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珍
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张爱珍,女,中国共产党员,出生于1959年5月7日,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官庄村人,1976年毕业于高平市青年文艺班,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上党梆子“爱珍腔”的创始人。
1972年,张爱珍考入高平县青年文艺培训班。1976年,她毕业后进入高平县人民剧团,其演唱的《藏舟》等作品,先后由中国唱片社制成唱片。1981年,她进入高平县青年上党梆子剧团,并担任副团长。1986年,她被借调到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并凭《杀妻》中的王玉莲角色获得了此次调演的主演金牌奖。1991年,她凭借在《杀妻》和《两地家书》中的表现,获得中国戏剧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1995年,在第二届“金三角”交流演出中,她凭借《路魂》中的三凤一角获优秀表演奖。2003年,她参演的戏曲单元剧《杀妻》首播。2010年6月,她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党梆子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7月26日,张爱珍为“盛世梨园——山西省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首场演出献上了《杀妻》选段。
张爱珍在继承吴派唱腔和传统声腔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山西民歌和前辈艺术,独创了上党梆子旦角流派艺术的“爱珍腔”。“爱珍腔”具有唱情、传神、韵味浓等艺术特点。在张爱珍等艺术家的努力下,上党梆子成为了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地方戏曲剧种。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张爱珍出生于1959年5月7日,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官庄村人。张爱珍出身贫寒,自幼丧母,由父亲抚养长大。她懂事早,自小会主动分担家务,养成了勤俭刻苦的精神。她的父亲是村里业余剧团的骨干,哥哥冯来生是音乐人才,这些都对她的艺术之路产生了影响。哥哥发现张爱珍嗓音出众,鼓励她报考高平县举办的青年文艺培训班。1972年,13岁的张爱珍在5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入高平县青年文艺培训班。
在青训班,张爱珍勤奋训练,除了拿大顶稍显不足外,其余各项训练都很优异,特别是她的嗓音出色。她还勇于接受挑战,成功顶替生病的演员出演《杜鹃山》中的柯湘,并承诺领导能胜任《蝶恋花》中的杨开慧。张爱珍平时说话腼腆,但遇到事情时却能斩钉截铁地表达意见,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成为了她的独特风格。她相信,战胜困难最可靠的是自己,人要有骨气。
演艺经历
1976年,张爱珍毕业后入高平县人民剧团。她演唱的《藏舟》《皮秀英打虎》《姊妹易嫁》《双凤冤》等作品,先后由中国唱片社制成唱片,发行全国。1981年,她进入高平县新组建的青年上党梆子剧团,任副团长。同年,她演唱的《皮秀英打虎》选段获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青年演员好唱段奖。次年,她再次获得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一级演员奖。1984年,他因在《梨花沟》中的表演获得上党郡地区自编现代戏调演特等艺术表演奖。
1986年,她参加了全国戏曲声乐学术讨论会,并宣读了其学术论文《要使曲中闻新意》。同年,山西省文化厅举办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张爱珍被借调到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在《杀妻》中扮演王玉莲。她凭借此角色获得了此次调演的主演金牌奖。1987年,张爱珍调入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同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上党梆子戏曲片《斩花堂》中,张爱珍扮演了主角之一的宋巧莲。1988年,她在山西省广播电台振兴上党梆子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赛中,凭借唱段“窗前梅树是我友”荣获演唱奖。同年,在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她因在《两地家书》中饰演的卓文君一角,再次荣获主演奖。
