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炮
主要用于伏击和城市战的反坦克武器
突击炮(英语:Sturmartillerie,德语专业:Sturmgeschütz),突击炮源于德军为机动步兵提供伴随直射支援火力的需求,此类武器的需求与概念由二战时期的德国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提出。
1936年6月15日,德国炮兵监察局向陆军武器办公室下达了“步兵和反坦克配套火炮”的命令,从而启动了突击炮的开发。1940年,德国推出了可载4人的三号突击炮A型。1941年,德国人生产了548辆稍事改进的三号突击炮C型、D型和E型,这三种型号的战车都搭载了新式六速同步变速箱。1943年10月20日,强虎自行突击炮完成改装。1943年11月,四号突击炮完成设计并投产。
1942年4月,负责坦克生产的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命令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成立研制部门,苏联第38工厂以T-70轻型坦克底盘配合M-1942型野炮,推出SU-12试验型,1942年12月以SU-76型号投产。1942夏天,SU-35的样车完成,后改称它为SU-122。1943年末,苏联以IS系列重型坦克底盘发展两种突击炮,称为ISU-122和ISU-152突击炮。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研发的轮式自行火力突击车、坦克歼击车、火力侦察车、装甲突击车和自行反坦克炮等发展日新月异,这一类航空武器系统称谓不同,但从其技术特点和作战使用看,均可称为轮式突击炮。意大利法国南非加拿大、巴西、瑞士德国等国家研制出了轮式突击炮。其中有意大利研制的装105毫米火炮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和装120毫米火炮的改进型坦克歼击车、南非的装105毫米火炮的“大山猫”装甲侦察车、瑞士的装105毫米火炮的“玻璃扯旗鱼”坦克歼击车以及法国AMX-10RC轮式自行反坦克炮。中国也先后研制了100毫米反坦克炮、105毫米反坦克炮和120毫米滑膛枪反坦克炮。美国也研制出了“斯特赖克”105毫米机动火炮系统。
历史沿革
德国
德国突击炮兵的起源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西线的堑壕战。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军高层逐渐认识到步兵得到的支援力度不足的问题。
1935年,后来的陆军元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von Manstein)再次提出了这个想法,并在给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Ludwig Beck)和陆军总司令弗里奇(Wernervon Fritsch)中将的备忘录中呼吁组建“风暴炮兵”。1936年6月,曼施坦因又写信给总参谋长,要求制定德国陆军使用装甲车和部队的基本指导方针。1936年6月15日,德国炮兵监察局向陆军武器办公室下达了“步兵和反坦克配套火炮”的命令,从而启动了突击炮的开发。1937年,德国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奇签署了一项计划,规定在1939年秋天之前为所有现役师配备突击炮兵师,到1940年为所有预备役师配备。
III号突击炮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炮兵要求得到一款车身低矮、没有炮塔的近距离的步兵支援战车(突击炮),并要求它既能发射高爆弹,又能发射穿甲弹。德国人在生产了184辆突击炮后,于1940年推出了可载4人的三号突击炮A型。这款战车是由四号坦克的75毫米短身管KwKL/24火炮,以及直接安装在三号坦克底盘上的转向角度有限的固定式装甲上部结构所组成的。
IV号突击炮
1943年11月,三号突击炮的生产几乎停止。德国将IV号坦克底盘与三号突击炮炮塔合并,一款新型突击炮命名为四号突击炮。到1943年12月完成了30辆,到1945年4月,生产了1000多辆。
强虎突击炮
1943年8月5日,德国决定着手研制和生产“搭载重型迫击炮的突击战车”。10月20日,在返修后送的“虎”式重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装成强虎自行突击炮。到1944年9月,共生产了18辆“强虎突击炮。另有一种说法是仅生产了10辆“强虎”,另外8辆是配套的弹药输送车。
苏联
1942年,德军在年初惨败于莫斯科城下,这让损失惨重的苏联红军可以暂时喘口气,重新补充部队和研制新武器。鉴于德军在突击炮方面的优异表现,苏联人决定研制类似武器。
