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斑狗母鱼(学名:Synodus variegatus),
狗母鱼科狗母鱼属、海洋底层鱼类。体细长,稍侧扁,尾部稍细,头稍扁。体长约73—300mm,体呈白里透桔黄色,身上横带深褐
褐色,腹部银白色,斑点淡桔黄色。白天栖息于水深1000m中深层水域,夜间向海面附近作垂直觅食或活动。体呈白里透桔黄色,身上横带深褐棕色,腹部银白色,斑点淡桔黄色。分布于
红海及非洲东岸, 东到夏威夷, 东南到社会群岛, 北到
日本南部,中国的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台湾岛海域以及
福建省沿海。
文献描述
文献信息:Lacepede 1803
命名人:Lacepede
命名年代:1803年
原始属名:Salmo
中文俗名:花沙咀
别名:赤惠曾(
动物界大辞典,1923);杂斑狗母(王以康,1958);花狗母(
陈兼善,1969;沈世杰,1984;莫显荞,1993)。
测量标本:12尾,体长73—204 mm。采自
海南省永兴岛、
晋卿岛、三亚等地。
Salmo variegates Lacépède,1803,Hist.Nat.Poiss.,5:157,pl.3.fig.3(非洲
毛里求斯海)。
Saurus variegates Richardson,18646,Rep
.BRAss.Advmt.Sci.,15th meet.,1845:301(中国海);Weber et Beaufort,1913,Fish.Indo-Aust.Archip.,2147—148,fig.54(中国海、日本海);Chu(朱),1931,Biol.Bull.St John’s Univ.,Shanghai,1:84(中国海)。
Saurus varius Günther,1864,
catFish.Br.Mus.,5:395(中国海);Chu(朱),1931,Biol. Bull.St John’s Univ.,Shanghai,1:84(中国海)。
Synodus japonicus Seale,1914,Philipp.J.Sci.,9(1):59(香港);
杜亚泉等,1923,
动物界大辞典:1433(
太平洋);Chu(朱),1931,Biol.Bull.St John’s Univ.,Shanghai,1:83(中国海);Norman,1935,Proc.Zool.Soc.London.,(1—2):106(中国海).。
Saurida japonica Wu,1929,Contr.biol.Lab.Sci.Soc.China,5(4):58,fig.47(厦门)。
Synodus variegates Matsubara,1938,J.imp.Fish.Inst.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33(1):2(日本海);王以康,1958,鱼类分类学:104(中国海);Chen et Yeh(郑昭任,叶吉福),1964,Biol.Bull.TunghaiUniv.,23:12,pl.3f(台湾海域);
陈兼善,1969,
台湾省脊椎动物志:163(
高雄市);陈素芝,1979,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南海水产研究所等主编):34,图版1-1(南海);Cressey,1981,Smithson. Contr.Zool.,342:6,figs,2,3,36(中国,
菲律宾,下威夷等);沈世杰,1984,台湾鱼类检索:139(台湾沿岸);陈素芝,1987,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成庆泰等主编):158—159,图版35 – 3(台湾海域)。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的5.07—7.30倍;为头长的3.38—3.84倍。头长为吻长的3.93—4.65倍;为眼径的5.37—7.38倍;为眼间距的8.55—9.25倍。头背部纵列鳞17—18;颊部鳞5—7。体长圆筒形,略侧扁,尾部细长。沿体、头后背部被
大圆鳞。鳞排列整齐,不易脱落。颊后部和鳃盖部无鳞。侧线鳞61—63;侧线上鳞5.5,侧线下鳞7.5。侧线完整,较直。
尾鳍基部具2个大的腋鳞。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5—2.24倍。脊椎骨数60—62,幽门盲囊16—17。幽门盲囊数16一17。腰骨后端宽大,成叶状。肛门位于臀鳍前方。体色白里透橘黄色,身上横带深褐色,腹部银白色,鳍淡橘黄色。
头
头平扁,呈三角形。吻端尖而突出,其长大于眼径。鼻孔明显,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前鼻孔具长匙形鼻瓣。眼小,侧上位,靠近头背缘。眼间隔凹而窄,其宽小于眼径。口大,前端位,口裂超过眼后缘。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具犬齿,长短排列不均,2列,内侧齿较外侧齿大,口闭时,上颌长齿露于口外。腭骨每侧有l组齿,带状,每组齿3—4行,呈“V”字型排列。舌大而尖,具4—5列齿,齿数40—50左右。鳃耙数33—38。鳃盖边缘光滑,无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如短细齿状。腹膜白色。鳃膜骨条12—13。
鳍
背鳍10—13;臀鳍8—10;
胸鳍11—13;腹鳍8;
尾鳍19。背鳍位于腹鳍基的后上方,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火于至脂鳍的距离;平放时,前部鳍条末端不达后部鳍条的末端;背鳍最长的鳍条小于头长。脂鳍位于臀鳍基中后部的后上方。臀鳍位于体的后部,其基底长小于背鳍基底长。胸鳍短小,向后延伸末端不达从背鳍起点至腹鳍基的连线。腹鳍前腹位,外侧鳍条短于内侧鳍条,第五分枝鳍条最长,其长为外侧第一鳍条的2倍以上。尾鳍深分叉,下叶长于上叶。尾柄平扁,中侧无棱。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倍左右。
生活习性
通常生活在温暖海洋中5—20 m水深的沙质大洋
琼台礁处;以底栖动物和小鱼虾为食。大的个体其体长在200mm以上。
分布地带
分布于中国东海、
南海,
印度洋,中西太平洋,非洲东海岸的纳塔尔,
桑给巴尔,
马达加斯加,
毛里求斯,
亚丁湾,
马尔代夫,
安达曼群岛,
马来群岛,
澳大利亚东西海岸,
菲律宾,夏威夷等海区。
海钓相关
体重
一般体长为20-30cm,重为150-300g。
钓场
近岸泥沙底质海域、内湾渔港附近、码头附近。
钓法
船钓拖钓法、远投竿远抛底钓法、延绳钓底钓法。
饵料
钓季
每年的5-12月,旺季为7-9月。
参考资料
东极旅游网.www.dongjidao.com.201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