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枝子(学名:Lespedeza potaninii)为
豆科胡枝子属下的一个种,
半灌木,高20-60厘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
辽宁省西部、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山西省、
陕西省、宁夏、
甘肃省、
青海省、
山东省、
江苏省、
河南省、
四川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等省区。生长于
荒漠草原、草原带的沙质地、
砾石地、丘陵地、石质山坡及山麓。牛枝子为优质饲用植物;性耐干旱,可作水土保持及固沙植物。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20-60厘米。茎斜升或平卧,基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粗硬毛。托叶刺毛状,长2-4毫米;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狭长圆形,稀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8-15(-22)毫米,宽3-5(-7)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基部稍偏斜,上面苍白绿色,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粗硬毛。
总状花序腋生;总
花梗长,明显超出叶;花疏生;小苞片锥形,长1-2毫米;
花萼密被长柔毛,5深裂,裂片
披针形,长5-8毫米,先端长渐尖,呈刺芒状;花冠黄白色,稍超出萼裂片,旗瓣中央及
龙骨瓣先端带紫色,冀瓣较短;闭锁花腋生,无梗或近无梗。
荚果倒卵形,长3-4毫米,双凸镜状,密被粗硬毛,包于宿存萼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牛枝子的根为轴根系,播种后当年根长可达50厘米以上,垂直下伸,第二年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00厘米,粗细均匀,不呈圆锥状。二年生苗始产生侧根及不定根。自根须或茎基部可产生侧根,在主根上也可产生侧根及不定根,其根系的根均较粗壮而坚实。侧根与不定根一般呈放射状水平伸展,在干旱时则呈弧形向上层纵伸。牛枝子的根系在
土层中可形成垂直和水平的网络,故可充分利用土层中的水分和养分。牛枝子的木质化根颈十分发达,常呈不规则状,能经受家畜的践踏和沙埋,若受
风蚀而裸露于地表,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牛枝子的茎枝由根颈或基部木质化老茎上的不定芽发育而成。枝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一般平卧于地面,但在水分状况良好时,枝条梢部斜倚上升。牛枝子的侧枝则自枝条基部的叶腋处生出。播种后第一年枝长40-60厘米,第二年80-150厘米,其枝条的长度随着水分的多少而变比。关于牛枝子每年的生长发育和物候节律,根据在中国
贺兰山东麓(海拔1200米)观察的结果是:4月中、下旬返青,6月下旬现蕾,7月中、下旬始花,8月上中旬为盛花期,8月下旬大部分花谢,9月上、中旬为绿果期,9月中,下旬为果熟期,随开花的早、迟不同其果实成熟很不一致,10月上旬进入枯黄期。在同一地点对野外定株测定野生牛枝子一年中的生长速度为(主枝伸直长度)4月下旬2.8厘米,6月下旬31.5厘米,7月下旬51.5厘米,8月下旬91.8厘米,9月下旬96厘米。开花期实测平均单株鲜重26.5克,每株有分枝平均15个,茎叶比为1.8:1。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人工播种的牛枝子一般5月中旬返青,7月中旬开花,9月中,下旬种子陆续成熟。
生长环境
牛枝子属强旱生小半灌木。分布于
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带,也见于相邻近的典型草原地带的边缘。生长在沙质、
砾石质的平原、丘陵地、石质山坡和山麓;也习生于
黄土高原的丘陵梁坡和地。其分布区≥10℃的年积温为2600-32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湿润度0.15–0.3。土壤为沙质或沙壤质的棕钙土,灰钙土,淡灰钙土,在黄土高原北部为侵蚀黑垆土。牛枝子在其分布区内通常是群落的伴生成分,有时候在沙质坡地或滩地上可形成以它为优势的群落。例如在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宁夏中北部,它生长在
冷蒿、沙生针茅,
短花针茅或
灌木亚菊荒漠草原中,在更为干旱的生境,牛枝子又常常出现在以
刺旋花、
猫头刺、枇杷柴、
川青锦鸡儿、珍珠柴、
松叶猪毛菜等为建群种的草原化荒漠中,在中国鄂尔多斯台地和宁夏河东沙区,牛枝子又常参加到中间锦鸡儿、
油蒿、
白刺、老瓜头、
大苞鸢尾、甘草、
苦豆子、中亚狼尾草、
沙米等组成的沙地植被中,成为这些不同的
沙生植物群落的伴生种。在
黄土高原中西部地区,牛枝子常见生长在
长芒草、万年蒿、茭蒿、
漠蒿、百里香草原中,又构成这些地带性草原群落的主要伴生种。
以牛枝子为建群种的
荒漠草原天然草地,通常面积不大。分布区海拔1465-1760米,土壤为沙质的普通灰钙土或淡灰钙土,地表多
砾石或为浮沙。牛枝子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在干旱年份也能产生一定的地上生物量,并能开花结实。
近种区别
牛枝子和同属的另一种植物
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Laxm.) Schindl.)同是喜暖的草原小半灌木,外形也十分相似。其区别在于牛枝子的腋生
总状花序在茎下部者与叶近等长,茎上部者明显较叶为长,而达乌里胡枝子的腋生总状花序均较叶短或与叶近等长。二者比较,牛枝子较达乌里胡枝子更加耐旱,是达乌里胡枝子在中国偏西部地区的早化地理替代种。
繁殖方法
牛枝子用于沙区或黄土丘陵区作为飞播材料。它较达乌里胡枝子耐旱,在使用上应予注意。播种期,如土壤情好,可在早春晚霜后播种,如土壤墒情不好,则可在雨季抢墒播种,但要注意临界期,应以8月中旬前为宜,否则不能越冬。此外牛枝子的硬实率较高,也可于晚秋寄籽播种。
播种的方法,采取条播,撤播均可,也可与
禾本科或其他科牧草混播,如进行种子繁殖,则以单播为宜。牛枝子的种子包被于
荚果内,其果皮影响吸水萌发,故在播种前应刚碾子或碾米机去掉果皮,以提高其发芽率。其种子小,顶土能力弱,覆土深度以1.5-2厘米为宜。
栽培技术
播种第一年的实生苗仅能少量开花结实,第二年后才大量开花结籽。种子千粒重2.5克,每千克约400000粒。其种子因成熟的程度不同,色泽不一,有
褐色,深黄色、黄色、淡绿色之分,色泽越深的成熟度越好,但是硬实度也越高。据测其硬实率一般都在30%以上,往往播种第一年种子并不全部发芽,有的种子在播种后第二年才开始发芽。此外花序为无限花序,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故应在大部分
荚果变黄时即时采收。如草可在花期进行,在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栽培试验,产干草2250-3000
千克/公顷,产种子225-300千克/公顷。
主要价值
饲料:牛枝子为干旱地区的优等
豆科牧草。春末,夏初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牛、马、
绵羊、山羊喜采食其花、叶及嫩枝。盛夏,在花后期因枝条渐变粗老而叶片不断脱落,其适口性也逐渐降低。秋末以至冬春季节虽叶片脱落,但茎枝尚存留良好,仍是家畜保膘的饲草。
生态:牛枝子性抗风沙,再生力强,是改良南温带地区
荒漠草原或干草原理想的
草种之一。此外,牛枝子开花时期有蜜有粉,也是一种
辅助蜜源植物。在半农半牧区,也可用做绿肥。在固定沙地上播种牛枝子有明显的固沙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