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玉
形似太极双鱼图一半的玉石
勾玉(まがたま),又称曲玉,是外形呈月牙状的玉石,有首尾之分,首端宽而圆,有一钻孔,可系绳,尾端则尖而细。勾玉常见材质大多为翡翠、玛瑙、水晶、滑石等,偶见有陶土制品,但流传至今的不多,陶土材质不耐久存也是主因之一。
勾玉原本是长江下游古越人的文化符号,之后伴随玉石交易而传入日本列岛日本海一侧,并成为绳纹时代日本地区的文化符号。翡翠制的勾玉也体现了勾玉的本土化。随着稻作文化的扩散,弥生中期前段从近北部扩散到北陆西部以及东海。勾玉随着稻作农耕的扩展而扩展。从考古学层面,日本“定形勾玉”的出现确实与稻作农耕密切相关。此外,弥生时代晚期“定形勾玉”变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用来进行外交活动。勾玉在日本文化中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勾玉象征着生命与权利,勾玉的首与尾相连,代表着生命的轮回。其中兽形造型部分凸显出日本翡翠文化这一古老的文明,具有历史沧桑感。
日本学者以为这种形状来自野兽的爪牙,狩猎民族将它作为护身的装饰。勾玉这种形状,日本学者认为是弥生时代人的独创,其他国家并无发现”。据已知资料,股商至汉朝期间广泛流行“玉角形器”,其形态多样,有龙、虎、鱼、鸟、蚕等等。
历史沿革
起源
关于勾玉的起源,目前难成定论,有“牙玉起源说”,认为石器时代的渔猎民族将野兽牙齿作为护身符进行佩戴,此外还有“胎儿说”“巴形说”“月牙说”“状耳饰演变说”等说法。但是,早期制作勾玉的材料并不是玉石滨田耕作认为,日本开始用玉石制作勾玉是受到了中原地区的影响,“早期制作勾玉的玉石原料应该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把从中国输入的玉料,作为制作勾玉的材料,除了形状外还表达了对这种翠绿美石的喜爱和尊重,余辈想象可能是受到了自周汉以来中国人对玉石思想的影响。
在日本出土的翡翠器物造型中,勾玉曾经在中国出现过且出现时间要早于日本。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了“勾玉”的玉饰造型。其中的“勾玉”器形为一端尖、另一端圆的弧形,类似我国的阴阳鱼。此“勾玉”来自郭家村下层文化,距今6000至5000年,早于日本所出者,其形亦属弧状,但孔钻于尖部,与日本“勾玉”孔位相反。然此“勾玉”仍堪称日韩两国“勾玉”之鼻祖。
勾玉是日本上古时代时期的玉制装饰品首饰,最早出现于绳文中期。日语中的“勾玉”一词的前身是“曲玉”。“曲玉”最早出现在《记纪》和《古事记》中,译为“弯曲的玉(曲っている玉)”,后来的《日本书纪》中才称之为“勾玉”。
勾玉原本是长江下游的文化符号,之后伴随玉石交易而传入日本列岛日本海一侧,并成为绳纹时代日本地区的文化符号。翡翠制的勾玉也体现了勾玉的本土化。户矢学在《三种神器》中曾引用木下尚子的话并指出,“定形勾玉”在弥生时代中期中段到后段出现在九州北部,此时多数的“定形勾玉”为玻璃制勾玉,且伴随地域权力最高者的坟墓而出土。通过玻璃质成分的分析成果来看,与中国制的玻璃成分基本一样(户矢,2016)。但是,中原地区从没有出土过类似日本“定形勾玉”的玉器,认为日本弥生时代中期出现的“定形勾玉”是弥生人将蛇信仰与鸟信仰相结合的产物。
关于勾玉的起源与形象,学术界有很多说法。有“牙玉起源说”,认为动物的牙齿具有咒力,佩戴动物牙齿可以使自身拥有同等咒力。此外还有“胎儿说”“巴形说”“月牙说”“快状耳饰演变说”等。奈良县奈良市富雄丸山古坟曾出土一琴柱形石制品,四个“定形勾玉”呈现飞鸟立于枝头的状态,可以推断弥生时代的“定形勾玉”中也存在鸟信仰。“定形勾玉”在日本出现时正值稻作文化普及期,稻作渔猎民族普遍存在太阳信仰与蛇信仰。蛇司水,鸟象征太阳,而水与阳光都是稻作农耕不可或缺的,而将蛇信仰与鸟崇拜凝聚在“定形勾玉"之中,则体现了勾玉的本土化。
朝鲜半岛地区出现玉器的年代相对较晚,在史前时期(公元350年以前)已开始使用碧玉水晶、 玻璃等材质的勾玉(曲玉)。