SU-76
1942年4月,负责坦克生产的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命令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成立研制部门。苏联第38工厂以T-70轻型坦克底盘配合M-1942型野炮,推出SU-12试验型,1942年12月以SU-76型号投产。SU-76是紧急需求下的产物,所以早期产品存在不少缺陷,苏联在1943年初对SU-76进行了改进,推出改进型SU-76M。
SU-122
SU-122与SU-76几乎同时发展,由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第9工厂)的研发部门开发,整个研制工作由青年工程师谢鲁尼西科夫负责,1942年12月,苏联改称它为SU-122,由乌拉重型机械厂负责量产。
SU-122由T34重型坦克的底盘改装而成,故它继承了后者优异的机动性、车体避弹外形和防护能力,1943年,推出SU-122P型,它针对航空武器系统进行修改,像德制三号突击炮一样换装长身管火炮,最大射程增至20公里,仅少量生产。
ISU-122和ISU-152
1943年末,苏联以IS系列重型坦克的底盘发展两种突击炮,称为ISU-122和ISU-152,除了主炮之外,两车使用相同的战斗室和车身。
ISU-152使用IS-1的底盘,它配备一台V2-IS柴油机,最大功率为520马力。ISU-152重量略大于SU-152,达45吨,推重比为11.3马力/吨,它的最高时速和行程分别为37公里和220公里。
ISU-122功能上主要以反坦克作战为主。战斗室内共装有30枚炮弹,多配备有弹道低直的大口径火炮、固定式炮塔和较好的装甲防护能力。
现代突击炮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研发的轮式自行火力突击车、坦克歼击车、火力侦察车、装甲突击车和自行反坦克炮等发展日新月异,这一类航空武器系统称谓不同,但从其技术特点和作战使用看,均可称为轮式突击炮。
世界上有意大利法国南非加拿大、巴西、瑞士德国等国家研制出了轮式突击炮,有的已装备部队。其中有意大利研制的装105毫米火炮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和装120毫米火炮的改进型坦克歼击车、南非的装105毫米火炮的“大山猫”装甲侦察车、瑞士的装105毫米火炮的“锯脂鲤”坦克歼击车以及法国AMX-10RC轮式自行反坦克炮。中国也先后研制了100毫米反坦克炮、105毫米反坦克炮和120毫米滑膛枪反坦克炮。美国也研制出了“斯特赖克”105毫米机动火炮系统。
典型武器
二战突击炮
德国
III号突击炮
1940年,德国推出了可载4人的三号突击炮A型。这款战车是由四号坦克的75毫米短身管KwKL/24火炮,以及直接安装在三号坦克底盘上的转向角度有限的固定式装甲上部结构所组成的。三号突击炮备有55发高爆弹、21发穿甲弹和8发烟幕弹。由于减少了炮塔的重量,三号突击炮的防护性要优于三号坦克,其正面装甲厚50毫米,侧面装甲厚43毫米。1941年,德国人生产了548辆稍事改进的三号突击炮C型、D型和E型,这三种型号的战车都搭载了新式六速同步变速箱。
IV号突击炮
1943年初,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向克虏伯(Krupp)官员提出了生产新突击炮的建议。不久之后,克虏伯开始着手制作这辆车的第一张基本图纸,其中包括许多已经生产的部件。其中包括三号突击炮F型炮塔,四号坦克H型底盘和7.5厘米StuK 40L/48火炮。三号突击炮F型的炮塔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当时克虏伯没有较新的G版本的设计计划。与后来生产的基于IV号坦克的突击炮不同,它使用不变的三号突击炮炮塔,最初的克虏伯设计是不同的。上部结构的前部包含一个高度倾斜(50毫米厚)的装甲板,可以提供出色的保护。其他变化包括将侧面的装甲保护从原来的45毫米增加到30毫米,以及增加M113装甲运兵车的宽度。
1943年11月,当盟军空军对阿尔克特工厂进行猛烈轰炸时,三号突击炮的生产几乎停止。为了找到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德国人简单地将IV号坦克底盘与三号突击炮炮塔合并,创造了一种新车即四号突击炮。生产进行得相对较快,到1943年12月完成了30辆,到1945年4月,将生产1,000多辆。与它表亲三号突击炮一样,四号突击炮也是一种有效的突击炮,可以在所有主要战线上服役,直到战争结束。
