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北村 位于
山西省高平市市
建宁乡中部,距高平市区20公里。东临东庙村和筱川村,南与
建南村一街之隔,西与陈区镇
迪阳村隔鱼仙山相连,北与北社村接壤。
全村有农户646户,农业人口2178人,分属8个村民小组。全村以农业为主,兼营工商及其它行业,有各种工商户100余家。
建宁乡政府驻建北村,全村设有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卫生所、1所文化站。
2016年12月9日,建北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12月15日建北村入选中国第一批绿色村庄;2017年1月19日建北村被评选为
山西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
人口情况
建北村人口约2200人,姓氏计70个,排名前十大姓分别为夏、张、李、郭、成、王、辛、姬、司、牛。其中
夏姓约260人,
张姓约240人,
李姓约180人,
郭姓约170人,
成姓约160人,
王姓约130人,
辛姓约120人。另有一些冷僻姓氏,如琚、桑、尚、郎、解、悦、和、关、耿、石、段、邢、付、都、涉、房、武、晋、瞿、连等。
历史沿革
一、变迁过程
张家口市、司家坡、成壕等小村→建安村→建宁村→建宁镇→
建宁县→建宁村→建北村
二、历史沿革
关于建北村的历史,有文化遗址、石刻碑记以及文献记载为证。
1、建宁遗址,
晋城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宁村南北侧台地。年代为
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1万年;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距今2490年~2236年。
2、祥符元宝古钱币,1985年出土于建宁村。祥符通宝为
北宋赵恒赵恒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铸造,距今1007年~999年。
3、
政和通宝古钱币,1999年出土于建北村。政和通宝为北宋
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铸造,距今904年~897年。
(二)文献记载
清同治六年(1867年)《
高平县志》记载,“高华府,县东建宁镇,
李治开府于此,
开元初废。省志曰考,唐高华府,在
晋州,居府兵地,泽州五府,
丹川县、永固、安平、
沁水县、白涧,不名高华也。今里近
建宁,犹曰府下,盖亦相沿而误”。据此推算,建宁历史可上溯至唐高宗李治时期,距今1300多年,但县志又明确澄清此前的历史记载有误,故不可采信。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宁里重修文庙碑》记载,建宁文庙“肇创于宋治平丙午,时
明道先生(
北宋理学大师
程颢)移令
晋城市,诸乡皆设校馆。暇则亲至招父老与之语,又亲为儿童正句读,此乡图所为有庙也”。
宋治平丙午年为1066年,建宁文庙创修至今已949年;加之前述建宁村出土的北宋祥符年间古钱币,保守估计建宁村至少有一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可谓历史悠久的千年乡村聚落。
1、宋代时期(960年-1279年)
(1)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
1)960年-996年,建宁区域隶属于昭德军泽州高平县,区域内零星分布有
张家口市、司家坡、成壕等几个散户姓氏小村,可谓现今
建宁乡的雏形。
2)997年-1127年,隶属于河东路泽州高平县。1066年创修
孔子庙,张家口、司家坡、成壕等小村人民开始在文庙接受启蒙教育。
该段时期,南宋疆域在河南光州、湖北襄州以南,
金朝疆域在河南光州、湖北襄州以北。整个
山西省域归金朝管辖,
建宁区域也为金朝所管辖。
2、金代时期(1115年-1234年)
(1)1128年-1217年,建宁区域隶属于河东南路泽州高平县。
(2)1218年-1223年,隶属于河东南路孟州高平县。
该段时期为
元朝征伐时代。建宁区域延续
金朝建制,隶属于忠昌军高平县。
4、元代时期(1271年-1368年)
(1)1271年-1276年,
建宁区域无大变化,仍延续金代建制,隶属于忠昌军高平县。
(2)1276年-1304年,隶属于中书省
晋宁路泽州高平县。此段时期,建宁区域的
张家口市、司家坡、成壕等六个小村庄合并成一个大村,起名“建安村”,后又改称“建宁村”。
(3)1305年-1368年,隶属于中书省晋宁路泽州高平县。建宁村逐渐发展成了高平县东北部的商贸小城镇,称之为“建宁镇”。
5、明代时期(1368年-1644年)
(1)1368年-1375年,
建宁延续元代建制,隶属于中书省晋宁路泽州高平县。
(2)1376年-1644年,隶属于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冀南道泽州高平县。
(1)1644年-1727年,建宁区域隶属于山西布政司
冀宁道泽州高平县。
(2)1728年-1874年,隶属于山西布政司冀宁道泽州高平县
(3)1875年-1912年,隶属于
山西省冀宁道
泽州高平县。光绪元年,高平县撤并里甲,改设30个都,管辖88个里甲。
