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港
徐闻古港遗址
徐闻古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二桥村、南湾村、仕尾村一带,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南临琼州海峡,与海南岛隔海相望。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刘彻平定南越后,在徐闻设军事港口,以控扼琼州海峡及海南岛。刘衎时期(公元前9年至公元6年),徐闻古港作为番禺区(今广州市)与东南亚之间商船往来的中转站,成为重要的商贸大港。三国时期以后,徐闻港的地位慢慢下降,最终走向衰落。1983年,徐闻县文物普查发现古港遗址。1990年5月、1993年11月,省、市考古队在二桥村探方发掘,发现大范围的汉代生活遗址,出土大量有铭文“皇帝”瓦当、简瓦、板瓦,“臣固私印”等文物。
2017年2月,徐闻古港正式入选“广东省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历史沿革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刘彻平定南越后,在徐闻县设军事港口,以控扼琼州海峡海南岛
刘衎时期(公元前9年至公元6年),徐闻古港作为番禺区(今广州市)与东南亚之间商船往来的中转站,成为重要的商贸大港。汉代以徐闻港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主要是黄金和丝织品,输入的货物主要有明珠、璧琉璃、奇石和异物等。
三国时期以后,徐闻港的地位慢慢下降,最终走向衰落。晋代以后,由于航海技术进步、船舶吨位增加、抗风能力加强,不必急于舍舟就陆,腹地广阔的番禺(广州)港逐渐取代徐闻县合浦县,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受自然因素影响,徐闻古港逐渐被泥沙淤积,以至日久之后变成荒墟。
时过境迁,徐闻古港成为历史遗迹,也成为当代人们考古研究和经济开发的重要资源。
1983年,徐闻县文物普查发现古港遗址。1990年5月、1993年11月,省、市考古队在二桥村探方发掘,发现大范围的汉代生活遗址,出土大量有铭文“皇帝”瓦当、简瓦、板瓦,“臣固私印”等文物。
2000年6月,受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委托,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率领文史学家、地理学家、海洋学家等组成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湛江市徐闻县雷州市进行调查研究。专家团亲临二桥、南湾、仕尾、三墩和华丰岭考察汉代生活遗址、遗迹和汉墓群,并了解了大量详实的原始文字资料。经过考古、考察遗址和文物及多学科论证,确认徐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
2001年的3月和11月,专家考察团多次到徐闻实地考察和论证,不断深化认识,认为徐闻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并推动徐闻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纳入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开发项目。
2001年11月下旬,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在湛江市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厦门市泉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百余名专家们,再次证实和认同了项目组的发现和实证,从而确认西汉徐闻古港是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
2017年1月,广东十大“海丝”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揭晓,徐闻古港成功入选。
地理环境
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委会二桥、南湾、仕尾村,在徐闻南山镇西南一处呈小半岛形的海上,距现徐闻县城约十公里左右,东为粤海铁路通道轮渡码头,西临城北乡华丰岭,北为那干溪,南临大海峙三墩。该遗址丘陵地貌,临海高岸海拔约十余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附近港湾濒连,有南山镇、三墩港(古讨网港)、港头港、毛练港、华丰港。那干溪自二桥村后流出东岗洋入海、淡水供应长年不断。气候温和,潮汐为“半月流东半月西”。
主要景点
航标灯座遗址
汉代八角航标灯座遗址,该灯座用大青石凿刻而成,宽达2米,形状像个八角灶台。据专家考证,这个八角航标灯座,正对着古代的徐闻港,上面原本竖立了标杆,为当时往来的航船指引方向。
大汉三墩
大汉三墩位于雷州半岛南端广东省徐闻县境内这里是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徐闻海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所在地。大汉三墩是一个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结合红树林、墩岛、湖泊、渔村等自然生态风光的一个旅游区。传说在大汉三墩的海湾上有三个小墩称为三墩岛,三墩岛古时叫“瀛岛”,也叫“小蓬莱”。三墩海域和仕尾、二桥、南山村地域由一片海面、一个海港湾、三个岛屿、三个渔村组成。大汉三墩旅游区有三座石像,这三座石像实为石狗镇,石狗被称为“南方的兵马俑”,而在大汉三墩现存的这三只是广东省地区至今发现的最大石狗。二墩又称神龟岛,墩上随处可见各种形似龟背裂纹的岩石,火山玄武岩经海水日长月久冲刷生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龟背石,当地人称为神龟石。三墩则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这里的红树林保存完好,吸引了一大批海鸟前来休憩觅食,当地群众称三墩才是真正的鸟巢。每年秋冬季节,候鸟都迁徙到这里过冬,这里成为了候鸟的天堂。
