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居,在任教期间,并曾担任《学生》半月刊副总编,主持《文章诊疗所》专栏。
正文
旋应聘为著名的台北“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教员兼级任导师,政学名人
钱复、
石永贵、马英九等均出身此一名校。前二人为舲居导师班学生,钱复后来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台任蒋经国秘书、“驻美代表”及“国民大会议长”、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台湾地区监察机构负责人等职;石永贵留美获密苏里大学新闻硕士,回台除任中国台湾电视、中国电视总经理、中央日报社社长,并任国民党“中委”、正中书局董事局等职。钱、石二位虽登大名高位,对昔日导师的舲居仍执弟子礼,时有存问礼遇。
其后舲居继续担任教职的,有
台中市一中教员兼校长室秘书、台北亚东学院副教授、
中国文化大学及
在台复校的台湾中央大学专题讲席等。多年游于学苑,教学相长,渐有增益。
在任教期间,并曾担任《学生》半月刊副总编,主持《文章诊疗所》专栏,以实例指引青少年学生文章写作。该期刊广邀学者专家如王云五、梁实秋、师大谢冰莹、台大何欣、编译所陈之藩等赐稿,所以生育鹊起,订户与销数为当时各类期刊之冠。
原中央大学老师辈学长、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余纪忠老先生主持台《中国时报》扩充改版,邀舲居主编综合版,陆续升为编制主任、副总编并撰述短评与影评。报社在十年间发展为三报二刊一综合出版公司。《中国时报》报系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报业之一不久经友情洽商,舲居转任台北民族晚报总编兼主笔,并当选“编辑人协会”及“影评人”协会理事。
1982年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理事悠久的《
工商日报》董事长
何世礼上将托《中国时报》余纪忠先生为该报推荐一总编辑,余乃推荐舲居。何老随原总编社长胡秩五、社长
何鸿毅等亲至
台北市约见舲居餐叙,当即聘定并促从速到职。舲居办好入港工作身份证后于1983年4月赴港履新。当时香港各大报从未向外地聘请过总编,尤其又非广东籍、不懂
粤语,历来又非生活在港澳地区之“外乡佬”,被新闻界视为“异类”。“不出三个月,不炒鱿鱼也会自己卷包袱,知难而退。”未料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报界一干十年。
1985年台北主办之《香港时报》副社长出缺。台北国民党秘书长
宋楚瑜咨询了解,聘舲居接任该报副社长兼总主笔,并主理副刊《文化与生活》,主编言论版《自由谈》。这期间并应香港销路最多的《
东方日报》之约,为该报副刊撰写每日专栏《说古道今》有六年之久,计两千余篇。
1985年,
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的师友邀请舲居入会并当选为理事。2005年应选为会长并连任至今,已达24年之久。国际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世界性文学团体,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年的1921年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英国华兹华斯等倡议成立。中国大陆于民国19年(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华民国笔会”,首任会长为
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主要会员有
胡适、
林语堂、
徐志摩、
罗家伦、
林徽因等。1949年后大陆笔会中断。至1980年方始成立“
上海市笔会”,此后陆续成立的有“北京笔会”、“南京笔会”、“
广州市笔会”、“
武汉市笔会”等。
“香港中国笔会”于1955年即已成立,由港大文学院长
罗香林久任会长。主要会员有
左舜生、
易君左、罗吟甫、
黄天石、黄思骋、燕归来、
徐速、徐东滨、陈克文、蕾啸岑、何家骅等学术文艺界知名人士。
国际笔会每年在世界各国主要城市举行年会,地主国总统、总理为主礼人,与会会员每次俱达百人以上。讨论文学议题、创作出版自由等事项。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笔会于2007年2月在香港举办“
亚洲、
太平洋地区作家大会”,由国际笔会总会主办,舲居以地主会长身份被推举为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席。该次大会有美、加、澳、纽、日、韩、东南亚、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印、巴、
埃及、英、德、奥、
瑞典等百余代表参加,是中国香港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国际文学盛会。
香港中国笔会会员已出版著作四百余种,会刊《文学天地》周刊已历三十年约一千余期,2009年舲居连任会长并经推选兼革新版主编。收集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美国、
加拿大等地作家的专论、诗文、书画、篆刻、雕塑等图文于一册,读者品味颇多赞许。
舲居著述各类文章甚多,俱未自行影音留存。上世纪末经热心亲友辑录部分逸文,于2006年出版《故人故事》一册,列为
国际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笔会文史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