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
明代兵部尚书
赵 彦(?~1625年)明代大臣。延安市人。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多次巡边出征,战功显赫。为人沉敏有智略,临大事不乱。一生戎马,多在边地谋事,巡抚山东省天启二年与登莱巡抚袁可立共同剿抚邹、藤一带的白莲教骚乱,主张只惩首者,随者从宽。出使广东省,屯兵粤东。留有《筹边略》等著述。
赵彦关心家乡教育,出资在延安北关瑞艺园兴建“赵公书院”,附建有义学坊、然利楼、会经堂,建筑规模宏大,对地方开化风气颇有影响。病故后葬于故里。
明史记载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赵惇嗣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市既失,彦请增兵戍诸岛,特设大将登州,登、莱设镇,自此始。天启二年,广宁县复失。彦以山东省南北咽喉,列上八事,诏多允行。
先是,蓟州人王森得妖狐异香,倡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徒有大小传头及会主诸号,蔓延辅、山东、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森居州石佛庄,徒党输金钱称朝贡,飞竹筹报机事,一日数百里。万历二十三年,有司捕系森,论死,用贿得释。乃入京师,结外戚中官,行教自如。后森徒李国用别立教,用符咒召鬼。两教相仇,事尽露。四十二年,森复为有司所摄,越五岁,毙于狱。其子好贤及钜野徐鸿儒武邑县于弘志辈踵其教,徒党益众。至是,好贤见辽东尽失,四方奸民思逞,与鸿儒等约是年中秋节并起兵。会谋泄,鸿儒遂先期反,自号中兴福烈帝,称大成兴胜元年,用红巾军为识。五月戊申陷郓城县,俄陷邹、滕、,众至数万。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省故不置重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地方武装,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讨贼。贼乘肇基未至,袭兖州,为滋阳知县杨炳所却。栋等击败贼,复郓城。其别部犯钜野,知县赵延庆固守不下,国栋兵至,败之,又败其犯州者。遂偕栋等合攻邹县。兵溃,游击张榜战死,贼遂围曲阜市郯城县。旋败去,遂复峄县
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入城。肇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时贼精锐聚邹、滕中道,彦欲攻邹、滕。副使徐从治曰:“攻邹、滕难下,不如捣其中坚,两城可图也。”彦乃与肇基令游兵缀贼邹城市,而以大军击贼精锐于黄阴、邾国故城,大败贼,蹙而之峄山,遂围邹。大小数十战,城未下,令天津市来斯行及国栋等乘间复滕县。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邹。鸿儒抗守三月,食尽,贼党尽出降;鸿儒单骑走,被擒。抚其众四万七千余人。彦乃纪绩,告庙献俘,鸿儒于市。鸿儒躏山东省二十年,徒党不下二百万,至是始伏诛。
于弘志亦于是年六月据武邑白家屯,将取景州应鸿儒。斯行方赴援山东,还军讨之。弘志突围走,为诸生叶廷珍所获,凡举事七日而灭。好贤亦捕得伏诛。
彦已加兵部侍郎,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子锦衣世佥事,银币加等。奏请振济,且捐邹、滕赋三年,郓城县、峄、滋阳、曲阜市一年,钜野半之,皆报许。
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帝称善,立下诸边举行。参将王楹行边,为哈剌慎部袭杀,彦请核实论罪,并敕诸边抚赏毋增故额。有传我大清兵欲入喜峰口者,彦忧之,画上八事,帝皆褒纳。杨涟魏忠贤二十四罪,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贵州省征苗兵屡败,彦列八策以献,诏颁示军中。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给事、御史交劾之。彦三疏乞罢,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子削籍。初,妖贼兴,辽东经略王在晋遣兵助讨,彦叙功不及在晋,在晋憾之,至是为南京吏部,数诋彦。给事中袁玉佩遂劾彦冒功滥廕,且言京观不当筑。诏削其世廕,并京观毁之。寻追叙兵部时边功,即家进太子太傅。未几卒。
生平
明代陕北地区出了许多名宦,赵彦是其中之一。
赵彦是延安市城北人,万历十一年进士,为人沉敏,有智略,临大事屹然如山。
