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骥(1857—1909),广东
龙门县客家人。原籍广东
梅州市兴宁市。2002年8月4日《广州日报》《清代炮楼现龙门》一文提及的龙门县天堂山镇“见龙围屋”就是刘士骥的祖父刘学容所建,
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落成,刘士骥即出生于此。文中所谓“高五层貌似民居,在广东客家民居现存炮楼中尚属罕见”者,则是刘学容在
咸丰七年(1857)在战乱频繁之时建起的家族避乱之所。
人物简介
刘士骥(1857~1909),字铭伯,号鸣博,清龙门县高明下佛岭珠洞见龙围(今天堂山镇珠洞新围村)人。从小勤奋好学,父教读书甚严,20岁被父带往
广州市,受教于名师,成绩优异,时人看作“下山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拔贡,1893年(光绪十九年)恩科
举人,朝考一等,以知县分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补用。代理
平乐县知县,署理
永淳县知县,补授
怀集县知县。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廷开经济特科,得举荐应征入京,联同京外官绅,具呈都察院代奏,请免
广东省苛细杂捐,获准由两广总督分别辖免。回乡后,又以
龙门山多田少、地瘠民穷为由,为龙门呈请免除为补“庚子赔款”所增加3成的亩捐,并收回1钱附庙捐,开办高等小学堂。1904年调任两广学务处查学员。时因学堂草创,新旧交讧,风潮日剧,
潮州市、嘉应、德庆、香山(今
中山市)、
增城区、
始兴县等地尤多纠纷。到任后,悉心考察,分清是非,化解纠纷,据实请惩顽固不化者。在任期间,常与粤桂学、商各界名流谈论富国富民之事,认为要富国富民,当务之急应以办学为主,创办新式学堂。在
广州市发动绅商联合创办清平、善庆、
芳村区、丛桂、观成、珠光、东关等7所小学堂,筹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并将
长寿寺开辟为大市场,年获利六七万元,以充师范学堂常年经费。
同年,经两广总督
岑春煊会同闽浙总督奏准,刘士骥奉命赴南洋巡视华侨办学情况。历时3年,走遍荷属爪哇、
苏门答腊岛,把东英属
新加坡、
槟岛、大吡、小霹雳、罗等数十埠已有学堂的,为其正宗旨,定教科;还没有学堂的,则发动华侨富商筹措经费,拟章程,开办学堂。又电请各埠学堂绅董推举代表,在蛮龙举行会议,讲求维持学务之法。还帮助
泗水县、
吉隆坡等地华侨建
孔子庙,开办尊
孔学堂。又请奏准选派
广西壮族自治区举人汪凤翔为
爪哇岛总视学员。自此,当地华侨学堂越办越多,华侨子弟回国就学者也日益增多。
刘士骥赴南洋视学回来后,关注广西建设。其目睹广西社会动乱不断,民生调敝的现状,以为“非兴实业不足以弥兵戎,非发展矿产不足以厚国力,非招华侨不足以创大公司”,邀回久旅美洲的粤商叶恩、刘义任、欧云高、梁应等,溯
浔江,由梧州至南关考察,计划联合美洲、澳洲、南洋各巨商,募集股本300万,承办广西银行、
天平山银矿、七星桥荒地、梧封铁路、梧
轮船等实业。到北美后,一经宣布,招商开发计划迅速得到远近华侨的响应,仅数月间,即招集股金300余万元,创办振华公司。但未有预料到行至必珠地方时,估计有奸人暗中破坏,被诬告为“棍骗”,遭当地警察扣留,经清政府驻美使臣出面交涉,始得释行。被电促回国。1909年5月(清
宣统元年三月)回抵
广州市。5月27日(四月初九日)晚,被剌客刺杀于寓所中。此案震动全国,各界强烈要求缉拿元凶,但最终不了了之。
刘士骥精于医学,工诗和
文言文辞。著有《淳州鸿雪》、《经济特科廷对策》、《查学案要》、《演说汇编》、《佚稿辑存》、《嘉应学商汇案》、《镇平学案》、《南洋视学案要》、《美洲劝业编》等。
人物生平
刘士骥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恩科顺天乡试,中
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北京参加了“
