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战役
1944年发生在罗马尼亚的战役
罗马尼亚战役,发生在1944年的春季,战场上的形势对于法西斯主义纳粹德国来说是十分险恶的,在东线刚刚结束了其百师大战苏联红军显然正在准备更大规模的东北夏季攻势,在国内战场上,英美空军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轰炸,在西线英美联军显然必定会在本年的夏季发动在法国的登陆。
战役背景
轴心国
尽管罗马尼亚军在对苏作战中的表现令法西斯纳粹德国失望,但无论如何罗马尼亚长久以来还一直是德国盟国,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石油资源是德国得以继续进行战争的极为重要的战争物资(仅1943年,罗马尼亚便向德国输出240万吨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到了1943年,当战局的发展正越来越朝着不利于轴心国的方向发展时,罗马尼亚与德国之间发生了信任危机。到了1944年,这种不信任从政治纠纷扩展到军事部署的问题上,而罗马尼亚的实际统治者安东内斯库元帅更是强调他的军队必须与德国联邦国防军有平等的指挥权,并不再允许德军特遣队插到罗军的布防区内,当然除非这些德军受罗马尼亚指挥。阿道夫·希特勒当然知道罗马尼亚的石油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而对于这位盟友的要求他也表现出了难得的宽容之举,为此他甚至不同意斐迪南·舍尔纳采取强力措施以便使罗马尼亚军也作好战争准备,以防德国的对外关系遭到更大的损害。
但不管怎样,德罗关系的恶化已经是事实,实际上这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时就已经非常明显了。1944年4月,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在取得英美两大国的同意后,发表了广播讲话。他向罗马尼亚保证,苏联除了要求归还比萨拉比亚以外,对罗马尼亚决无领土要求,亦无意用任何方式干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不久之后,罗马尼亚代表也于4月12日在开罗与美、英、苏等国代表开始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消息出现,自然坚定了罗马尼亚国内反对派分子的信念,不管安东奈斯库同意与否,罗马尼亚都必须退出战争。1944年8月5日,正当德国人正为“7·20事件”与维斯瓦河的战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安东内斯库元帅突然访问了东普鲁士的希特勒大本营。在这次汇报中,他提出了将轴心国军的正面撤退到加拉茨—福克沙尼—喀尔巴阡山脉之线的建议。安东内斯库的建议得到了海因茨·古德里安约翰内斯·弗里斯纳上将(弗里斯纳原为德国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7月底他与斐迪南·舍尔纳上将对调,担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的一致认同,这一建议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因为德军主力已经被调往北方去恢复波兰的态势,而德军则只有继续收缩防线才能更为集中的使用兵力。对此,阿道夫·希特勒作了一些保留之后,才勉强同意了,不过他却坚持着认为必须等到他获得了敌人确实想向这一方面进攻的证据之后,他才肯发出撤退的命令。但当后来苏联红军采取了高压攻势以至于德军真的到了不撤不行的时候,一切为时已晚。
同盟国
1944年的春季,战场上的形势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十分险恶的,在东线刚刚结束了其百师大战的苏联红军显然正在准备更大规模的东北夏季攻势,在国内战场上,英美空军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轰炸,在西线英美联军显然必定会在1944年的夏季发动在法国的登陆。为了挽救危局,当前德国唯一的出路是尽力在东线维持一条连贯的可以防守的防线,然后在西线挫败英美的入侵,再集中兵力与东线的苏联红军作战。但要在东线维持一条防线谈何容易。在东线,德国人有两个必须要确保的方向,其一是通过白俄罗斯乌克兰北部进入波兰,然后通往德国本土,其二是通过乌克兰南部进入罗马尼亚,前者关系着德国的本土的安危,后者关系着对于德国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大油田,一旦失去德国将会被剥夺主要的能源来源。对于德国人来说很不幸,他们缺乏足以同时保卫这两个方向的兵力,于是在南方,德国人不得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它的盟友,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斯洛伐克人。而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失利,这些盟友的忠诚越来越值得怀疑了。
