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增同志辛劳一生,忠诚于党的戏曲事业,在领导工作岗位上,廉洁自律,无欲无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一贯好学不倦,勤于
用脑,治学严谨,不从俗流,品格高尚,胸怀坦荡。
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曾祖父王绚云是
清代末叶的著名的
昆曲旦角伶工;大祖父
王瑶卿是晚清至民国间,享誉菊坛的巨匠名师,新中国建立后,曾出任
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今
中国戏曲学院)校长;祖父
王凤卿是汪派老生中造诣深厚的代表传人,20世纪50年代被聘为戏曲实验学校名誉教授,为学校“九大教授”之一;
伯父王少卿,著名琴师,常年与
梅兰芳先生合作;父亲
王幼卿,
京剧名旦,曾是
余叔岩、
王又宸、
马连良、
谭富英诸名家的舞台搭档。
荣增自幼深受家庭熏陶,得到二位祖父的亲炙。1940年,8周岁时入北平荣春社科班学生,仍工老生。1949年入戏曲实验学校(后名中国戏曲学校)继续修业,习文武老生兼武生,得到
贯大元、
雷喜福、
茹富兰、
李洪春及南昆
周传瑛、
周传铮等众多名师的薪传,文武昆乱兼通,做表剧艺优异,1956年毕业后留本校实验剧团,为主要演员。常演剧目有《
二堂舍子》(饰
刘彦昌)、《三击掌》(饰
王允)、《
四进士》(饰毛朋)和《
长坂坡》、《截江夺斗》(饰赵云)、《湘江会》(饰吴起)及
昆曲《十五贯》(饰况钟)等;在新编戏中首创了许多人物形象,有《武则天》中的
裴炎、《东郭先生》中的东郭先生、《
洪母骂畴》中的
洪承畴、《
战洪州》中的
杨延昭和现代戏《刘介梅》中的刘介梅、《红色风暴》中的
白坚武、《
红旗谱》中的冯兰池等;还演过《
白蛇传》中的
法海、《
江汉渔歌》中的
曹彦约和由湖南花鼓戏移植的《
刘海砍樵》中的刘海。
他传统剧艺功底丰厚,能文能武,博闻多识,善于思考,熟谙传统而不因循守旧,富有创造精神和鉴别能力。对古今中外的戏剧理论多有涉猎,从中求索。曾两度入
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导演专业,学有所得,能与传统的演剧理论融会贯通。执导过许多新编剧目和加工、整理的传统戏,单独导演和与人合作的有《武则天》、《
洪母骂畴》、《
节振国》、《平原作战》等。
新时期以来,他一直在
中国戏曲学院执教戏曲导演专业,并于1983年至1986年期间任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为开创戏曲艺术教育的大学体制,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型,为建设和充实戏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以及培养高等戏曲人才,做出了贡献。在繁重的院务行政工作之余,仍坚持参与授课和教研工作,为总结传统
戏曲表演理论,阐扬
中原地区演剧体系而努力不懈。他精心归纳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构成的十二大因素”,言简意,见地精到,并编撰成戏曲导演和表演课教材,具有鲜明的戏曲美学特色,知识面宽广,即达到了较高的理论层次,又有具体的实用价值。他还认真指导了《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戏曲角色创造教程》一书的编写。他曾应邀到
中央戏剧学院、
四川省川剧学校讲学,受到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退休后,仍继续坚持上岗授课。他的讲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直至病倒,才走下讲台,桃李众多,尽得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