强虎自行突击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德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库尔斯克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在城市街巷战斗中,发展一种能自行的重型步兵炮很有必要,它既能用于巷战中的火力支援,又能摧毁坚固的街头堡垒,具有多种用途。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积极鼓吹下,这个项目很快得以上马,1943年8月5日,决定立即着手研制和生产“搭载重型迫击炮的突击战车”。这一计划遭到海因茨·古德里安的反对,因为他认为这将“严重影响坦克的生产进度”。然而希特勒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坚持上马。
1943年10月20日,在返修后送的“虎”式重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装成强虎自行突击炮,在阿里斯演习场向阿道夫·希特勒展示,受到希特勒的赏识。到1944年9月,共生产了18辆“强虎突击炮。另有一种说法是仅生产了10辆“强虎”,另外8辆是配套的弹药输送车。强虎”突击炮曾于1944年投入镇压华沙人民起义的行动中。在德国本土作战中也动用过,但发挥的作用不大。
苏联
SU-76
1942年,德军在年初惨败于莫斯科城下,这让损失惨重的苏联红军可以暂时喘口气,重新补充部队和研制新武器。鉴于德军在突击炮方面的优异表现,苏联人决定研制类似武器。
1942年4月,负责坦克生产的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命令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成立突击炮研制部门,正式开始了苏制突击炮的发展史。根据突击炮开发部的指示,第38工厂以T-70轻型坦克底盘配合M-1942型野炮,推出SU-12试验型突击炮,1942年12月以SU-76型号投产。SU-76是紧急需求下的产物,所以早期产品存在不少缺陷,苏联在1943年初对SU-76进行了改进,推出改进型SU-76M,性能获得大幅改善,一直生产到大战结束,成为这种突击炮的主流产品。
SU-122
SU-122突击炮与SU-76几乎同时发展,由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第9工厂)的突击炮研发部门开发,整个研制工作由青年工程师谢鲁尼西科夫负责,以SU-35的设计型号进行。由于需求紧迫,它利用T-34坦克底盘改装,密封式战斗室内装有一门M-30型122毫米榴弹炮。1942夏天,SU-35的样车完成,测试工作于短时间内结束,同年12月国家防卫委员通过它的发展审核,并改称它为SU-122,由乌拉重型机械厂负责量产。
SU-122由T34重型坦克的底盘改装而成,故它继承了后者优异的机动性、车体避弹外形和防护能力,所使用的T-34/1942底盘由下塔吉尔的乌拉尔坦克工厂(第183工厂)生产,该底盘推出后即送交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改装。乌拉尔坦克厂是大战中苏联规模最大的坦克工厂,大战时共生产35000辆各式装甲车辆,占总生产量的1/3以上。位于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也生产SU-122。1943年,推出SU-122P型,它针对航空武器系统进行修改,像德制三号突击炮一样换装长身管火炮,主炮为同口径的M-1931/37(A-19S)加农炮,最大射程增至20公里,该炮虽威力强大,但它的重量为M-30S榴弹炮的3倍,过大的重量和后座力使T34重型坦克的底盘难以承受,所以改造并不成功,仅少量生产。
ISU-152
IS系列重型坦克于1943年中期开始发展,它是苏联在大战末期的主力重型坦克,IS坦克进入量产后不久,1943年末开始以它的底盘发展两种突击炮,与由KV-1重型坦克衍生出来的SU-122和SU-152的情况类似。两种新型突击炮分别配备A-19S加农炮和ML-20S榴弹炮,称为ISU-122和ISU-152突击炮,除了主炮之外,两车使用相同的战斗室和车身,并且发展过程也差不多。
ISU-152使用IS-1的底盘,它配备一台V2-IS柴油机,最大功率为520马力。ISU-152重量略大于SU-152,达45吨,推重比为11.3马力/吨,它的最高时速和行程分别为37公里和220公里。主炮与SU-152相同,配备一门ML-20C型152毫米榴弹炮,炮口的多缝式炮口制退器是其最大特征。ML-20C的威力强大,通常配备高爆穿甲弹高爆弹两种弹药,ML-20C榴弹炮弯曲的弹道特性可有效打击防御阵地掩体后方的敌步兵。间接射击是ISU-152的重要功能,能弥补一般坦克或突击炮进行阵地战时的弱点,后者的火炮弹道低直,对付隐蔽性目标的能力有限。此外,ISU-152与以往苏联突击炮有一项不同,它在战斗室车顶右侧加装一挺高射机枪。ISU-152在大战末期的苏联红军进攻战中表现杰出,常用于突破德军的坚强防御阵地,成为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利器。
