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台
北京市昌平辖村
龙虎台元代成村,现位于北京昌平龙虎台位于昌平区西部。村址坐落在南北长三里、东西宽二里的山前坡岗上,地势高平如台,背山面水,有龙盘虎踞之势,故名龙虎台。
在元、明、清三代,封建帝王曾在这里建造行宫,以备出行驻,龙虎台因此闻名遐迩,天下皆知。
历史沿革
建造背景
龙虎台元代成村。村址坐落在南北长三里、东西宽二里的山前坡岗上,地势高平如台,背山面水,有龙盘虎踞之势,故名龙虎台。在元、明、清三代,封建帝王曾在这里建造行宫,以备出行驻跸,龙虎台因此闻名遐迩,天下皆知。
经历时间
为什么要将行宫建在龙虎台呢?经历代专家、学者综合分析,认为好处有四:一是台地高出周边数尺及丈余不等,无水患之忧。二是便于警戒,确保安全。龙虎台北有燕山为屏障,南为一望无际的平原,东有虎峪沟水流经昌平县城(今城南街道办事处旧县村)西侧,西有关沟水奔腾南下,依山临水易于守卫。三是可以居高观景,怡悦心神。四是台高道低,皇帝登临台上,可俯视百官万民,群臣百姓则需抬头瞻仰帝尊,既符合封建礼数,又可满足帝王称霸海内、四方臣服的雄心。在元、明、清三代,龙虎台因行宫而身价百倍,行宫则因高台愈显气势恢宏。文人墨客亲临此地,无不撰文赞叹,频献华章。
现代状况
北京昌平龙虎台村位于昌平区西部。东北是辛立庄,东南是红泥沟,西靠道南镇。南口战争时21团在此驻守。乘公交357,376,883,870,919大站快(延庆区),昌11路,在路红泥沟站下车即是。
地理环境
位置信息
龙虎台,位于昌平城西北7.1公里,距南口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4公里。东北距辛立庄1.1公里,东南距红泥沟0.5公里,西距南口镇0.8公里,北距虎峪村3.2公里。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村址海拔113.2米。
地形地貌
龙虎台村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形成一个缓坡倾斜地带。著名的山脉有天寿山、银山、龙泉山脉、叠翠山、狗山、虎峪山等,层叠交错,高山、峡谷、悬崖、陡壁等丰富的地貌特征,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奇妙景观,为龙虎台旅游业提供了不同高度带的旅游资源,是开展野营、登山、探险、森林、滑雪、滑草等旅游项目的重要自然条件。
气候特征
龙虎台所在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
人口民族
人口
全村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8.67%,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89%提高到2010年的51.0%。2011年年底共有村民622户,1336人;其中从业人员782人。主要姓氏有王、孟、李等。
民族
全村人口由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45个民族构成,其中主要为汉族。
至2012年,少数民族占常住人口的3.99%,人口数量居于前三位的分布是满族、回族、蒙古族。
经济
综合概况
龙虎台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2004年进行土地确权工作,2005年确权收益分配为45万元,2006年为37.3万元。2006年4月成立背景泰中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农业观光旅游。2011年,人均纯收入7514.20元。
龙虎台村地处山前台地及洪积冲积扇上,地势北高南低。村址海拔113.2米。地下水深埋80米。土壤大部分为重壤红壤质褐土,红土为重要资源。
工业农业
1964年通电,1981年饮用自来水。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3.2米,地下水深埋80米。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841亩,种植玉米、番薯豆类。有果园160亩,产苹果、桃、柿子等。村办企业有金属加工厂。村内有市级保护古树国槐2株。
第三产业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龙虎台旅游业的发展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近年来村政府联合地方企业,引进人才、技术,开发各类生态、自然、人文景观,创办了多处集观光体验与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新概念旅游区域。
社会
基础设施
1964年通电。1981年饮用自来水。1993年、2005年两次硬化村内街道、胡同路面。2004年至2005年为全村农户安装有线电视。2005年完成饮用水入户工程,完成86户改厕工程及村级浴室工程。
2011年年底共有村民622户,1336人;其中从业人员782人。其中大部分家庭都选择安装了空气能热水器,为家人提供24小时稳定热水。
社会福利
2006年,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400元;为287户、681人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建成可容纳200人的数字多功能厅、常年科普宣传橱窗和村图书室。