1944年初在东部战场上,苏联红军的攻击似乎放在乌克兰的南部,从1943年12月24日起到1944年4月17日,苏联红军在乌克兰南部发动了他们所称的“乌克兰右岸会战”,这个会战包括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我在“东线战役”第一部所述的“齐克赛口袋之战”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苏联红军前后投入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第1、2、3、4乌克兰方面军共250万人上的兵力,即使在原来传统上应该休战的春季泥泞季节,苏联红军的攻势也没有停止,在这里苏联红军有2个目的,首先他们想要解放南部苏联的领土并威胁罗马尼亚的油田,其次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并不指望德军会相信苏联红军的东北夏季攻势会在大量集结在苏联中部的德军威胁其侧翼的情况下攻击位于南部的罗马尼亚,但至少俄国人想要通过在南部的攻势使得德国人相信苏联的夏季攻势将指向乌克兰北部而不是通过白俄罗斯,这个目的达到了。
双方准备
轴心国
罗马尼亚的地势趋向是沿着众多的河川沼泽自西北走向东南,而德军的补给线、交通线以及撤退路线几乎直指正西,与前线平行并横贯河川、沼泽以及森林覆盖的山岭。这对于德军来说是个优势,因为相较于平坦的东欧平原罗马尼亚的地形更有利于阻止苏联红军机械化部队的突击,但德军却也要面对另一个困难就是此时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战线已经宽达四百英里,相比之下德军可用以防守她的部队数量实在不是一个让人乐观的因素。
负责保卫罗马尼亚的德军部队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在罗马尼亚的驻地补给、维修和财政出现了无数的难题,而这些难题又引起了支付平衡问题和罗马尼亚经济的紧张。在斐迪南·舍尔纳将军任职之时,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既不对布加勒斯特负责,也不对德军最高统帅部负责,而是直接或通过陆军总部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向元首负责。这之后弗里斯纳上将自然地继承了这一传统,应该说弗里斯纳是一个优秀的军人,至少他在之前战争中的表现完全无愧于他的军衔。但是在面临危险处境时所必要的毅力和经验,他还是远不及舍尔纳上将的,而对于现有的的集团军群面临艰难处境,弗里斯纳本人显得忧心忡忡,他甚至担心以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状态将很难完成保卫罗马尼亚的任务。
这一切并非杞人忧天,由于长久以来的战事消耗,整个集团军群的建制已经出现了许多危机,当弗里斯纳于7月25日接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时,他发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战备状态远非令人满意。集团军群新任参谋长冯·格罗尔曼居然一直到7月31日才到任。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了新任第6集团军司令弗雷特尔·皮科和他的参谋长身上,他们也是到7月末甚至8月中旬才到任,而这一切距离苏联红军入侵罗马尼亚的时间已经只有几个星期甚至只有几天。部队基层的问题同样不佳,尽管经过斐迪南·舍尔纳上将的努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师一级的官兵人数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一些主力师的配置已经满员或接近满员。情况似乎一直在改善,许多步兵团在7月份已拥有2000多名官兵而在1943年的5月这些团的编制甚至还不满300名。但兵员大量补充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难题,就是有经验的老兵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而基层连队中的许多人都是新来乍到而又缺乏实战经验的。与1943年相比德军1944年的编制似乎正在停滞不前,步兵师的机械化程度依旧很低,驮马与机动汽车的比例高达15:1,部队普遍缺乏重型火炮和弹药,一些过时了的武器纷纷出现德军的队伍中。
此时的整个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由两个德军集团军和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组成。在此之前这个集团军群的几个主力装甲师已经被调往出现危机的中央集团军群,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只有一个装甲师、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一个罗马尼亚装甲师被获准留下,这些装甲部队大约共拥有约120辆坦克和280门强击火炮,后来我们就将看到由于德军装甲力量的不足使得他们在苏联红军进行突击时无法及时有效的堵塞突破口进而造成整条防线被撕裂。同时德军的空军力量也是异常不足,到了1944年8月19日也就是战役开始的前一日,负责空中支援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德斯洛赫第4航空队可供作战的飞机居然还不足300架,其中只有约50架较为优秀的Bf-109战斗机式式战斗机(与此同时苏联方面的战机数量却要超过2000架),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战役开始后德军一开始就丧失了制空权。