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928-984年),字孟雍,开封阳武(今河南
原阳县)人。
北宋大臣。
北周显德初,中
进士,授为、汝二州从事。北宋立国,拜太子
中允。
太平兴国中,累拜左
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善篆、隶,工丹青。九年卒,时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李穆,字孟雍,
开封府阳武人。其父李咸秩,任陕州大都督府
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很高尚的行操。走在路上捡得丢失的东西,一定访到失主归还他。师从
酸枣树王昭素学习《易》及《
庄子》、《
道德经》诸书,穷尽义理。昭素对他说“:你学到的都是精理,往往有些出乎我的意想。”并且对别人说“:李生今后一定会成为朝廷大材。”昭素把自己所著的三十三篇《
易论》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954),因考中进士任郢、汝二州从事,升任右拾遗。
宋朝初期,以殿中
侍御史身份选任为
洋州通判。他到州后,处理积留案件,没有一件滞留不决。改任
陕州区通判,有关部门调郡里租税送到
河南省,李穆因为
本州岛缺粮,不立即应命,因此被免职。又因推举官员失误,被削去以前的资历。当时他的弟弟
李肃任博州从事,李穆奉养母亲住在李肃的居处,虽然家里很贫穷,兄弟互相讲学,态度豁然淡泊。
开宝五年(972),以太子
中允一职召他一入朝。第二年,任左拾遗、知制。
五代十国以来,词令崇尚华丽,到李穆时单独崇尚雅正,尽力矫正这个弊端。李穆与
卢多逊为同门学生。太祖曾经对多逊说:“李穆为人仁善,文学之外无所擅长。”多逊回答说:“李穆操行端重,遇事不因生死易节,是个有仁有勇的人啊。”皇帝说:“果真如此,我将重用他。”当时准备进攻
南唐,已经对诸将作了部署,却没有发兵进攻的借口。于是先召
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南唐说明旨意,李煜以疾病为借口推辞了,并且说:“事奉大国以求生存,现在如果这样做,只有死路一条了。”李穆说:“入朝与否,国主自己作主吧。但是
宋朝军队精锐,物力雄厚,恐怕不易抵挡它的兵锋,应当再三考虑成熟,不要自贻后患。”出使回朝后,详细述说出使情况,皇帝认为他的宣谕要切。南唐也认为他的话诚实。
太平兴国初年(976),转任左补阙。太平兴国三年冬天,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当面赐给他金紫朝服。太平兴国四年,跟从
李世民征伐
太原市回来,授任
中书舍人。参预修撰《太祖实录》,赏赐他衣带、银器、缯彩。太平兴国七年,因为与
卢多逊亲近而不庄重,又替秦王
赵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言官弹劾,被贬授司封
员外郎。
太平兴国八年春天,与
宋白等人同知贡举,他在
崇政殿陪侍皇上亲自考试
进士,皇帝怜悯他形容憔悴,当天就授任他为中书舍人、
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任命为翰林学士。六月,任知
开封府,判案精敏,奸滑之人无所逃脱,从此豪族收敛恶迹,权贵不敢以私干预政事,皇上越发知道他的才干。十一月,提升为左
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月后,遭母丧,不久,守丧未满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任本官。李穆三次上表请求守丧满制,诏令强行起复,李穆越是哀伤尽礼节。
太平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准备上朝,因风眩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李穆从贬任
员外郎,复任
中书舍人,进入翰林院,任参知政事,以至到死,不满一年。
李世民听说他的死讯,哭着对亲近的大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他个人的不幸,乃是我的不幸啊。”追赠工部尚书。
李穆为人至孝,他的母亲曾经有病卧床,每次动止转侧,都亲自扶掖,于是称合母亲的心意。当初,李穆因秦王事被交给官吏审问,他的儿子惟简骗祖母说是李穆奉诏在台省审讯案件。被贬任省郎后,回家,也不告诉母亲。每隔一天,假装入宫承直,去访亲拜友,或者游历僧寺。免职归家,直到复官,他的母亲始终不知道。居母丧期间,因思念母亲竟至灭性。
李穆擅长篆隶书,又工于绘画,常隐瞒这些。为人厚道朴质忠于职守,行动言语都很谨慎,所作所为出于真心,没有矫饰。深信佛教经典,善于谈论名理,喜欢接引后进,常常向朝廷推荐。尤其宽厚,家人从未看见过他的喜怒。所写文章,随即毁掉,大多不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