公车上书”。其后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补用,先后署理
平乐县、
永淳知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札委
广西大学堂
主事,曾破格录取
马君武(后任广西大学校长)入学。
是年十月,刘士骥署理广西永淳知县。当时
永淳县盗贼遍野,民众乏食,当地人无暇顾及文教,连昔日设立的两所义学,也已在三年前废弃,变成菜园。刘士骥立即召集士绅会议,慷慨陈词。“稽生平志事之所寄,以教育实业为大端。当永淳出宰之年,正明诏兴学之会。萑苻不靖,弦诵无声。竞思煮石以疗饥,孰肯投戈而讲艺。公乃阐天演之学,揭人乱之源,谓弭乱莫急于谋生,进化必富于常识。是文是实,先民误并为一谈;易知易从,大道实基于小子。”要富国强兵,必须从教育青少年开始。于是决议筹款兴办“紫澜学堂”,在此之前先修复两所义学,改为
镇沅县直属小学(初级小学)。
刘士骥在
永淳知县任上仅仅得80余日,又不得不送往迎来,在县衙门办事的时间仅得一个月,许多计划都未及实行,但开办蒙养学堂这个首要目标却实现了。他把两间荒废颓败的义学修完善,筹备经费千余元,购置新书,选择良师,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同时开学。他十分欣慰,写下了《广西永淳蒙养学堂记》,指出:“通考泰西富强之故,其原因全在于兴学……而于蒙养学堂,尤为孜孜。蒙学遍地皆设,男女七岁不入学,罪其父母,故其人材根蟠深,皆从学堂出。”又指出:“倘蒙养学堂不建,则大中小学堂虽立,譬犹无地而起楼台,断港而航江海,事必不济。”他热情地呼喊:“葱葱哉!郁郁哉!少年之气象!蓬蓬哉!勃勃哉!少年之前程!吾中国少年,如恒河沙数,西省少年,亦如恒河沙数。热心教育之士,或聚于中国,或集于海外。其旁罗而造就之者,已不可数计。”他不仅看到了启蒙教育与国运的密切关系,寄希望于少年一代,而且已关注到海外华侨的教育。
同年,由
广西巡抚丁振铎推荐,刘士骥赴北京应经济特科试,未获录用,返广西,补授
怀集县知县,同年以患病为理由辞官返
广东省。新任两广总督
岑春煊因刘士骥留心学务,聘他出任两广学务处查学委员,发展新式教育。
刘士骥在
广州市创办了清平、善庆、
芳村区、丛桂、观成、珠光、东关等7所小学堂,规定凡旅省人士之子弟皆准入学就读。广州珠江河面有不少世居船艇的水上居民,当时被蔑称为“蛋家”。他们备受歧视,甚至不许上岸,当然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刘士骥冲破陋俗成见,毅然招收水上居民子弟上岸入学读书,并制止了地方恶势力的破坏活动。
中山大学的前身——两广优级师范学堂,也是由刘士骥一手筹办。当时办学的最大障碍是经费难筹,官府既无的款,在民生凋敝的情况下,也不宜直接取之于民。不过,两广
总督岑春煊赋予学务处很大的权力,学务处章程云:“总督权力所及之处,即学务处权力所及之处。”又云:“凡地方兴学,如有刁劣士绅阻挠把持者,或被举发,或经学务处查实,可详请总督分别惩处。”刘士骥与管理芳村黄大仙祠的善堂协商,“该善堂绅董慨然报效师范学堂一万金,并捐钜款新建学堂一所,担任常年学费五千金。所有办法,惟学务处宪之命是从。”长寿寺因案充公,刘士骥奉委拆其建筑材料移于贡院,建起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复将长寿寺开作大市场,每年得金六七万,以供师范学堂常年经费。”他视粤桂为一家,通过学务处指定该学堂桂籍学生名额须占三分之一,远高于其他冠以“两广”字样的学堂所占比例。
这时,领导台湾抗日斗争失败后来到
广东省的
丘逢甲也正全力投身于新式教育。他筹办的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光绪二十五年(1901)在
汕头市正式创办。丘逢甲自任监督(校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因该学堂鼓吹新思想,地方守旧势力