轴心国军队在罗马尼亚前线被分成两个集群,其中位于东比萨拉比亚的杜米特雷斯库集群由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司令杜米特雷斯库指挥,这一集群由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和弗雷特尔·皮科的德军第6集团军组成,据守德涅斯特河下游一线。其中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共拥有一个德国军和三个德国师,集团军位于所属集团军群右派,德军第6集团军则在左派,目的是负责掩护比萨拉比亚首府基什尼奥夫地区,她共拥有十四个师其中十三个是德国师。而在西部的布科维纳和摩尔达维亚一线则由韦勒集群固守,这一集群由韦勒的德军第8集团军和拉科维特扎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组成,其中有六个德国师。这里韦勒指挥的德军第8集团军的任务是负责扼守东喀尔巴阡山的低坡,位于第6集团军西部的雅西地区则是由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防守。直到此时,弗里斯纳上将手中的总兵力相当于23个德国师和23个罗马尼亚师,人数超过80万,其中36万是德国兵,而部署在一线的轴心国部队只有约50万人。
罗马尼亚军实际上并不那么乐意于与德国人合作,德国人也对罗马尼亚人面对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所抱的麻木不仁和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的更不耐烦。但无论是前任的斐迪南·舍尔纳还是之后的弗里斯纳都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罗马尼亚人的合作德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守得住整个罗马尼亚尤其是关乎战争进程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实际上罗马尼亚军也并非后来人们所说的那般无用,罗马尼亚人从不缺乏的胆量,但是他们的装备太差,军官也没有受过很好的训练,自然不能胜任所担负的责任。于是在战役开始之前德国人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提升罗马尼亚军的战斗力,但结果却收效甚微,而之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中这最软的一环居然造就了德国人的一场噩梦。
德军的最后一个烦恼来自于他们的补给,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补给线需要通过罗马尼亚匈牙利两国,但这两国的铁路系统运输能力都实在有限,再加上管理不善,运输能力就更低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两国相互敌视,双方在边境转换铁路车辆时都故意刁难。运输条件的恶劣经常造成整列满载物资的德国列车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此德国空军还要在好几百英里长的铁路线上执行空中侦察以寻找莫名失踪的物资。通常情况下德国发出的货物要经过两至三周才能到达前线,最终德军部队居然发现在匈牙利和比萨拉比亚之间从公路上徒步通过一个又一个补给站反而更快些。前有敌军的步步紧逼,后有盟友间的相互拆台,各种各样的烦恼搞得集团军群的参谋们心神不宁。
1944年夏季之时德军最高统帅部曾错误的认为苏联红军将在巴尔干而不会在白俄罗斯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结果造成了布施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面临极大的被动并几乎全军覆没,而在这之后他们又一厢情愿的认为苏联红军力量已经耗竭,短期内不可能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结果当后来苏联红军又对罗马尼亚发动一场新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之时,当然完全没有被预料到。这样一来,担任防守巴尔干半岛任务的德军部队又一次陷入了惊慌失措的境地。
同盟国
对于1944年的苏联红军来说,此时的他们已经无须担心生存的威胁,1944年6月苏联红军凭借机械化部队实施的大规模突击歼灭了德国最精锐的中央集团军群并重创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此时的苏联红军不仅拥有几乎无限的兵员、远好于德军的补给,此外还由于苏联红军在战术指挥、组织能力和武器装备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已经使得他们的大纵深战术的威力逐步的体现出来。实际上,自1943年开始,苏联红军的战场机动性的已经开始逐渐赶超德军,但人们往往看不到的是这其实是得益于美国所提供的大量机动运输工具,这才是苏联红军可以作迅速推进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也正是这些装备使得苏联红军具备了歼灭德军重兵团所需的战略机动能力和战术机动能力。