建宁区域归高平第五都和第六都管辖,下分三个里甲(府下里、建宁前里、建宁后里)。建宁镇(原建宁村,今建北、建南两村)属建宁后里管辖。建宁镇逐渐发展成为
陵川县、
长治市、
高平市三县泽潞商人云集的商贸重镇,与
寺庄镇、
马村镇、
野川镇、
米山镇、
河西镇、徘徊镇(今
三甲镇徘徊村)、建宁镇、
周纂镇(今马村镇大周村)、
陈区镇并称为
清代高平县九大古镇。
7、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1)1912年-1918年,建宁区域隶属于
山西省冀宁道高平县第五区(区公所驻陈区)
(2)1919年-1933年,隶属于
冀宁道高平县第五区
(3)1934年-1937年,隶属于高平县第五区。
(4)1937年-1940年,隶属于第五行政专员公署高平县第五区。
(5)1940年-1941年,隶属于第五行政专员公署高平县第二区(驻三甲)。
(6)1941年-1943年,隶属于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岳二专区高平县第三区(驻陈区)。
(7)1943年7月-1943年10月,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二专区
建宁县(政府驻建宁村北街)。建宁县辖三甲镇、
神农镇、
陈区镇、
建宁乡,
陵川县沙河村、杨村、司家河,
长子县色头,
长治市西火、
南宋、
荫城镇、八义等地。1943年7月,中共太岳二地委、二专署在建宁村北街昌茂恒和忠义恒建立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10月奉命撤消。
(8)1943年11月-1945年,隶属于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行八专区
陵高县路北办事处第四区(驻陈区)。
(9)1945年-1947年,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四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10)1947年-1948年,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四专区高平县第五区。
(11)1948年-1949年8月19日,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三专区高平县第五区。
8、中华人民共和国
(1)1949年8月19日-1953年,
建宁区域隶属于
山西省长治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2)1953年-1955年,隶属于长治专区高平县第五区。
(3)1956年-1958年3月,隶属于长治专区高平县。1956年
高平市县域乡镇撤并,成立
建宁乡(驻建宁北街),归属建宁农业合作社。
(4)1958年3月10日-1958年11月,1958年3月10日东庙并入
建宁县;1958年8月建宁乡改称幸福人民公社(建宁片);1958年10月,改称建宁生产大队,隶属于
山西省长治专区高平红旗人民公社;1958年11月3日,改称建宁管理区(驻建宁北街),隶属于晋东南专区(1958年11月3日撤消长治专区,改称晋东南专区)晋城县高平人民公社(1958年11月21日,撤消高平县,并入晋城县,高平县改设高平人民公社),称为建宁生产大队。
(5)1958年-1961年,隶属于晋东南专区晋城县高平人民公社,建宁管理区改称建宁工作区(驻建宁北街)。
(6)1961年-1961年7月9日,建宁生产大队隶属于晋东南专区高平县建宁人民公社。建宁工作区改称建宁人民公社(驻建宁北街),称之为建宁生产大队。
(7)1961年7月9日-1967年,隶属于晋东南专区
高平市县(1961年7月9日高平区域从晋城县划出,恢复高平县)。1962年1月1日
建宁县生产大队分成建南、建北两个生产大队,建宁公社驻建北村,自此建宁分成两个村庄。
(8)1967年1970年,建北生产大队隶属于
上党郡地区(1967年晋东南专区改称晋东南地区)高平县
建宁乡。
(9)1970年-1978年6月,建北生产大队隶属于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高平县建宁人民公社。
(10)1978年6月-1984年5月25日,建北生产大队隶属于晋东南地区高平县建宁人民公社。
(11)1984年5月25日-1985年4月30日,建北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晋东南地区高平县建宁乡。1984年5月25日撤消建宁人民公社,改称建宁乡,同时生产大队改作村民委员会。
(12)1985年4月30日-1993年5月12日,建北村民委员会隶属于
晋城市(1985年4月30日撤销
上党郡地区,设立地级晋城市)高平县
建宁乡。
(13)1993年5月12日至今,建北村民委员会隶属于
高平市(1993年5月12日撤消高平县,设省辖县级高平市,由晋城市代管)建宁乡。
古建文物
建北村文化底蕴深厚,宗教文化遗迹较多,宋元明清古建筑皆有留存。现存大量古寺庙院落、两层式四合大院及
聂氏宗祠、碑碣和史前
文化遗址。
(一)主要古建筑和文物
1、
三官庙(两进院落,内有
真武殿和三官殿,现为建北村委驻地)
3、山神庙(建北村民大年初一凌晨烧香祈福之地)
5、药王阁(数百年老槐树)
6、高平县玛钢厂旧址(原钉业社、农具社)
7、佛兴寺
8、圣人殿
9、关帝庙
10、三晋庵
11、海潮庵
12、观音堂