发展
随着稻作文化的扩散,弥生中期前段从近畿北部扩散到北陆西部以及东海。勾玉随着稻作农耕的扩展而扩展。从考古学层面,日本“定形勾玉”的出现确实与稻作农耕密切相关。此外,弥生时代晚期“定形勾玉”变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用来进行外交活动。
到了三国时代(公元350年~)以后,在日本的影响之下,朝鲜半岛开始出现辉玉质的钩玉制品,甚至曾在忠清南道扶余市松菊里的单个石板棺墓中发现多达3万多件的辉玉、石料和玻璃制成的勾玉,惟其来源迄今不明,有待更多资料的耙梳与补充。
在朝鲜半岛,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考古遗址都发现了勾玉,被作为石墓里的陪葬物品。勾玉在当时也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亚洲翡翠的产地几乎只限于日本和缅甸,而在朝鲜半岛出土的翡翠勾玉制作时间与日本勾玉流行的时间相近。另外,一些化学分析数据表明,朝鲜半岛出土的翡翠制品与糸鱼川市周边的遗迹中的古代勾玉具有相同化学成分。所以研究者得出了韩国古代翡翠勾玉是从日本西部向朝鲜半岛传播的这一结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出现在三国时代新罗国王的金王冠、项链、耳环、腰带等饰物上镶嵌的勾玉。新罗区百济的国王都曾经用翡翠勾玉作为陪葬物。
飞鸟时代(公元 600 年左右—710 年)开始,日本岛内的翡翠文化逐渐走向衰落,新潟县及其周边地方的翡翠和石制模制品的制作活动逐渐结束。至奈良时代(710 年—794 年)用翡翠进行的祭祀活动彻底终止了。从现挖掘出坟墓中的殉葬品来看,绿色翡翠制的勾玉管玉等饰品基本消失了,即使用其它材料如石头等制造的仿造品也没有发现)。
奈良时代开始,圣德太子为了宣扬佛教,摒弃了代表旧神信仰的玉器,而尊奉佛祖的金像。奈良市东大寺这尊不空绢索观音像的冠部用了约1千颗勾玉、玉珠做点缀,而这些装饰也是目前日本发现的近代以前最后的翡翠饰品,它们如同宣告着日本翡翠文化的最后命运。
江户时代中期,日本国内国学风潮开始兴起。虽然翡翠文化在奈良时代后逐渐消亡,但勾玉等翡翠饰品作为神的遗物引起许多古董爱好者们的兴趣,其中最有名的是松浦武四郎。松浦武四郎(1818~1888) 是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的日本探险家、收藏家。他平生所收集的很多古董都在三重县松阪市的松浦武四郎纪念馆中被展出。2018 年为纪念其诞生200年,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举办了松浦武四郎特别展览,向人们展示了其生平部分收藏品。其中最大的首饰项链长为 145 厘米,此件项链用绳文时代的翡翠的大珠、弥生时代的翡翠勾玉、古坟时代的玻璃圆珠、金环、银环等共 243 件小型器件用丝线连接起来,其历史研究价值很高。
从江户时代末期开始,许多日本古董爱好者们开始模仿制作了勾玉管玉等首饰。
近代开始,日本人对翡翠的热情又逐渐复燃。日本的翡翠文化在日本人们心中也有着很高的地位,近代以来,他们对这一古老的文明进了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至现代,在日本岛根县有一个贩卖和制造出云勾玉的店叫“勾玉传承馆”,里面有勾玉制作体验工房。人们亲自动手制作勾玉,体验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对本国的翡翠有着深厚且特殊的感情,并在2016年把翡翠定为日本的“国石”。
形制构造
勾玉常见材质大多为翡翠、玛瑙水晶滑石等,偶见有陶土制品,但流传至今的不多,陶土材质不耐久存也是主因之一。早期勾玉所用的材料有软玉和硬玉,渐至后世,勾玉的质料略有变化,他种石材如碧玉、玛瑙、水晶等亦采入利用。通过测试日本弥生时代的勾玉的比重,发现其原料多是从中原地区输入。
