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彦,生卒年不详,别号人俊,贵州兴义人,
何应钦妻弟,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上海大同大学英语专修科结业,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三期毕业。
1924年春到
广州市,由
李烈钧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后任军校办公厅服务员,教导一团团部副官,党军第一团排长,黄埔军校学员总队队长,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少校营长,北伐东路军总指挥部特务团
上校团长、
少将团长。1929年起任训练总监部管理科少将科长,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副官处长,军政部参事。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四十七军一0四师师长,第七十六军副军长兼西安警备司令,军政部第八补训处处长。1942年后任第八十军军长,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先后参加
徐州会战、竹口会战、
豫南会战诸役。1946年任整编第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49年任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
中将部员等。1956年退役。参与筹组贵州旅台同乡会,任理事。编有《贵州文献》等。
王文彦(1902—1955)广州黄埔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号人俊,贵州
兴义市景家屯人。黔军少帅
王文华堂弟,前南京
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陆军总司令
何应钦夫人王文湘胞弟。贵州兴义县立中学堂、上海大同大学英语专修科结业,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三期毕业。自填登记处:贵州兴义县景家屯,通信处:上海
静安寺路一九三号寓所。自填入学前履历:曾在本省高等小学毕业,后入南明中学修业三载,民国九年因事到申,事毕在申投考上海大同大学英文专修科,考取后遂在该校修业,直至本年始行退学,投考军官学校。1902年6月16日生于
兴义市一个官宦家庭。1924 年春到
广州市,由
李烈钧(
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前
孙中山北伐军大本营参谋总长兼北伐中路军总司令,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总长)举荐投考
黄埔军校,1924年4月3日经
韩觉民(上海《新建设》杂志社主任,上海大学社会系教员、教务长)、周遗琴(上海《新建设》杂志社新闻记者)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6月考入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1924年11月毕业。分发任黄埔军校校本部办公厅服务员,教导第一团(团长
何应钦兼)团部副官,随部参加第一次东征作战。1925 年4 月任党军第一旅(旅长何应钦)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兼、
刘峙)第一营(营长
蒋鼎文)排长,后与宋思一派赴
广西壮族自治区执行招兵事宜。1925年8 月任黄埔
黄埔军校步兵总队( 总队长李赓护) 第一营(营长
陈继承)分队长、队长。1925 年8 月国民革命军成立时,任第一军( 军长
蒋介石兼) 第一师( 师长何应钦) 第一团( 团长刘峙) 第二营
少校营长,随部参加第二次东征战事。1926 年7 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后,先后任北伐东路军总指挥(
何应钦兼) 部直属宪兵营营长,特务团团长,平定
福建省进军
浙江省时晋
少将衔团长。1928 年1 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官团教务处少将衔教官,1928年5 月该机构并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仍任附设军官团衔少将教官。1929 年1 月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何应钦)部总务厅(厅长潘竞)管理科科长, 1929年12月任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副官处处长(少将衔), 1931 年春任陆海空总司令部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兼)副官处处长,兼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兼)部和前敌总指挥(何应钦兼)部副官处处长,随部参加对江西红军和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战事。1932 年4 月任
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
何应钦)参事(1938 年9 月免参事职) , 后兼任军政部直属特务团
少将衔团长。1935 年4 月20 日被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叙厅颁令叙任陆军少将。1935 年4月考入
陆军大学正则班学习, 1937 年12 月毕业。1936年10 月任改编后的第二十五军(军长万耀煌)第一四○师师长,该师无旅建制,直辖三个团,所部原为黔军王家烈部队,接沈久成任师长后,吸取过急做法教训,仅以少数随从任司令部职能主官,下属团以下主官均没动,实行较为温和慎重的统驭方式。因其与
何应钦关系,使该师武器装备被服逐渐补齐充实,即由原先丙种师升级为
乙种师。1936 年12 月
西安事变时,编入“
讨逆军”第十二纵队序列,率部参加围剿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与
西北军的军事行动。该师后隶属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序列。抗日战争爆发后,所部奉命扩编为三旅六团之
甲种师,统辖第四一八旅(旅长李靖化)、第四一九旅(旅长
方日英)、第四二○旅(旅长林丽山),全师员额10000 余人,率部隶属第八军(军长
黄杰)建制,在华北参加抗日战事。1938 年6 月任第五战区陆军第七十五军(军长
周嵒)第一四○师师长,率部参加
台儿庄大捷,在
禹王山战斗中所部损失严重,伤亡达3000余人,部队撤退时溃散成两部分。其率余部1000 余人至
泗县,归并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统辖,整编为游击总队(总队长为李靖化、李祖明), 1938 年秋才将所部归编于沙市地区。1940 年7 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胡宗南兼)第七十六军(军长
李铁军)副军长,兼任西安警备司令部司令官,后接宋思一任军政部第八补充兵训练处处长,主持在
黔西市、大方、
毕节市一带接收和训练新兵,陆续补充前线各
野战部队。1942 年1 月任第二战区第三十四集团军第八十军军长, 1943 年6 月袁朴接其任军长职。1944 年4 月任第八战区胡宗南部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丁德隆)部副总司令,抗日战争期间率部先后参加
徐州会战、
忻口战役、
豫南会战诸役。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部裁撤,一度赋闲在南京居住。1945年10月获颁
忠勤勋章。1946年5月获颁
胜利勋章。后返回贵阳寓居。1946 年8 月任由第三十七集团军整编的第二十九军(军长
刘戡)第一副军长, 1948 年3 月3 日所部在宜川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其潜逃出重围返回南京。1948 年11 月任首都卫戍司令(
陈继承)部副司令官, 1949 年初离职返回贵阳。1949 年2 月任设于
昆明市的陆军总司令部第六编练司令(
何绍周)部副司令官, 1949 年6 月任贵州绥靖主任(谷正伦)公署副主任,兼任湘桂黔铁路管理局局长。1949 年11 月随谷正伦等撤离贵阳,谷正伦在
晴隆县枪毙
刘伯龙后,曾征询由其接任第八十九军军长职,其因恐刘部难于控制没敢接任。后随谷正伦等赴昆明,再转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寓居。1950年到台湾,曾参与筹组旅台贵州籍同乡联谊会,任理事会理事,参与编《贵州文献》等。1955 年秋因脑溢血病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