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孺
刘孺
刘孺(公元485年-543年),南梁文学家,字孝稚,彭城(今徐州市)人。他的祖父是刘宋司空刘勔,父亲是南齐太常刘悛,弟弟有刘览和刘遵。刘孺年少聪明,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时父亲逝世,因悲伤而消瘦,族人都觉得奇异。叔父刘瑱在义兴郡带他工作,经常安排他坐在侧边,对宾客说:“这小孩子是我家的明珠。”长大后,刘孺样子俊美、个性通和,但家人不见他的感情。 刘孺先在本州岛召迎主簿,后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曹行参军起家。镇军沈约听闻刘孺,就引荐他担任主簿,经常与他游乐宴会赋诗,大为沈约赞赏。刘孺累迁太子舍人、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主簿、太子洗马和尚书殿中郎。他外任太末县令,在县内清明节廉洁,还任后除授萧子懋萧纲王友,转太子中舍人。刘孺喜好文章,思考敏捷,曾为萧衍写《李赋》,受诏不久就完成,不作删改,得到梁武帝称赞。之后梁刘彻在寿光殿设宴,下诏群臣赋诗,当时刘孺张率醉道不能赋诗,武帝拿著刘孺手掌笑说:“张率东南美,刘孺洛阳市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可见他们友爱的程度。 刘孺改任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很快就转官太子家令,其余官职同以前。他出任宣惠将军、晋安王萧纲长史,领任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外任轻车将军、湘东王萧绎长史,领任会稽郡丞,因公事免官。不久起用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任光禄卿。历任少府卿、司徒姓左长史、御史中丞,被认为称职。大通二年(528年),转为散骑常侍,次年(529年)改官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到中大通四年(532年),出任仁威将军、刘烨萧正义长史、江夏太守,加封贞威将军。次年(533年),转宁远将军、拜司徒左长史但未成,改授都官尚书,领任右军将军。 大同五年(539年),刘孺守任吏部尚书,同年出任明威将军、晋陵县太守。在郡内政务中和,得吏民称道。大同七年(541年),入朝担任侍中,领右军,同年再次出任吏部尚书,因母亲逝世辞官,丧期未满就因过度悲伤而逝世,虚岁五十九,谥孝子。刘孺年轻时和从兄刘苞刘孝绰齐名;刘苞早逝,刘孝绰数次被黜官,官位不高,只有刘孺显贵,著有文集二十卷。他的儿子是著作郎,早逝。
简介
刘孺,[公元四八五年至五四三年]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刘悛之子。生于萧赜永明三年,卒于萧衍大同九年,年五十九岁。(梁书本传不著卒于何年,仅云年五十九岁。此据传中“年十四,居父丧”一语推定)幼聪敏,七岁能属文。美风采,性通和。年十四居父丧,毁脊骨立。沈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舆游宴赋诗,大为约所嗟赏。累官太子中舍人吏部尚书。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在御坐为李赋,刘彻甚称赏之。丁母忧,以毁卒。谥孝子。
著作
孺作有文集二十卷,传于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