文化
龙虎台之名并非虚拟杜撰而来,而是确有所指。据元代江孚所作《龙虎台赋》云:“若乃崚嶒,撑鳞奋。周回连蜷,蜿蜿蜒蜒。林蒸润而雨降,崖转石而雷喧。势将腾海水而喷薄,鼓气而飞天。吾是以知台之所以名龙,神变化而无前。至若嵌岩,有呀其牙。孱颜萼,而爪而攫。春花明而文炳,飞泉咆而魄。众山奔骞于其下兮,若百兽震悼披靡而前却。吾是以知台之所以名虎,雄万古而磅礴。”
至元八年(1271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改金中都为元大都,将政治与军事指挥中心移驻新京;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从至元十七年开始,元世祖于夏季要回到元上都遗址(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避暑,起初只在往返途中搭建临时帐殿,鉴于当时国家局势已趋稳定,至元十八年开始在沿途修建行宫,龙虎台即荣幸地成为大都城北的第一座行宫。
元世祖为什么要将行宫建在山前台地上呢?一是无水患之忧。二是便于警戒,确保安全。三是可以居高观景。在元、明、清三代,龙虎台因行宫而身价百倍,行宫则因高台愈显气势恢宏。文人墨客亲临此地,无不撰文赞叹,频献华章。江孚将龙虎台与历史上著名的姑苏台和铜雀台相媲美,并远在其上。朱元璋的大谋士刘基久慕龙虎台之名,亲临台前,审视良久,赞不绝口,将之比作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又名方壶)和瀛洲,称它是按照人的意愿、用自然之力建造的人间仙境。并作《龙虎台赋》称颂它:“杰彼神台,在京之郊。金城内阻,灵关外包。上依天倪,下镇地轴。太行山为臂,沧海为腹。崇台峩,虎以据之。群山,龙以翼之......于隆神台,与天斯同。”江孚、刘基、马祖常周伯琦金幼孜等人都是享誉宇内的显宦、文豪,也先后做过有关龙虎台的诗赋。因而龙虎台也借助其名、其文远播美誉,驰名华夏。
民间艺术
龙虎台民间艺术自古以来,继承北京艺术特色,又融合北方民族艺术精华,形成了诸多具有京北特色的艺术门类。龙虎台剪纸、南口花会、羊台子押花画、手工艺编织、十字绣等民间艺术,不落臼,别具一格。
在习俗上,春节的祭灶、贴春联、贴年画、吃年饭、祭故人、守岁、吃长岁饺子、放鞭炮、正月初一、拜年、破五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
丧葬旧习俗中的抬床、送信、入殓、做道场、办葬事、出殡、圆坟、追祭故去亲人、守孝也属于旧时民间文化的一个种类。
龙虎台剪纸
龙虎台村为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难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组织两批手工技能培训班,内容包括剪纸(立体剪纸)、编织、十字绣、绘画等。经过培训,现有剪纸艺人100余位,每天可制作剪纸作品100至200件。作品内容有龙凤呈祥、年年有余、松鹤延年、五福捧寿、百寿图等,价格因难易程度不同、艺术水平高低不等而有差别,2010年每幅作品售价50元至2000元。
古诗中的龙虎台
《龙虎台》元 闲
晨登龙虎台,停望居庸。绝壑闷云气,长林振悲风。
翠华有时幸,北狩甘泉宫。千官候鸟跸,万骑如飞龙。
帐殿驻山麓,羽葆罗云中。我行避驰道,弗得穷幽踪。
衣裳倏凉冷,积雾浮空。前山风雨来,驱鞭复匆匆。
《登龙虎台》明 谢榛
龙虎层台逼九天,居庸形胜壮幽燕。
放影高出冥鸿外,纵目还惊战马前。
秋老西山多风雪,寒深北塞足风烟。
即今谁为摩崖石,好记将军破虏年。
好心的老奶奶
村里有位老奶奶,她的三个儿子结婚后都很不孝顺,老人只能自己艰难度日。一天,老奶奶上山打柴,碰见一只脚被扎伤的老虎,抬起前爪向她“作揖”求救。老奶奶给这只老虎治好了伤。老虎非常感激,老奶奶每次出门,老虎都准时跑过来,让老人骑着它上山。老奶奶年事已高,摇不动水井上的辘轳。老虎发现以后,跑过去对井底喊道:“龙大哥,以后您再看到这位老奶奶,就把水位升得高高的,让她能舀满一桶。”龙完全照办,解决了老人吃水的问题。老虎一直陪伴在老奶奶身旁,直到她90多岁无疾而终。为了纪念知恩必报的老虎和善良的龙,老百姓就把村子称为“龙虎台”。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有一次巡游来到昌平区,那时候昌平还是幽州苦海,到处一片汪洋。一天,孙思邈漫步海边,忽然看见还离一条龙正翻腾着朝他游过来,他觉得奇怪,就站住了,一会儿工夫,龙游到他跟前,抬头看看。孙思邈问:你饿了?龙摇摇头,慢慢抬起前爪。“那你是病了?让我给你治病?”龙这回点点头。孙思邈抓住龙的前爪给他号脉,又打开孙申呆着的药包,拿出一根银针,在龙身上的穴位扎了几针。然后对龙说:你走吧,过两天就好了。可是龙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孙思邈想,难道龙也通人性,我给他治了病,他要答谢我?孙思邈说:你是想要谢我?龙点点头。“这样吧,等我成王的那天,你到我大殿门前站脚助威吧。”龙又点点头,慢慢地游走了。