ISU-122
ISU-122与ISU-152同时发展,它是SU-122的后继车种,功能上主要以反坦克作战为主。主炮是ISU-122唯一与ISU-152不同的地方,它配备有一门A-19C型122毫米加农炮,通常使用了种弹,分别为高爆穿甲弹、反坦克榴弹和高爆破片弹,战斗室内共装有30枚炮弹,该炮以往配备在SU-122上,两者的载弹量也相同。由于主要任务是击毁战区内的敌方坦克,故多配备有弹道低直的大口径火炮、固定式炮塔和较好的装甲防护能力,使它能耐得住坦克的反击,并给予敌坦克致命一击。
ISU-122和ISU-152一同进入量产,1943年生产35辆,1944年约生产2510辆,1945年的大战结束前又推出1530辆,大战中共生产4075辆。ISU突击炮的发展并未随战争的结束为止,由于IS-2M的后继车种IS-3已推出,故开始发展新型自行火炮苏联将舰用130毫米火炮改进为坦克炮,作为新型突击炮的主炮,由于该炮的弹药尺寸和重量过大,所以加装自动装弹机,苏联人很早就注意到装甲车辆自动装填系统的发展,该自动装弹机正是自T-64主战坦克以后主战坦克同类装备的先驱。但它似乎并未投产,仅处于原型阶段,原因不明。除大量提供阿拉伯国家外,在华沙条约组织刚成立之初,ISU-152和ISU-122还是成员国的标准装备。
现代突击炮
中国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中国100毫米轮式自行火炮是一种有装甲防护的新型突击炮系统。火炮口径为100毫米,由PT86式100毫米滑膛炮改进而成,带有炮口制退器,增加了抽烟装置和热护套。另外,还配有12.7毫米高射机枪及7.62毫米并列机枪。中国100毫米轮式突击炮的火控系统采用ZTZ88B稳像火控系统,由控制盒、火控计算机、倾斜传感器炮塔角速度传感器和火炮控制系统等组成。稳像火控系统的性能先进,为炮手提供一个观察战场、搜索目标、跟踪瞄准的良好条件。它根据测定的目标距离、目标相对运动角速度、炮耳轴倾斜度及人工装定的弹种、气温、药温、初速修正量等解算火炮的射击诸元。在不扰动瞄准线的条件下,自动装定火炮的射角及提前量并寻求最有利的射击时机。中国100毫米轮式突击炮车体为全封闭式,车底平滑,车体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配备有三防自动灭火控制盒及卫星定位系统等,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意大利半人马座
意大利研制的装105毫米火炮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早在1990年就已经批量生产。装120毫米火炮的新型8×8“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属增强火力型,它加装了附加装甲,其基型车于2002年完成。该歼击车火炮采用了45倍口径身管,比大多数坦克的44倍口径身管还长,其炮身仅重2500千克,比“公羊”主战坦克的120毫米坦克炮还轻700千克。炮身采用新型高强度特种钢制造,这种钢的拉伸屈服应力达到1500兆帕。炮身还安装了抽烟装置和热护套。为了降低后坐力,火炮安装了新式的“胡椒瓶”形炮口制退器,火炮的后坐距离减少到550毫米,后坐力则减小到25千牛。意大利装120毫米火炮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火控系统也由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提供,比以前装备的伽利略公司的TURMS火控系统更加先进。其中,车长装备有伽利略公司的稳定式全景瞄准镜和6具潜望镜,用于进行周视ZOSI观察;炮长装有整合第二代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的独立式稳定瞄准镜;装填手装备有3具潜望镜。此外,火控系统还包括战场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跟踪仪。意大利装105毫米火炮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的车体采用轧制铝合金装甲板,防弹外形较好,能抵御100米距离外7.62毫米步枪弹药的攻击,车上配备有三防装置。
南非大山猫
