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那些杰出领袖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相结合的一个艺术典型。这个艺术典型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可以说是一种很新颖,全新的艺术形象,是过去在影视作品当中少有的艺术形象,是领袖人物和一般革命者相结合的艺术形象。——中共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史学会副会长:杨胜群 评
我看到《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时候,它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以瞿恩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形象,他重新点起了理想的火焰。后来杨立华跟范希亮都讲了瞿恩对他们的精神信仰,包括杨立青对他终生的信仰。所以从瞿恩的形象,我们就能够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最后能取得天下,因为他们是一批有信仰的人,有理想的人,是不怕牺牲的人。——著名评论家、中华文学选刊总编:王干 评
大家为什么喜欢看《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写了瞿恩这样一个可敬、可亲、可爱的共产党员形象。瞿恩的形象,是我们这60年来非常独特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我们这么多年的文艺作品里塑造了很多共产党员的形象,但是如果要选十个,瞿恩这个形象肯定可以进入十大人物。——著名评论家、中华文学选刊总编:王干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