最常见的勾玉外型多为弯曲的字母C形。上端为头,头呈圆形,头上有一小孔可穿绳子便于佩戴。下端像尾巴一样弯曲,中间部分弯曲的内侧称为内腹,弯曲的外侧称为背。关于勾玉为什么是这种形状,现在学者们给出了一些说法,不过还没有得到统一。目前学界主要有一下几种说法:
1、勾玉的原型是动物獠牙。
2、勾玉象征着胎儿的形状,可能与生殖崇拜有关。
3、勾玉象征着灵魂的形状,可能与巫蛊有关。
4、勾玉象征着月亮的形状,可能与月亮崇拜有关。
5、勾玉可能是对破损断开的环形耳饰再利用。
6、勾玉可能源于“巴纹”。
勾玉的造型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其造型也有着一些变化。绳文时代最早的勾玉多为不定形且大小比较小,从后期到晚期形状呈现复杂化。勾玉的形状演变趋势是由不定型到定型,由复杂到简单。除了C 字形勾玉以外,还有形、緒締形、半玦形、丁字頭形、コ字形。
獣形(兽形)勾玉
在其内腹部上有突起,形似野兽的脚。有研究者认为这种野兽为野猪,而这种兽形勾玉也被视为力量的象征,是远古时期人们的护身符。主要出现在弥生时代前期。
绪缔形勾玉
其内腹至外背侧布满了勾状的空隙。主要出现在弥生时代前期。
半玦形勾玉
其外形似玉环市的一半或一部分,可能是将断裂的环形耳饰在加工打磨而成的。
丁字头形勾玉
其头部上刻有几条线,其外形与自然中成熟的果实相像。主要出现于古坟时代的前期到中期。
コ字形勾玉
相比于C 字形勾玉,其头和尾部弯曲的角度更大。主要出现于古坟时代的后期。
制作工艺
材质
在材质方面,勾玉多是用翡翠制作而成。除此之外,也有玛瑙水晶滑石琥珀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勾玉首饰被挖掘出。另外,青铜等金属制勾玉也存在,但是数量非常少。
但是,早期制作勾玉的材料并不是玉石滨田耕作认为,日本开始用玉石制作勾玉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早期制作勾玉的玉石原料应该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把从中国输入的玉料,作为制作勾玉的材料。日本人最早佩戴的勾玉并不是用玉石制成的。后来,随着中国文明对日本的传播,日本人受到了中国人“崇玉文化”的影响,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勾玉。
工艺
关于日本古代玉石的纹饰,目前发现出土的玉器多为没有多少纹饰的、富于“原始美感”的朴素造型,比如作为“神器”的造型而闻名的勾玉除了一端的小圆孔以外没有任何纹饰。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技术落后。因为上古时代日本的玉器文化,不像中原地区流传至今,而在奈良时代的律令制改革前就已经基本停滞了。以当时的工具和工艺不可能雕刻出非常精细美丽的装饰花纹。另外,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也导致他们的审美更偏向于质朴,不喜浮夸。
勾玉完整的制作的流程是:原石→切割出粗略外形→研磨→切割出精细外形→穿孔→完成。其打孔方法早期是用石制的圆柱形工具在勾玉前端来回转动摩擦进行钻孔,这种方法打出来的孔洞较大。而到后期随着技术的发展,据部分学者推测当时的人们可能开始用狩猎的弓箭进行打孔。具体方法是将弓上的绳子在箭的中端缠绕一圈,箭顶端拿一块石头垫住,底端放在翡翠上,当来回移动弓时绳子会带动箭转动并使之旋转,这种方法更省时省力,打出来的孔也更圆更美观。
古代等级划分
卑弥呼女王向中原地区进贡的物品中,珍珠有五千颗,而翡翠勾玉却仅仅只有2个。日本古代高质量翡翠玉石的产量非常少,而正是这种稀缺性体现出了翡翠勾玉的珍贵。在日本巫政时代,人们认为会巫术的女性部落首领可以完成天神与日本天皇之间的对话沟通。人们相信她们能用巫术保佑国家风调雨顺,所以这些巫女的地位非常高,甚至掌控总领的权力。而只有在社会阶级顶端的人才能拥有这些宝贵的石头,于是翡翠玉石在古代日本的社会功能便更加凸显。
文化内涵