赵彦在赵惇做皇帝时被任用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省。光宗只做了一年皇帝便病死了。朱由校嗣位后,由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行将灭亡的明王朝奸当道,内外交困,危机四伏。辽东战事接连失利,军事重镇辽阳市、广宁先后失守,领土沦丧。四川省土司奢崇明作乱,占据重庆市等州、县、卫、所四十多处。贵州省土目安邦彦揭杆而起,占领遵义市,重兵围困省城贵阳。明朝统治者调集云、贵、湖、广、川五省兵力征讨。白莲教兴起,教徒遍布京城附近和山东、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四川。教徒徐鸿儒在山东举兵起义,头系红巾军作为标识,亦称作红巾军。红巾军一举占领巨野县城,迅即进兵郓城县,郓城知县弃城而逃。紧接着邹县、滕县告急,邹县署印通判、滕县知县偷生逃命不知去向,邹县、滕县被红巾军占领。
在这危难之际,山东省武备空虚,没有多少军队,而且因为辽东战事吃紧,筹集军饷几乎把所有的地皮尽行剥去,饷缺兵稀。
赵彦奏请朝廷,紧急动员募练乡勇,截留广东省援助辽东的军队在山东境内平定叛乱,举荐原大同市总兵杨肇基统领山东军队讨贼。
红巾军蜂起云涌,起义队伍多达十七支,这边奔散,那边啸聚,党徒不下200万。官军日夕追剿,疲于奔命。有一次,赵彦在兖州巡视,刚出城便与一万多红巾军遭遇,赵彦缒城而入才逃得性命。
红巾军精锐集中在邹城市和滕县之间,官军难以取胜。赵彦采纳部下“攻坚不若攻瑕,捣实不若捣虚”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在黄阴、邾国故城大败红巾军,先后歼灭武邑县于弘志、深州王好贤、艾山刘曜统领的红巾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突袭峰山,攻拨滕县,消灭红巾军大量有生力量,将邹城团团围住。
徐鸿儒与高尚宾、欧阳德、丰九叙、许道靖等红巾军首领誓死守城,坚守三月,城内食尽粮绝。赵彦下令招降,除徐鸿儒外一概免死。红巾军被分化瓦解,有四万七千多人向官军投诚。擒获红巾军首领徐鸿儒,押解到京城,处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历时七个月,轰轰烈烈的白莲教起义彻底失败。
赵彦镇压白莲教有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
赵彦在尚书任上,竭尽人臣之能事,惩治边防将领克扣军饷、奴役军人、虚报兵丁、侵吞战马等军用物资的行为,加强边防。传闻清兵欲从喜峰口进犯,赵彦非常忧虑,提出八条建议,被皇帝采纳并受到褒奖。贵州省征讨苗兵屡次失败,赵彦列举八条对策,朝廷颁布诏书在军中施行。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朱由校皇帝姑息养奸袒护魏忠贤,赵彦亦抗疏劾之,因此被魏忠贤所憎恶。杨涟等一批大臣被魏忠贤迫害致死,赵彦被罢免官职遣归原籍。赵彦回到家乡后在城北创办书院,设有燃楼、会经堂、西廊,门口立有义学坊,史称赵公书院。崇祯年间闹灾荒,赵彦输粟赈贫救活许多人。
家族
赵姓家族在明代和清代数百年间大红大紫,到清朝后期败落。赵彦的祖父赵仕与其兄赵瑶是同科举人,在延安府城建有兄弟同科坊表。赵仕字丹山,出选武乡县知县时,武乡县一半是石山,一半是农田,民贫而悍。赵仕尽心抚恤,清赋役,将垦田的命令悬挂于衙署门前,使民众周知,让民众安居乐业。又成立文社,亲为训课,自是文风丕振。对疑难案件考察查访实情,秉公决断,有钱的人以金钱贿赂赵仕,赵仕正色拒之。赵仕为官清廉,致政还乡时行李简单,几乎不能保证途中正常食宿费用。晚年开设五经社,著有《丹山集》。
赵彦做官后,赵氏家族更是名重一方,赵彦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俱封荫尚书。朝廷在延安府城敕建莞枢茂坊表彰赵彦的功绩,延安府城还为赵彦建有宫保尚书坊。在清嘉庆年间延安市尚有赵太保祠供人祭祀。从延安府志辑录的《赵光禄章墓志铭》可以看到赵氏家族官宦众多,而且与曾任兵部尚书的杨(兆)家,总兵肖(如薰)家、参政马(茂才)家等名门望族俱结为姻亲。赵敬侯是赵彦的弟弟,曾任光禄署丞,到五十多岁时辞官返乡,开办家塾,以积德训导为事。其长子赵广印任兵部员外郎,妻子是大参扬吉的孙女;次子赵大印任甘固总兵、都督同知,妻子是翰林学士王大任之孙、知县王邦弼的女儿;三子赵廷廓任汉羌镇标游击,妻子是都御史白希绣侄女,经魁白希彩的女儿;四子赵隆印是河南固始知县,妻子是举人王评的孙女;五子赵廷锡,顺治辛丑进士、方仕天台令,妻子是湖广参政马茂才的女儿;六子赵廷英,贡监侯,第一任妻子是知县杨汝桂的女儿,第二任妻子是大司马、太保杨兆孙女、凤阳县道佥事杨正苾女儿;七子赵廷,拔贡,妻子是河南按察司经历薛廷谟女儿;八子赵廷嘉,历官户部员外郎,妻子是知县马如龙孙女、商州区学正马茂花女儿。赵章的二女儿是总兵萧如蕙的儿媳,三女儿是贵定知县刘尔怡的妻子。墓志铭还罗列了赵敬侯的孙子、重孙皆与官宦人家结有姻亲。
赵姓家族人丁兴旺,占有大量田产。延安城周围有良田万(每垧约三亩),且在延河上游购置了十七个村的土地,雇用大量长工种田,经营商铺,雇用佣人料理家务,生活奢侈。清同治年间社会动乱,赵氏家族人死财散,幸存者寥寥无几,几近绝嗣,在延安城周围、延河上游罗居、燧石界等地有后裔居住。
参考文献
《明史·卷二百五十七》
爱新觉罗·颙琰本《延安府志》
参考资料
赵彦及其家族.陕北文化网.2013-04-12
目录
概述
明史记载
生平
家族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