南非“大山猫”装甲侦察车基型车于1990年装备南非国防军,驱动型式为8×8,车上装有1门76毫米火炮。装105毫米火炮的装甲侦察车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炮是1门由迪耐尔公司研制的GT7式105毫米线膛炮。该炮为高膛压低后坐力坦克炮。南非“大山猫”装甲侦察车的火控系统为先进的模块化数字式火控系统。车长配有1具CS30式独立周视ZOSI瞄准镜,与炮长瞄准镜结合使用时具有在静止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能力。炮长的GS35型主瞄准镜为潜望式,其上反射镜头机械随动于火炮。放大率为8倍。该瞄准镜综合有昼/夜通道、激光测距机和放大倍率为7倍的二代像增强器(可换装热像仪)。此外,炮长还有1具望远式辅助瞄准镜。其它火控部件还有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横风传感器和倾斜传感器。南非装105毫米火炮的“大山猫”装甲侦察车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该车的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钢装甲板焊接而成,四周可防7.62毫米穿甲弹的近距离射击,正面弧形区域内可防23毫米穿甲弹,底盘结构采用主战坦克的设计方式,即使任何一个车轮引爆了地雷都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
瑞士锯脂鲤
瑞士装105毫米火炮的“锯脂鲤”坦克歼击车由瑞士莫瓦格公司生产,它可算得上是世界第一种10×10驱动型式的坦克歼击车。该车首次亮相于1994年,装有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生产的TML105毫米炮塔,配有该集团制造的G2型105毫米线膛炮。与8×8车型相比,10×10车提高了有效载荷,增大了车内容积,并且增强了整车的弹道防护。瑞士装105毫米火炮的“锯脂鲤”坦克歼击车的火控系统包括:三合一炮长瞄准镜、弹道计算机和控制面板等。
法国AMX-10RC
法国的AMX-10RC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的特点是性能先进,装备数量多,“出镜率高”,参加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被誉为“沙漠之狮”,成为20世纪90年代唯一一种参加过大规模实战的轮式自行反坦克炮。该炮于1978年设计定型并生产,到1994年停产前,法军共装备了325辆。该车采用6×6驱动型式,火炮为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制造的F2型105毫米低压线膛炮,身管长为48倍口径,炮口处装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炮身装有热护套,没有抽烟装置和未装火炮稳定器,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它采用的低后坐力技术,主要是加长火炮的后坐距离。一般的105毫米火炮的后坐力峰值约300千牛,后坐距离约300毫米,而AMX-10RC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后坐距离达600毫米,后坐力降为130千牛。法国AMX-10RC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的火控系统为“柯达克”(COTAC)M-401型火控系统,为非扰动式火控系统。该火控系统由炮长主瞄准镜、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及各种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包括目标角速度传感器和耳轴倾斜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风速、气温和气压数据通过人工输入计算机。炮长通过瞄准镜跟踪瞄准后,按下测试按钮2~3秒,目标信息便输入计算机,经过1.5秒的射击校正时间,即可射击。系统的反应时间为10秒。夜间作战时使用微光电视夜视仪,可以全被动方式射击1000~2000米的目标。目前,更换有汤普森冲锋枪公司的热像仪,夜视距离达到4000米。法国AMX-10RC自行反坦克炮的车体采用轧制铝合金装甲板,防弹外形较好,能抵御100米距离外7.62毫米步枪弹药的攻击,车上配备有三防装置。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德国
III号突击炮
IV号突击炮
强虎突击炮
苏联
SU-76
SU-122
ISU-122和ISU-152
现代突击炮
典型武器
二战突击炮
德国
III号突击炮
IV号突击炮
强虎自行突击炮
苏联
SU-76
SU-122
ISU-152
ISU-122
现代突击炮
中国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意大利半人马座
南非大山猫
瑞士锯脂鲤
法国AMX-10RC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