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冯(1572年-1646年),字非二,一字明京.别号澹叟。
江苏省泰兴县城人。
明朝官员,于天启年间上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福建省巡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生于
泰兴市名门,其父朱述是明
朱樉(
朱元璋次子秦王朱)府
长史朱昶七世孙。
个人简介
朱一冯生于泰兴名门,其父朱述是明秦王(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府长史朱昶七世孙。朱述年轻时家道中落,朱一冯于贫困中苦读成才,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成
贡士,殿试名列二甲,赐
进士出身。
天启年间上任福建
巡抚,接替前任巡抚
朱钦相,在职期间抵御
荷兰侵略有功,1628年被
熊文灿接任。
详细资料
年少家贫
朱一冯出生于
泰兴市的名门望族,父亲朱述(1520—1589)是明
朱樉府(
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
长史朱昶的七世孙。朱述还不到二十岁时,家道已中落,靠县学发给的粮米维持生活,朱述把好田让给两个哥哥,自己靠教书的收入养活双亲。但是哥哥生活依然好不起来,朱述就将自己所得的那块薄田也送给了他们。遭逢荒年,家无余粮,只能靠
典当东西换一点粮食。母亲去世后.朱述伤心过度瘦得不成人形;到父亲去世,朱述更受打击,精神一蹶不振。父亲曾经借钱给乡邻,朱述前去索要,借钱的不但不还,还将他辱骂了一顿。朱述回来后把借券锁到箱子里,干脆不要了。他对儿子朱一冯说:“《
诗经》里说:柔不茹,刚不吐。(软的不吃下,硬的不吐出。意思是不欺软怕硬。)不吃下容易,不吐出困难.我干那容易的。”父亲在困境中刻苦自强的精神和这种柔的处世哲学,深刻影响了朱一冯的一生。
苦读成才
朱一冯在贫寒的家境中苦读成才,
万历二十五年(1597),他和同学戴思敬、何南金参加乡试,一齐中举。次年朱一冯赴京参加会试,二月初九、十二、十五在礼部贡院考试三场,三场下来一冯顺利入选,进入
贡士行列,又参加了三月十五日的殿试。这次殿试夺得状元的是山东青州人
赵秉忠,朱一冯也联捷赐进士及第。
初入官场
按惯例朱一冯入翰林院任修撰,掌修国史。后来他的职务不断变化,史书称他初次外出做官,就做出了成绩。他离开京师,外放为
信阳市(今河南信阳)
知州。他对州内发生的案件都要亲自过问,审判定案既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结案又迅速。一冯还减免衙门对百姓的乱摊派,当时上面下达信阳州开矿采木等好多劳役。一冯便把节省下来的公费银两作为单独出资,很快把事办妥了,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又革除人夫马匹等不必要开支和积弊。由于这两项举措,成绩突出,朱一冯被升任
刑部员外郎,后又调任 兵部员外郎。又曾主持
陕西省乡试,后升职 方司郎中,起草刊发了《邦政条例》,成为一项不变的规章制度。武选司缺人,他被调任郎中又起草刻印了《左牌事宜》,下发为巡捕的法令法规,因此,两司的工作都面貌一新。
主政福建
万历四十七年(1619)正月,朱一冯升职为 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事。朱一冯为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既分领一道,又兼管刊名按劾之事,为藩二台的助手,是个从三品的官了。
福建这个地方在明代有三大祸患;一红夷(荷兰人),二海盗(
郑芝龙等武装海商集团),三山贼。
天启六年(1626),朱一冯被任命为 都察院右
佥都御史,
巡抚福建。到任后,他大修战具,誓灭这朝廷大害。这时总兵俞咨皋不听朱一冯约束,孤军越境进兵,被郑击败。朱一冯知俞必败,急调都司洪先春、陈文燫等策应,堵住郑芝龙的归路,这样俞得到救援,才免于一死。郑芝龙也因先有准备而退,于是派其同党到道台的衙厅要求招抚他们。乡绅
