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又称“圣无忧”“锦堂春”“乌啼月”,是一种词牌名。以双调四十七字为正体,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以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为代表。此外,还有双调四十八字和双调五十字的变体形式,代表作分别为
赵令畤《乌夜啼·春思》和
程垓《乌夜啼·墙外雨肥梅子》
乌夜啼最初是
唐朝的
教坊司曲,后来演变为词调。据《
教坊记》记载,乌夜啼的起源可追溯到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义康与衡阳王义季因宴饮被囚,经过一系列情节后得以释放,由此产生了这一曲调。在唐代,乌夜啼既有燕乐杂曲的形式也有雅乐琴曲的形式,其
迷信乌鸦的传统信仰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
乌夜啼在后来被用作词调时,除了保留旧曲名的借鉴,也催生了新的音乐风格。不同于“相见欢”的别名“乌夜啼”,乌夜啼在宋代被赋予了不同的词名,如
欧阳修的《圣无忧》,
赵令畤的《锦堂春》,
贺铸的《乌啼月》等。虽然有人误将“乌夜啼”视为别名,实际上
南唐李煜创作的词曲正是最早的“乌夜啼”。
词牌沿革
乌夜啼,唐
教坊司曲,后用作词调。
崔令钦《教坊记》曾言其本事,因诸本文字皆略,
任中敏《
教坊记笺订》从《
乐府诗集》卷四七所引原文补足:“《乌夜啼》者: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义康有罪放逐,行次浔阳;江州刺史衡阳王义季,留连饮宴,历旬不去。帝闻而怒,皆囚之。
会稽公主,姊也,尝与帝宴洽,中席起拜。帝未达其旨,躬止之。主流涕曰:‘车子岁暮,恐不为
皇帝所容!’车子,义康小字也。帝指蒋山曰:‘必无此’!不尔,便负。’
宋武帝初宁陵、
刘彻葬于
蒋王庙,故指先帝陵为誓。因封馀酒寄义康,且曰:‘昨与
会稽郡姊饮,乐,忆弟,故附所饮酒往。’遂宥之。使未达浔阳,衡阳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顷,使至,二王得释,故有此曲。亦入
琴操。”此曲有燕乐杂曲与雅乐琴盐之分,唐时并行,杂曲曰《乌夜啼》,琴曲曰《乌夜啼引》。《
乐府诗集》卷六〇《琴曲歌辞》列《乌夜啼引》,用
李勉《琴说》曰:“《乌夜啼》者,
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前者为清商曲,后者为琴曲,义同事异,其曲亦异。唐人亦盛奉乌之
迷信,
张籍、
元稹皆有诗,其俗其曲皆受六朝影响。
用作词调后,盖借旧曲名,另翻新声,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太和正音谱》注“南吕宫”,又“大石调”。宋
欧阳修词名《圣无忧》,
赵令畤词名《锦堂春》,
贺铸词名《乌啼月》。又按此调五字起者或名“圣无忧”,六字起者或名“锦堂春”。宋人俱填“锦堂春”体,其实始于
南唐李煜,本名“乌夜啼”也。《词律》反以“乌夜啼”为别名者误。惟“相见欢”一词,乃别名“乌夜啼”,与此无涉。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以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为代表。此词前段起句五字,欧阳修“圣无忧”词及
权无染词正与此同。欧词前段第二句“十年一别须臾”,“十”字仄声。权词后段第三句“与君高却看花眼”,“高”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以赵令《乌夜啼·春思》为代表。此调前段起句六字,宋人皆同,惟苏轼词前后段第三句“若见故人须细问”、“更有鲈鱼堪切”,平仄独异。前段第一句,
卢祖皋词“柳色津头泫绿”,“柳”字仄声;刘迎词“离恨远萦杨柳”,“远”字仄声,“杨”字平声。
变体二,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以
程垓《乌夜啼·墙外雨肥梅子》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结句作三字两句异。
毛晋本《书舟词》误刻《西江月》,《
词律》犹沿其误。今从《词纬》改定。至《词律》收程词,乃《锦帐春》,与《锦堂春》迥别,另编不列。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仄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 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 平。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敧枕,起坐不能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 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 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乌夜啼·春思》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中中中中平中仄,中仄仄平 平。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中中中中平中仄,中仄仄平 平。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乌夜啼·墙外雨肥梅子》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
墙外雨肥
梅果,阶前水绕荷花。阴阴庭户薰风洒,冰纹,怯菱芽。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 南宋·陆游《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
• 金·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