端节捣乱,假造人命案,企图搞垮学堂并牵累丘逢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丘逢甲辞去岭东同文学堂监督之任,前往
广州市,与刘士骥相识,成为亲密朋友。光绪三十年(1904)春,围绕岭东同文学堂之风潮愈演愈烈,“汕商全潮学生退学,联盖百余店图章,电禀各大衙署以胁吓。”
丘逢甲请
岑春煊派员调查。刘士骥奉命于是年二月下旬到
汕头市查办。他经过半个月的斗争,“将恶绅斥革,提省究办;将滋事店号查封。卒乃帖然不敢固执,惟委员公允之议是从。”
风暴潮平息。
根据清廷的教育改革谕旨,改书院为学堂,即以书院款项为学堂经费。但把持书院公款的
澄海区士绅,“自春夏,簿据之不缴如故,款项之不清如故”,知县杜某“发谕五六次饬办学堂,而诸绅不覆如故”。刘士骥遂亲至澄海,以“
韩愈驱鳄”的强硬姿态,与各书院司事“约限三日速了此事”,否则“即以阻挠论,详请革严惩。”终于完成了任务。
德庆州悦城龙母庙,收入丰厚。光绪二十九年(1903)
知州赵某禀请提庙款三成以助学费,改该庙
准提阁为
镇沅县直属小学,两广学务处批示同意。但控制庙产的下七都诸绅及水口圩诸商绅董不为改作而为重修。一神费及二三百
银元,一神像装潢千余张金箔。蒙养学堂则另建在准提阁正座旁边。上八都士绅指其侵款,争执愈烈。光绪三十年(1904)
破五节日,遂有人放火烧毁准提阁,已成之学堂亦发现藏有
发射药及引线。嫌疑最大的是何绍谦及幕后支持他的在籍刑部
主事刘某等上八都士绅。是年五月,刘士骥奉命前往查办,刘某称病不见,刘士骥致书说:“仆于此案,已访查明确,本可据情禀覆。惟于学堂有关系,于执事有干涉,不能不委曲求全……仆即日附轮到州城,足下惠然肯来,此事立解,上八都体面亦可保全。若置之不理……则其祸有不堪设想者矣。”刘士骥又发出《告德庆州悦城士绅文》,指出此案能否从轻发落,“要皆以君等能否实力兴学为断。倘不能实力兴学,则藉以为名侵吞公款固当详革严追,即糜费公项亦当押究严追;放火之人固当严拿究办,其主使之人尤当革提严办……君等从今捐弃前嫌,协力兴学……仆亦当代为鉴原,恳免深究。否则冥顽不灵……不可教训,三尺具在,执以相绳,两败俱伤。”刘士骥临之以威、说之以理,又网开一面的策略终于奏效,学堂兴办起来,经费也得到保障。
离开德庆,刘士骥继续西行,到了粤桂边界的
封川。当初,两广学务处为培养兴办学堂的人才,专门设立了练习所,并把两省州县分为两类,一为必派练习员到练习所学习的州县,二为不必派的贫瘠州县。但学务处又申明:不必派者如果得人得款,亦听如格申送。封川是穷县,知县在收到不必派的公文后,竟高兴地在公文封面大书特书:封川好在不必派之列,省许多事。刘士骥到封川后,冒雨视察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景奎书院改成的封川小学堂,发现门户紧闭,蔓草丛生,左邻的
孔子庙,更成了马厩。原来久已停课,无人过问。他十分感慨,发表了《告封川士绅文》。文中指出:“方今万国竞争,风潮撼亚东大陆,岌岌有淘汰沦亡之惧。欲求所以抵制之道,在吾国民有特立之性质,有自治之精神。故非斩除奴隶之劣性,不足以自存;非杜绝依赖之幸心,不足以自振。依赖父兄,则家业落;依赖政府,则国势颓;依赖地方官,则民气日萎而日靡。”他查阅封川小学堂档案,发现有一项罚款仍存银五十九两以上,足够派练习员二人之费而有余。其他罚款和历年铺租各款项尚未计入。“即此一端,足见贵邑之不派练习员,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并可见贵邑之不办学,亦不为也,非不能也。天下之祸变亟矣!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乃今日地球上天演之公例,无可逃者。故不立学堂,则其人必劣,劣则必败。”他的耐心努力最终生效,封川的学堂重新开办起来了。
早在
爱新觉罗·颙琰九年(1804),
龙门县重修
孔子庙,知县师保元提出一个筹集经费的方案。