大学士史继偕等建议招抚有利。朱一冯责令把啰啰遣散,杀掉其他作乱的寇贼的可以自赎。并且数月内不准他们登岸,又偿还了先后缴获他们的船只和器械。
郑芝龙惶恐听命,只得叫他手下三千精卒一齐投降。
捷报传到京城,邸报上也登载了,表示肯定和祝贺。朱一冯以安抚成功地平息了郑之龙的海上之乱,上疏弹劾俞咨皋。俞咨皋与
魏忠贤党羽
吴淳夫是儿女亲家,因此又一次违逆了魏党。朱一冯手下文武将吏都因功受到奖赏,而一冯非但没有受到奖赏,却反而被魏党中伤,指责他在受降的事上,作为一个封疆大臣不以扫荡建立功业而以招安作为结束。朝议俞咨皋罪当诛,
朱由校一并治一冯的罪,宰相
钱龙锡为朱一冯争辩说:“一冯所驻,远非弃城可比”。这样才被免罪。
熹宗朝是魏忠贤弄权的时代。
天启六年(1626)这一年,浙江巡抚潘汝帧在
西湖区首创为魏忠贤建生祠。从此各地寡廉鲜耻之官吏竞相效尤,以至
魏忠贤生祠遍天下。上至督抚大支,下及武夫、贾竖、诸无赖于亦各立生祠颂德。都城则数十里间,祠宇相望。每建一词,多者费银几十万两,少者亦几万两。“在这样的歪风下,朱一冯强毅不为,
福建省独无一。魏忠贤派人为皇上修陵墓修宫殿,要各地送销银,朱一冯一文不给。朱一冯给朝廷的奏疏,对魏忠贤只字不提,而且还参他任用私人。
离开官场
朱一冯凛然正气,一点不与魏忠贤同流合污,这在当时督抚中是绝无仅有的。朱一冯知道魏党不除,自己就难免遭其毒手。于是称病请求退休。这正是魏党求之不得的。
崇祯元年二月一冯被罢官入京察典。当他将离开
福州市时,
长汀古城(治所在今福建长汀)的山贼暗中起事。朱一冯立刻命令游击欧阳瑞曾率所募集的浙兵前往平乱。当胜利消息传来时,朱一冯正在离开
福建省大地的出关路上。人们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真是依依不舍。于是为他建词来祭祀他。
朱一冯回到家乡
泰兴市。家乡由于遭受灾害,一冯拿出钱粮赈活无数百姓的生命。
扬州市负责漕运的
巡抚路公专门为他写了一篇《奉优叙》歌颂他。这时
明朝己日薄西山,奄奄一息。
扬州也动荡不安,总兵
高杰来到这里。高杰(?一1645)陕西米脂人,
李自成同乡好友。初随李自成起义,
崇祯八年叛变投降明朝,官至总兵。1644年南下,
弘光帝封他为兴平伯,守江北,驻扬州城外,与
黄得功争扬州。高杰先至,一定要入城,扬州百姓害怕这个瘟君,闭城不纳。高杰攻城颇急,白天到乡村掳掠妇女,老百姓更加痛恨他。高杰这时也到泰兴城朱一冯的居所,借朝命以兵威胁朱一冯,向他索要几万只馒头。朱一冯根本不睬,高杰派兵到他家掘地三尺,把所有家产抢劫一空。
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南下攻破
扬州市,明督师
兵部尚书兼
大学士史可法带领扬州人民奋勇抗击,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血洒
梅花岭。扬州城破后,被清兵屠城三日。
阎应元守江阴,相继城陷殉难。朱一冯的三子朱长源与姻亲戴氏二兄弟等共起,召集滩民隔江声援,守卫县城,抗击清兵。兵败被执,不知所终。朱一冯禁不住国破家亡的打击,带着满腔悲愤,于第二年三月离开人世,死后葬于泰兴城西郊金瓶湾(即宝塔湾)法轮塔河北西原,时年75岁。
评价
朱一冯一生为官清廉干练,任事勤快,谋略兼裕,却功高不赏,几不免祸。他的学生周吉在《闽功摘略》中说:由于朱一冯镇抚海岛,全
闽安堵者数十年,“自闽逮粤,鲸波晏如’。“公于吾间内外诸乱次第荡涤而功高不赏”,“乃以得罪要人为其所中,甚至以失地文致其罪,吾间绅(当官的)铁韦(当兵的)逢掖(读书的)以至厮养(做杂役的)无不讼公冤者。”虽然这样一位抵抗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为奸党所不容,但是他却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当时
太史姓黄东崖称他是“特身如僧,爱民如子,惜钱粮如血,疾冒滥如仇”。一冯早负重望,时贤如卫景援、邱民仰、
朱大典、
祁彪佳都出自他门下。一冯生平孝友,力学,
著有《自订诗文集》30卷,《福宁定乱纪事》2卷,《符离弭变纪事》l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