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范式革命
经济学:范式革命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经济学,建立起了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同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元-经济流-经济场”逻辑分析框架。全书结构严密,分析层层推进,语言精炼表述,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之作。本书可供经济学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经济学,建立起了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同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元-经济流-经济场”逻辑分析框架。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成就的取得却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经济学者至今尚未系统地提出过能够直接指导中国经济实践的完整理论,自然也不可能对这一伟大实践给出清晰明了的理论指引,在中国,经济实践已经走在了经济理论的前面。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经济学者将其暖昧地归功于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新制度经济学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变革,另一些经济学者将其看做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还有些经济学者进而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观点。
虽然不应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及共通之处,但二者之间的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不应被简单地归结为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出发揭示剩余价值和垄断利润,其哲学基础是唯物论与辩证法;西方经济学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边际效用和一般均衡,其哲学基础是唯心论(人性论或是披上心理科学外衣的人性分析)与形而上学。需要指出的是,哲学基础的根本不同,或者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差异,使得任何企图抹平鸿沟并进行调和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毋论二者孰是孰非,用以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却不能长期如此:一方面宣称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却用曾被痛斥为“庸俗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观点去解释和说明具体实践,而貌似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则以应用个别来代替理论一般,以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来否定理论本身的普适性,其荒谬程度丝毫不亚于试图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理学”的理论框架。语言学家G.弗雷格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一种论述越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其作者的民族性也就越不容易被辨认,也就越容易被翻译。这一具有哲学意蕴的结论对于经济学研究也应当是适用的!
作者简介
戴天宇
北京大学企业生态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北大汇丰银行聚成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副主任
深圳市政府决策委员会专家委员
深圳市再担保中心监事会专家委员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中科院经济学博士,法学硕士、理学和工学双学士
中国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学创始人
中国企业生态学创始人
原清华大学管理制度设计中心主任、教授
创富志》、《浙商》、《经理人》等高端杂志特邀专栏作家。
戴天宇博士曾在IBM、摩托罗拉、香港新世界等企业任高管,在申通快递就任中国第一个企业“首席制度官”。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全职教授。曾赴日本参与国际金融研究项目,赴美国参与协助企业上市。2010年6月与中旭股份合作在深圳市创立了全国首家管理制度设计中心(IDC),此外还获得了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资格、注册律师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
图书目录
目录
引论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
0.1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学
0.2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
0.3 新古典及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形似科学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缺憾与《经济学社会场论》
0.5 “Post-autistic EconomiCS”运动与经济学新研究框架的提出
第1章 重建经济学的研究原点
1.1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原点:价值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原点:商品
1.3 新古典及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原点:经济人
1.4 经济力学的研究原点:经济元
1.5 “经济元”与“经济人”以及“经济元”内部的人
第2章 价值本质及其形成过程(一):纯粹物质资料价值分析
2.1 价值概念共识及其同质基础
2.2 历史进程剖析:自然力作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2.3 脑力劳动、生产异化Ⅰ与生产功:自然力生产异化为脑力劳动的成果
2.4 有用性、生产异化Ⅱ与有用生产功:物质资料生产异化为使用价值生产
2.5 稀缺性、生产异化Ⅲ与经济功:使用价值生产异化为经济物品生产
2.6 商品交换、生产异化Ⅳ与有效经济功:经济物品生产异化为商品生产
2.7 价值的度量基础是有效经济功
2.8 对生产技术条件的进一步考察: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价值论悖论
2.9 对必须做的功的进一步考察:自然力生产价值、农业地租与劳动价值论悖论Ⅱ
2.10 对利润的考察Ⅰ:生产率不变条件下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
2.11 对利润的考察Ⅱ:生产率变化条件下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
2.12 对价值运动的考察Ⅰ:商品价值与资本价值、平均利润及利率
2.13 对价值运动的考察Ⅱ:预期价值、倒易价值、价值规律和通货膨胀
2.14 价值与有效经济功的自然证明:火用及火用损
第3章 价值本质及其形成过程(二):扩大到精神文化的拟价值分析
3.1 纯粹精神文化商品价值的本质:拟价值
3.2 对拟价值的进一步考察:第四种利润及其来源
3.3 对拟价值运动的进一步考察:格栅式价格体系的形成
3.4 对传统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的推导
3.5 对价值论若干问题的辨析
3.6 国民生产总值的性质和原因
第4章 经济元:最小可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系统
4.1 经济元是最小可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系统
4.2 经济元的系统分析Ⅰ:简单描述
4.3 经济元的系统分析Ⅱ:复杂描述
4.4 经济元是价值运动的社会主体
第5章 经济元系统的输入输出(一):经济资源及其输入
5.1 经济资源是经济要素的前体
5.2 衍生经济资源Ⅰ:知识资源
5.3 衍生经济资源Ⅱ:金融资源
5.4 对资源配置的进一步考察:按使用价值、按价值还是按剩余价值
5.5 衍生经济资源Ⅲ:经济权利资源
5.6 对经济资源产权的进一步考察:财产权、资产权及产权隶属度
5.7 经济元与经济资源:以企业为例
第6章 经济元系统的输入输出(二):产品及其输出
6.1 经济元系统的输入、转化和再输出
6.2 对经济元系统输出的进一步考察Ⅰ:家庭
6.3 对经济元系统输出的进一步考察Ⅱ:企业
6.4 对经济元系统输出的进一步考察Ⅲ:政府
6.5 经济元系统从输出到再输入之间的链接
第7章 输入输出中的经济元运动:从微观到宏观
7.1 微观分析Ⅰ:经济元动力与经济元动量
7.2 微观分析Ⅱ:经济元运动的矢量描述
7.3 微观分析Ⅲ:经济元运动的行为序列
7.4 微观分析Ⅳ:经济元运动的初始化值
7.5 宏观分析Ⅰ:总量合成
7.6 宏观分析Ⅱ:预不准原理
7.7 宏观分析Ⅲ:最可几分布
第8章 经济流与经济流分析
8.1 经济流及其运动
8.2 经济流分析方法
8.3 经济流分析Ⅰ:资源流
8.4 经济流分析Ⅱ:价值流
8.5 经济增长Ⅰ:资源流分析
8.6 经济增长Ⅱ:价值流分析
第9章 经济场与经济场分析
9.1 经济场定义及其描述方法
9.2 经济场的等值线/等势线
9.3 等值线/等势线应用示例:经济地图学分析
9.4 经济场的特征量/特征值
9.5 特征量/特征值应用示例:经济增长极分析
9.6 经济元、经济流与经济场
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