清代征收田赋,向来以火耗、羡余等名目上浮,龙门县一向规定,每两粮额上浮至按白银一两七钱五分征收。师保元则提议,暂行征收至按白银一两八钱五分正,多收一钱银,约可得千余元,作为修文庙的部分经费,并声明三年之后仍照旧章,征收一两七钱五分。不料文庙修好后,多收的一钱银却没有免去,落入历任知县的腰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士骥策划创立
龙门县小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正月,通过两广学务处委员吴佑曾查明,决定以此款拨充经费。但知县张某一直未交出。某劣绅还遍张匿名传单,造谣攻击。刘士骥遂于是年秋回
龙门县,发布了《敬告龙门本籍士绅文》,痛斥劣绅,伸张正义,同时移文县官张某,要求拨还该款;一面禀请两广学务处主持,必求返还,俾兴学有资而后已。
光绪三十年(1904)冬,刘士骥为解决
始兴县的办学经费而到
南海区小塘。始兴是粤北穷县,学费难筹。是年四月,始兴知县刘某通禀:该县木排向运往小塘,售与水埠各铺。拟请将木商交易有补水每百一两五钱之款扣充学费。经两广总督
岑春煊批准,七月间,由
南海知县傅某出示,勒石遵守。但同茂、福昌等商号一味刁横,仍欲强扣银水,不缴学费。刘士骥来到后,发表《谕南海小塘埠商文》,提出:“今为小塘议设初等小学堂……就一两五钱之数剖而为三:始兴为阖邑高等小学,其费巨,应得二;小塘为一乡初等小学,费稍廉,应得一。”这个方案为各方面所接受,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
丘逢甲在
镇平县城(今
蕉岭县)创办初级师范传习所;冬,又在镇平县东山、员山两乡办家族学堂各一所,均以丘氏始祖之号命名,称为“创兆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刘士骥应丘逢甲之请,写了《梅州邱氏创兆学堂记》。其后,丘逢甲又派族中子弟赴
福建省的
武平县、
上杭县,本省的
平远县、
嘉应州、
兴宁市等地为同宗或异姓筹办族学,闽粤之间不下十数。但不久之后,当地守旧势力又大肆造谣攻击,酿成事变。
此事之大略,《广东举人黄遵楷等揭告在籍工部主事丘逢甲等与革命党人通声气禀》有提及。
“密控”称:“如在籍工部
主事丘逢甲、广西怀集知县刘士骥,平日豺狼成性,虺蜴为心,又善能蛊惑当途,钻营仕路,而皆为革命魁党……前粤督岑为所蒙蔽,均举为广东学务公所议绅、广东提学司省视学……乙已(1905年)春,于镇平私立两创兆学堂,去年(1906年)在闽省辖境之武平、上杭又设两创兆。时有‘创之有罪,兆实不详[祥]’蜚语……尤可骇者,集数百
银元设两等小学。遽雕刻‘举族文明’匾额簇拥于邑城内宗祠之上,欺世盗名,莫此为甚!乃称文明未期月,已残杀比邻。息干戈仅数天,更凭陵城阙,杀人焚屋。与傅姓事甫寝,即持械入城,毁掠
杨姓学堂,拒捕伤勇。县通禀曰:‘在城如此,在乡可知;对官如此,对民可知。’拿获五犯,详革六名,律所难容,批从严办。
丘逢甲在省知主谋胞弟丘兆甲暨族众凶徒等难逃法网,运动其心腹刘士骥查办。刘到县,袖出通禀,演说大堂,两造未讯一语,开复已革衣领,释放已获凶犯,转行革办杨姓,檄斥县官……去年(1906年)冬,刘士骥将有东洋之行(闻为《
民报》馆函招),以查办丘案暂止……是丘、刘与孙(中山)又如一鼻孔出气矣。”
“密控”充满诬控之词,但从中可以看出,刘士骥在“查办”的过程中,再次坚定地支持了丘逢甲,打击了顽固势力。
对刘士骥发展教育的贡献,《桂省官绅学商追悼刘征君祭文》作了如实的评价:“效忠梓里,驻迹穗垣。引蛋户而读书,禁郑人之毁校。芳村丛桂,舍开;善庆清平,弦歌互答。
南海盛衣冠之气,炎成邹鲁之风。鹦鹉洲一脚踢翻,寺夷长寿。
黄河九里分润,资假大仙。妙用协于经权,
迷信破乎庸俗。复
韩江两渡,程水重经;化厥音,犁其鼠社。”光绪三十一年(1905),
岑春煊奏称:刘在查学员任上,“遇有各属所办学堂,派往查视,均能事事踏实。”请朝廷奖励。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闽浙及两广总督会同奏派刘士骥往南洋视学。他遍历南洋荷属、英属数十埠,联络当地华侨,已有学堂者,为之正宗旨,定教科,未有学堂者,为之筹经费,拟章程。抵达荷属万隆时,他感染了当地流行病,几乎不治。有人劝他马上回国就医。刘士骥不从,强打精神,电请各埠学堂绅董,各举代表,在万隆开大会,研究维持学务之法。他得知