通常而言,在古代参与占卜、巫术活动的人都是部落的首领。这些身份高贵的人都会佩带上一串勾玉项链。日本神话中记载,古代巫女将勾玉作为自己的护身符以及施法的宝物。《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部在日本古代史上有着很高地位的著作中部分的章节里就有关于勾玉的描述。
通过两本书中相关文字描述可以推断出翡翠勾玉在上古时代日本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古代日本人认为翡翠勾玉有改善运势和除魔的能力并把它视为能够产生魂灵以及人与神之间联系的器具。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以及技术的落后人们通常会对大自然产生一种敬畏的感情。人们渴望风调雨顺、生活平静,所以带着这些对自然的期盼请求宗教仪式活动产生了。这些具有宗教功能的翡翠首饰是古代人类宗教活动的见证。
日本的原始神道起源的时间与翡翠文化流行的时间大致相同,并且其宗教文化中的多神信仰与勾玉翡翠有着紧密的联系。
价值意义
玉在古代日本人们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贵的。日语中的“玉”还有货币计量的意思,通常用于表示单位重量的球形物体。在日本传统棋类游戏将棋中,“玉将”是所有棋子保护的对象,类似于象棋里的帅和西洋棋里的国王。
日本神纹起源于家纹。家纹是日本贵族和武士阶级在自己所拥有的物品上留下的标记,后来则发展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日本战国时代以后,家纹正式成为了代表人们身份等级的纹饰。每个家纹都具有特殊的含义。贵族阶级有自己的家纹,而比贵族更高等级的神社则拥有自己的神纹。大多数神纹与宗教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众多神纹中,巴纹是最具代表性的纹样
巴纹的大致形状为勾玉型,向内弯曲。在日语里,“巴”的象征着大地回旋。巴纹根据其头部弯曲方向的不同分为左巴纹和右巴纹。 当三个勾玉按一定顺序组成首尾相接的圆形时,这个图案叫做三巴纹,三个勾玉的涵义分别为:天、地、人。在日本神纹中,巴纹是出现频率最多的纹样。平安京的石清水八幡、八坂神社、下总的香取神社、常陆国的鹿岛神社、纪伊熊也神社等均使用巴纹作文神纹。另外,在东大寺、药师寺、法隆寺等寺庙的瓦片上也能看到巴纹的图案。
巴纹又常常被绘在大鼓上。大大小小的鼓面上绘有巴纹,在日本司空见惯, 甚至可以说,在用之于祭礼仪式、民俗艺能演出的鼓面上,大都绘有巴纹。除了日本大鼓上通常绘有巴纹之外,在日本的许多民间祭礼演出中,有很多大神的服饰上也绘有巴纹。如神乐中的名为手力男命、大国主神、事代主命天狗等诸神,他们在神乐演出所穿的服装上,都绘有巴纹。
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自古使用纹章并形成体系的社会。神纹作为家纹中最高等级的纹样具有特殊意义。而巴纹为神纹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图案,流行于武家社会,在日本有着重要的地位。
勾玉是“日本特有的历史发展标志”。勾玉并非日本特有,在中原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也有勾玉出土,可能是伴随着历史上的玉石交易,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绳纹时代勾玉成为日本某些沿海地区的文化符号,翡翠制的勾玉则体现了勾玉日本本土化的特性。“定形勾玉”在日本的出现可能与日本的稻作文化有关,至弥生时代晚期,“定形勾玉”在日本成为了国家权利的象征。
勾玉除了形状外还表达了对这种翠绿美石的喜爱和尊重,余辈想象可能是受到了自周汉以来中国人对玉石思想的影响。
民间传说
三神器是指天照大神拥有的三种神器宝物,其最早出现在古代日本创世神话故事中。这三种神器分别是:八咫镜、八尺琼曲玉和草体剑。三神器在公元七世纪时被视作国家的王权的象征,是只有日本天皇象才可以拥有之物。
