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伯利安》是
美国作家
丹·西蒙斯所著
科幻小说。书名取自
英国诗人
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
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的光阴冢(Timetombs)的
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
全书由六篇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朝圣者与
伯劳(Shrike)的联系,透露了
地球七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
杰弗雷·乔叟的《
坎特伯雷故事》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
该书出版后横扫重量级科幻奖项:
雨果奖、
轨迹奖、
西班牙科幻小说奖、
日本星云奖、日本雨果奖、法国宇宙奖,并入围
阿瑟·克拉克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十大科幻小说,1997年和2006年两次入选“推荐100部科幻
奇幻作品榜”。
内容简介
天大之误(23世纪,一个人造小型黑洞进入
地球核心,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吞噬了地球本身,人类被迫离开地球往
宇宙深处迈进,即所谓圣迁时期)四百年后的28世纪,1600亿人类散布在两百多颗星球上,通过可瞬间传递的传送门连接起来,组成了霸主的环网,享受着空前的繁荣与和平,并将种种技术交由“技术内核”——数百年前即脱离人类独立自主的AI(即所谓的
人工智能)集合体——来管理。
数百年来,霸主和“技术内核”各取所需,相安无事,但在“技术内核”内部,却逐渐分裂为三派:稳定派,最古老的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友好的一派,稳定派主张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必须保持平衡状态;反复派,三个世纪前主导退出的势力,认为人类不再有用,主张消灭人类,最为极端的一派;终极派,也是中立派,对人类存在或者是毁灭都不感兴趣,仅仅只沉迷于“终极人工智能”计划,这个计划的其中一项功能,就是能够预测
宇宙、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未来。
尽管“终极
人工智慧”还远远没有达到投入使用的阶段,但“技术内核”也早已对未来几个世纪的物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详情预测到了98.9995%的程度,但却发现只有一个无法预测的变数——边境
行星“海伯利安”。它看上去于理不通,似乎豁免了一切法则——物理、历史、人类心理,以及“技术内核”的预测。海伯利安上充满各种谜团,包括不知何人所建的“光阴冢”(又称“时间之坟”)、传说中的机械杀戮者“
伯劳”和崇拜伯劳的“伯劳教会”。基于种种原因,人类想将海伯利安纳入霸主环网,但“技术内核”却因为某个原因长期拒绝霸主的这个要求。
光阴冢外围拥有能困住伯劳的逆场,所以伯劳无法踏出逆熵场以外的区域,但此力场却观测到有膨胀扩张的迹象。同时,霸主环网的主要敌人——数个世纪前就开始流亡星际的人类流亡者集团(他们是星际范围内唯一反抗霸主统治的人类群体),霸主称其为“驱逐者”的势力开始向海伯利安大举入侵。为了抢先解开(或者说阻止驱逐者得到)光阴冢以及
伯劳的秘密,霸主与“伯劳教会”派出可能是最后一批的
朝圣者前往海伯利安。
七名来自不同星球、拥有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为了不同目的的朝圣者,在前往光阴冢的朝圣之旅中,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故事,分享彼此和海伯利安、光阴冢和伯劳的关系。这几篇故事即成为此书的主要内容。七名朝圣者包括领事、
天主教神父雷纳·霍伊特、
上校费德曼·卡萨德、诗人马丁·赛利纳斯、学者索尔·温特伯、圣徒海特·马斯蒂恩(书中唯一没有讲述自己故事的就是他,他在小说后半段神秘失踪了,因此实际上小说中只讲了六个人的故事,而不是七个)和女侦探布劳恩·
拉弥亚。
其中神父雷纳·霍伊特讲述了一个关于“十字形”的故事,此“十字形”可以使人死而复生,但复生的人却会丧失智力,形同行尸走肉。神父的故事后来直接引出了《安迪密恩》和《
安迪密恩的觉醒》中的故事。上校费德曼·卡萨德讲述了他的一个神秘情人莫妮塔的故事,这个莫妮塔甚至拥有某些伯劳才拥有的特殊技能。诗人马丁·赛利纳斯是一个拥有几百岁寿命的人,他曾经是一个畅销诗作家,是人类诗篇作品销量记录的保持者。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提供他诗篇灵感的缪斯之神居然就是
伯劳!学者温特伯的女儿
瑞秋·格林曾经去伯劳的光阴冢中考古,无意间碰到伯劳后,患上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症状(不是病状)——她开始逆生长。每过一天,她的年龄就倒退一天,直到朝圣开始时,瑞秋已经由一个青年姑娘逆变成了一个小婴儿。侦探
拉弥亚的故事,在六个故事中显得尤为重要,她的故事直接点出了人类与“技术内核”之间的深层矛盾。她和她的赛伯人情人乔尼之间的感情纠葛也令人扼腕叹息。“技术内核”创造了乔尼,最后却又毁了他。为什么?“技术内核”中的稳定派告诉拉米亚,去寻找