1989年底,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归属山西省上党戏剧院领导,分成了第一、第二两个演出团。张爱珍任第二演出团团长。1991年,她凭借在《杀妻》和《两地家书》中的表现,获得中国戏剧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同年,在《中国戏剧》1991年的10期封面上,发表了张爱珍的彩色剧照。1995年,在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金三角”交流演出中,她凭借本团自编现代戏《路魂》中的三凤一角,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同年,她的上党梆子《杀妻》唱段“窗前梅树是我友”还荣获了第三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199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张爱珍与爱珍腔》。2001年,她自编了剧目上党梆子音乐剧《塞北有个佘赛花》,并在其中饰演主角佘赛花。这部作品荣获了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奖。
2003年,张爱珍参演的电影《杀妻》在中国大陆首播。2010年6月,她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党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同年7月6日,春华秋实——上党梆子名家张爱珍晋城市专场演唱会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会堂上演,这次张爱珍专场演唱会是上党梆子演出史上的首次个人专场演唱会。2012年1月29日,“张爱珍传习工作室”成立,同时他收17岁的邱亚萍为徒。当晚,张爱珍、杜建萍、邱亚萍师徒联袂演出上党梆子名剧《秦香莲》。同年7月,受台湾有关方面邀请,张爱珍在新竹市演艺厅举行个人演唱会。
2022年,《我爱上党戏》十周年盛典暨2022年晋城市新年戏曲名家名段传唱会在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张爱珍等人带领自己的弟子与戏迷票友一起演唱了《抬花轿》《大登殿》《蝴蝶杯》《武家坡》《五世请缨》等节目。7月26日,“盛世梨园——山西省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首场演出在山西大剧院大剧场上演,张爱珍带来了上党梆子传统戏《杀妻》选段。
个人生活
张爱珍和丈夫张建国青梅竹马,两人是同学,一块考入戏校。除了外表,张建国最吸引张爱珍的还是那份细心和付出。1983年,张爱珍升任高平上党椰子青年团副团长,同年,她的儿子出生。然而,身为演员,儿子刚满月,张爱珍就不得不带着他一起下乡演出。尽管丈夫张建国在1981年已调入高平上党椰子青年团担任财务出纳兼会计股长,但由于工作的性质,他无法时刻陪在张爱珍和儿子身边照顾他们。一次演出中,张爱珍患重感冒无法上台,村民们却坚持要她演出。她打了一针后坚持上台表演。演出结束后,她差点晕倒在台上。由于产后未休息好,她连续发烧,导致无法哺乳。在儿子饥饿哭闹之际,村里的妇女们纷纷前来,主动为她的孩子喂奶,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主要作品
参演电演
参演戏曲作品
学术论文
艺术特色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张爱珍在继承吴(婉芝)派唱腔和传统声腔艺术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山西民歌营养,继承前辈艺术成果,在行腔运调,发音吐字方面都有许多创新,独创了上党梆子旦角流派艺术的“爱珍腔”。“爱珍腔”的主要艺术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唱情。唱由心生,唱由意生,唱则情溢,腔尽意不尽,意尽情犹深。二是传神。三是韵味浓。在保持吴派唱腔艺术风格的韵味基础上,增添新的唱腔唱法与传统艺术风格相融合统一,提升不同层面观众的审美观,愉悦观众。四是易学、易记、易传唱。大量运用“整唱型”为主的唱腔板式,使好听的唱腔、变得易学、易记、易传唱,便于传播。正是由于张爱珍等艺术家的努力,上党梆子才成为了地方戏曲中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剧种,成为一个不固步自封、善于吸取兄弟艺术的、开放性的剧种。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张爱珍活跃在戏曲艺术舞台三十多年,逐渐形成了上党梆子独有青衣、小旦等旦角流派艺术"爱珍腔",开创了戏剧声腔艺术新里程,为上党梆子的长腔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晋城在线评)
张爱珍在继承吴(婉芝)派唱腔和传统声腔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创造了通透圆润、醇厚甜美的“爱珍腔”。“爱珍腔”行腔婉丽,吐字真切,韵味隽永。高音区清纯明丽,中低音区圆润缠绵,激越时声震云天,撼人心魂,委婉处柔情似水,风情万种。(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评)
张爱珍的演唱艺术拓宽了上党梆子唱腔的表现力,把上党梆子旦角唱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是上党梆子声腔艺术的一面旗帜。(晋城市妇女联合会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个人生活
主要作品
参演电演
参演戏曲作品
学术论文
艺术特色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