汉代中外交通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的“汉代中外交通图”,非常清晰地标明“徐闻县”,并记述:“秦汉,我国加强同四邻国家的物质文化交流,开通了从西南通往今天缅甸、印度的陆上通道,开辟了从今天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沿海通往今天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海上航线。”
万岁瓦当
出土于湛江徐闻县二桥村汉代遗址的“万岁瓦当”,是红褐色泥质陶物品,直径仅有14.5厘米,中分四部分,正中为近似小篆的“万岁”二字,两边为云纹。在古代,“万岁瓦当”象征着使用者高贵身份与崇高地位,而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雷州半岛,在历史上属于“荒蛮之地”。专家表示,徐闻县出土的“万岁瓦当”,正是其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力证明。
开发与保护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以今徐闻南山镇华丰岭为中心,在附近港头、二桥、南山等村庄及东至龙塘镇那泗村、西到西连镇大井村沿海约50多公里的地带上,发掘300多座汉墓,出土大量陶器、铁器、铜器、银饰及琥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紫水晶珠、琉璃珠、银珠、旃檀珠、玉石等物品。90年代,考古队在二桥村、仕尾村探访发掘,发现大范围的汉代生活遗址,出土“皇帝”瓦当、卷云野生灵芝纹瓦当、几何印文砖、龟纽铜质“臣固私印”以及大量绳纹瓦、筒瓦等文物,证明这里就是徐闻古港所在地。2015年,徐闻二桥遗址和华丰岭汉墓群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闻县优化遗址及其周边环境,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结合红树林、墩岛、湖泊、渔村等自然生态风光,建设大汉三墩旅游区。
所获荣誉
相关影视
重要事件
从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徐闻港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口岸,在两汉时期比较发达。主要原因是:西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开创了官方的海外贸易,使徐闻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由于秦始皇打通五岭统一中原地区以后 ,到西汉时期才巩固起来。汉王朝前期采取一系列奖励农耕,减免赋税,与休养生息的政治经济学措施,经过五六十年相对稳定时期,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了刘庄时,已是“天下安平,百姓股富。"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促进工商业和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两汉时期国内不设关禁,商业通行无阻。从刘彻扩展疆域以后,又开创了官营的海外贸易,汉王朝经常派遣直属宫廷的黄门译长,宰同应募的船员们,带着黄金和丝织物,从徐闻县合浦县上船,出海远航,和海外国家进行官方的外交活动和贸易,交换明珠、宝石及其它奇石异物等珍宝,以满足宫廷的需要。因此,西汉的经济繁荣,是徐闻港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其次,徐闻港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当时的海上交通贸易。徐闻港地处中国大陆南端,扼守琼州海峡,是当时船舶沿岸航行的必经之地,是中国与海外交通接触最早的地区。是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商船驶往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出发港,也是大秦(罗马)、天竺(印度)、波斯等国的船舶到达中国的目的港。由于两汉时期对海外贸易有严格的限制,只允许在边境的几个港口:徐闻县合浦县越南沿海进行互市贸易。同时,两汉时期在徐国派驻有左右侯官.掌管军政事务和对外贸易,在那里屯积者f 大的货物和海外商人进行交易。并且许多远洋的中外船舶也在此港停靠,补充淡水、食品和货物。因此,徐闻港在两汉时期成为重要的货物中转港和集散地。
徐闻港衰变的原因:
一是东汉后期,地方官吏和豪强集团经历混战,最后形成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汉、吴三国割据的局面。政治上的动荡,必然造成经济衰退,也一定影响对外贸易的开展和贸易政策的改变。同时在三国时代,交州(即越南)一度攻打合浦县等地,使徐闻县、合湾至东南亚各国的航路受到严重阻碍,致使徐闻这个繁荣的贸易中转港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自晋代以后,番禺(广州)港逐渐取;代徐闻、合浦,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秦通五岭,珠江三角洲日渐开发,番禺区已成为西江北江东江的三江货物集散地。而且梅岭孔道的畅通,使广东省与中原的联系和商业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加上航海技术的进步、船舶吨位增加、抗风能力加强,不必急于舍舟就陆,以致番禺(广州)就逐步取代徐闻、合浦县成为中国交通海外诸国的主要港口。
三是远洋航路改变,使徐闻县不再成为中转港了。《新唐书.地理志》确切地记载了唐贞观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宰相贾耽所记述的从广州市出发到印度洋的航路。这条航路,大部分九船乘东北季风从海南岛东部海面经七洲洋直下南中国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唐朝以后,航经徐闻港的远洋船已显著减少,致使徐闻港逐步衰落。
四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徐闻古港讨网港逐渐被泥沙淤积,日久逐渐变成荒墟。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主要景点
航标灯座遗址
大汉三墩
汉代中外交通图
万岁瓦当
开发与保护
所获荣誉
相关影视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