相对于从中路进击德国本土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而言,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力量要显得弱上许多,这不仅体现在武器质量和运载工具的差距上。我们仅仅从苏联最高统帅部为这两个方面军提供的补充兵力就可以看出,1944年8月苏方两个方面军的总兵力高达130万(后来参与进攻的部队人数与约为90万人),但这其中却有三分之一以上是1944年6月份以前3个月内从城镇和乡间招募来的乌克兰新兵,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平均接受训练的时间都不超过2个月。而在此之前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提供的补充军则大多是受训时间超过3个月的士兵。总之与前面介绍到的德军一样,士兵经验不足对于苏联红军来讲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在苏联红军进攻罗马尼亚的部队中,费奥多尔·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位于左派,将沿德涅斯特河下游宾杰里和提腊斯波耳以南的桥头堡向塞莱梅特和胡希实施进攻。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位于右派,他们的任务则是按计划突入雅西西北方向地区,然后沿普鲁特河西岸直捣伐斯卢伊-胡希地区以便与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会合。此后,第3乌克兰方面军将向南挺进,越过多瑙河进入多布罗加,其间,掩护其右翼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则向西南的普洛耶什蒂布加勒斯特以及西部的喀尔巴阡山脉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的山垭口进军。这其中第3乌克兰方面军有1个机械化军和4个步兵集团军(包括:第46集团军、第37集团军、第57集团军以及第5突击集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有克拉夫钦科的第6坦克集团军和6个步兵集团军(包括:第4近卫集团军、第52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7近卫集团军、第40集团军以及3个独立的军)。至此参与进攻苏联红军的总兵力是90个步兵师、6个坦克和机械化军、1800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2000架飞机。苏联红军与德军相比,在人员上大致拥有1.8倍的优势,坦克以及自行火炮拥有约5倍的优势,战机更是有近7倍的优势。可以说一开始这场战役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在向苏联红军一方倾斜了大半。
战役过程
1944年8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沿整个战线以连和营为单位作了无数次试探性进攻。这之后弗里斯纳上将召集到了一些高级将领进行形势评估,情况看来已经十分明显了,苏联红军的进攻很可能会在8月20日开始。为此他们特别对一项代号为“熊”的有组织地撤退计划进行了审查,但这一计划最终却未能传达给部队基层,这本来并无可厚非,因为部队官兵们如果不知道有撤退的计划,那么作战时思想会比较稳定,但是如果当时弗里斯纳和他的高级将领们知道后来战局的发展,他们一定会追悔莫及的。
1944年8月20日凌晨5点,在经过了一番短促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苏联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几乎同时发起了进攻。其中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突击集团军企图将第6集团军的第52军牵制在基希讷乌市以南,另外苏联红军第57集团军和第37集团军则突入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防线,并直接威胁到了第6集团军右翼部队波斯特尔的第39军。这时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弗雷特尔·皮科才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原来负责正面防御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第29军中的两个罗马尼亚师已经被秘密撤走了。没有办法,他只好急令第13装甲师和第304步兵师前往迎击已经在德军防线上造成突破的苏联第37集团军,这两个师本来是整个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但糟糕的开局已经不得不让弗雷特尔.皮科去冒这个险了。与第3乌克兰方面军一样,苏联第2乌克兰方面军也开始了行动。依靠装甲部队强大的推进力第2乌克兰方面军迅速突破了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在雅西西北的防御体系。此时,德国人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一时之间有好几个罗马尼亚师退出了战场,留下德军单独作战。形势对于德军第8集团军来讲一下子变得极为严峻,韦勒将军随即命令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258步兵师由东向西攻击苏联红军突破口,这个命令十分正确,但这个反突击却未能打破苏联红军第52集团军的推进。这就是战争后期德军装甲力量下降所造成的恶果,因为德军可用于反击的装甲力量实在太有限,所以即便是他们能够抓住战机并迅速作出正确举措,也很难完成对苏联红军进击部队的突破。