奈良市时期,八尺琼勾玉被保存在神社中。到了平安时代,八尺琼勾玉被保管在天皇身边的柜子里。南北朝时代,后醍醐天皇逃往平城京建立南梁时,将三神器带走了。朝鲜半岛统一问题时,南朝把三神器转让给了北朝。南北动乱后,后发生禁阙之变,八尺琼勾玉被后南朝势力抢走,十五年后才回到了皇室,之后一直保存在京都皇宫里。明治时代初期随着明治天皇一起到了东京,现保存在东京皇居里。
八尺琼勾玉又称“八阪琼曲玉”,其日语为“八尺瓊勾玉やさかにのまがたま”。其中。八尺罗马发音是 YASAKANI, 意思是“远离灾祸、保佑万物生长”,其名称的来源为串起勾玉的绳子。日本三神器在其出现后的两千年中一直被当作日本皇室的信物。而关于这三件宝物的起源则来自于中国神话伊邪那岐”的故事。伊邪那岐是日本神话中的父神,其所生的三贵子拥有“镜、剑、勾玉”三件宝物。另外,也有考古学家认为,铁剑、铜镜玉石勾玉分别象征着铁器、青铜器与石器时代。
古代的日本人对于翡翠玉石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把玉视作灵魂。日本古典文学中,“玉之绪”就是这样的一个典故。日本《新古今和歌集》和《小仓百人一首》中都记录了一首镰仓时代的和歌:绕在玉石上的绳子啊,如果你要断就断吧。我的心已经再也无法承受活下去的沉重了(玉の緒よ絶えなば絶えねながらへば 忍ぶることの よわりもぞする)。和歌中的玉之绪即玉石绕上绳子,可以挂在身上,这其实象征着魂魄相连,而绳断则是魂魄相离,也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古代日本天皇三神器中的“玉”随身携带,其余两件则是被供奉在远方的神社之中。日本的天皇虽然没有像古代新罗国王那样把翡翠勾玉戴在皇冠上,但一直将其为一个象征而保管。每当新一任天皇即位时要举办神器交接仪式,代代相传。
设计应用
平面图案设计
著名时尚品牌芬迪的日本设计师在领带图案的设计上采用了勾玉图案并在其中用菊花填充装饰。
在当今社会,商标、校徽、公司徽章等logo设计方面家徽发挥着作用。在这其中巴纹、勾玉纹就是其中之一。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设立的研究学术书馆的馆徽由一大一小两个勾玉组成。蓝与黄两色象征着未知与发现,勾玉寓意古老的历史,里面的树叶纹样代表研究成果。古老的文化是人类探索的源泉,是发现未知的动力。另外,日本相模原市市立博物馆的馆徽标则是以二巴纹为主形设计而成的。相模原市立博物馆位于神奈川县,也是勾玉文化的起源地。巴纹中间的“S”代表相模原的英文首字母。设计将名称与历史都融入进简洁的图案中。
工业产品设计
日本人从普通生活必备物品到流行时尚之物与文化符号相结合,如阴阳鱼形的碗与勾玉外形的眼影盒。
日本岛根县的出云是勾玉的产地。在当地,有一家和果子的店铺别具匠心地将巧克力做成了勾玉的形状。
2016 年奈良市举办了世界芝加哥马拉松赛比赛。该届比赛奖牌的图案就是由日本三神器镜、剑和勾玉组成的。
动漫游戏设计
绝大多数日本动漫中都会涉及或出现神道教、勾玉等象征着日本传统文化的元素。勾玉元素在日本青少年漫画和游戏中频繁出现,是游戏背景和故事发展的源泉。例如在《拳皇》、《旅行青蛙》等游戏中都将翡翠勾玉作为提升能量的宝物。在《犬夜叉》和《火影忍者》这俩个日本经典动漫中,故事主角宇智波鼬和犬夜叉分别拥有八尺琼勾玉和勾玉言灵珠。
首饰设计
翡翠勾玉文化以其独特的造型与内涵深受首饰设计师们的青睐。勾玉外形与古老技术的搭配富有传统艺术气息。
潘多拉(PANDORA)是全球著名的珠宝品牌。其中,勾玉图案的珠子是以古老的巴纹为设计元素,主要材质为 925 银,象征复古与神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起源
发展
形制构造
獣形(兽形)勾玉
绪缔形勾玉
半玦形勾玉
丁字头形勾玉
コ字形勾玉
制作工艺
材质
工艺
古代等级划分
文化内涵
价值意义
民间传说
设计应用
平面图案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
动漫游戏设计
首饰设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