泗河华侨欲建
孔子庙,力助其成;又为
吉隆坡华侨筹建孔庙,开办尊
孔学堂。刘士骥复以管理华侨学务须得其人,请奏派
广西壮族自治区举人汪凤翔为
爪哇岛总视学员。汪任职三年,勤于学务,一如刘士骥在时。从此,华侨办学者日多,使其子弟返国者亦日众。
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刘士骥就在北京结识了
康有为,成为至交好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下诏维新。康有为未获重用,遂密谋以救护光绪为名,发动军事政变,捕杀
慈禧,一举成大业。事泄,慈禧先发制人,囚
光绪帝,捕杀康党。康有为及时逃脱,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
加拿大组织“保皇会”,自任总会长。忠厚的刘士骥不相信这位老朋友会“谋逆”,不顾危险,作《戊戌公案》一书,为康“辩冤”。上京应经济特科时,他又大胆地上书请求开放“戊戌党禁”,赦免戊戌案内各员之罪,撤消缉捕康、梁等人之令,解除党禁,让康、梁党徒回国从事政治活动。因此,保皇会视刘士骥“为极同志之人”。他在南洋视学期间,所到之处都受到保皇会的欢迎。
刘士骥与保皇会的骨干之一、
康有为的门徒
欧矩甲商定了吸引侨资回国兴办实业的计划。回国之后,他应
广西巡抚张鸣岐之招,入其幕中,负责地方自治局的工作。光绪三十年(1907年),刘士骥联络了欧甲、梁应骝、叶恩、刘义任等保皇会骨干到
广西壮族自治区,见张鸣岐,确定了创办振华
实业公司,开采贵县天平山银矿,并修铁路、开银行的计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刘士骥以广西补用道的身份,率欧、梁、叶、刘赴美洲向华侨招股。
当时,康有为也在华侨中招募股金办起了一批企业,但由于任人惟亲和挥霍无度而造成严重亏损。因此,他企图插手振华公司,用振华的股金来填补自己的亏空。但是,欧、梁、叶、刘虽为保皇会骨干,却因不满
康有为的
尤鸟倦,与之裂痕颇深。于是,他就致信刘士骥,要他撇开欧、梁、叶、刘,而把振华公司的财权交给康的心腹门徒汤铭三、
陈焕章共同掌管。刘士骥读信之后,断然拒绝,并在日记中写道:“吾于斯人(康),为救国耳,非为其党事也。此次密书,惟知有党,未尝有国,其情大可见矣。若从其言,振华立败,可畏哉!吾十年
迷信,至此为之破矣”!
以后,康有为还不断向刘士骥提出同样要求并发出公开威胁,刘置之不理。
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9年5月15日),刘士骥成功地完成了招股计划后回到
广州市,但不幸在四月初九日(5月27日)即被
康有为派遣的8名凶手杀害。
刘士骥牺牲后,
丘逢甲作挽联:“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公得名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孰能止之?”语极悲愤。岭南学堂监督(校长)
钟荣光为《刘征君演说汇编》作序说:“十年以来,时局益棘,向日所谓能文之士,不特无分毫补益于社会,甚且为当道之鹰犬,学界之妖魔。及观彼辈所为文,固居然宗孔师孟,为国为民也,乃名实相背若此……仆友刘鸣博先生,实行之士也。由儒入吏,政绩卓著。其尤勤勤恳恳,热心焦思,务达其平生之志者,则惟教育普及一事。自充两广学务处员以来,粤中各学堂赖其保存成立者,不可胜数。今尚劳劳于斯役。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而先生不辞也……对于
上官姓、同列、绅商、士庶,凡可进言者,无不竭诚规劝,以兴学救国为唯一之方针。仆即以此与先生相契。先生诚学界之伟人哉!”此可为其一生定评。
亲属成员
刘士骥的祖父是刘渭中。他的父亲是刘壮清。他的大儿子是晚清秀才刘作楫。他的二儿子是民国
龙门县县长刘作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