随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苏联红军第6坦克集团军也投入了战斗,他们的目标将是攻下雅西并抵达开阔地,与此同时德军第76步兵师完成不可思议的战场机动,他们竟然在苏联红军第6坦克集团军到来之前进入到了阻击阵地,要知道在敌军快速逼近的情况下从一个地区到达另一个地区所要完成的部队机动将是多么的困难。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德国第76步兵师的将士们在缺乏重型武器的情况下居然迫使拥有强大机械化兵器的苏联红军第6坦克集团军的进军推迟近一天之久。德军第8集团军兵力处处紧张,以至于无法抽出援兵救援德国第76步兵师以及和他们并肩作战的罗马尼亚第101山地步兵旅。进入到21日,德军北线战局开始加速恶化,由于苏联红军第18坦克军的行动,德军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79、第258步兵师对苏联红军的冲击失败,特罗费缅科的第27集团军和科罗捷耶夫的第52集团军一下子向前推进了十二英里。紧接着阻击苏联红军第6坦克集团军的德罗联军开始后撤,克拉夫钦科的第6坦克集团军于第二天拿下了雅西城。德军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命运同样不佳,后备部队的缺乏已经使他们快要守不住防线了。苏联红军第57集团军和第37集团军取得的进展都不大,德军第15、306、304步兵师以及第13装甲师一直坚守着阵地,但这些阵地随时有被突破的危险,其中第15和第306两个步兵师的情况最为糟糕,事实上到了20日晚些时候他们的阵地已经失手了。到了21日傍晚,情况进一步恶化,苏联红军第3乌克兰方面军切断了德军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联系。
1942年6月1日,在德军发动最后的总攻前,德第11集团军司令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上将搭乘一艘意大利鱼雷快艇去观察苏联红军的海岸工事,同一天Avdeyer大尉和他的僚机飞行员Danilko上尉奉命前往德军防线后方进行空中侦察摄影,由于预感到德军的攻势已经迫在眉睫,他们此行十分重要,因此他们被严令禁止主动作战。在完成侦察任务返回途中,Avdeyer忽然发现海面上有一条孤零零的鱼雷艇,实在按捺不住攻击的欲望,他向他的僚机示意:进行一次掠袭。在海面上,正当曼施坦因在观察地形时,忽然在鱼雷艇上任何人能做出反应前,2架Yak-1从太阳方向急速俯冲下来,机关枪子弹旋风般扫过甲板,站住曼施坦因左右两侧的人全部被打死,但站在中间的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本人毫发未伤。Avdeyer直到战后很久才知道那艘鱼雷快艇上载有曼斯坦因将军。
到了第二天,苏联红军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左派部队什列明指挥的第46集团军已经包围了杜米特雷斯库的罗马尼亚军队并把他们牵制在海边。战场的制空权一开始就掌握在了苏联红军手中,由于德罗联军缺乏战斗机和足够的防空武器苏联空军轰炸机几乎可以肆无忌惮地投弹轰炸,一时之间德军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人员损失急剧增加,战场上人人自危,以至于战后一些参加过此役的幸存德国老兵提到那段往事就显得不堪回首。在21日这一天安东内斯库元帅会见了弗里斯纳上将,此时安东奈斯库已经不得不承认众多罗马尼亚军队正在不战而逃的事实,但此时这位罗马尼亚领导人仍显得很镇定,同时他也成功的使焦虑的弗里斯纳重新相信他对于现有罗马尼亚局势依旧有着强大的控制力。前线的糟糕的战报一个接一个传来:1944年8月21日,许多后方的德军的联络参谋和特遣队不是被罗军解除武装就是逮捕,德军的电话线被切断;罗军拒不服从任何命令,除非是来自布加勒斯特的命令,这意味着德国人的命令被罗军以各种不同的借口抵制掉了。此时德军一点都没有觉察到敌军已经深入他们后方许多英里。罗马尼亚军队加速了溃败之势,更是有一部分罗军开始掉转枪头对付他们昔日的盟友。
战役结果
当罗马尼亚北部的战火逐渐停息下来的时候,罗马尼亚内地的战斗也接近了尾声,自25日罗马尼亚向德国宣战以来,罗马尼亚军队奉命解除境内的德国部队的武装,有一些德国人未经战斗就向罗马尼亚人投降了,有一些德国联邦国防军则进行了坚决地抵抗,一直等到苏联军队赶到,他们才停止抵抗,显然他们宁可向苏联红军投降,因为对他们来说,俄国人是敌人而罗马尼亚是“卑鄙的、背后捅刀子的小人”。也许唯一的例外是驻守在普罗耶什蒂大油田的德国驻军,这支守军主力是一个88毫米高射炮团和一些轻型高炮部队和警卫部队,他们不但拒绝放下武器,反而夺取了足够多的卡车载运他们的大炮,就这样他们全副武装地上了路。一路上许多驻罗马尼亚各地的零星德国守军、罗马尼亚军队中的德国顾问、德国裔的罗马尼亚人和一些亲德国的罗马尼亚人跑来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最后他们共有2--3万军人和平民通过喀尔巴阡山脉南端进入了匈牙利。虽然应该极力赞扬这些人的勇敢,但大家十分怀疑他们和罗马尼亚人订有某种协议,即如果德国人不破坏油田,罗马尼亚人就放他们安全离去。