13、张家大院
14、夏家大院
(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宣圣庙,又称
北京大学庙、圣人殿,
孔子庙、
北京孔庙、文馆。高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宁北街的尽头(俗称馆上)。
《建宁里重修文庙碑》记载,“庙正殿五间七架,戟门八楹,坐里之坤冈,背倚于峰,面罗屏麓,左眺牛原,右跨雉趾,高明亢爽,亦胜地也。肇创于
宋治平丙午。时明道先生移令
晋城市,诸乡皆设校馆。暇则亲至,招父老与之语,又亲为儿童正句读,此乡图所为有庙也”,该寺庙为宋代建筑。
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现存正殿(大成殿)和东西配殿,山门和戏楼改建为现代二层楼房建筑。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九七架,三架梁,有二四椽袱,下四椽袱前后对乳袱。
砂岩石柱,柱头有卷刹,斗拱出两跳。屋顶为单檐悬山顶,五脊六兽,琉璃起脊剪边,正脊为六龙
浮雕,两头有大吻,吻上有盘龙,龙尾插卷边。脊之北面有彩凤、
麒麟、飞龙等造型浮雕,大成殿为
高平市保存完整的最大的殿堂。殿内供奉文宣公(
孔子)、邹国公(
孟子)、国公(
颜回)三像,为后世读书人所景仰,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
进士郭东幼年曾在此接受启蒙教育。
庙内立有碑碣四通,分别为明正德十三年《重修宣圣庙记》、清乾隆三十一年《补修创建文庙内外一切胜迹碑记》、清乾隆三十一年《春祀秋报出粟记》、
清代《建宁前里灯社水社秋社一年公费碑记》。另有明
隆庆二年《建宁里重修文庙碑》仅在县志和府志里有碑文记录,今碑不存。
圣人殿,古代为书院学堂之所,曾为建宁公社及乡政府用地,现为乡文化活动中心的办公活动场所。
2、中共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
高平市建宁乡建北村旧街胡同2 号。旧址原为明清时期建宁古镇的两家著名商号(昌茂恒、忠义恒),建筑为典型的晋东南两层四合民居大院。
1943年7月,中共太岳二地委、二专署为开辟白晋路以东、陵高路以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决定在高平、
陵川县、长子、
长治市四县交叉地区的建宁村北街昌茂恒和忠义恒建立中共
建宁县委、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任命宋川为县委书记、李建标为县长。县委未建立区分委,也无固定办公地址,县委曾短期在建北村昌茂恒办公,工作人员在忠义恒居住。县委、县政府在
太岳军区第20团的护卫下进入这一地区开展抗日工作。1943 年10 月,中共建宁县委、县政府奉命撤销。
村名典故
建宁,初名
建安。金末
元初时期,全国兵荒马乱,建宁区域的
张家口市、司家坡、成壕等六个小村庄感到很不安宁,深感村小势弱,于是便联合起来合并成为一个大村,起名“建安村”。后又将“安”字引伸为“宁”字,意为同心协力,建设安宁之村,改称“建宁村”。
元末明初,改之为”建宁镇“;清末民初,又改为”建宁村“;1958年,改称建宁生产大队;1962年建宁生产大队以桥河(现桥河街)和西街为界划分成两个生产大队,界线以北称作建北生产大队,界线以南称作建南生产大队,建宁村至此正式分为建北、建南两个村庄。桥河两岸附近的百姓自由选择加入建南或建北,桥河南岸有建北村民,北岸有建南村民,故桥河并非两村的绝对界线。
历史人物
1、张宝,宋末元初河东南路南泽州高平县建宁村(今
建宁乡建北村)人。历任永兴路百户、指挥事。
《
高平县志》记载,“元则张宝,
中统间(1260年-1263年)为永兴路百户。适江寇为乱,命宝督兵檄,至即束担以行,时方
元旦,擒渠魁以归,迁都指挥佥事。居家孝友,建宁明道先生乡校文馆(建宁文庙)久废,宝力复之”。张宝退休后,回到建宁在圣人殿专事教书育人。
2、夏国彦,
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宁乡建北村)人,儒学
生员。
顺治帝十二年撰写《茧用入社碑记》。
3、张文榜,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
建宁乡建北村)人,清末民初名臣,自治研究所毕业。民国九年书写《高平县建宁镇补修济渎庙记》。
革命烈士
高平烈士陵园有南、北42间展厅,展示着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2627名烈士的英名,建宁乡建北村有18人位列其中,分别为:
领航舵手
1、夏水平,建宁乡建北村人,现任建北村党支部书记
2、夏玉林,建宁乡建北村人,现任建北村村委主任
当代人物
1、韩吉仁,建宁乡建北村人,现任
陵川县杨村乡村干部学校”儒家文化大讲堂“讲师,曾任建宁乡建北村教师、建北村村委主任以及建宁乡文化站杂志编辑。
2、王安居,建宁乡建北村人,当地民营企业家,先后经营棉花网套厂、预制板厂,曾任建北村村委主任。
3、秦旭东,建宁乡建北村人,曾任建宁乡信用社主任。
4、司启龙,建宁乡建北村人,建北英龙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
5、侯金盾,建宁乡建北村人,建宁乡教育办公室主任。
6、秦中文,建宁乡建北村人,建宁乡建北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