伯劳,才能找到答案。而领事,作为最后一个讲故事的人,却自我揭发出一个惊天秘密:他是霸主的背叛者,困住伯劳的逆熵场之所以有膨胀扩张的迹象,乃是他一手造成。驱逐者将他当作己方的间谍,但实际上他对驱逐者也只是利用,因为无论是霸主还是驱逐者,都曾深深伤害过他的家人和朋友,导致他对双方都怀有憎恨,因此他意图挑起霸主和驱逐者之间的战争,其目的就是让双方自相残杀……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丹·西蒙斯的 《海伯利安》系列包括四部长篇小说:《海伯利安 / Hyperion》(1989)、《海伯利安的陨落 / The Fall of Hyperion》(1990)、《安迪密恩 / Endymion》(1996)、《安迪密恩的觉醒/ The Rise of Endymion》(1997);及三部短篇小说《忆希莉 / Remembering Siri》(1983)、《半人马之死 / The Death of the Centaur》(1990)、《螺旋的遗孤 / Orphans of the Helix》(1999)。
2007年
贝塔斯曼和
万卷出版公司引进发行《海伯利安》、《
海伯利安的陨落》(上下卷)简体中文版。译者为李懿、潘振华。后两部中文译版未出。
2012年读客图书和
江苏文艺出版社引进发行《海伯利安》四部曲,将原四部曲拆分为8本,分别为:《当人类决战机器人1:海伯利安》、《当人类决战机器人2:海伯利安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3:海伯利安的陨落》、《当人类决战机器人4:海伯利安的陨落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5:安迪密恩》、《当人类决战机器人6:安迪密恩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7:安迪密恩的觉醒》、《当人类决战机器人8:安迪密恩的觉醒完结篇》。译者为潘振华、李懿、官善明。读客图书在封面上采用了
伯劳和
雅典娜的超级符号,书名加入了“当人类决战机器人”的前缀。此版本前两册一推出便因其雷人的封面和书名遭到了众多科幻迷的一致吐槽。
为了表示诚意,安抚死忠粉的情绪,读客最终做出了妥协,终止了2012版本的《海伯利安》系列出版计划。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这套经典作品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包装,对内文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校订修改,更得到了
美国著名插画师加里·鲁道尔(Gary Ruddell)的特别授权,将他为《海伯利安》系列特别手绘的
原画(曾获得
雨果奖最佳封面提名)高价买回,作为新版本的封面。2014年末,读客图书终于与
吉林出版集团合作推出了全新版的《海伯利安》四部曲,更有供收藏的黑盒套装,其中特别收录了作者本人亲自授权的
轨迹奖最佳中篇《
螺旋的遗孤》。
此外,《海伯利安》前两部的电影版权已经出售给
华纳兄弟,制片人为
格拉汉姆·金(Graham King),编剧为特拉沃·山德斯,导演则由
斯科特·德瑞克森(Scott Derrickson)担任。
作品评价
“构思宏大,文笔雄健……不落臼,堪比伊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
弗兰克·赫伯特的《
沙丘》和
吉恩·沃尔夫的《
新日之书》等经典之作。”——《纽约时报·书评》
“
丹·西蒙斯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了700年之后的未来。小说见解独到,故事错综复杂,可以与伊萨克·阿西莫夫和詹姆斯·布利什的作品相匹敌。”——《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主题和风格的华丽结合。”——《丹佛邮报》
“《海伯利安》(包括《
海伯利安的陨落》)是代表最尖端水平的
科幻小说……我觉得这部作品将会成为准绳,未来作品都会拿这部作品作比较,就好比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勒古因的《
黑暗的左手》在彼时以同样方式树立了新标准一样。一言以蔽之,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伊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
“西蒙斯以精湛之技挖掘了科幻的潜能。”——《
轨迹》
“这部小说,作为文笔最优美的科幻小说之一,模仿了《
坎特伯雷故事集》,构画了一个遥远未来的宇宙,一个名为海伯利安的星球,那正是以
约翰·济慈的诗命名的。”——《落基山新闻报》
获得荣誉
作者简介
丹·西蒙斯(Dan Simmons)出生于1948年,于1971年在
华盛顿大学获得了
教育学硕士学位。1987年,西蒙斯成为了全职作家。
他是为数不多的创作领域跨越
奇幻、科幻、恐怖、悬念、历史小说、黑色犯罪小说、以及主流文学小说的作家之一。他的书籍在29个国家得以出版。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迦梨之歌》是全世界首部获得
世界奇幻奖的处女作。而他的首部
科幻小说《海伯利安》,则甫出版就荣获了世界科幻最高奖项之一的
雨果奖。
《丹佛邮报》评价《海伯利安》时说:“西蒙斯的天才把太空歌剧变成了一种新型的史诗。”
可以说,作者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画了一个具有“西蒙斯”风格的
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