苏联红军克里米亚半岛的攻势于1944年4月8日发动,参加攻势的苏联红军部队是费奥多尔·托尔布欣将军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共40余万人,防守的德军是由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混合编成的第17集团军共15万人,到4月16日,德国守军逐渐退回了赛瓦斯托波尔,虽然阿道夫·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军能长时间的据守这个要塞化的城市,但德军却没能坚持太久,5月6日苏联红军发起了总攻,经过惨烈的战斗到5月12日,赛瓦斯托波尔落入了苏联红军手中。在整个克里米亚战役中,苏联红军共损失了84,81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7,754人,受伤67,065人,损伤坦克和自行火炮171辆,飞机179架。15万德国和罗马尼亚守军中,只有不到3万人通过海路撤退到罗马尼亚。事实证明希特勒的担心是很有理由的,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场战役对于罗马尼亚人的影响。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Friessner将军张开双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他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堵塞他的防线上的缺口。战役结束后,当Friessner将军在统计他的损失时,他一定感到不寒而栗,在Friessner将军于9月初向阿道夫·希特勒提交的有关德国南方集团军群(Mars注,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于9月1日起改称南方集团军群)损失报告中称,集团军群的兵力从战役开始前的50万人下降到只有20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8集团军右翼部队共27万人中,只有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率领的第15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153步兵师和集团军直属部队的残余兵力约1万人能够回到德军防线(Mars注,这位Fretter-Pico将军仗打得不怎么样,可跑得挺快!)。根据苏方公布的战果,在这场战役中,德军阵亡15万人,另有10万人以上被俘,双方的数字几乎完全相符,也就是说,在这场战役中,平均每天阵亡的德军高达1万人!至于罗马尼亚军队的损失数字,据战后罗马尼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是8305人阵亡,24989人受伤和153883人失踪(大部分是被俘)。在武器装备上德国共损失了坦克和突击炮830门(这个数字包括德军投入战场,支援罗马尼亚军队以及在后方修理工厂和输送中心来不及后撤的坦克和突击炮数量),飞机330架,大炮3500门和各种车辆3500辆。作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者,苏联红军付出的代价是人员损失67130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3179人,受伤53933人,损失坦克75辆,大炮108门和飞机111架,苏联红军以如此小的代价,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在整个苏德战争中,仅此一次而已。
分析
第一个问题是:首先,德国是否能避免这场惨败?
大家一定记得就在战役开始前,德军曾考虑过将防线后撤以缩短战线,但由于阿道夫·希特勒觉得在罗马尼亚德军有足够兵力守住原来的防线,而且由于顾虑不经战斗就将苏联红军放入罗马尼亚会使得罗马尼亚失去继续战斗的意志,因而没有批准这个计划,7月底德国陆军总部将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调离了罗马尼亚,这使得当地的德军实力大为下降,这肯定是德军失败的一个原因,那么是不是如果那些兵力不被调离罗马尼亚,德军就可以避免这场失败?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反问:为什么德国陆军总部要调走这些兵力?这些兵力调去了哪里?由于苏联于1944年6月在白俄罗斯和北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攻势取得了巨大成功,到1944年8月,苏联红军已经兵临波兰首都华沙城下,通向德国心脏地区的门户有被苏联红军冲破的威胁,为此德军不得不通过削弱其他防线,集中一切可抽调的兵力于波兰的办法来稳定那里的防线。所以驻罗马尼亚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兵力被抽调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事。对于德军来说十分不详的是,到1944年苏联红军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为了挡住苏联红军的主攻,德军不得不削弱其他防线上的兵力以堵塞突破口,当苏联发现德军其他防线已经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发动他们的第二号攻势,虽然参加这个攻势的苏联红军的实力无法和担任主攻的苏联红军部队相比,但由于当前的德军实力更弱,所以还是有很大成功希望,还将看到到1945年,苏联红军将会有能力在3个方向上发动大规模进攻。1944年8月在罗马尼亚的德军无法避免战败,他们的命运可以说在1944年6月22日,苏联红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时已经决定了。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德军失败得这么惨?