不久,孙思邈又在山上遇见了一只老虎。按说,老虎和人相遇,要么是人藏起来,要么是老虎逃掉。可是孙思邈不是凡人,他一点也不怕。那虎也怪,张着血盆大口,径直走过来了。孙思邈问:你要吃我?虎摇摇头,把嘴张得更大了。药王琢磨,许是这虎嘴里有毛病?探头瞧瞧,原来这虎吃野兽时,一块碎骨卡在了嗓子眼里。药王吧手伸进虎嘴,小心滴拿出了碎骨头。药王说,你回山里去吧。可是,老虎还是趴在地上不动,药王知道这也是老虎要报答他,就说:等到我成王的那天,你到大殿门前给我站脚助威吧!后来孙思邈真的成了药王,并且在昌平县城西边选了一块地修建了药王庙。这事被龙虎知道了,他们先后来到这里,给药王助威。于是后人就称这里为龙虎台了。这就是龙虎台地名的来历。
古人与龙虎台
元末至顺四年(1333年),一位23岁的浙江省青年来北京参加会试,其中一场是“命题作文”《龙虎台赋》。
他并没有去过龙虎台,挥毫泼墨,却是天马行空,挥洒自如:“于赫龙虎之台,摩乾轧坤,魁群山而独尊……白虎敦而踞峙,苍龙蜿蜒而屈盘。状昂首以奋角,恍飙兴而云屯……上倚天倪,下镇地轴。太行山为臂,沧海为腹。”最终,他考中进士,这篇作品也成为世人争相传诵的佳作。这位青年,正是大明开国功臣刘基,他为龙虎台留下了这段佳话。
旅游
艺麓园
艺麓园就位于龙虎台村西侧,坐落于昌平区南口镇龙脉燕山脚下,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占地规模约50亩,共有房屋88间,均是木结构,榫卯技艺槐宝体现的惟妙惟肖。
沿一条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游客可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欣赏三座中规中矩的庭院、六艺堂、关圣帝庙、后花园等精美景观。
在旅游服务方面,艺麓园的饮食文化又是景区的一大特色,自助餐、私房菜、素斋,均由名厨主理,口味宜人,兼顾文化特色与营养健康。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明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居庸关和云台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云台位于昌平区南口镇北的居庸关关城内,是元代大型过街藏传佛塔的基座。居庸关云台始建于元代,云台的雕刻均极为致,是元代石雕艺术中的杰作。
万里长城北京段
万里长城北京段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密云区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区、昌平、门头沟区境内,自北京城东北绕至西北。绵延629公里。以明代长城为主体,由东西向和东北西南向两大体系组成,二者在怀柔旧水坑西南汇合。大多构筑于崇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全线共有城台800余座,关口71个,营盘8座。沿线著名景点有延庆八达岭慕田峪、古北口、司马台、神堂峪、沿河城等。其中许多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旅游攻略
到龙虎台旅游肯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四周有数不胜数的旅游胜地,尤其是修建了13年的仿古建筑群——艺麓园。艺麓园是一座有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私家大宅院,占地面积50余亩,是按照古代王府级别建造的!远离城市的喧嚣,幽静恬淡的气氛,非常适合个人以及家庭出游,是去往长城路上不可错过的一抹景色!
旅游区游玩,如同其它风景名胜古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欣赏到山水如画的美。所以出发前对龙虎台旅游区景区概况要有所了解,如果是跟随旅游团出游,带队导游会给游客讲解龙虎台旅游区的人文地理;如果是自助游一定要参考龙虎台旅游区必去景点推荐。最后,和亲友结伴出行照相机必不可少,用照片记录下龙虎台旅游区旅途中愉悦的心情。
旅游资源
龙虎台地处京北昌平,昌平区,旅游资源丰富。关沟七十二景,居庸八景,和平寺,虎峪自然风景区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老北京微缩景园,百仙神洞,艺麓园等。
此外,龙虎台还开发了乡村民俗旅游、农业观光游、传统文化体验等新式旅游种类。
旅游服务
龙虎台地区提供旅游服务的有华彬庄园饭店、北方长城宾馆、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艺麓园等。
旅游纪念品
龙虎台剪纸、羊台子押花画、手工艺编织、十字绣等。
出行路线
公交信息:357,376,883,870,919大站快(延庆区),昌11路,红泥沟站下车。
地铁路线:北京地铁昌平线昌平站,转乘公交357、655、昌11、昌70、870红泥沟站下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造背景
经历时间
现代状况
地理环境
位置信息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
综合概况
工业农业
第三产业
社会
基础设施
社会福利
文化
民间艺术
龙虎台剪纸
古诗中的龙虎台
好心的老奶奶
药王孙思邈
古人与龙虎台
旅游
艺麓园
明十三陵
居庸关和云台
万里长城北京段
旅游攻略
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
旅游纪念品
出行路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