他们在2个星期里损失了30万人,其中阵亡人数高达15万人,是苏联红军阵亡和失踪人数13197人的10倍以上!在4年的苏德战争中,无论是在此以前还是在此以后,苏联红军都从来没有取得如此有利的阵亡比率,即使在以后会写的《维斯图拉战役》中,无论是苏联红军军队的素质、装甲兵力的规模都远强于处于次要战线上的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而且苏联红军在兵力上的优势更大(大约220万苏联红军对56万德军),在这种优势的情况下,虽然苏联红军取得了完胜,并使近20万的德军战死在战场上,但苏联红军阵亡和失踪人数也达到43476人,双方阵亡比率大约1:5,仍然低于罗马尼亚战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德军准备不够充分吗?显然不是,从1944年4月到8月,德国人有整整4个月的时间来完善他们的防线,而德国人并没有浪费这段时间,当苏联红军发起进攻时,德军在东北地区的防线依托Dniester河,北部防线则有山地掩护,都相当坚固。那么是德国守军状态不佳吗?也不是,在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德国部队中,老兵比率很高,有许多老兵曾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麾下久经沙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而在苏联红军方面,在战役开始前不久,265000新兵被补充进苏联红军,这两天我翻了一下资料,结果发现这个数字仅仅是补充进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数字,另外补充进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为8万人,也就是说苏联红军参加进攻的88万部队中有近35万人(40%)的兵力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他们别说无法和德军相比,即使罗马尼亚人也比他们强。那么是不是苏联红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了绝对的优势?也不大可能,参加这场战役的德国和罗马尼亚人共有50万人,苏联红军在兵力上占的优势并不大,当然苏联红军在武器装备上占的优势很大,炮兵10:1,坦克和自行火炮5:1,飞机一开始是15:1,后来是4:1到5:1,德军是防守的一方,一条完善的防线是可以多少抵消进攻者在人数和武器上占的优势的,而且即使苏联红军凭借其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最后打败德军,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德军输得这么“难看”。
那么是不是由于德军在战斗中丧失了勇气?这肯定不对,可以看到德军打得多么顽强,尤其在战役最后的那段时间里,德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韧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引以为豪。最后大家也无法把这场战役的失败归咎于阿道夫·希特勒“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因为仅仅在苏联红军发动进攻后不到3天,德军就接到了全线后撤的命令。那么德军如此惨败的原因是什么呢?Friessner将军在战后曾把情报的失败作为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回忆在战役前不久,他接到的情报是这样评价当前苏联红军可能采取的行动:“面对着南乌克兰方面军群的苏联红军在近期内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对罗马尼亚发动攻势在苏联总体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苏联红军发动小规模局部攻势的可能性还是不能排除的”。大家且不说这份情报可靠性如何,作为指挥一个战略方向的高级将领,他肩头上担负着国家的危亡和部下数以十万记士兵生命的责任,他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以对付敌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哪怕他手下的情报军官跪下来赌咒发誓,敌人不会进攻,他没有权力有任何懈怠,这是作为一个统帅的命运,没有比一个统帅企图把责任推卸到手下情报军官身上更堕落的事了!对苏联红军攻势规模之大缺乏心理准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苏联红军在波兰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Friessner将军(公正一点地说还包括海因茨·古德里安阿道夫·希特勒)都不相信苏联红军有能力同时在另一个地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才是德军对苏联红军的攻势感到突然的原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轴心国
同盟国
双方准备
轴心国
同盟国
战役过程
战役结果
分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